引 言:2020年全國水泥產量實現23.6億噸,同比增長1.6%,而今年上半年受突發新冠疫情影響,水泥均價同比下降2.6%,行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3.6%。2020水泥產能淨增長量有所放緩,但局部區域錯峰生產力度有所放緩,外加進口熟料量不斷提升,今年水泥產量仍保持增長狀態。2021年隨著新冠疫苗投入市場,各經濟指標不斷恢復,市場需求將穩定提升,水泥產量相對穩定,水泥均價或將呈現上行趨勢。
▌一、2020年水泥市場行情回顧
2020年全國水泥產量同比小幅增長,水泥均價小幅下滑,行業盈利同比下降,一方面受疫情影響下遊需求結構發生變化,另外新增產能釋放和進口熟料量的增長導致水泥供需趨於平衡狀態。那麼2020年水泥市場基本面怎麼表現呢?下面具體分析。
1.1 2020年全國水泥均價略有下移
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和季節性淡季影響,百年建築網水泥價格指數從522下跌至461,累計下跌61點;二季度隨著疫情得到控制,加上一季度擠壓的需求集中釋放,水泥價格指數從457上漲至472,累計上漲15個點;三季度受淡季和南方雨季延長等因素影響,水泥價格指數下降42點;四季度疫情對市場影響進一步減弱,基建和房建需求明顯提升,水泥價格指數從430上漲至500,累計上漲70點,但仍較年初下跌4%。今年受疫情影響,雖然整體需求未有變化,但下遊需求結構出現變化,水泥價格指數均值同比去年下跌2%。
從全國各區域水泥價格指數來看,2020年東北地區價格指數上漲幅度最大,全年上漲79點,上漲幅度達到25%,其次是西北地區上漲14點,上漲幅度3.6%。其他區域價指數均有小幅下跌,其中華東跌幅8.3%,華北下跌8.15%,西南下跌6.26%,可以看今年各區域水泥價格指數呈現北漲南跌的態勢。
1.2 2020年全國水泥產量同比小幅提升
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和季節性因素影響,水泥產量同比減少23.97%;二季度隨著疫情得到控制,水泥企業積極復工復產,水泥產量同比增長7.77%;三季度疫情得到進一步緩解,對水泥企業生產影響較小,水泥產量同比增長6.01%;四季度市場需求好轉,刺激水泥產量持續提升,同比去年增長6.47%。
根據百年建築網調研274家熟料生產企業熟料線運轉率數據顯示,2020年除一季度較全年同期低10.7%以外,其他二、三、四季度熟料線運轉率均高於去年同期水平,而全年平均熟料庫容比略高於去年3%,可以看出雖然2020年全國熟料產量跟去年基本持平,而新增產能釋放和進口熟料的增長,是造成今年國內水泥產量同比提升的關鍵。
從以上數據來看,今年國內水泥產量同比小幅提升。上半年雖然受疫情影響,一季度水泥產量同比大幅減少,但二、三、四季度改善較為明顯,同比增長均超6%。展望2021年,基建、房地產需求持續提升,而水泥產能新增依然嚴控,錯峰生產力度有增無減,預計2021年全國水泥產量或維持在24億噸左右。
1.3 2020年全國熟料產能淨增長持續放緩
2020年國內淨增加熟料產能同比減少,據百年建築網統計,2020年國內新增23條新型幹法水泥熟料生產線,累計新增熟料產能3485萬噸,較2019年減少1.7%。其中10000t/d熟料生產線佔8.7%,2500t/d—5000t/d熟料生產線佔78.3%,2500t/d及以下的佔比13%,說明新增產能主要以2500t/d以上為主,產能集中度在不斷提升。按投產時間來看,上半年投產736萬噸佔21.1%,下半年投產2749萬噸佔比78.9%,主要是上半年受疫情影響,部分水泥廠施工建設受到一定影響,因此大多新增熟料線集中在下半年投產。
據百年建築網統計,2020年國內累計淘汰落後熟料產能2520萬噸,同比增長52.3%,其中西北地區減少最多,達1000萬噸,其次是華東800萬噸、西南370萬噸、東北350萬噸,華中、華北、華南沒有。數據顯示北方市場置換淘汰熟料產能較南方市場多,加上北方多數省份每年執行採暖季錯峰生產,連續停窯4個月以上,對整個北方市場水泥產能過剩矛盾起到較大的緩解。
今年國內熟料產能淨增長965萬噸,同比減少48.9%。其中西南淨增長1180萬噸、華南480萬噸、華中320萬噸;另外東北淨增長-1000萬噸、華北-370萬噸。從熟料產能淨增長情況來看,南方市場熟料產能淨增長遠大於北方市場多,主要是南方市場水泥需求明顯好於北方市場。
2021年熟料產能淨增加量或將持續下降,2020年10月,國家基於2017年《水泥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修訂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發布最新《水泥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修訂稿)》,此辦法不僅保證了國家在產能置換方面政策的延續性,並且從源頭把控好「嚴禁新增產能」的關口,引導企業通過聯合重組和產能置換,將競爭乏力的過剩產能儘快退出,從而能夠更好地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按照此措施執行,預計2021年全國熟料淨增加量將持續下降。
