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家公司三季報淨利翻番 五行業成「白馬」溫床

2021-01-09 中國經濟網
    截至10月21日,滬深兩市共有545家上市公司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財報

    從行業角度看,化工、房地產、農林牧漁、生物醫藥、電氣設備等五大行業的上市公司淨利潤集體暴增,成為三季報耀眼明星

    編者的話:截至10月21日,滬深兩市共有545家上市公司公布了今年三季度財報,《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對此進行了梳理,從中發現85家公司三季報淨利翻番,化工、房地產、農林牧漁、生物醫藥、電氣設備等五行業表現耀眼。

    化工  新產業帶來新機會

    截至10月21日,共有60家化工類上市公司公布了三季報,41家公司實現了淨利潤同比增長,16家公司三季報淨利潤增幅超過100%。其中,遼通化工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77.48億元;基本每股收益0.44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32億元,增長31.86倍,居該行業淨利潤增幅第一位。紅星發展、青島雙星前三季度淨利潤增幅分別達到4.30倍和3.50倍,居行業淨利潤增幅榜的第二和第三位。與此同時,英力特、三友化工、氯鹼化工的淨利潤增幅均超過2倍。

    從整體看,3季度化工行業的業績同比仍然增長,但環比開始回落。申銀萬國表示,從1-3季度看,2011年化工品景氣整體好於2010年;無論1-3季度整體或3季度單季,同比均保持增長態勢。但由於2季度以來化工品價格逐步回落,3季度盈利環比成下滑態勢。

    另外,金百臨諮詢的秦洪表示,目前化工產業還出現了兩個新的產業趨勢。一是環保力度的提升。二是下遊需求新的推動力。與此同時,在新能源等領域,也由於市場新的需求不時出現,從而推動著相關化工新材料類上市公司業績的高速成長,新宙邦、江蘇國泰等個股的三季度季報預期就是如此。

    申銀萬國預計4季度盈利環比仍將回落,行業整體仍維持「中性」評級。

    房地產 機遇開始大於挑戰

    截至10月21日,共有29家房地產類上市公司公布了三季報,16家公司實現了淨利潤同比增長,10家公司三季報淨利潤增幅超過100%。其中,雲南旅遊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1億元;基本每股收益0.091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0.30億元,增長11.32倍,居該行業淨利潤增幅第一位。天倫置業、中弘股份前三季度淨利潤增幅分別達到4.44倍和9.97倍,居行業淨利潤增幅榜的第二和第三位。與此同時,數源科技、光華控股、綠景控股的淨利潤增幅均2倍以上。

    對於房地產公司3季度業績,業內普遍預計,多數公司將延續2季度表現,最終業績仍須看4季度結算。

    同時,申銀萬國對重點覆蓋的23家重點公司2011年3季度業績的跟蹤測算,預計大多數公司3季度業績增長與2季度基本一致,其中累積同比增長的有14家,而2季度累積同比增長的有13家;3季報業績同比增長在30%以上的有保利地產(40-50%)、招商地產(40-50%)、榮盛發展(50%-60%)、世茂股份(90%-100%)、金融街(150%-160%)、冠城大通(100%-110%)。受較差的銷售市場和貨幣環境拖累,世聯地產業績增速從正轉負。除招商地產、陸家嘴、金融街3季度業績將達到預計的75%以上,其他房地產公司4季度結算仍是大頭。

    政策打壓下2011年行業業績增速將減緩。但長江證券表示,未來房地產行業的發展,無論是「V」或是「L」型的反轉,在估值如此低廉的資本市場中,都是機遇大於挑戰的。

    農林牧漁 畜禽養殖業增幅驚人

    截至10月21日,共有23家農林牧漁類上市公司公布了三季報,17家公司實現了淨利潤同比增長,8家公司三季報淨利潤增幅超過100%。其中,新五豐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15億元;基本每股收益0.198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0.37億元,增長36.45倍,居該行業淨利潤增幅第一位。民和股份、益生股份前三季度淨利潤增幅分別達到7.11倍和4.11倍,居行業淨利潤增幅榜的第二和第三位。與此同時,開創國際、雛鷹農牧的淨利潤增幅均超過2倍。

    對於農林牧漁3季度業績,業內人士普遍認為,3季度行業業績大幅增長,其中畜禽養殖行業增幅驚人。

    重點公司三季報淨利潤同比增長32.9%。申銀萬國對所覆蓋的38家農業公司三季報進行預覽,預計2011前三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33.1%,與中報同比增速相持平。其中,養殖業(99.6%)、種植業(35.2%)、飼料業(31.3%)、農產品(加入自選股)加工(10.7%) 、動物保健(6.7%)子行業淨利潤實現增長。

    齊魯證券認為,除了行業景氣度有差異外,必須注意到盈利分布的季節性或有影響。從主產產品目前的漲價態勢來看,4季度旺季到來後盈利有望呈現爆發式增長,相關公司將迎來絕對收益和相對收益的可能性極大。

