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
在一代代人接續奮鬥的徵程上
我們已走過千山萬水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同步推出「歷史上的今天」欄目
鉤沉那些已然過去的「今天」
啟迪新時代的奮鬥者今天「仍需跋山涉水」
在新徵程上再創榮光
1950年9月20日
國徽圖案公布
1950年9月20日,毛澤東主席籤署中央人民政府命令,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及說明:「國徽的內容為國旗、天安門、齒輪和麥稻穗,象徵中國人民自『五四』運動以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鬥爭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誕生。」
1949年9月27日,新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討論並通過了國旗、國都、紀年、國歌4個決議案。大會主席團決定,邀請專家另行設計國徽圖案。清華大學和中央美術學院收到了政協的邀請,分別組成了由建築學家梁思成、林徽因領導的清華大學營建系設計組和以美術家張仃為首的中央美術學院設計組。
在新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之前,清華大學營建系和中央美術學院的藝術家們就已著手進行國徽設計。1950年6月20日,國徽審查小組召開會議,最終確定清華大學營建系梁思成、林徽因等8位教師設計的國徽方案中選。此後又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意見,改進了國徽的稻穗細部形象。
1950年6月23日,全國政協一屆二次全體會議上,毛澤東主席主持通過決議,同意國徽審查組的報告和所擬定的國徽圖案。
歷史上的今天還發生了什麼?
請滑動屏幕繼續閱讀
剩餘810字
1959年9月20日,上海音樂廳正式開幕。上海音樂廳是由原北京電影院改建而成的,建築裝飾樸素大方。色彩雅麗鮮明,音響效果良好,適合於作各種音樂演出。
1966年9月20日,根據中法航空交通協定,巴黎—上海航線正式通航。第一架來自巴黎的客機,20日下午在上海虹橋機場降落。
1984年9月20日,原上海東站彩旗飛舞,鼓樂齊鳴,上海鐵路新客站工程開工典禮舉行。
1954年9月20日,我國第一部憲法誕生。經第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
1958年9月20日,中國科技大學在北京成立,郭沫若任第一任校長。1970年遷至安徽合肥市。中國科技大學是一所理工結合、兼有管理和人文學科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
1969年9月20日,中央軍委命令授予孫玉國等10人「戰鬥英雄」稱號。《命令》說:在1969年3月2日和15日的珍寶島自衛反擊戰中,孫玉國等10人,在蘇軍大炮、坦克、裝甲車進攻面前,以鮮血和生命保衛了祖國的神聖領土。同日,命名大會在瀋陽舉行。
1981年9月20日,我國首次「一箭三星」發射成功。當日,我國第一次用一枚火箭成功發射一組三顆衛星——「科學實驗衛星9號」,標誌著中國航天事業的重大突破。
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於當日印發《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要在全社會大力提倡「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2003年,經黨中央同意,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決定,從當年開始,將9月20日定為「公民道德宣傳日」。
1994年9月20日,在舉行的國際原子能機構第38屆大會上,有38個國家的代表在《核安全公約》上簽了字,中國代表正式籤署了《公約》。籤字國還包括奧地利、德國、日本、美國、英國、俄羅斯聯邦、法國、巴基斯坦、印度、羅馬尼亞、韓國、澳大利亞、阿爾及利亞、巴西、比利時、保加利亞、智利、古巴、丹麥、埃及、芬蘭、匈牙利、印度尼西亞、盧森堡、荷蘭、波蘭、蘇丹、南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突尼西亞、土耳其、烏克蘭、瑞典、加拿大、愛爾蘭、捷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