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行動網路技術的發展,手機成了大家必不可少的生活工具,現在幾乎每天都要花費數個小時在手機上。除了每天必須的微信聊天,如今的抖音,嗶哩嗶哩更是佔據了很大一部分的娛樂時間。
我們的心情是得到了極大的娛樂,但我們的身體卻在這一次又有一次的狂歡中衰弱,其中受到傷害最大的就是我們的眼睛。
很多人都會發現手機看久除了近視,就是眼睛會特別的不舒服,眉稜骨痛就是一個特別重要的表現,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個平時按揉不僅可以治療近視眼還能有效緩解眉稜骨痛的穴位—攢竹穴。
攢竹穴的來源
攢竹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經穴,《黃帝內經素問·骨空論》講攢竹在「眉頭二穴。」《針灸甲乙經》稱攢竹為始光、夜光、明光。攢,有聚集之義,兩眉緊蹙謂攢眉;竹,植物名,葉具平行,脈葉柄成鞘。眉猶竹葉,穴在眉內側端,喻如新篁攢生,本穴猶竹葉之蒂柄,《針灸甲乙經》有:「在眉頭陷者中。」
攢竹穴的定位
攢竹穴在面部,當眉頭凹陷中,眶上切跡眉頭處,眶上切跡處,眉頭邊緣,入眉毛約0.1寸處。
取穴時正坐或仰臥位,皺眉時可見眉毛內側端有一隆起,即為本穴。
眉稜骨痛、頭痛常按揉攢竹穴
眉稜骨痛,中醫病名。是因經氣不通致眉稜骨部或兼眼眶深部脹痛的眼病,該病名見於《眼科闡微》。本病可單側出現,亦可雙側發生。多見於成年人,女性多於男性。
在《儒門事親》"頭痛不止"中已有"攢竹痛俗呼為眉稜骨痛者"的記述,《證治要訣》將眉稜骨痛包括在"眼眶骨痛"內。
本病多因風熱之邪外襲,循太陽經脈上擾目竅而致;風痰上犯,阻滯目竅脈道,清陽不能升運於目而發;肝血不足,目竅脈絡空虛,頭目無所滋養而引發;肝鬱氣滯,鬱久化火,形成肝火,上炎目竅而導致。
疼痛多夜晚較重,白天較輕, 攢竹穴處(眶上切跡)壓痛,常伴有視力疲勞,畏光羞明,常欲閉目等症。
攢竹是足太陽膀胱經穴位,中醫認為眉稜骨痛屬陽明經,具有祛風明目、清熱明目、祛風通絡的作用。攢竹穴在眉頭凹陷處,下近於眼部,上近於眶上及前額部,因此可治療眼目、眶骨、前額及眉稜骨等局部病,因此平時多點按攢竹穴可有效緩解眉稜骨痛。
攢竹穴的配伍
攢竹穴配風池、合谷,有祛風清熱鎮痛的作用,主治目赤腫痛,流淚;
配風池、太陽、合谷,治急性結膜炎;配列缺、頰車,有通經活絡的作用,主治面癱,面肌痙攣;
配肝俞、腎俞、風池、角孫、太陽、光明,治視神經萎縮、視網膜出血;
配上星、合谷,治前頭痛。
攢竹穴的操作方法
1、 針刺時一般選用1寸針斜刺或沿皮刺0.3~0.5寸;
2、 攢竹穴位於眼部,禁灸;
3、按摩時可用食指中節由內向外沿眉毛刮抹眼眶,稍用力,對治療眉稜骨痛、眼睛紅腫、腫痛等熱證效果通常較好,也可舒筋活絡,舒眉展目。
攢竹穴的其他療效
① 結膜炎、淚囊炎、角膜白斑、面神經麻痺、神經性頭痛等;
② 瘛瘲、戴眼、頭目風熱諸疾;
③ 五官科系統疾病:近視眼,淚囊炎,視力減退,急性結膜炎,眼肌痙攣;
④ 精神神經系統疾病:頭痛,眶上神經痛,面神經麻痺,膈肌痙攣。
[中醫治療疾病時須辨證論治,望聞問切,四診合參才能確定正確的治療方法,切不可以一論之。針灸推拿也是如此,本文發布的人體穴位圖和信息僅供參考。如果身體生病了,一定要在正規醫院遵醫囑積極治療,同時自己可配合一定的自我按摩加上平時的飲食調理和適當運動以提高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