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王府最後主人沐天波:忠貞不二,不屈而死,一生無愧於大明王朝

2021-01-09 王府史話

一部金庸先生的《鹿鼎記》,讓人們記住了其中的沐王府以及最後一任沐王府的主人沐天波,整個沐王府上下也因其對於大明王朝無盡的忠誠,以及他們俠肝義膽的高貴品格而贏得了諸多的美名和讚譽。

歷史上的末代黔國公沐天波,其對於大明王朝的忠心同樣是日月可鑑,在明朝滅亡後他依然保持著對於明朝的忠心,並且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還在為保護南明永曆皇帝朱由榔而奮戰,直至在「咒水之難」最終戰死,依舊在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了其家族永葆大明江山的誓言。

清初學者邵廷採對於沐天波有著這樣的評價:

「跋涉從亡,流離異域,不屈以死,見危授命,斯亦無愧其祖宗矣。邵廷採的評價真是中肯,沐天波忠貞不二,不屈而死,真的無愧於他的列祖列宗,無愧於大明百姓,無愧於漢家衣冠。」

而如此讚譽對於沐天波來說,也確實是實至名歸。

(圖片來源於網絡)

初代沐王府主人沐英,用戰功與忠誠開創了一代家族基業。

沐英從小家境貧寒,父母早亡,八歲的時候被朱元璋和馬皇后收為義子,並改姓為「朱」,此時朱元璋的長子朱標尚未出生,朱元璋夫婦待沐英視如己出。

隨著年齡的增長,沐英也參與到了戰鬥之中,並且逐漸的嶄露頭角。

沐英作戰十分勇猛,立下戰功無數,為朱元璋最終能夠掃平南方各路諸侯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貢獻。而在朱元璋一統天下後,沐英繼續奮戰,為大明王朝疆域的拓展和邊疆的穩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也正是因為如此,沐英在明洪武九年(1376年)被晉封為「西平侯」,賜丹書鐵券。

(圖片來源於網絡)

洪武十四年(1381年),對於沐英來說是他人生的又一個重要轉折點。

這一年,他與傅友德、藍玉率兵三十萬大軍徵討雲南,將雲南納入到了大明王朝的版圖之中,並且指揮大軍平定了雲南地區的叛亂,徹底穩定住了雲南局勢。

之後,朱元璋召回傅有德和藍玉,沐英就此開始了其鎮守雲南的生涯。

沐英在鎮守雲南期間,除了多次平定雲南地區的少數民族叛亂,他對於雲南的開發與建設也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的。

一方面,沐英命令軍隊在雲南大搞屯田,並且還積極鼓勵百姓種植,並將屯田作為官員們最為重要的政績考核指標加以貫徹。一時間雲南屯田大興,屯田總數達到了百萬餘畝,糧食產量也高速增長,雲南的農業發展水平也就此得到顯著提升。

另一方面,沐英還在雲南大興教育,增設府學、州學、縣學達幾十所,並積極鼓勵辦學,使得雲南地區整體的文化和受教育水平也得到了明顯提升。

與此同時,沐英還積極組織疏浚河道、興修水利、建設道路,並鼓勵商業貿易發展,使得雲南地區在他主政的十年裡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圖片來源於網絡)

沐英遠在雲南,距離南京山高水長,可他卻是朱元璋最為放心的人,而原因就是沐英對於朱元璋的感恩與忠誠。

洪武十五年(1382年),沐英的養母,同時也是朱元璋原配妻子馬皇后去世,沐英傷心欲絕,心痛如絞,口吐鮮血,朱元璋聽聞後都為之動容。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的長子朱標去世,沐英聽聞這位與自己從小相伴長大、關係親密的兄弟和未來國之儲君離世,更是心痛不已,就此開始臥床不起,兩個月後便因為傷心過度,便與世長辭了。

在此之前,朱元璋就已經開始了對於功臣的屠戮,不少「淮西勳貴」和「開國功臣」遭到了朱元璋的猜忌而紛紛喪命。而作為朱元璋養子的沐英不僅沒有受到任何的影響,甚至還得到了朱元璋愈發的信任,以至於朱元璋不止一次的表示,正是因為有了沐英鎮守雲南,才能讓他高枕無憂,這也足可見朱元璋對其的信任與厚愛,而這無疑是對沐英對於朱元璋以及整個大明王朝忠誠的最好褒獎。

(圖片來源於網絡)

沐英去世後,他的靈柩被運送到了南京,朱元璋親自前往迎接,並對其予以了厚葬,同時追封沐英為黔寧王,諡昭靖,配享太廟。

在這之後,沐英長子沐英沐春襲承了「西平侯」的爵位,接替他的父親繼續鎮守雲南,如此世襲罔替、世代鎮守,並在明成祖永樂皇帝朱棣時期,被晉封為「黔國公」世系。而此後的每一代沐王府的主人也都在襲承了爵位的同時,襲承了沐英對於大明王朝的忠誠,成為朝廷的楷模。

