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殺18萬人命,藏400億美金,薩達姆如何一步步被伊拉克人民放棄

2020-11-29 沈城楓林

01

在伊拉克東部,有一個三角地帶,位於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及提克裡特市和拉馬迪市的交接處,在伊拉克的遜尼派穆斯林大多聚集在這個三角地帶,所以這個地區也被稱為「遜尼派三角洲」。

遜尼派三角洲

在這個三角洲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在這裡很活躍。阿拉伯復興社會黨是20世紀40年代在敘利亞興起的一個黨派,因為這個黨派主張將各個阿拉伯國家聯合起來,實現阿拉伯世界的統一,受到很多阿拉伯人民的關注,由敘利亞慢慢向周邊中東國家蔓延,在伊拉克三角洲地區極受歡迎。

1937年,一代梟雄薩達姆就出生在三角洲之一的提克裡特市裡的一戶農民家庭,在三角洲宗教和黨派的聯合薰陶下成長的薩達姆,開始以這裡為基本盤,逆天改命,實現了從一個草根到總統的完美逆襲。

三角洲的人很多都加入了復興社會黨,薩達姆的很多親戚也不例外,其中有一個叔父叫哈桑-穆罕默德-貝克爾,是復興社會黨的領導層,薩達姆後來能夠步步高升,離不開這個叔父的提拔。

在1957年,受親戚們影響,20歲的薩達姆也加入復興社會黨,此時的復興社會黨因為主張伊拉克與其它阿拉伯國家要組成聯盟,被當時堅持伊拉克獨立自主的最高領導人卡塞姆所厭惡,處處受排擠,雙方矛盾不斷激化。於是在1959年,年輕氣盛的薩達姆跑去刺殺卡塞姆,結果刺殺失敗,薩達姆逃到了敘利亞避難,雖然刺殺不成功,但是因為這次的英勇壯舉,薩達姆開始在復興社會黨內嶄露頭角。

薩達姆

到了1963年,阿里夫兄弟兩人發動軍事政變,推翻卡塞姆政權,並開始親近蘇聯。這讓在一旁看熱鬧的美國急了,為了防止蘇聯勢力滲入伊拉克,美國開始大力扶持伊拉克國內的復興社會黨,有了美國暗中幫助,在1968年,以貝克爾為首的復興社會黨又推翻了阿里夫政權,被打壓了二十幾年的復興社會黨終於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春天。

貝克爾成為了伊拉克新一任領導人後,開始扶持黨派內自己的親信,薩達姆因此當上了伊拉克的安全部長,並在第二年晉升為副總統,成為權力二把手。在復興黨上臺之後,為了避免伊拉克再次發生政變,穩定民心,貝克爾和薩達姆開始借鑑了蘇聯的五年計劃經濟模式,大力發展伊拉克經濟,為伊拉克人民帶來了黃金的十年。

02

20世紀70年代,伊拉克已探明的石油儲備量約有1000億桶,排名世界第二,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出口佔世界的8%,排名世界第三,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依靠著石油出口,按理說可以賺得盆滿缽滿,但和其它中東國家一樣,石油開採企業控制權掌握在西方國家手中,賺取的大部分收益也都落入西方國家的口袋。於是,在1972年,貝克爾和薩達姆不惜得罪英美國家,採取強硬措施將外國的石油公司全部轉為國有資產,使伊拉克國內的石油收入大大增加。

除了豐富的石油資源之外,在伊拉克,還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那就是相對豐富的水資源。中東地區雖然盛產石油,但是由於絕大部分地區都是沙漠,導致水資源匱乏,因此在中東呈現「水貴如油」的情況。但伊拉克有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流經全境,使得國內淡水資源在中東數一數二,有了這些水資源,在加上石油的巨大收入,伊拉克就可以大力發展軍事、農業、工業,形成屬於自己的工業體系,逐漸走向富國強兵之路。

