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和不斷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我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為99086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1%。
但是,據國家統計局歷年數據,GDP增速6.1%是1990年以來最低水平。那麼,1990年,我國GDP是多少?1990年我國GDP為1.89萬億元,增長速度是3.89%,1990年經濟增長並非當年突然下降,而是從1989年開始,1989年GDP增長4.1%,1990年GDP增長3.84%。1989-1990年中國經濟增長突然下降,從經濟因素看,主要是壓縮投資規模,控制信貸規模,以及遏制通貨膨脹等因素所致。到了1991年,GDP增速又回升至9.2%。
那麼,1990年,我國城市GDP排名前二十名是哪些城市呢?
1990年,我國城市GDP排名前二十的是:1上海、2北京、3廣州、4天津、5重慶、6蘇州、7瀋陽、8大連、9杭州、10成都、11青島、12南京、13無錫、14揚州、15武漢、16大慶、17濰坊、18寧波、19煙臺、20深圳。
由上面的排名可以看出:上海排名第一,可GDP僅僅為782億元,北京排名第二,GDP為501億元,廣州為319億元,天津300億元,重慶206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如今赫赫有名一線城市——深圳,1990年排名僅為第二十,當年深圳的GDP為135億元。
另外,瀋陽、大連、揚州、大慶、濰坊、煙臺都進入了前二十,其中,揚州之所以進入前二十,是因為泰州還屬於揚州市管轄,揚州與泰州是1996年分開設立地級市的。
2019年城市GDP還未有全部發布,在這裡先用2018的數據代用,在2018年我國城市GDP排名20強榜單當中,與1990年的排名變化較大。
首先,上升最快的是深圳市,由於1990年的20位上長到第三,GDP也由1990年的135億元,上升到2018年的24691億元。
第二,1990年,東北地區有兩大城市進入前二十,分別是瀋陽和大連,瀋陽排名第七,大連第八,如今這兩座城市已經淡出前二十。
第三,揚州由於分開了泰州,一市分兩市,既然就退出前二十名了,否則揚州仍然在前二十範圍內,兩市GDP總和在1 萬億元以上。
第四,大慶、濰坊、煙臺也由於GDP增速不夠快,體量不大,也相繼退出前二十。
其它在前二十名中的城市,位置的變化也不算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