(圖片來源於網絡)

沐天波,沐王府對於大明王朝忠誠的最後踐行者。

崇禎元年(1628年),年僅十歲的沐天波襲承了「黔國公」的爵位,成為了沐王府的最後一任主人。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領大順農民軍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正統明朝就此滅亡,而就在此時,盤踞四川的張獻忠開始調兵遣將,覬覦雲南,同時雲南地方也出現了土司叛亂,沐天波也就此陷入到了內憂外患的不利局面中,並且在「沙定洲叛亂」中還險些喪命,他不僅被驅逐出了沐王府,其大部分的親人也在這場叛亂中被殺害。

最終,沐天波在孫可望等人幫助下,報仇雪恨,重整旗鼓後便順利歸附了南明永曆政權,開始全力扶保永曆皇帝朱由榔。

伴隨著李定國「兩厥名王」,大敗清軍,收復大片故土,從而讓人們看到了明朝「復國」的希望。可伴隨著孫可望與李定國的反目成仇、倒戈相向,以及後來孫可望的主動向清軍投降,永曆政權的軍隊開始節節敗退,永曆皇帝朱由榔只能狼狽的越過國界,逃到緬甸境內,而沐天波也依舊跟隨在朱由榔的身邊,寸步不離。

(圖片來源於網絡)

由於沐家在雲南已經鎮守、經營了兩百多年,「黔國公」的名號不僅在雲南各地赫赫有名,就連緬甸境內的也是倍受尊崇。於是,當聽到是「黔國公」沐天波來到了緬甸,當地的官員和百姓紛紛參拜,永曆皇帝朱由榔及其僅存的部眾,也得到了暫時性的妥善安置。

然而,此時的緬甸上下對於朱由榔等人的態度隨著時間推移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畢竟朱由榔已然是「亡國之君」,況且由於身上財物有限,無法繼續給予其足夠的「安撫」。

終於,順治十八年(1661年),莽白髮動政變,殺掉了老國王取而代之,恰逢此時,吳三桂也率領大軍進入緬甸境內,並以武力相威脅,不斷向莽白施壓,就這樣「咒水之難」爆發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順治十八年(1661年)七月,莽白向永曆皇帝朱由榔捎來口信,讓他過河同飲咒水以盟誓相約友好,朱由榔等人看出了這就是一樁「鴻門宴」,便安排了沐天波代為前往。

果然,當沐天波到剛剛到達對岸便遭到了重重包圍,與此同時,朱由榔的駐地也遭遇到了危難。在此情形下,沐天波奮力抵抗,希望能夠殺出一條血路重新與朱由榔會合,但終因寡不敵眾,在奮力擊殺九名緬甸官兵後,力戰而亡。隨他一同過河前往的幼子沐忠亮也同樣遇難,父子二人就此客死在了異國他鄉。

(圖片來源於網絡)

就這樣,永曆皇帝朱由榔被莽白所俘獲,並直接將其交給了吳三桂,隨同一併交付給吳三桂的還有朱由榔的家眷共計二十餘人。而吳三桂也在雲南昆明的篦子坡,用弓弦將朱由榔直接勒死,其餘家眷也被盡皆屠戮,大明王朝的皇族血脈最終斷絕。

(圖片來源於網絡)

回顧沐天波的一生,他年紀輕輕就襲承了家族的爵位與職務,並在家人與雲南當地官員的輔佐下,開始治理雲南。在崇禎自縊,國破家亡之時,他也沒有選擇逃亡和退卻,而是繼續堅守,並最終成為了永曆皇帝朱由榔最為忠心、也是最為重要的幫手之一。為了保全大明王朝的最後希望,沐天波不惜將自己的兒子入贅給了當地土司,以換取家族血脈的延續,並就此義無反顧的跟隨朱由榔,並為之奮戰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直至客死他鄉。

