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過節不送禮,送禮就送老黃曆。」這句被竄改的廣告詞,如今成為不少都市白領的口頭禪。隨著製作精美的黃曆悄然成為都市年輕人的新寵,不少市民發出疑問:這到底是追求時尚,抑或是宣揚民俗,還是在推崇迷信?
「老闆,有沒有製作精美點的黃曆,我要送朋友。印有黃曆的檯曆或掛曆也可以。」昨日,解放碑、朝天門等多家商場經營檯曆、月曆等的櫃檯,陸續迎來前往購買黃曆的年輕市民。
臨近新年,不少新版檯曆、掛曆紛紛亮相,中國傳統的黃曆也舊貌換新顏。其中,包裝精美、印有老黃曆的檯曆和掛曆人氣最旺。黃曆涉及了節氣、神位、宜忌等諸多內容,運程吉兇和每日宜忌則是黃曆的主要賣點。
「如今大家出行、辦事都想討個吉利,選個黃道吉日,有黃曆就很方便。」正在商場購買黃曆的胡紅霞,是解放碑某保險公司職員。她趁午休時間特意到朝天門批發市場選購黃曆,欲在元旦節前後贈送友人,「希望黃曆能幫朋友們討個好彩頭」。
在大坪某廣告公司當業務員的陳項東說,他的不少同事特意買附帶黃曆的檯曆或掛曆送客戶,「很受客戶歡迎,送黃曆儼然成了一種時尚」,他一口氣買了15本單價為45元的此類檯曆。
朝天門金海洋商城四樓經營檯曆的鄭女士介紹,因為新版檯曆、掛曆新增了黃曆內容,銷售行情比往年翻番。
觀點①
送的是祝福
跟迷信無關
「贈送黃曆,只是寄託大家的一種美好祝願,跟迷信無關。」家住南岸區南坪大廈的孫蓉認為,查閱黃曆,其實相當於瀏覽星座,純屬消遣或娛樂方式,不必太計較。
「黃曆作為中國的傳統民俗,有教人向善、祈求好運的部分。」家住渝中區御景江山的杜鵬程認為,黃曆是中國古代的「曆法書」,記錄日期和節氣,指導人們在不同的節氣安排農業生產和生活,「它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真實性,這些不容忽視和否定」。他還說,市民將黃曆作為出行、嫁娶、開市等參照信息,一定程度上可以穩定自己的情緒,增添自己的信心,「但我們不能沉溺其中,淪為黃曆的奴隸」。
觀點②
沒科學依據
提倡不妥當
「按黃曆辦事,就是一種迷信。」家住渝中區新華路157號的餘捷不提倡大家追捧黃曆。「如果黃曆上說哪天不宜出行,難道我們就要翹班?黃曆上的運程、宜忌等都是人為編撰的,完全沒有科學依據」。家住渝中區富華大廈的周女士也稱,市場上的黃曆很多都是商家請寫手胡編亂造的,「充斥著封建迷信內容,須取締」。
重慶西南大學教授方有國對古代民俗頗有研究。他認為,市民出於好奇心或者追求一種另類的時尚購買黃曆,這無可厚非,但若過於迷信黃曆中的內容,甚至把它當成了生活嚮導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責編:劉海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