印有薩達姆投降的伊拉克紙幣

到了20世紀70年代末期,伊拉克已經擁有100萬左右的正規軍和大約48萬預備役部隊,近6000輛坦克、3700門火炮、7500輛裝甲車、700多架作戰飛機以及飛毛腿飛彈,還有現代化的防空系統,號稱當時世界第三軍事強國;同時,在全國實現了全民醫療、教育、住房、養老全免費,外匯儲備將近400億美元,人均GDP3900美元,人均年收入約8100美元,換算成人民幣,就是上萬元,想想當時的中國人民工資水平,這個差距真是很大。

而同為中東產油國的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家,雖然也靠著石油獲得巨大收益,但是因為水資源不足,導致國內工業體系發展不起來,因此,此時的伊拉克不論在經濟實力還是軍事實力上已經足以在中東傲視群雄。

1979年7月,患有心臟病的貝克爾突然宣布退出總統之位,由薩達姆繼任伊拉克總統,成為伊拉克新一代領導人。沒有了貝克爾束縛的薩達姆,上臺之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清除黨內異己,培養自己的勢力。他召集了200多名官員開了一次革命委員會,在會議剛開始時,就將革命委員秘書長拉出去槍斃了,說他是叛徒,把在座的官員都嚇到了。但這只是開始,接下來薩達姆開始一個一個地念出所謂叛徒的名字,被念到的都拉出去槍斃,整整念了66個人的名字,全部處決,那些沒被點名的同樣嚇得渾身發軟,之後開始以薩達姆馬首是瞻。

完成了政治清洗的薩達姆鞏固了自己在伊拉克的統治地位,看著此刻兵強馬壯的國家,薩達姆野心開始顯露,他的目光不再僅僅局限於整個伊拉克,而是整個阿拉伯世界,他要做阿拉伯世界的王。

03

1979年,就在薩達姆走馬上任的同時,鄰國的伊朗也更換了新的領導人霍梅尼。

1979年年初,伊朗爆發了伊斯蘭革命,推翻了美國在伊朗的傀儡政權----巴列維王朝,建立了伊斯蘭共和國。霍梅尼是伊朗什葉派的宗教領袖,奪取政權之後開始採用政教合一的方式治理國家,用伊斯蘭教義來通知伊朗人民,高喊著「不要東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蘭」的口號,關閉了酒吧、咖啡館等所有帶有西方標誌的場所,不允許女子拋頭露面,全部都要裹得嚴嚴實實的,原本燈紅酒綠的伊朗一瞬間充滿了宗教的氣息。伊朗甚至還公開衝入美國大使館,挾持美國大使館官員,與美國撕破臉,反對美帝國主義。

霍梅尼

不僅如此,上臺之後的霍梅尼開始鄰國伊拉克動手動腳。霍梅尼曾經在1970年逃到伊拉克躲避巴列維王朝的追殺,因為霍梅尼是一個什葉派的大學者,在伊拉克深受當地什葉派的歡迎,這讓當時遜尼派的副總統薩達姆很擔憂,原本伊拉克境內什葉派就比遜尼派人數多,對遜尼派當政很不滿,現在霍梅尼又在這裡搞事,遲早要出大亂子。於是在1975年,薩達姆就將霍梅尼趕出了伊拉克,霍梅尼因此懷恨在心。

到了1979年霍梅尼上臺後,開始強烈向伊拉克的什葉派灌輸革命理念,導致伊拉克境內什葉派的動亂,伊朗與伊拉克逐漸交惡。

除了宗教問題外,在兩國交界處也存在分歧。伊朗和伊拉克邊境線長達1458公裡,其中矛盾最大的就是阿拉伯河。

伊拉克境內流經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兩河匯聚成的阿拉伯河,剛好處於伊拉克和伊朗之間,根據1975年兩國籤訂的《阿爾及爾協議》,以阿拉伯河的中間為分界線,伊朗和伊拉克各佔一半。這種看起來公平的條款在薩達姆眼裡卻極其不公平,因為伊拉克領土面積雖然大,但是只能依靠阿拉伯河進入波斯灣,海岸線僅60公裡。而伊朗緊鄰波斯灣,海岸線長達24000公裡,如今連阿拉伯河都要拿走一半,這對於想要控制波斯灣的薩達姆來說是無法忍受的。

