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池穴,是治療寒熱往來的要穴,陽氣聚集而成池子,常灸溫陽祛寒

2021-01-15 古今醫案研讀

少陽三焦經我們講了兩個穴位了,一個關衝,一個中渚,關衝、中渚都可以治療耳聾、耳鳴、眼睛不舒服,這是因為三焦經循行路線經過了這些地方。所以可以說是少陽三焦上穴位主治的一個特色。而關衝,位於手指末端,溝通陽經少陽與陰經厥陰,能參與急救,能洩熱;而中渚穴是輸穴,主治外經病,主體重節痛,能治療手指屈伸不利,咽喉腫痛,手臂疼痛等。

具體可以點擊下方藍色的連結,具體了解詳情。

關衝:回看心包經的主要穴位,開啟三焦經的第一穴,關衝穴,治頭面疾患

中渚:中渚穴,善於治外經病,如手臂痛、喉嚨痛、偏頭痛、耳聾、耳鳴等

今天我們來講下少陽三焦的原穴,陽池穴。「五臟六腑皆出十二原,五臟有疾,取十二原」。這些論述均說明,十二原穴是善於治療內臟疾病的。

下面我們來具體學習。

陽池在腕背橫紋中,當指伸肌腱的尺側緣凹陷處。其實就是你手稍微翹起來,在手臂腕橫紋中間能摸到一條比較寬的筋,在那條筋的尺側,也就是小手指方向。能摸到比較明顯的凹陷。

或者是手背上那個鼓起來的那塊骨頭往前面、中間滑下來,凹陷中就是了。

能夠治療瘧疾,耳聾,腕痛,消渴,肩臂痛。

可以用艾灸、按摩,特別是按摩很有酸脹感,效果很好的。有需要購買電動按摩棒的可以看看這款。經濟實惠。

我們來細細說下為什麼有這樣的作用。

學中醫的或者說中醫愛好者基本都聽過《傷寒論》,裡面強調了一個辨證方法是六經辨證。

它是把人體分成三個層次,表層、裡層、半表半裡層。表層是太陽病、少陰病;裡層是陽明病、厥陰病;半表半裡層是少陽病、厥陰病。

其中少陽病中的柴胡證的特點就是寒熱往來,反反覆覆的發燒,和瘧疾的症狀非常相似。

因為陽池是少陽三焦經的原穴,善於治療臟腑的疾病,所以可以治瘧疾。

至於陽池治耳聾,這是少陽三焦經的特色,開頭已經講了。

陽池位於腕關節背面,治療局部腕關節的疼痛有很好的療效,特別是三角纖維軟骨盤的炎症或損傷引起的疼痛。

陽池作為三焦經的原穴,可以通利三焦,益氣生津,調到三焦氣血,很好的解決消渴的問題。

治療肩臂的疼痛也是很好理解的,治療經脈循行路線上的疾病。

還有一個比較有特色的是,陽池是少陽經陽氣聚集的地方,形成陽氣池,所以常艾灸陽池可以溫通三焦陽氣,非常適合陽氣虛而怕冷的人。

好了,今天的穴位科普就到這了,科普文章,不易傳播,期望大家轉發、關注、讚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每日一起打卡學習。

