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舊黃曆,部分日曆、檯曆,五行八卦書籍上,常有「幾龍治水、幾牛耕田、幾日得辛、幾人分丙」的段落。比如2014年是,三龍治水,十二牛耕田,十日得辛,一人五丙。那麼這等術語的真正含義是什麼呢?幾龍治水、幾牛耕田、幾日得辛、幾人分丙之類,看似暗藏幻機,高深莫測,實則通俗平常,一聽就懂,只不過是古人對一年收成、時運的預見罷了。數千年來,我國民歷記日一直沿用六十甲子排序,即: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天幹」和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十二地支」的最小公倍數,六十天一個循環,周而復始。古人又把十二種動物與十二地支相配屬,即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犬、亥豬。
幾龍治水:黃曆書上,總畫有幾條龍,叫做「龍治水圖」,古語:人多了亂,龍多了旱;認為「龍多旱,龍少澇」,意思是說,龍越少,雨水越多;龍越多,雨水越少。從正月初一開始,看「辰日」所在哪天,如果初一為辰日,叫「一龍治水」,如果辰日是正月初十,則為「十龍治水」; 「一龍治水」則風調雨順,茂糧豐;「十二龍治水」或大部乾旱或局部澇災,莊稼欠收。「龍多事靠天無雨,龍少水澇禾無成」細說還有說法:
根據每年正月第一個辰日(辰為龍)在第幾日決定的。如在正月初五,就叫「五龍治水」,在初六,就叫「六龍治水」,等等。據說,龍數越多,雨量越少,龍數越少,雨量就越多。中國民間自古就有「龍多不下雨」的諺語。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二的地支之中,哪一天屬龍(哪一天是辰日),那麼該年就是「幾龍治水」;哪一天屬牛(哪一天丑日),該年就是「幾牛耕田」。從正月初一到初十天幹中,哪一天是辛就是 幾牛耕田是指每年第一個丑日(醜為牛)在正月初幾。一牛耕田耕不撤,九牛耕田牛有歇。幾牛耕田:從正月初一到十二看哪天是「丑日」,如果初三為「丑日」,叫「三牛耕田」,如果「丑日」是初七則是「七牛耕田」。如2014年正月初一至十二的幹支分別是初一壬寅、初二癸卯、初三甲辰、初四乙巳、初五丙午、初六丁未、初七戊申、初八己酉、初九庚戌、初十辛亥、十一壬子、十二癸丑。
幾日得辛舊曆書裡還有幾日得辛的說法,也是從正月初一起為第一天,哪一天排上「辛」字,便定為幾日得辛。初一逢「辛」是一日得辛,初二逢「辛」是二日得辛,初十逢「辛」是十日得辛。辛,是金的日子,幾日得辛就是哪一天能得到金的意思。 「幾人分丙」:因「丙」和「餅」諧音,「
幾人分丙」也叫「幾人分餅」。看從正月初一到初十的天幹。初一是丙日就是一人分丙,初八是丙日就是八人分丙。還有一種說法為「幾人幾丙」:是按壬日和丙日來算,也是從正月初一日到初十日的天幹,看幾日是壬,幾日是丙。如2014年正月初一壬寅、初五丙午,就是一人五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