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
歷史上的今天
2020.9.20
距離全年結束還有102天
383年9月20日
淝水之戰
1863年9月20日
上海英、美租界正式合併,改稱「公共租界」
1865年9月20日
曾國藩、李鴻章設立江南機器製造總局
1927年9月20日
國民黨寧、漢、滬三方實現統一
1931年9月20日
中國共產黨最早舉起抗日救國旗幟
1954年9月2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實施
1957年9月20日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
1965年9月20日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成立
1981年9月20日
中國首次發射一箭三星成功
2007年9月20日
第一屆全國道德模範人物揭曉
重點歷史事件播報
曾國藩、李鴻章設立江南機器製造總局
1865年9月20日,曾國藩、李鴻章在上海設立江南機器製造總局。這是清政府洋務派開設的規模最大的近代軍事企業。又稱江南製造總局、江南製造局、上海機器局、上海製造局。
1865年李鴻章以4萬兩銀在虹口買下美商的旗記鐵廠,並將蘇州洋炮局的部分機器和曾國藩派容閎從美國買回的機器,以上海洋炮局併入鐵廠,成立江南製造總局。造辦經費54萬餘兩,以後屢加擴充,由清政府指撥上海海關稅收的二成作為常年經費。僱用工人2000多人。
1867年搬到高昌廟鎮,擴充設備,建有機器廠、洋槍樓、汽爐(鍋爐)廠、鑄造廠、輪船廠等。佔地70餘畝。至80年代又相繼建成炮彈廠、水雷廠、煉鋼廠、慄色火藥廠、無煙火藥廠等。該局以生產槍炮子彈為主,輔之以修造船艦,並附設翻譯館、機械學校,培養技術人員,翻譯與軍事、工程有關的書籍,也有少量的史志和政法方面的書籍。
國民黨寧、漢、滬三方實現統一
1927年9月20日國民黨寧、漢、滬三方實現統一
9月11日,國民黨寧、漢、滬(西山會議派)三方代表在上海舉行談話會,商討統一黨務和寧、漢政府合併改組辦法。寧派力主非汪精衛下野無以平黨員之憤,於是汪精衛於13日通電下野。
13日,三方決定:由寧、漢、滬三方各推委員合組行使黨務政治的最高機關中央特別委員會;中央政治委員會及中央政治會議暫撤銷;寧、漢兩政府合併改組;推汪精衛、譚延愷、蔡元培、謝持起草統一宣言,並推張繼、于右任、何香凝、李石曾、蔡元培5人代行監察委員職權。
中國共產黨最早舉起抗日救國旗幟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獨立守備隊第二大隊第三中隊河本末守中尉,帶領幾名士兵,借巡視鐵路為名,來到距東北軍北大營六七百米外的瀋陽北郊柳條湖,將炸藥放在南滿鐵路鐵軌上。
10時20分,轟的一聲巨響,東側鐵軌接頭處約1.5米的鐵軌被炸彎,兩根枕木被摧毀,損害輕微。日本關東軍故伎重演,反誣中國軍隊製造爆炸。在瀋陽的關東軍高級參謀板垣徵四郎,以「代理關東軍司令官、先遣參謀」的名義,令關東軍進攻東北軍的北大營。由此,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實施
1954年9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的憲法。該憲法4章共106條,對工人階段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建設社會主義的總目標和步驟、人民代表大會的政治制度和人民的權利和義務等都作了明確的規定。
該憲法確認中共中央提出的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承認現有國營經濟、合作社經濟、資本主義經濟等5種經濟成份,明確規定國營經濟是國民經濟中的領導力量和國家實現社會主義改造的物質基礎。
圖片來源於網絡
|時代·鄉創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