    目前,農產品價格處於上升通道,但通脹回落預期下漲幅逐步放緩。

    生物醫藥 長期成長趨勢不變

    截至10月21日,共有43家生物醫藥類上市公司公布了三季報,31家公司實現了淨利潤同比增長,6家公司三季報淨利潤增幅超過100%。其中,英特集團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2.61億元;基本每股收益0.878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72億元,增長5.36倍,居該行業淨利潤增幅第一位。紫鑫藥業、美羅藥業前三季度淨利潤增幅分別達到1.53倍和1.30倍,居行業淨利潤增幅榜的第二和第三位。與此同時,雙鷺藥業、沃華醫藥、湯臣倍健的淨利潤增幅均超過1倍。

    對於生物醫藥3季度業績,業內人士普遍認為,3季度行業業績繼續增長,4季度增長趨勢向好。申銀萬國對所覆蓋37家醫藥上市公司2011前三季度業績進行了預覽,23家公司主業淨利潤增長超過20%,三季度淨利潤增速超過二季度的有14家。

    增持三季報快速增長、價值低估的成長股。申銀萬國認為,政策層面,監管層開始高度關注藥品質量,引導各省招標質量優先、價格其次,因為未來招標政策有利於品質優秀的大型企業,優質公司中線價值開始顯現,從醫藥板塊選取成長股將是未來一年市場投資的重要方向。短期建議增持三季報快速增長、價值低估品種:康美藥業(收入利潤高增長)、東阿阿膠(三季度收入增速加快)、仁和藥業(四季度收入增長加速),這三家公司12年預測市盈率低於20倍,13年淨利潤增速超過30%;而萊美藥業12年業績可能超預期。

    在預期行業增長景氣持續強勁、效益景氣可能轉弱的情況下,優質股是最佳投資選擇(充分受益增長景氣),4季度是調整投資結構的好時機。國信證券表示,當前醫藥板塊2011-2012市盈率25倍、20倍,相對全部A股溢價110%,絕對估值水平已接近歷史最低位。建議在彈升中減持普藥類公司、增持穩健增長優質公司。

    儘管行業上半年利潤增速下降,但長期成長趨勢不變。東方證券建議積極關注云南白藥、恆瑞醫藥、上海醫藥、雙鷺藥業、一致藥業、康美藥業、海翔藥業和山大華特等。

    截至10月21日,共有40家電氣設備類上市公司公布了三季報,28家公司實現了淨利潤同比增長,2家公司三季報淨利潤增幅超過100%。其中,愛康科技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02億元;基本每股收益1.00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59億元,增長1.33倍,居該行業淨利潤增幅第一位。京運通前三季度淨利潤增幅分別達到1.07倍居行業淨利潤增幅榜的第二位。與此同時,方正電機、森源電氣、新聯電子的淨利潤增幅均超過60%。

    對於電氣設備行業三季度的業績,申銀萬國認為,一二次設備業績分化明顯。首先,一次設備價格同比下降,業績繼續大幅下滑。三季報業績預計特變電工(同比下滑約31%);天威保變(下滑40%);中國西電(下滑超過90%);平高電氣(預計繼續虧損約4000萬左右)。隨著第五批招標規模擴大以及未來電網投資規模加大,一次設備行業有望好轉,但盈利能力難以回到以前。其次,二次設備保持穩定增長。國電南瑞受益調度與配電自動化增長較快(增長65%)、許繼電氣(增長約13%),四方股份(35%)。

    國泰君安表示,目前行業仍處過渡階段,「十二五」投資啟動尚需等待,可以從三條思路進行投資。思路一:短期業績高成長,確定性換超越市場表現。

    思路二:增速穩定成長股,估值切換後凸顯投資價值。

    思路三:強調成長性和基本面轉換,中長期看好標的。

    電氣設備 子行業業績分化明顯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中國經濟網股市頻道】(地址:http://finance.ce.cn/stock/)

(責任編輯:向婷)

