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美國第二大超市Costco(中文名稱:開市客)在上海閔行開了第一家店,結果引發了搶購狂潮,開門不到半天就被迫停業,創造了中國超市開業的神話,並且神話在第二天繼續延續;無獨有偶,兩個月前曾宣布要關門歇業的高島屋,於8月23日宣布將繼續營業。究竟發生了什麼,難道之前日子不好過的線下商超,如今要煥發第二春了?
一、傳奇般的超市逆轉
據財經網報導,8月27日開業的Costco引發大眾廣泛關注。財經記者在閔行店現場看到,一臺夏普45寸電視在Costco的售價為1755.9元,而同型號產品在夏普天貓旗艦店的到手價為1899元。便宜的不僅僅是電視,一箱24瓶300ml裝的可口可樂,Costco售價僅為44.9元(其在天貓超市的售價則為48元)。不過,為Costco利潤貢獻最大的,卻是消費者預先支付的會員費。
正是因為低廉的價格,各大手機地圖APP顯示,通往Costco的多個路段在當日上午就開始「飆紅」。大媽們搶奪商品的熱情儼然把Costco變成了年貨市場,該門店停車場也早早「車滿為患」。市場上炒到3000多元的茅臺在這兒只要1498元,五糧液只要919元,而愛馬仕已經被搶完了。事實上,憑藉幾個月來的造勢,自7月1日開放會員申請後,目前閔行店的會員已經累計達到數萬名,遠超此前預期。將會員作為營銷手段的Costco,會員年費在開業前為199元,開業後299元。最終,因為搶購狂潮,商場僅營業3.5個小時就暫停營業。
8月28日,Costco開業第二天,很多顧客早起排長隊,有人因為難忍高溫中途放棄。從超市中退出來的顧客表示,從室外進入樓上的車庫後還需排隊。最終,Costco官方迫不得已對外宣布道,對購物之行造成的不便,深表歉意。決定從即日起,將賣場內購物人數控制在2000人以內,以便能夠更好地服務每一位會員。
這引發網上傳出了一個新段子:在Costco,去購物的人展示了真正的實力,工作日比你閒,不上班還比你有錢,比你有錢還比你會省錢。
可以說,在中國開超市開到被迫限流,這幾乎是一個傳奇。無獨有偶,8月23日午間,零售百貨公司高島屋發布公告稱,由於得到了物業業主公司的支持以及上海市和長寧區相關部門的協助,重拾信心繼續經營,因此將在8月25日以後繼續正常經營。而兩個月前(6月24日),上海高島屋在其官網發布了終止營業通知,彼時稱將於2019年8月25日終止營業。
這讓人不禁疑惑,曾經被電子商務打的找不到北的線下超市,以及迫不得已被新零售全面強勢接管的線下商超難不成又要煥發第二春了?
二、線下商超是要煥發新生了嗎?
這次Costco創造的傳奇,也代表了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那就是消費升級與品質消費的真正根源,對消費者而言,一直在說消費升級,但實際上真正的消費升級並不是說之前只能買的起地攤貨,而現在有錢了之後可以買得起奢侈品了。其實,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雖然可能我們會願意買一點類似於口紅、香包等輕奢產品,但是實際上中國人最核心的消費能力依然是希望可以買到既有品質,性價比又較高的產品,這就是當年無印良品所引領的「有品質的低價」的來源。因此,中國人的消費升級正是有品質的低價,所以這些年來,無論是名創優品在中國線下的成功,還是小米生態體系在中國線上的成功,乃至於當前Costco在上海引發的消費狂潮都是同一個邏輯。
那麼,對於中國線下商超來說,期待的卻是一個顛覆商超產業當前整個生態格局的體系。
首先,真正的高用戶體驗。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中國消費者逐漸形成了屬於自己的審美觀念,開始追求有設計的商品,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真正有設計的產品才是能吸引中國消費者的商品,也正是如此,消費者逐漸追求真正有設計感的用戶體驗。
其次,有品質的高性價比。對於消費者來說,並不都是人傻錢多的土豪,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精打細算的中國人實際上也在不斷升級,在發展的過程中,大眾追求的是高性價比的、有品質的商品,Costco之所以在中國收穫成功,源於它的高性價和高品質的商品,既然能用更少的錢買到更好的商品。消費者既不要地攤貨,也不要高價的奢侈品,需要的是高性價比、高品質的產品。
第三,把握消費者的最核心訴求。其實,無論是現在的新零售還是之前的舊零售,根本不是誰用了網際網路誰沒用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僅僅是渠道和信息傳遞的工具而已。最核心的是,商超到底能否給消費者提供更好的商品、更便宜的價格以及更好的服務,只要能做到這些,那麼無論是線上的新零售企業,還是線下的傳統零售企業都可以在消費市場上如魚得水,小米、名創優品、Costco等不同領域的成功案例就是最好的證明。
因此,對於線下商超來說,獲得用戶認可,不在於渠道,不在於手段,而在於第一性原則,即回歸本質,只要抓住了本質,無論什麼樣的商業模式都能取得勝利,這就是關鍵核心。
紅星新聞籤約作者 江瀚
編輯 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