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山上的隱士:萬人上山的背後是逃避工作,一場雪就原形畢露

2021-01-15 靜一說史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雜詩》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當隱士都是一件令人羨慕的事情,他們可以在塵世紅塵中保全自己獨立的人格,不被世間萬物左右。

當世人為了凡欲奔波時,只有他們安貧樂道,守著一件茅廬和半缸子米,整天逍遙自在,遊山玩水,熟讀經書,真正的達到無為的境界。

雖說大家都嚮往隱士的生活,可是來到人世間,大部分人都不可能戒除世俗的欲望,都想要博取功名,過上儘可能好的生活,這也是為什麼隱士難做,大部分凡夫俗子都決斷不了世俗的欲望,成為不了隱士。

可是,隨著當今生活壓力的增大,已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嚮往隱士的生活了,既然不可能成為完全的隱士,那麼拿出幾天的時間來,體驗一下當隱士的感覺又怎麼樣呢?

一、隱士山

終南山,因西漢元封二年,漢武帝劉徹曾在此建造太乙宮,故又稱之為太乙山,終南山地處陝西省境內的秦嶺山脈中段,因為風光秀麗,雲霧繚繞,是古代隱士隱居的好去處,這兒也被冠上了隱士山的名號。

我們耳熟能詳的許多歷史人物,都和這座「隱士山」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但他之所以被稱之為隱士山,還是得因於道教天神教祖——老子。

道教鼻祖老子,曾出生於春秋時期的陳國,因為嚮往王者之治,便前往東周侍奉周室,擔任過東周的「守藏室之官」。

可是當時諸侯混戰,周天子已經徹底喪失了對於手下封國的控制力,所以老子也漸漸看出了個人在時代洪流面前的渺小。

此後,周景王身死,王子群臣非但不思索如何匡正天下,重興治世,反倒陷入了王室奪權的血腥兵戈之中,老子眼看著自己的半生心血全部化為灰燼。

因此深受打擊,便拒絕侍奉新周王,辭官後西行到了秦關函谷關,在當地的終南山古樓觀息止,做出來流芳百世的《道德經》,創建了學徒萬眾的道教。

後世的道教信徒源源不斷地前往終南山朝聖隱居,踐行「無為」的立身原則,終南山也因此被冠上了「隱士山」的稱號。

此後,許多道教名仕都在此山發跡,我們熟悉的陶淵明亦是在終南山隱居的。

二、「隱士山」的難言之隱

雖說現代也有隱士,但顯然已經沒有古代那麼多了,這其實是很正常的,古代的時候人命如草芥,不但戰事四起,而且皇帝和官府層層盤剝百姓,遇到了災難,人吃人都不是一件稀罕的事情。

所以很多人其實是被逼無奈才去當隱士的,如果在俗世可以衣食無憂,誰又願意終日與山林為伴呢?

到了現代,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只要肯奮鬥,就能過上體面的生活,因此,歸隱的人自然就少了。

可是,不去當隱士,不代表人們不需要一個讓內心可以清淨的地方,現代社會好歸好,但只有一個毛病——壓力太大,因此,新時代的終南山被賦予了全新的含義,現代人淨化心靈的地方。

因為終南山地處經濟發達的西安市,作為我國中部的經濟中心,這裡的交通非常發達,人們前往終南山並不費事,再加上這兒盛行已久的隱士文化,所以許多人都選擇在清閒時刻,來到終南山放鬆身心。

但是隱士,說到底,關鍵字在於「隱」,一個人山人海的地方,怎麼可能歸隱呢?原本終南山還只是一個當地人遊玩的好去處,隨著網際網路的傳播,越來越多的人到這兒來淨化心靈,也讓這兒原本的隱士有些不堪其憂。

三、真正的隱士

這兒也有一些真正來歸隱的,他們在上山前,會提前準備好充足的食物和生活物資,然後不攜帶任何現代的通訊工具。

在山上建立一處茅廬,頂著寒風去挖野菜,自己劈柴驅寒做飯,打水飲用,下了一場雪,就讓他們直打哆嗦,準備放棄隱居生涯,最後他們也都能得出一個統一的結論:隱士的日子並不好過。