相關焦點

  • 代溫灸膏穴位敷貼治療肩周炎驗案舉隅
    治法:用代溫灸膏穴位敷貼治療。取穴:1組:肩井、天宗、肩髃。2組:膏肓、雲門、肩貞、阿是穴。兩組穴輪貼。4小時換藥1次,每日2次,10次為1療程。本案是寒溼痺阻型肩周炎,目前已過疼痛期,處於黏連期,主要症狀以右肩關節功能受限、肩部疼痛為主,在中醫學中屬於肩痺範疇,符合中醫「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的理論,主要治則為祛寒除溼,行氣活血。《醫學入門》云:「凡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
  • 三種祛寒飲食方案,溫中暖陽防寒
    祛寒最強冷空氣來襲,如何防寒是每個人都關心的話題。專家告訴我們,冬季不同人群防寒既有共性,也有特性。共性是都要注意保暖,而特性是防寒也要因人而異。到底這個冬天如何才能安穩度過?不同人群防寒有哪些側重點呢?冬季氣溫較低,很多人都有手腳冰涼、畏寒怕冷、容易感冒的情況。但不同人群防寒祛寒的方法也是不一樣的,請聽專家一一講解。
  • 冬季體寒怕冷,多按這幾個穴位生發陽氣
    中醫專家介紹說,補充陽氣並不難,其實人自身就有7個生成陽氣的重要節點。刺激這些生陽點,猶如給人體加油,能源源不斷地生成陽氣,改善身體循環。  百會生頭陽:頭陽虧虛常表現為頭痛、眩暈、精神不振、多夢易醒等症狀。治療應生陽氣。醒頭目,揉百會效果甚好。
  • 攢竹穴,除了治療近視,還能幫你有效緩解頭痛、眉稜骨痛
    隨著行動網路技術的發展,手機成了大家必不可少的生活工具,現在幾乎每天都要花費數個小時在手機上。除了每天必須的微信聊天,如今的抖音,嗶哩嗶哩更是佔據了很大一部分的娛樂時間。我們的心情是得到了極大的娛樂,但我們的身體卻在這一次又有一次的狂歡中衰弱,其中受到傷害最大的就是我們的眼睛。
  • 小暑·三伏天,排寒5法幫你把寒毒排乾淨(附食療方)
    局部的「陳寒」也要排!雖然還夠不上陽虛體質,但經常受到局部「冷」或「痛」的困擾,也剛好趁著夏天排「陳寒」!寒氣侵襲關節,會產生疼痛和炎症。寒氣停留在經絡,會使經絡堵塞,氣血也就流行不暢,不但會四肢不溫,也常會有手腳發麻的症狀出現。寒氣侵襲血脈,氣血循環緩慢,會造成氣血瘀阻,就是中醫說的「寒凝血致」。
  • 背部是全身陽氣的總開關!冬季灸後背,養陽排外邪!
    艾灸配穴一覽表艾灸雖好不要盲目灸,超全艾灸知識大普及!(收藏)最全艾灸排病反應,艾灸愛好者必收藏!【艾灸】常見病症的艾灸配穴★2、衣服護背背為五臟俞穴所會,背部常暖,身體才會更健康。現在正值冬季,背部不暖,則風寒之邪易於內侵,引起疾病。
  • 陽氣弱健康難,3件「耗陽」之事,忍不住的人,陽氣或已透支
    氣有陰陽之分,陽氣是人體氣中溫熱,上升所散發的一種能量,起主導作用。一般來說,一個人陽氣不足,陰氣就會過剩,就會出現體寒,容易發生各種疾病。中醫上講,男人主陽氣,女人主陰氣,男性的陽氣越足,身體也就越強壯,精力也就越充沛,可謂是「吃嘛嘛香,幹啥啥棒」。不過,男性一過陽剛之年,陽氣就會慢慢衰弱,也有部分男性,因為某種原因透支體力,導致陽氣弱。
  • 肩臂疼痛、上肢麻痺、肩胛腫痛,臑會穴都能解決!
    臑會穴別名臑會、臑窌、臑髎,是手少陽三焦經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於《針灸甲乙經》,也是三焦經、陽維脈的交會穴。該穴名義是指手陽明、手少陽經脈的天部陽氣,共同會聚於此穴處。臑會穴是專門治肩膀痛的要穴。中醫認為臑會穴具有降濁除溼的功效,臨床當中主要用於治療肩臂疼痛、上肢麻痺、肩胛腫痛、癭氣、瘰癧、目疾。臑會穴的位置,位於人體臂外側,當肘尖與肩髎穴的連線上,肩髎穴下3寸,三角肌的後下緣。
  • 傳說可以氣死醫生的按摩手穴治療疾病法
    甚至破例出血, 所以治療痔瘡的要點, 應放在提高肛門括約肌的收縮能力上。 以促進血運, 防止靜脈血液滯流動。  具體治療方法: 用香菸灸會陰穴, 由於使肛門括約肌受到鍛鍊, 提高了肌力, 所以能很好地止住出血。 每天早晚灸 15 --30 次, 一定要耐心仔細地灸, 才能收效, 除會陰穴外, 手背上的合谷穴和手掌側食指第一關節的大腸穴也是治療痔瘡的好穴位。
  • 中醫:亥時,常做「3事」,容易傷身,你若沒有,為你點讚
    中醫:亥時,常做「3事」,容易傷身,你若沒有,為你點讚1.亥時不入睡中醫認為:睡眠是養生的關鍵,要睡好子、午、亥時覺。這裡的亥時即是晚上的21點-23點,也被稱為定昏。此時夜色已深,人要順應天地規律,歸於安靜。而且此時氣血流經三焦經,三焦通百脈,人應入睡,使百脈得以休養生息,可養陰育陽,最有利於身體進補。
  • 人有十二井穴,艾灸井穴會有特殊的作用!
    血氣在體內的情況,如同河流一樣,由小而大,由枝流匯成幹流,身上的穴位都是這些支流細流的一份子。井穴,則被認為是取水的源頭,經絡的源頭。《黃帝內經.靈樞 》記載:「以上下所出為井。」井穴是針灸調理中常用的穴位,對調節人體健康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1.井穴的定義:古人將經脈比作河流,血液便如河水一樣流淌其中。體表的經脈是地面部分的河流,體內的經脈就像是地下的暗流。井穴便是溝通這兩條河流的「井口」。井穴多分布在人體手指、腳趾的末端,是體表經脈內的氣血流注到體內經脈中的必經之路。由此,井穴成了十二經脈的「根穴」,主管著十二經脈中的支脈。
  • 董氏奇穴 十十部位 正會穴
    維傑新用:回陽固脫、平肝息風,能治療昏厥、休克精神分裂症、癲病發作、舞蹈病、大腦發育不良神經衰弱、癔病心悸、徵忡、失眠健忘、脫肛久洩、崩漏下血、月經過多子官下垂、胃下垂小兒尿床足底痛頭痛、眩暈及高血壓。解說及發揮:本穴位置與督脈之百會穴相符治療上述各症確有特效。本穴與百會相重,為足太陽、手足少陽和足厥陰、督脈之會(因有三條用經和肝經、督脈共五條經脈會於此穴),所以又名三陽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