1.4 2020年水泥熟料進口量創新高
2020年1-11月,我國累計進口熟料3049萬噸,同比增長58.55%;累計進口水泥294萬噸,同比增長69%。今年一季度因疫情對市場需求有一定影響,但二季度以後需求逐漸提升,三季度基本恢復正常水平,四季度需求有明顯增長,為國外水泥和熟料的進口創造有利條件。另外國內水泥和熟料價格偏高,刺激國外水泥和熟料進口到國內,使得熟料進口量再創歷史新高。
出口方面,2020年1-11月份,國內累計出口熟料合計8.3萬噸,同比下降81%;累計出口水泥251.5萬噸,同比下降43.5%。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國內出口水泥量僅佔我國水泥總產量的0.14%,體量微乎其微。
近幾年來,我國進口熟料市場日益火爆,熟料進口總量與日俱增,國內較好的需求和偏高的水泥價格為外來水泥熟料進入我國市場創造了有利條件。根據百年建築網調研市場情況分析,預計2020年我國全年熟料進口總量或將超過3000萬噸,而中國在上個月又籤署了RCEP貿易協定,屆時成員國之間的水泥熟料關稅將相應減免,熟料進口市場的競爭將會變得更加激烈,水泥與熟料的進出口市場也或將發生相應的體量變化。
1.5 2020年水泥行業利潤同比下降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水泥銷量和銷價雙降,水泥行業利潤767億元,同比下降6.1%。下半年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水泥供應和需求雙雙提升,水泥銷價隨之提升,水泥行業利潤快速增長,下半年水泥行業利潤超1000億元,全年利潤預計1800億元,同比下降3.6%。今年水泥行業利潤雖然較去年略有下降,但仍然高於2018年以前的水平。
2020年動力煤均價495元/噸,較2019年下跌5%,而動力煤是水泥生產主要的燃料,其成本佔水泥生產成本的50%以上,動力煤的價格下跌,意味著水泥生產成本略有下降。另外2020年全年水泥消費量略高於去年,但全國P.O42.5散裝水泥均價同比下跌12元/噸,而銷價的下跌遠超過成本的下降幅度,因此今年水泥行業利潤同比下降3.6%。
1.6 2020年水泥需求結構分化
水泥市場需求主要集中在基建和房建工程上,而房建用水泥主要體現在商品混凝土中,據百年建築網對506家混凝土企業產量調研來看,2020年混凝土產量2.25億方,產量同比減少12.56%,因此體現出房建對水泥的需求有所減少,但今年水泥整體消費量略高於去年,因此今年水泥下遊需求結構有發生明顯改變,基建對水泥的需求有明顯提升,也符合今年國家加強基建補短板,擴大內需的策略。
▌二、2021年水泥市場運行展望
展望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回歸正常,基建依然是主導,房建逐漸復甦,加上資金環境相對穩定,市場需求持續向好,另外水泥供應端穩定,新增產能上升但增速放緩,整體供需矛盾不突出,水泥價格將圍繞2020年利潤空間上下震蕩。下面從幾個方面做簡要分析。
2.1 2021年國內經濟增速回歸正常
預計2021年中國依然能領跑全球主要經濟體,進一步實施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雖然疫情期間的緊急措施將陸續退出,由於今年經濟指標技術偏低,看好2021經濟增速回歸正常;增長來源方面,目前主流金融機構除了普遍好看消費外,同樣認為2021年固定資產投資中製造業投資成為主要增長動力,房建和基建兩項仍處於「陣痛期」。經歷了連續兩年的大規模減稅降費,我國財政缺口連續兩年被動擴大,亟需休養生息。看好2021年財政政策趨於溫和,預算收入增幅大於支出;貨幣政策偏中性,政府部門有望下調槓桿率。
2.2 基建主導市場動力,房建緩慢復甦
10月末,全國房屋新開工面積累計同比增減少2.6%,較2月的-44.9%大幅修復,但去年同期是增10%;10月末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累計同比持平,較年初修復了近40%,幾乎維持了去年同期水平。房地產企業在資金回籠方面持續向好;對比今年城鎮區域攪拌站配送情況(產能利用率同步於出貨量),全國平均水平僅27.1%,且三季度以來很長一段時間難以觸及30%榮枯線。猜測,房地產企業回籠資金後並未大量投放到在建項目的工程款項支付,行業整體周轉速度不高。
2.3 水泥明年市場展望
市場需求方面,2020年財政政策積極,貨幣政策趨於細緻、靈活、精準,後期政策方向大概率回歸疫情之前,投資結構也將發生變化,水泥的消費環境難有大幅改善。另外疫情防控雖依然存在不確定性,但可以預見2021春節後項目開、復工效率大概率高於2020年,整體基本可控,難以複製一季度短期劇烈波動的行情。
水泥供應方面,2020年四季度以來水泥市場供需相對平衡,基本面未遺留明顯隱患,2021年水泥供應端平穩,新增產能上升但增速放緩,預計僅局部市場波動性變大。
綜上所述,短期來看市場波動範圍有限,底部成本支撐力較強,供需矛盾不突出;中長期來看大部分品種產能釋放潛力大,而基建需求釋放趨緩,房建需求能否快速撐起需求增量部分存疑,水泥價格將圍繞2020年利潤空間上下震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