當然,也有一些人永遠的定居在了那裡,成為了真正的隱士。

由於隱士的生活是清淨的,外人很難一窺他們生活的究竟,記者張劍鋒便對此產生了興趣,二十多年來,走訪了終南山的六百多家隱士。

他說,隱士其實並不是反感陌生人,只是大部分的遊客一來到山裡,就大喊大叫,留下一地垃圾,以看動物的眼光看待隱士,隱士自然不會歡迎他們。

但如果你可以放鬆自己的身心,真正以了解的姿態前往,多數隱士還是非常樂於接待的。

一開始,張劍鋒敲門拜訪時,多數道士還沒開門,就知道他是外來的陌生人,原來,當地的隱士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敲門時會念一些宗教的術語,作為相互之間表明身份的暗號。

最為有趣的一次是,他去探訪兩位比丘尼師徒居住的山洞。

雖說兩人就在裡面,但是因為他們事先不知道暗號,所以這對師徒並沒有開門,他們便不善罷甘休,堅持敲門,裡面的人才開了門,在她們居住的環境裡,只有簡單的書籍和生活物品。

但是,與物質上的貧乏相對的是,他們的生活卻非常的逍遙快活,張劍鋒問了這些隱士對當下的生活滿不滿意,他們都給出了肯定的答案,每天都是自然風光相伴,不用陷入人情世故的漩渦中去,也不會產生不該有的欲望。

「中國現在發展的太好了,連我們這種與世隔絕的隱士,日子都好過了。」一位在這兒隱居了四十多年的隱士如是說到。

四、物質充盈,精神匱乏

即使是看似逍遙自在的隱士,也會面臨生活上的困境,那麼,隱士生活究竟是有什麼獨特的特質,才可以吸引現代人的嚮往呢?

一言以蔽之,現代生活,雖說衣食無憂,卻又有太多的俗事需要掛在心上,儘管我們可以衣食無憂。

但我們總是想要許多可望不可及的需要,我們想要名車,想要名表,想要高端的消費品,這些事情都能為我們平添許多煩惱。

我們衣食無憂,卻苛求高位,希望能在工作中獲得更高的晉升,一旦晉升失敗,就會不開心很多天。

我們衣食無憂,但是卻忽略與身邊人的關係,把自己的笑臉賠給了客戶和老闆,卻把自己性情最差的一面留給了自己的家人,忽視了身邊最細微的幸福。

所以,隱士生活拋棄了優越的物質條件,卻重拾起了人性當中最原始的幸福,重建了人們對於知足常樂的感知,重建了人們對於溫存親情的依戀,這樣的人生怎能不讓嚮往呢?

結語

早在十多年前,心理學家就發現過一個奇妙的社會現象,越是發達的國家,這個國家抑鬱症的發病率也就越高,自殺率也相應地提高,學者將其解釋為,現代社會當中,人們在豐沛的物質下,內心財富逐漸匱乏,缺乏對於幸福的感知能力。

因此,隱士精神最重要的,就是知足常樂的精神,雖說隱士當中「出世」的處事原則,並不適用於當今社會,但是不妨我們像隱士一樣,從一點一滴的生活當中訓取幸福,成為一個真正自由的人。

