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劉靜妍 文/攝)電視劇《大秦賦》熱播,帶大家走近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歷史風雲。眼看著,這部劇就要迎來「大一統」的結局了,不少觀眾直呼「沒看夠」。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隨之而來的是一大波統一的「劇情」。近日,南京圖書館放送寶藏雲講座《秦始皇為什麼要統一貨幣》,由研究中國貨幣史的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研究員孟建華主講,可以在官網、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在線看。
△南京永銀錢幣博物館網紅「錢幣雨」
中國什麼時候開始有貨幣?
中國貨幣是什麼時候、如何起源的?孟建華介紹,歷史記載中,「意見」都不大一致。
《管子》認為是「先王制幣」,也就是在上古時期,賢明君王制幣。司馬遷的《史記》認為,農工商的發展產生貨幣,夏朝時就有了貨幣。班固《漢書》中記載,關於貨幣,在殷商之前少有記載。
「中國貨幣的產生,經歷了漫長的過程。萌芽於夏代、產生於商代、完善於西周,歷時約1170年。」孟建華說,與其他物品的產生不一樣,貨幣不是由什麼人或什麼團體發明的,更不是帝王創造,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密切相關。
孟建華介紹,中國最早的貨幣在夏代開始萌芽。作為裝飾品的海貝,成為有具有貨幣性質的一般等價物。進入商代,石貝、骨貝、蚌貝、玉貝、銅貝、仿製貝和青銅鏟的出現,中國貨幣真正開始起源。保德銅貝是至今發現最早大的中國古代金屬鑄幣。
△南京永銀錢幣博物館展示的古代錢幣
春秋戰國時錢幣「百花齊放」
春秋戰國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繁榮,貨幣流通量越來越大,品種、數量、形制也越來越多。材質、形狀、重量、含量各不相同,幣制混亂。
孟建華介紹,列國各自為政,自行鑄造貨幣,多幣制和多幣形長期共存並用,形成布幣、刀幣、圜錢、蟻鼻錢四大貨幣體系。
布幣,不是布做的錢幣,而是由農具演變而來。刀幣是由青銅工具削刀演變而來。不同於布幣、刀幣都是由工具演變的,圜錢,則是專門鑄造出來,作為貨幣流通。蟻鼻錢形狀像螞蟻爬在鼻子上,是楚國通行的主要錢幣。
各國之間通行的錢幣不同,即使同一種錢幣,比如刀幣,形制也不完全一樣。比如,楚國除了以蟻鼻錢為主,還用楚大布、楚銅牌,以及黃金做的「郢爰」。
哪種貨幣「統一六國」?
那麼,秦完成統一之後,選了哪一種錢幣?答案是,圜錢。
圜錢是戰國時期圓形銅質貨幣,後來成為秦國主要的鑄幣形式。它又叫圜化、圜金,有圓形圓孔,也有圓形方孔,正面有銘文,反面無文字。後來,圓形圓孔錢逐步演變為圓形方孔。這是因為,穿上繩子之後,圓孔錢會轉,方孔錢不會轉。從此,「孔方兄」誕生,在中國流行了2000多年,一直到清末民初。
為什麼要統一貨幣?六國的貨幣,品種不同、形制不一、重量不等、式樣各異……貨幣的兌換,還需要稱重,想想都知道,兌換起來多困難。鑄幣權的分散,更是給貨幣經濟帶來不穩定性。
怎麼統一貨幣?「以秦法同天下之法,以秦幣同天下之幣」,廢除六國所有流通貨幣,貨幣分黃金和銅錢兩種,規定錢幣的名稱、形制、重量和幣材,珠、玉、貝、銀、錫不再充作貨幣。
「幣制的統一是政治、軍事和文化融合的結果。」中國貨幣史專家彭信威的《中國貨幣史》中寫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