種種矛盾讓薩達姆將伊朗看做是他稱霸阿拉伯的一塊絆腳石,要想奪下波斯灣,控制阿拉伯,必須先拿下伊朗。

04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出動80多架飛機空襲伊朗德黑蘭等15座城市和7個飛機場。面對已經強兵富國了十幾年的伊拉克,伊朗實在有些被動,而且當時伊拉克背後有蘇聯、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等多個國家的支持,而伊朗背後只有敘利亞撐腰,再加上剛剛發生伊斯蘭革命,國內混亂,所以在戰爭開始的一年時間,伊朗幾乎是節節敗退。短短幾天,伊拉克邊佔領了伊朗2萬多平方公裡的領土。

但薩達姆也不用開心得太早,伊朗雖然沒有先進武器和大國支撐,卻有一樣東西足以震懾伊拉克,那就是伊朗人民對於宗教的狂熱。

宗教的狂熱

眼看著伊朗即將被伊拉克打敗,霍梅尼隨即決定組建「巴斯基民兵組織」,讓大量虔誠的伊斯蘭教徒加入該組織,來幫助正規軍進行鬥爭。當時人口3600萬的伊朗居然有2000萬人加入民兵組織,其中還有至少10萬的童子軍。這個所謂的「巴斯基民兵組織」,其實就是敢死隊,利用百姓對於宗教的狂熱叫他們去前線上戰爭,有的只能拿著輕武器,有的甚至手無寸鐵,讓他們去打頭陣,當人肉沙包,當炮灰,有些伊拉克士兵不忍心對這些手無寸鐵的百姓開炮,躲在後面的正規軍就趁機衝出,奪取勝利。

更可怕的是為了避免正規軍損失,伊朗居然組織兒童成群結隊去伊拉克布置的踩雷區去踩雷,好為後面的坦克前進鋪路。霍梅尼給每一個孩子發了一把塑料鑰匙,讓他們帶在脖子上,跟他們說這是通往「天堂的鑰匙」。可憐這些被嚴重洗腦的孩子,以身犯險,無數鮮活的生命被炸得血肉橫飛,令伊拉克軍隊當場崩潰。正是因為這樣慘無人道的人海戰術,在戰爭的第二年,情況開始出現了反轉,在1982年5月,伊朗收復了大部分被侵佔的土地,為了避免後面戰爭在伊拉克內進行,薩達姆宣布在伊朗境內的伊拉克軍全部退出,甚至打算和伊朗休戰。

但此刻已經靠著人肉炸彈殺紅了眼的霍梅尼根本不肯罷手,直言除非薩達姆下臺,否則不會停戰。薩達姆怎麼可能下臺,鬧呢,於是接下來的戰爭開始變成了伊朗進攻伊拉克。

1982年7月,伊朗發動對伊拉克巴斯拉城市的進攻。無數手無寸鐵百姓的死亡並沒有讓霍梅尼覺得痛心,相反,在他眼裡,這些人都是為真主犧牲的,於是,在進攻伊拉克前,霍梅尼準備2.5萬口棺材,鼓勵他們當人肉炸彈,同時還將營級以上的士官換成了毛拉,在戰場上念經。此外,因為霍梅尼曾經在伊拉克待過一段時間,在伊拉克的杜賈爾村裡,就有很多什葉派是他的支持者,為了支持霍梅尼,這些什葉派開始在伊拉克各地製造襲擊,導致伊拉克內部混亂。在裡應外合之下,伊朗軍隊成功在伊拉克邊境撕開了一道6千米的口子,佔領了伊朗200多平方公裡的領土,並對首都巴格達造成威脅。

為了防止伊拉克內部什葉派再次製造混亂,薩達姆於1982年7月8日前往杜賈爾村拜會當地的什葉派長老,希望穩定國內什葉派,誰知道,車子駛進杜賈爾村就遭到了當地什葉派的襲擊,他們開始向薩達姆的軍隊開火,最後還是出動了武裝直升機和步兵團才把薩達姆救出來。幾個小時後,薩達姆同母異父的弟弟巴爾贊就帶領軍隊衝進了杜賈爾村,開始大肆抓人,當場殺死9人,148人被判處死刑,其餘還有1500人都被抓捕入獄,遭受折磨。

