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導語
眉稜骨痛是指眼眶上緣眉稜骨部位疼痛、酸楚、掣及目睛,或伴有前額痛、 攢竹穴處(眶上切跡)壓痛、視力疲勞,畏光羞明,常欲閉目等症狀。重者神昏、心煩、噁心、嘔吐等症。痛勢發作常有定時,多於日出始痛,日中最甚, 日落消失,夜間如常人,但也有晝靜夜劇者。常見於眶上神經痛、額竇炎、眉稜骨炎等。
眉稜骨痛最早記載於明代戴思恭所著《證治要訣》,屬祖國醫學「頭風」、「頭痛」範疇。
中醫認為本病多因風熱之邪上擾清竅所致。足太陽膀胱經主- -身之表,起 始于晴明穴,經過位於眉頭之攢竹穴,過前額,至巔頂,下至枕部。因為「巔 頂之上,唯風可到」,因此「風熱外犯,上光受之」而出現眉稜骨部位疼痛。
02·[針灸方法]
先用拇指與食指將眉頭捏挾隆起,將針刺入攢竹穴,沿皮緩慢進針直至魚腰穴,當局部出現沉重的酸脹麻木感後留針。再將針刺入絲竹空穴,沿皮緩慢進針直至魚腰穴。得氣後留針0.5~ 1.0小 時。遷延日久及疼痛劇烈者可再延長留針時間。
03·[組合之妙]
絲竹空穴屬手少陽三焦經,為手少陽三焦經之末穴,與足少陽膽經相交接, 為手、足少陽脈氣所發,能清熱瀉火、降濁除溼、平肝息風、散風止痛。
攢竹穴屬足太陽膀胱經,有祛風清熱、通絡止痛之功,能宣洩太陽經氣。 而絲竹空能疏調少陽經氣,因此兩穴組合,太陽、少陽二經並治,共奏疏風散 邪、清熱瀉火、消腫止痛之功。
04·[臨症一得]
本組合穴不僅治療眉稜骨痛, 對於目赤腫痛效果絕佳,有《玉龍歌》 為證:「目內紅痛苦皺眉,絲竹、攢竹亦堪醫。」王通不天門
熱重者可於攢竹穴及絲竹空穴用三稜針點刺出血,洩熱消腫的效果 更加顯著。
對於日出痛勢發作者,在發作前至少1小時針灸效果較好。至於「晝 靜夜劇者」,恐與陰虛內熱有關,可配太衝、太溪組合穴以滋陰降火。
絲竹空穴還是去除魚尾紋的特效穴,絲竹空透率谷對於治療顧固性失眠具有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