所以,年輕人口口聲聲的壓力大,不過只是眼前暫時的烏雲,人們心底能夠感知得到,太陽在烏雲之後,中國人民是幸福的人民。

參考資料:《雜詩》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終南山隱士:萬人上山的真相是為逃避工作,一場雪讓其原形畢露
    雖沒有陶淵明的那種境界,但後世許多來到終南山地區隱居的人士,他們大多都是發自內心的追求心中的理想,想要於此淡泊名利的過完一生。然而,終南山原本靜寂充滿神聖感的景象,卻被一群「跳梁小丑」打破。終南山隱士:萬人上山的真相是為逃避工作,一場雪讓其原形畢露。當今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的生活壓力倍增,許多年輕時不堪生活和工作的壓力,開始嚮往古人隱居山林的生活。
  • 「終南山第一隱士」:隱居30多年每日清水白菜,父母再見已認不出
    在世外桃源,他們可以逃離世俗的紛擾和官場的爭鬥,專心發展自己的愛好和事業,而這些人,被後世統一稱作隱士。在古代,「士」一詞專門被用來形容知識淵博的人,而隱一般都做「藏匿」或「歸隱」之用。由此,「隱士」便可以解釋為:為了逃避官場而歸隱山林的人。隨著時代的發展,道教逐步傳入中國,遠離世俗不再成為人們歸隱山林的唯一緣由。「終南山第一隱士」,便是為了修身養性,才上的山。
  • 終南山後隱居真相:千萬富翁拋妻埋酒 年輕隱士深夜遇豹
    面前的案几上,放著民國的《名山遊訪記》,以及呂祖的道家著作。偶爾掩卷抬頭,窗外就是俊秀的終南山。山也無聲,人也無聲,各得其樂。「忘掉人際交往的焦慮,不再有莫名的緊張,就這麼發呆,放空自己,你會很享受。」他有一群隱士朋友,入山前都有都市人的皮囊。實現財務自由的商人、企業高管、城市白領、90後攝影師,以及文化從業者。
  • 終南山「隱士」多達上萬,有多少是在作秀
    不僅自然景色美不勝收,在群山錯落之間還有著重陽宮等道教建築,傳聞有雲老子便是在這裡騎牛歸隱的,因此終南山也被稱作道教聖山,歷史文化底蘊也十分悠久。正是因為壯麗的景色與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自古以來,終南山便是人們隱居地點的首選,在這裡可以真正不被世俗打擾,過上歸屬自然的生活。然而,也正是自身的魅力,才導致了它遭受的無妄之災。
  • 終南山「隱士」遍地橫行,不是為了靜心修煉,而是為了索取錢財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是令人嚮往的,在看遍了人世間的世態炎涼之後,有許多不在想要追名逐利,而是想找一處佳境,過著山水田園生活,不爭不搶,享受著大自然的美好,所以很多風景優美的大山也成為了隱居的好去處,比如說終南山,終南山上的「隱士」也是越來越多,但是據陝西省當地人描述,這些「隱士」中大多數並不是真正的隱士,而是「各懷鬼胎」的人物。
  • 終南山上幾千名隱士,一般人見不到,老梁說他們在修仙,真相是?
    仙氣繚繞的終南山,在許多人眼中一直是一個神秘的存在。地處西安附近的終南山,山巒延綿,自古以來就有「天都」之稱。王維有詩云:「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正描繪了終南山千巖萬壑,蒼松古柏具在煙雲變滅中的美妙場景。在這樣青紗籠罩,冰綃朦朧的終南山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集天地之精華,尋求內心深處最看重的道,被稱為 「隱士」。
  • 隱士,出世還是避世,終南山會給你答案
    隱士情結就是一種比較隱蔽而普遍的情結。說到隱士,則不能不提一下美國人比爾·波特寫的《空谷幽蘭》這本書,書中記錄了作者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親身尋訪隱士的過程,這些隱士多數居住在終南山。此書出版後在西方引起強烈反響,在比爾·波特的歷次演講中,聽眾中十有八九都對隱士表露出極大的興趣,這也說明了隱士情結是無國界的,普遍存在於東西方人的內心。
  • 新增隱士動機不純,往日終南山「仙都」不再,真隱士都是在鬧市中
    終南山在歷史文化名城——西安以南,作為西南高大巍峨的天然屏障,這裡居住著世界上最多的隱士,隨著影視等文化媒體的傳播,讓更多的人熟知了終南山的近況,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到此隱居,不再與世外紅塵相牽絆,而隱居者多了起來,也讓人不禁考慮,這麼多來這裡隱修的人,都是內心虔誠、持之以恆的信徒嗎?
  • 83歲終南山「茅棚隱士」:與山為伴 與人為善
    中新網西安2月2日電題:83歲終南山「茅棚隱士」:與山為伴,與人為善 作者李思默 83歲終南山「茅棚隱士」王芝霞(圖片來源:中新網) 與山為伴與人為善(圖片來源:中新網) 陝西終南山小五臺的半山腰,有一位83歲高齡的隱士,每日捻佛珠、誦佛經,潛心修行。不僅附近的村民都認識她,往來的遊人也都知道這裡有一位樂觀開朗的隱士。