薩達姆此行不僅沒能化解遜尼派和什葉派的恩怨,反而製造了」杜賈爾村慘案「,更是讓什葉派和遜尼派矛盾激增。

而就在此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也開始了對兩伊戰爭的幹預。

05

在兩伊戰爭之前,不管是伊拉克還是伊朗,和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關係都不好,伊拉克是因為以貝克爾和薩達姆為首的社會復興黨上臺執政後,開始親近蘇聯,並將外國石油國有化,損害了西方國家的利益,同時,因為美國暗中支持以色列,惹怒了大多數阿拉伯國家,薩達姆十分生氣,於是支持恐怖主義來襲擊美國,被美國列入了恐怖黑名單,兩國關係交惡。至於伊朗,整天懟天懟地懟美國,還發生了挾持美國人質事件,更是被美國視為中東的頭號敵人。

但是隨著戰爭的推進,兩個國家和美國的關係卻慢慢發生了變化。其中最先發生變化的是伊拉克。薩達姆因為一心想要統治整個阿拉伯世界,但是面對伊朗不要命的進攻,開始慌了。此時的美國在一旁隔岸觀火了一兩年,早已清楚了薩達姆的處境,為了在冷戰中贏下伊拉克這個重要的籌碼,美國從1981年開始派人過來訪問伊拉克,對他拋出橄欖枝。為了達到自己的野心,薩達姆1982年選擇放逐國內那些恐怖主義分子,對美國示好,換取美國取消對伊拉克的貿易禁令,兩國開始恢復正常外交關係。

之後,美國開始對伊拉克出售戰機和民用直升飛機,英國對伊拉克提供2.5億英鎊的貸款,至於法國,早在兩伊戰爭剛開始的時候就對伊拉克出售武器,成為了僅次於蘇聯的伊拉克武器供應商。此外,薩達姆除了購買武器之外,還偷偷從美國和英國購買製造大型殺傷性武器的培養菌和配件,背後的意圖不言自明,而這些都被美國看在眼裡,卻沒有說破。美國的這種默許行為讓薩達姆更加肆無忌憚。

從1984年開始,為了阻止伊朗人民瘋狂的人海戰術,伊拉克頻繁使用芥子氣等化學武器,屠戮了超過8500名伊朗人。而此刻倡導一貫人道主義的美國等西方國家卻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不過,令薩達姆萬萬沒想到的是,美國在對他提供武器的同時,也還在為他的仇敵伊朗提供幫助。

因為在1984年,伊朗支持的恐怖主義分子在黎巴嫩首都貝特魯綁架了美國駐黎巴嫩大使館的官員,連美國中央情報局駐貝魯特站的站長都被綁架了,為了解救這些人質,美國分析了此刻伊朗武器缺乏的處境,決定通過暗中向伊朗出售武器來讓伊朗幫助釋放人質,這樣一來可以解救人質,二來可以趁機賺伊朗的錢,簡直是兩全其美。

於是從1985年開始,美國陸續暗中通過以色列向伊朗出售飛彈、飛機等裝備,而伊朗也陸續釋放了人質,他們兩個就這樣背著薩達姆暗通款曲,表面上和伊拉克度上了蜜月,背地裡又和伊朗你儂我儂,一直1986年11月,黎巴嫩一家叫《帆船》的報刊爆出了美國和「小三」伊朗的姦情,這段三角戀才公之於眾。而截止此刻,美國已經向伊朗出售了至少2008枚反坦克飛彈和235枚地空飛彈,以及一大批作戰飛機、坦克、雷達等裝備,伊朗則向美國支付了超過1200萬美元的巨額資金。

