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顧名思義幸福又平安。這裡是塊上天恩賜的樂土,儘管靠近印度洋板塊,數千年來卻未有一次地震降臨。沿海城市,多有遭受颱風肆虐之苦,而由於四面環山,每年颱風到了此處受大山阻擋,威力大打折扣,最大的威脅只是颱風所引發的洪水。由於世界環境的惡化,近幾年洪水有些頻繁,但影響仍不算太大。排澇的功臣之一「富春溪」是福安人民的母親河,她位於城市與南面群山交界的狹長小道上。閒時她平緩的流淌著與穿城而過的護城河相匯於溪口天馬山腳下。
從天馬山下往上瞧,你會看到一些寺廟宮殿零星分布在山體各個地方。上山的路有兩條,多數人一般喜歡從新修的蜿蜒水泥路,繞著山體漫步而上,或許是陽光照射的到,使得路上顯得亮堂,讓人有安全感吧!另一條是由山石砌成的石階小路,兩側樹木高聳,陽光不易照到,因此往小路走更能體會到山林的幽深靜謐。小路止於半山腰寶殿處,再往上走幾步你會看到一座山頭從東南方向延伸而出。往那方向穿過健身器材區,再爬一段臺階,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有些年份高約七米的密閉式石塔。據說,取出一枚硬幣對著石塔許願,最後將硬幣用力摁在石塔上,你的願望就會實現。由於塔身凹凸不平,因此只要你使的力氣夠大,摁的時間稍久些,硬幣就會粘在塔上。至於許願靈否,我就不敢打包票了。所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想只要一個人堅持追逐夢想,總會有成功的一天的。許願的人多了,塔身的硬幣也多了,倒也算一道不錯的風景。前段時間故地重遊,才發現硬幣已寥寥無幾,想必哪位哥們缺錢用,先借走了。離塔數米遠,有匹展翅待飛的白馬塑像,名為天馬,此山的名稱也因之而來。站在山頭,俯視可看到市區的建築鱗次櫛比,仰視可發現,山頂有座殿宇,因其是天馬山離天最近的地方,所以取名為天宮。長年興旺的香火加上最高點的神秘感,令其似沾了點仙氣。
曾有個書生,當他凌晨時分氣喘籲籲的登至半山腰處,見到天宮上升騰的縹緲煙霧以及傳來若有若無的梵頌聲時,心靈一片震撼,當即吟詩一首《凌晨登天馬山》:雙腳馱吾身,觀景至山中。寶塔立山頭,天馬待翱空。煙霧繚繞處,隱約似天宮。仙人不下凡,吾自尋仙蹤。念完詩後,竟似有股神奇的力量促使他繼續向山頂走去。故事不知真假,卻也多了一段趣聞。
與天馬山隔溪相對的山巒中,也有一座石塔,高約十米,始建於明朝。當時倭寇猖獗,常襲擾沿海村鎮,福安也是受災區之一。為了更好的防範倭寇,提前預警,政府與百姓共同努力在此群山的最高峰建了一座瞭望塔,共七層,因此俗名為七層塔。塔身全由大塊的山石砌成,每層高2-3米。半年前,政府出資修石階路時,由於沒有公路且山體陡峭,大理石只好靠人背馬馱。在現代況且如此,可想而知,當年人們砌七層塔時是多麼的艱辛。
古代人民的想像力是豐富的,隨著失去了作用的七層塔在某年被雷劈去一層半後,傳說也就誕生了。相傳,七層塔與天馬山的石塔原本是仙人,因他們的戀情觸犯了天規而被貶下凡間,成為兩座塔分隔在兩處,雖然朝夕可見,卻只能在七夕那天才能相會。有了天馬後,夜裡寶塔總是騎著馬偷偷跑去與七層塔幽會。紙是包不住火的,一日終於被玉帝知曉,盛怒下其命雷公引雷一道削去了七層塔一層半,以示懲戒。此傳說多半是從《牛郎與織女》的故事那衍生而來的。
另有一個傳說:一隻在塔裡修行了千年的蛇妖,為禍一方,終於惹的天怒人怨,一日趁他在塔頂歇息時,一道雷將其劈的魂飛魄散,七層塔也因此雷被削去了一層半。估計這是《白蛇傳》與《西遊記》結合的產物。新砌成的石階路,顯得有些陡峭,登山的難度卻也漸漸吸引了眾多登山愛好者。
後來有位登山愛好者在塔旁歇息時,聽到七層塔的來歷與傳說後,寫下了《福安七層塔》:群山之顛有一峰,寶塔一座立山頭。因他相幫護民眾,賊寇未至已現蹤。豐功惹得雷公妒,引雷一道將其轟。如今雖餘五層半,仍受百姓所敬重。
那年,我終於登上了小時候神往已久的七層塔山,並進塔裡從一層逛到四層。由於塔身不大,空間不足,每層塔內只有與上層相連的石階,因此可直接從一層爬至二層,若要去第三層,則得從一至二層那扇小門出來,沿著塔身外側凸出的山石繞至背面另一扇小門,進入小門後,方可爬至三層,再以同樣的方法爬至四層。由於塔身外側凸出的山石比較窄,僅容一人過,且沒有護攔,所以最好整個人貼著石壁走,儘量別往塔下看,以免發生以外。有恐高症者最好別去嘗試。在第三層時,我的雙腿就不可控制的輕微顫抖著,堅持爬到了四層。去第五層的路上,發現第四層外側的山石有些傾斜,再加上自己超重,所以未敢冒險,和別人相比,自己收穫蠻大了。下來時聽到二層有人說:這塔怎麼晃得這麼厲害?引起了一陣笑聲,那是他自己腿抖的厲害而已!~
本文摘自網易博客@回首-微笑,原文基礎上略有增刪,已獲得原作者同意,特此感謝!
·END·
回復「年畫寶貝」給福安萌寶投票!
投稿:zs0593@126.com
業務:0593-6666648
業務範圍
智慧企業建設
網站/Web app/微信公眾平臺/微博
信息推廣
寧德地區50萬微信用戶信息覆蓋
營銷策劃
品牌疏導/事件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