  • 南山上的上萬「隱士」,真的全都看破紅塵?當地人:都是假的
    終南山是我們國家一座非常重要的山,號稱是「隱士山」。在歷史上,記載著很多關於終南山的故事,這裡曾經也誕生過很多的神話故事。對於道教來說,終南山的地位更是不一般,他們的創始人「老子」,就是從這裡走出來的。
  • 到終南山隱居之人已達上萬,房價更堪比一線城市,為何還有人去?
    事實上,即使到了現代,也有許多人選擇去到終南山過上隱居的生活,似乎隱居成為了當下社會的一種熱潮。他們中有企業的老闆,放棄優越的生活在這裡過上普通人的生活,也有為了逃避現實的失敗者,還有的人出於其他的原因來到了這裡,使得如今在終南山「隱士」已經達到了上萬人。
  • 女子隱居終南山修行:住在山洞曾凍壞兩根手指
    2012年2月26日,剛下過一場大雪的終南山被厚厚的積雪包裹著,記者驅車從西安至終南山,「走讀終南山系列報導」在這個大雪過後的清晨正式啟動,為您講述隱居山中的修行者的個體故事。
  • 尋訪終南山隱士丨遇隱士於清流邊
    這條清流日夜流淌在隱士的茅蓬旁,繞過茅蓬,從茅蓬的後院流出去。這個茅蓬規模比較大,山門左右各有磚木結構兩層僧寮和三間大殿。大殿的隔壁是大道師父的茅蓬。這裡曾經是一座村廟,以前演理師住在太興山的伏藏谷,村民們蓋了這座廟請他來看廟。每年,這裡會定期舉辦廟會,山外的村民會將院子的兩層樓住滿。現在它空著,上面沒有門窗,木頭的樓板年代比較久遠了。
  • 終南山第一女隱士,修行40年從不見家人,85歲高齡能連續打坐108天!
    就像在中國來說,就有很多人在尋找到自己的內心真正的需求之後,會選擇放棄塵世中的一切,尋找一處安靜之地歸隱,過上與世隔絕的生活。 而終南山因為環境幽靜,成為了很多文人騷客最為憧憬的隱居聖地。 在這些人當中,就有一個人被稱為終南山第一女隱士,她選擇皈依佛門,潛心修煉,在自己85歲高齡的時候能夠連續打坐108天的時間,認為這樣是在和佛祖交流。她究竟是誰呢?
  • 終南山第一女隱士,修行40年從不見家人,85歲高齡能連續打坐108天
    就像在中國來說,就有很多人在尋找到自己的內心真正的需求之後,會選擇放棄塵世中的一切,尋找一處安靜之地歸隱,過上與世隔絕的生活。  而終南山因為環境幽靜,成為了很多文人騷客最為憧憬的隱居聖地。  在這些人當中,就有一個人被稱為終南山第一女隱士,她選擇皈依佛門,潛心修煉,在自己85歲高齡的時候能夠連續打坐108天的時間,認為這樣是在和佛祖交流。她究竟是誰呢?
  • 塔羅單牌解析-9隱士
    隱士拿著權杖支撐他的步伐,這代表了他堅定的意志。 灰色背景 代表孤立,以及脫離表意識,深入潛意識。 帽子 形似希伯來文字母yod,yod在元素上屬火,因此這裡再次暗示火的意志和能量,強調隱士思維活躍,如火一般燃燒。 在你迷茫的時候你要嘗試離開讓你迷茫的所有源頭,去理清自己,尋找真正的智慧。過程可能是痛苦的,是需要的。
  • 塔羅牌:隱士
    隱者THE HERMIT暗示一段反省的時間,象徵內心探索、及心靈上的引導,或者是由人幫助別人。逆位的代表孤單,要回到力量牌上找尋內在的力量。 隱土牌中沒有明亮的色彩,這反而能讓他看見生命中幽微的事物。他站在雪地中,一隻手提著一盞有顆六角星星的燈,另一隻手持著一根棍子。這星星包含了朝上及朝下的三角形,意味結合火和水元素的需要。
  • 歷史上的真假隱士,第一位七十二歲以隱入世,最後這位才是真隱士
    在中國古代有很多隱士們隱居在山林,這些有的是被逼無奈,比如說陶淵明。另外一種那就是以隱求世,以隱求榮,比如有諸葛亮、姜太公。說的是唐朝有個讀書人叫做盧藏用,他科舉考試考上進士了,他和別人不一樣不是馬上就想著當官,而是跑到了長安城附近的終南山隱居起來了,這事一下子被皇上知道了就很奇怪,考上進士了不當官卻隱居起來,看來這人有兩把刷子。皇上就打發人就把盧藏用請回來了,這待遇就不一樣了,簡直就是國師般的待遇,在當時就給他封了一個官叫做左師儀,這官位對於進士來時是非常高的了。
  • 一位85歲仍可連續打坐108天的「隱士」,自稱能與佛交流?她是誰
    有人曾說,人生就是一場修行,每個人的目的地其實都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我們選擇修行的方式。有的人可以奮鬥與工作,為家為國為天下,靠著一顆無私的心成就自我。也有的人可以常伴青燈古佛,修行修行修大道,靠著自我的約束成就阿彌陀佛。對於每個人的選擇,我們不需要有太多的幹預,只要不違背法律,只要做到問心無愧,即可。
  • 塔羅牌牌面解讀——隱士!抽到隱士牌是什麼意思
    塔羅牌牌面解讀——隱士!抽到隱士牌是什麼意思隱士牌中沒有明亮的色彩,這反而能讓他看見生命中幽微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