可憐的薩達姆到現在才發現原來美國就是一個渣男,明裡支持原配打小三,暗地裡又支持小三打原配,最後原配小三兩敗俱傷,而他卻可以坐收漁翁之利(呵,男人)。更可憐的是此刻薩達姆還不能和美國撕破臉,因為還得依靠美國和西方國家的支持來與伊朗對戰。但此刻的美國也不好過,一方面叫囂著反對恐怖主義,把伊朗拉進黑名單,另一方面又暗地裡支持伊朗,更是嚴重傷害了小英、小法等一眾追隨他的西方美少女天團的心,使得美國在西方國家的信任感逐漸降低,時任美國總統的裡根開始陷入了「伊朗門」危機,被美國民眾所詬病,這也成為了他在位期間一個抹不去的汙點。

裡根總統

06

「伊朗門」事件爆發後,美國就停止了對伊朗的支持,但兩伊戰爭卻沒有停止的趨勢,雙方已經從兩國之間的領土戰爭慢慢擴展到了海灣領域的襲擊戰,互相攻擊對方的油船和油田,打擊對方石油經濟命脈,但同時也波及到了海灣地區的其它國家,1986年,波斯灣遭受襲擊的油船有106艘,其中就有28艘是科威特的。嚇得科威特趕緊請求讓美國等西方國家為他們的油船保駕護航,並多次向聯合國提出抗議,於是在1987年7月20日,聯合國正式要求雙方停戰,但是此刻的伊朗已經佔領了伊拉克的法奧地區,正在勢頭上,並沒有聽從聯合國的話。

不過,接下來的局勢發展卻開始對伊朗不利了。

1988年4月17日,薩達姆開展「齋月」計劃,對被伊朗佔領的法奧地區發動襲擊,成功收回了失地。

1988年7月3日,美國在波斯灣領域的巡航軍艦突然對一架從伊朗飛向杜拜的客機發動襲擊,連續兩枚飛彈使得飛機上的290名人員全部死亡,其中還有66名兒童和一個孕婦。事後美國居然對外稱是誤擊,把客機看成是戰鬥機了。真是搞笑,美國的巡洋艦連最基本的客機和戰鬥機都分不出來,還敢自稱是世界第一軍事強國。這分明是明擺著告訴霍梅尼,美國就是要幫助伊拉克對付你伊朗,你敢咋地。

這次事件之後,伊朗也終於看透了美國這個渣男的真面目,需要你的時候對你暗送秋波,不要你的時候對你一通猛打,完全莫得感情的。但伊朗與美國實力差距太大,又不能說什麼,敢怒不敢言。無奈之下,伊朗只能在1988年7月18日接受聯合國的調停,雙方各自退回自己的領土,還是以阿拉伯河中央為界,這兩個國家鬧了8年,結果什麼都沒有改變,唯一變的,是各自都欠了一屁股外債,和戰場上多了成千上萬無辜人的屍體。

兩伊戰爭死亡的伊朗孩子,口袋裡還有霍

在兩伊戰爭前,伊拉克外匯儲備370億美元,結果戰爭結束之後倒欠了700多億美元外債,死亡了 18萬人,伊朗也不好過,倒欠了450億美元外債,死亡了35萬人,之所以比伊拉剋死亡人數多了一倍,是因為這裡面一大部分都是被宗教洗腦跑去前線送死的無辜百姓。

看著這700多億外債日益高漲的巨額利息,薩達姆十分頭疼,這700多億外債有400多億是欠西方國家和蘇聯的軍火債,都是些軍事強國,要賴帳是不可能賴帳的。還有300多億是欠其他阿拉伯國家的貸款,其中有140億是欠科威特的,這讓薩達姆更加生氣,科威特面積只有伊拉克的1/25,就這麼屁大點的地方居然成為了伊拉克的最大債主。

薩達姆的心裡早就做好了賴帳的打算,如果科威特執意要錢,那就趁機侵佔科威特,將它變成伊拉克的一個省,但是他暫時還不敢貿然做出戰爭的舉動,因為美國與科威特有很大的利益牽扯,萬一入侵科威特惹怒了美國,那麼自己也不好受。薩達姆從1990年開始逐漸在伊拉克和科威特邊境集結軍隊,並觀察美國的舉動,美國越是無聲無息,薩達姆越是不敢輕舉妄動,直到1990年7月28日,美國總統老布希給薩達姆發了一份絕密電報。

美國總統老布希

未完待續····

由於文章過長,還沒寫一半就已經7000多字了,只能分兩篇發出,覺得好看的話麻煩可以點下贊,讓小編更有動力啊。

作者:沈城楓林

一位喜歡寫歷史人物傳記的小帥哥。喜歡的話可以關注我哦!