相關焦點

  • 2020年10月30日晚間上市公司公告匯總
    7、*ST眾泰三季報:前三季度淨利潤虧損15.63億元 董事婁國海無法保證三季報的真實、準確、完整 10月30日訊,*ST眾泰披露三季報,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9.81億元,同比減少72.68%;前三季度淨利潤虧損15.63億元,同比減少105.67%。其中,第三季度淨利潤虧損5.29億元。
  • 超六成新能源公司中報預喜 金風科技預計淨利居前
    雖然,距離中報期還有將近一個月的時間,但已有不少上市公司選擇了發布2018年中報預告。據記者通過數據統計,截至昨日,新能源行業中,已有50家上市公司發布了中報預告,其中,1家公司預計業績不確定,1家減虧,6家略減,14家略增,1家扭虧,5家首虧,1家續虧,8家續盈,5家預減,7家預增,1家增虧,以此計算的話,行業中有32家公司業績預喜,佔比超六成。
  • 8月31日同花順早間必讀:A股近3200家公司上半年實現盈利
    海爾智家:上半年淨利同比下降45%海爾智家8月28日晚披露半年報,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957.28億元,同比下降4.29%;淨利27.8億元,同比下降45.02%。海外市場實現收入470億元,同比增長0.6%,主要區域表現好於行業,海外經營利潤率由一季度的2.3%增加到二季度的3.8%。
  • 持股過節策略圖出爐 機構扎堆看好銀行等兩行業
    22隻個股市盈率低於10倍  《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根據數據統計發現,在上述79家公司中,部分公司在今年中報期業績表現搶眼,博匯紙業(516.88%)、浙數文化(332.62%)、方大集團(328.93%)、三友化工(227.48%)、太陽紙業(148.15%)、金禾實業(104.88%)、新野紡織(102.07%)等7家公司今年中期業績便實現同比翻番的優異表現
  • 三隻松鼠:前三季淨利2.96億元 同比增10.4%
    證券時報e公司訊,三隻松鼠(300783)10
  • 推進原料藥產業鏈延伸布局 爾康製藥前三季實現淨利1.81億
    來源:證券時報10月12日晚間,爾康製藥(300267)發布三季報。公告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81億元,同比下降8.62%;淨利潤1.81億元,同比增長9.89%。其中,公司第三季度實現淨利1.15億,同比大增221.56%。
  • 財報季:51家遊戲公司Q3超7成盈利,14家虧損最大虧損幅度超10000%
    截止至11月20日,遊戲陀螺匯總了51家上市遊戲公司2020年Q3單季度財報,發現:  本季度,有超7成的遊戲公司盈利,逾6成實現淨利潤同比增長,其中,淨利潤超過1億元的有16家,佔比31.37%,與去年同期持平。淨利潤為負值的有14家,其中三五互聯、ST天娛、ST富控、文投控股已多個季度虧損。
  • 安次收購無行業公司北京公司變更名字
    安次收購無行業公司北京公司變更名字1.首先您給我提供預核准名稱、註冊地、註冊資金、經營範圍、股東信息(詳細的)以自身為核心,引領一批優秀的企業共同發展,構建以自我為核心的環保產業生態圈。此外,雙方的融合不應該停留在淺層的合作,而應該開展多層次的深度融合,並與資本市場對接,創造雙贏的局面。
  • 8月17日行業熱點+重要題材
    年內我國的智能電網行業市場規模有望達到800億元,為產業鏈上多家上市公司帶來發展機遇。 漲!漲!漲!液晶面板價格回漲!電視機要漲價嗎? 今年4月份,液晶面板價格達到了年內低點,但自5月底開始,價格開始逐漸回暖,其中32寸、43寸面板價格上漲幅度最大,平均漲幅在20%左右,目前漲價仍在持續。
  • 公告精選:用友網絡子公司擬A股上市;新和成2020年淨利預增60%-80%
    公司1月14日起停牌。【經營數據】新和成:2020年淨利預增60%-80%新和成(002001)1月13日晚間公告,預計2020年的淨利潤為34.64億元-38.98億元,同比增長60%-80%。報告期內,主要產品維生素E、生物素、維生素A、蛋氨酸等產品銷售價格與銷售數量較上年同期有增長。
  • 寧波公運2020年前三季度淨利7763.85萬下滑49.80% 毛利額下降
    原標題:寧波公運2020年前三季度淨利7763.85萬下滑49.80% 毛利額下降   11月1日,寧波公運(832399)近日發布
  • 去年資本大鱷1739億舉牌85家公司 平均浮盈42%
    摘要 【去年資本大鱷1739億舉牌85家公司 平均浮盈42%】數據顯示,以公告日期統計,去年共有152筆舉牌公告記錄,涉及85家上市公司。在舉牌大軍中,既有以中科招商為首的PE(私募股權投資),也不乏手握重金的險資,以及牛散、陽光私募等。
  • 296家上市公司分享五項金牛大獎
    具體來看,85家公司2019年收入超過50億元,佔比接近三成。其中,19家公司收入超過500億元。從今年前三季度看,75家公司營業收入超過50億元。其中,15家公司收入超過500億元。  盈利規模也不遜色。
  • 【顯示速遞】京東方前三季扣非淨利虧損1.89億元/洲明科技前三季...
    24%;京東方前三季扣非淨利虧損1.89億元;深天馬A前三季淨利同比下滑15%;兆馳股份前三季淨利同比增長88%;瑞豐光電前三季淨利同比下滑66.54%;時代新材前三季淨利同比下滑85%。  對於業績變動,洲明科技方面表示,報告期內,公司積極應對多變的外部市場形勢,穩步推進LED應用綜合解決方案在眾多應用領域的深度布局。同時,公司加強信用政策管理,經營現金流持續向好,2019年1-9月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約為2.1億元。
  • 美迪西:2020年淨利預增85%到100%
    美迪西(688202)1月8日晚間公告,預計2020年淨利潤約為1.23億元到1.33億元之間,同比增加85%到100%。CRO行業景氣度持續向好,公司競爭優勢和品牌效應逐步顯現,客戶開拓能力和訂單承接能力同步提升,2020年度公司新籤訂單較上年同期增長1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