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60年,大明嘉靖年間,連年災荒,戰事頻仍。嘉靖三十九年的冬天一冬無雪,這似乎給這個龐大的帝國無形中增添了不小的壓力。臘月二十九,欽天監監正周雲逸因諫言「朝廷開支無度,官府貪墨橫行,民不聊生,天怒人怨」被認定為誹謗朝廷,最終被東廠提刑太監馮保活活打死在午門之外,而這一事件則再次加重了朝中多股勢力的角鬥,最終形成了嘉靖一朝史無前例的朝政風波。
這場萬眾期待的瑞雪也在周雲逸死後的正月十五降臨了,面對宮中開支過度和嚴黨等眾多官員上下貪墨造成的巨大國庫虧空誰當其咎,今天召開的御前財務會上,一場由內閣首輔嚴嵩以及司禮監等人關乎國計民生的生死之爭就要發生了,他們又會逢迎嘉靖帝置哪些諍臣於死地呢?
現在的明朝已經廢除了綿延千年的丞相制度,破除了皇權和相權之間的弊病,而實行的內閣制度將皇權的集中推到了一定的高度,對於明朝的官員來說入閣就是他們的最高追求,在通常情況下,大明帝國兩京一十三省的奏章都會被送入內閣中,並由內閣的官員進行審閱,以及在紙條上寫下處理意見,即所謂的票擬,並由皇上用紅筆進行最終的批覆。但是為了防止內閣權力過大,以及減輕皇上的壓力,便有了現在的司禮監,這是一個完全有官員組成的機構,他們負責幫助皇上蓋印和批紅,慢慢的司禮監的權力也日益強大起來,甚至完全能夠決定朝廷的方針政策,他根據皇上的意願有著最終裁定的權力,正是在如此的平衡之下,嘉靖王已經將近20年沒有上過朝了,但他卻始終牢牢控制著朝廷的局勢。
此時的內閣官員雖然僅僅只有五位,但卻分為兩派,負責吏部和工部的嚴嵩,嚴世藩父子,還有把持戶部和兵部的徐階,高拱,張居正。在場的眾人也都知道徐階等人的背後是嘉靖皇帝的兒子裕王朱載垕,而此次的御前財務會議正是嚴黨與裕王之間的較量。此時的戶部最終核算出大明帝國去年的花銷已經超過了五千三百萬兩,而全年的財務收入也僅僅只有四千五百萬兩,超支的虧空達到了八百萬兩,對於此事內閣大臣們相互推諉責任,嚴世藩甚至指出高拱,張居正等人正是周雲逸誹謗朝廷的後臺,一時間,殿堂內瞬間充滿了火藥氣息。
與此同時,裕王之子也就是嘉靖帝的第一個皇孫即將誕生,此時的裕王非常清楚這個孩子的平安降生關係到他所代表的清流官員的力量增長,甚至會影響到之後大明王朝的勢力走向,此時的他陷入了無盡的憂心之中,為自己的孩子,也為現在正陷入僵局的徐階等人。此時的嘉靖皇帝朱厚熜終於來到了眾臣的面前,這是一位一心求仙的道士皇帝,已經在位近四十年之久,他始終擁有著與生俱來的超高智商,總是能夠不動聲色的實施自己的馭下之術,掌控全局。其實他非常樂意看到朝中大臣們的爭吵,因為只有在這樣混亂的紛爭中他才能夠做到真正的平衡。就好像這次的周雲逸事件足以體現出他的精明,他其實非常清楚周雲逸的後臺是徐階,高拱等人,甚至還有自己的兒子朱載垕,但是他根本不想去深究此事,當然也並沒有去指責嚴世藩等人,反而鼓勵嚴世藩納妾的奢靡生活,對他們兩派都採取了一種寬容的態度,因為現在朝廷不穩,有大量倭寇和牧民虎視眈眈,而他現在依仗的便是這成千上萬的大明臣子,所以他現在要做的只能是摒棄這些臣子的小瑕疵,在維護皇權的大原則下利用他們的力量做到開源節流,從而緩解眼下財政虧空的危機。
而面對這當下的重重困難,嚴嵩也嗅到了危險的氣息,如此無節制的消耗朝廷收入以至於虧空巨大,他這位內閣首輔也是脫不了干係的,於是在嘉靖帝的首肯下,他提出了一個開源的計劃,增加絲綢的生產力度,擴大進出口貿易以填補國庫虧空,而旨在進一步兼併百姓田地的所謂「改稻田為桑田」的國策,所以嚴嵩希望氣候適宜的浙江能夠在現有的土地基礎之上撥出一半的農田來種植桑苗,而對於那些改稻為桑的農戶來說,一畝桑田的收入遠遠高於水稻的收入,而且嘉靖帝也提出不對其提高賦稅標準,所以這是一個可實施的雙贏政策,這樣看來,他似乎也已經徹底解決了財政虧空的巨大危機。
大明王朝1:朝廷虧空巨大,內閣大臣互相爭吵,嘉靖王一心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