相關焦點

  • 囚禁3年,羅列14條罪名,一代梟雄薩達姆如何被大國玩弄至死
    這次慘無人道的屠殺前後一共害死約18.2萬庫德人。但此時的薩達姆內心並沒有一絲絲愧疚,反而自以為消除了內患,加緊了對科威特的步步逼迫。伊拉克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倒退,不足之前的十分之一,而與伊拉克人民的水深火熱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薩達姆以及他的家族揮霍無度的生活。
  • 川普終於招了,薩達姆被栽贓嫁禍,伊拉克要求美國賠償2000億
    川普終於招了,薩達姆被栽贓嫁禍,伊拉克要求美國賠償2000億!眾所周知,美國攻打伊拉克,其實更多是為了本國美元的霸權地位。美國要把美元與石油進行掛鈎,因為石油是現今社會當中不可或缺的資源,但是伊拉克卻成為了它的阻礙。那麼美國也只能用「拳頭」來讓伊拉克屈服了。
  • 薩達姆臨死前留下了這句「忠言」,值得每個伊拉克人民反省深思
    薩達姆是伊拉克之前的領導人,他並不是一個官二代,或是富二代,而是一個窮苦出身的孩子,他靠著自己的能力,緊緊的抓住各種機會,最後成功的翻身,成為了國家的最高領導人,他的能力,贏得了許多人的認可,在伊拉克境內,有了極高的話語權,甚至還成為了部分人眼中的獨裁者,在薩達姆的帶領下,資源相對豐富的伊拉克發展迅猛
  • 海灣戰爭,薩達姆為啥向波斯灣傾倒500萬桶石油?原因有2個字
    在兩伊戰爭爆發前,伊拉克作為中東的強國之一,擁有約350億美金,常常扮演著向其他國家提供貸款的角色。但因為這場戰爭,伊拉克的經濟規模大幅縮水,沉重的戰爭投資和下跌的油價,使得巴格達的經濟實力不斷被削弱。
  • 薩達姆長女在約旦過「公主」生活
    一條與伊拉克被絞死的前總統薩達姆·海珊有關的消息,最近傳遍世界各地:4月5日,總部設在法國裡昂的國際刑警組織根據伊拉克政府的要求,在其網站上公布了薩達姆的長女拉加德·海珊的照片,並加大了追捕她的力度。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5日報導說,伊拉克政府稱,拉加德·海珊資助恐怖主義,對抗在伊拉克的盟軍。
  • 薩達姆在位時,伊拉克人過的是什麼日子?一組照片你可能不信
    薩達姆這個人一直存在很大的爭議,很多沒有去過伊拉克的人便覺得,伊拉克的人民可真悲慘,每天在這種領導人的統治下艱難的討生活,可事實上薩達姆雖然有獨裁的一面,殘忍的一面,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實施的一系列的措施還是大大提高了伊拉克民眾的生活水平的。
  • 薩達姆行蹤暴露後,明明有機會自殺,為何他卻選擇束手就擒?
    導語:薩達姆行蹤暴露後,明明有機會自殺,為何他卻選擇束手就擒?了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薩達姆政府倒臺後,美軍就徹底掌控伊拉克,還扶持傀儡政府上位,為了斬草除根,美國用盡手段來追殺薩達姆,甚至不惜給出2500萬美元的高額懸賞金,妄圖讓全民幫忙尋找。
  • 薩達姆擁有天時地利人和,為何最終還是失敗?耗空家底卻選錯對手
    薩達姆緩解國內矛盾,卻沒有得到各階層人民的擁護伊拉克的確國力強盛,經濟富裕,但是大部分錢都集中在伊拉克上層階級手裡,上層階級表面臣服於薩達姆,實際上背地裡經常搗亂;薩達姆是伊拉克歷史上著名的強權獨裁者,他創造了中東國家獨裁型政治體系,並且這種體系還非常適合於當時的伊拉克。
  • 薩達姆長子烏代:39年殘忍掌權曾把情敵餵獅子,中年被父親冷落
    烏代命運的悲劇從他降生於伊拉克這個命途多舛的國家、薩達姆這個殘暴蠻橫的男人家中那一刻就註定了,這個悲劇延續了39年,但直至他生命結束依然沒有終結,將時刻擔心會有人掘墳鞭屍。 1964年烏代出生於伊拉克的時候, 他的父親薩達姆已被捕入獄 ,三年後薩達姆越獄並回到伊拉克奪取大權。
  • 海灣戰爭爆發,薩達姆2次「神操作」令人不解?美軍:手段高明
    導語:海灣戰爭爆發,薩達姆2次「神操作」令人不解?美軍:手段高明 眾所周知,海灣戰爭是一場現代化的「高科技」的戰爭,發生時間在1990年~1991年,當時美軍使用了很多先進技術的軍事裝備,讓伊拉克的電子設備全部癱瘓,並對對方的重點軍事基地進行了大面積的轟炸。
  • 薩達姆機場揭密:玫瑰花園鍍金浴室與神秘通道
    東方網4月7日消息:美國《華盛頓郵報》4月6日刊登文章披露了美國特種部隊在攻佔巴格達南部的薩達姆國際機場後,在機場中發現的一些神秘地點和秘密通道。美國第三步兵師第一旅指揮官威爾·格裡姆斯利上校手下的部隊已經控制了機場的軍用和民用設施部分,包括一個貴賓侯機室,美國士兵認為,這個候機室內包含有一個薩達姆的秘密藏身處。
  • 一個魔鬼一個英雄,為何薩達姆和卡扎菲兒子的評價如此如此懸殊?
    其中在歷史上最為著名的就是伊拉克和利比亞。敘利亞和利比亞都是中東地區性大國,但是他和世界上中、美、英、法比起來,卻是微不足道的小國。他們兩個國家的故事頗為相像,而且兩個國家的皇太子的死因都高度相似。首先這兩個國家的皇位繼承制度與中國傳統的封建制度有點相似,即使在現代社會,他們選擇國家領導人的方式依然是世襲制。烏代海珊就是薩達姆的長子,也被視為薩達姆的繼承人。
  • 薩達姆的長子烏代:超50名精英運動員死於他手,喜歡活人餵獅子
    在伊拉克人民的記憶中,薩達姆時期是永遠逃不掉的記憶。處於薩達姆鐵腕統治下的伊拉克人民,長期處於恐懼和高壓之中。 虎父無犬子,這句中國的古話放在薩達姆和烏代身上頗為諷刺。因為烏代沒有繼承薩達姆的雄才大略,反而在荒淫殘暴方面達到了比肩羅馬皇帝尼祿和北齊後主高緯的程度。
  • 從河南省文科狀元到超400億美金掌門人,張磊逆襲的人生秘訣曝光
    我們先來看看他現在的名銜:高瓴資本創始人兼CEO北京CFA協會理事特許金融分析師(CFA)2018福布斯中國慈善榜第10名中國人民大學校董事會副董事長美國耶魯大學校董事會董事耶魯大學亞洲發展委員會主席中美交流基金會董事香港金融發展局委員以及香港金融科技督導小組成員
  • 薩達姆手下女高官阿馬什,美國稱她生化夫人,為何還將她無罪釋放
    多年前,美國以製造生化武器為由,再次對於伊拉克國家中,多位高級官員和高級生物學專家展開通緝並執行判決。 在其過程中,多位伊拉克官員被處以極刑,唯有她,作為薩達姆手下女高官、有著「生化夫人」之稱,卻在暫時的關押之後得以無罪釋放。
  •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 科人擔心薩達姆再度燒油田
    中新網3月7日電 如果薩達姆像1991年海灣戰爭那樣被圍若困獸的話,這個具有極度報復心理的傢伙很可能會像當年對科威特的油田縱火那樣,一把火點燃伊拉克的油田。  科威特一家石油公司的信息官員說,真要是那樣的話,只有上帝才能幫助我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