由此可見,沐天波沒有辜負沐王府的榮光,也沒有辜負自其祖上一直沿襲下來的對於大明王朝的忠誠,而那句「無愧於大明百姓,無愧於漢家衣冠」無疑也是對其人生最為真實的寫照與最高認可。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大明王朝最後的忠臣太監——王承恩
    接下來要說的是一位忠君代表,隨大明崇禎皇帝一起殉國的太監——王承恩。一、甲申亂,帝國變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陷大同、宣府、居庸關,勢破如竹打到北京城下。十八日北京外城被圍之時,崇禎帝被逼走投無路,匆忙命人遣送太子、永王、定王突圍避藏。手持利劍,勸縊砍殺了自己皇后妃嬪公主數十人,長平公主幸運一點,被砍成重傷撿回了一條性命。
  • 嘉靖和萬曆20多年不上朝,在位時間都40多年,大明王朝靠誰來治理
    導語:嘉靖皇帝朱厚熜,大明王朝第11位皇帝,15歲登基,60歲去世,在位45年之久,是大明朝在位時間第二久的皇帝,也創造了20年不上朝的記錄。萬曆皇帝朱翊鈞,大明王朝第13位皇帝,10歲登基,58歲去世,在位48年之久,是大明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同時創造了28年不上朝的記錄。
  • 大明王朝的沒落並非偶然,李自成的成功離不開崇禎皇帝「順水推舟」
    大明王朝的沒落並非偶然,李自成的成功離不開崇禎皇帝"順水推舟"明朝末期最成功的農民起義領袖非李自成莫屬了,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官吏成長為以為率領農民起義軍推翻大明王朝、改朝換代的英雄人物,李自成也許是最有潛力成為繼朱元璋之後又一位平民皇帝的人選了。
  • 海瑞路見不平,出手相助,為百姓重當父母官:18大明王朝
    徐階回到了裕王府,高拱,張居正和裕王本來已經翹首以待,以為這次終於可以扳倒嚴d了,但是知道嘉靖帝燒掉了海瑞的奏疏之後大家大失所望,連裕王都留下了傷心的眼淚,而更加失望的就是海瑞了,和朝野清流的失望不同,海瑞的失望是錐心的絕望,儘管朝廷為了安撫海瑞要嘉獎他,趙貞吉和譚綸還要保舉他從縣令升為知州,
  • 男人必看的一部電視劇,歷史劇的天花板:《大明王朝1566》
    這其中評價最高的是《大明王朝1566》,豆瓣評分9.7分,比《西遊記》、《武林外傳》等還要高。評分如此高,這麼受觀眾喜愛的一部劇到底講的是什麼故事?它的優勢是什麼呢?且聽我一一道來。《大明王朝1566》是由張黎執導,陳寶國、黃志忠、王慶祥、倪大紅等主演的歷史題材電視劇。導演張黎經驗豐富,他第一次執導的《走向共和》獲得巨大成功,得到了影視行業的認可。
  • 赤兔馬一生到底有幾個主人,最後它又是為了誰絕食而死的?
    曾經有一個故事就是,一位給馬釘掌的下人因為時間不夠就少釘了幾個釘子,後來他的主人因為這幾個釘子就戰敗了,他的主人就是拿破崙。在《三國演義》中赤兔馬可能是最出名的一匹馬了。古人依據馬的頭部形狀,形象地將馬分為直頭、兔頭、凹頭、楔頭、半兔頭等幾種。所謂的赤兔馬的「兔」,應當是指馬的頭形。而「赤」應該指的是馬的顏色是棗紅色。
  • 萬曆四十四年,明眼人一看便知,此時的大明王朝已經來日無多
    之前有位學者寫了一本《萬曆十五年》,講訴了公元1587年前後,大明王朝從強盛走向頹廢的現象和原因。今天作者就寫一篇關於萬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的文章,為什麼要選在這個時間節點來敘述呢?因為這個時間節點上,一切走向圖窮匕見,對大明王朝來說,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清晰的節點。從萬曆四十四年到萬曆四十八年,明神宗朱翊鈞生命中的最後五年是那樣的手忙腳亂、且戰且退。
  • 北京克勤郡王府,雖現已成為學校,曾是京城雍容華貴的王府
    到了北京除了走偉大的長城,看宏偉的故宮,又或者是莊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等等非常有名的建築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地方可以去轉轉,比如名人故居舊時王府這些,也是很有意義,在這其中仿佛穿越時空,回到過去,了解當時所發生的歷史。
  • 洪武31年朱元璋駕崩,同年出生一個男孩,拯救了51年後的大明王朝
    這時天下義軍紛紛揭竿而起,經過多年的南徵北戰,終於在公元1368年朱元璋掃清六合、席捲八方,於應天登基稱帝,定國號大明,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統治的大一統封建王朝。于謙像少年時的于謙就表現出了遠大的志向,他聰慧好學,立志報國。
  • 秦愍王朱樉:任性無能小王子,最終還是把自己的一生過成了笑話
    但此一時彼一時,無可奈何之下永曆皇帝也只能將秦王,這一大明王朝最尊貴的爵位,賜給了原先的流賊孫可望。而秦王這個爵位之所以尊貴,因為他的首封親王是大明王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嫡次子:朱樉。和他的大哥朱標一樣,朱樉本來也寄託了朱元璋極大的期望。可朱樉卻用他那如同笑話一般的人生,告訴大家一個沒有下限的親王,會給新生的大明王朝帶來多大的傷害。
  • 明朝末年山海關一戰,如何改變了三個王朝和中國的命運
    戰爭,是為金戈鐵馬、倥傯一生;戰爭,可以顛覆一個王朝,也可以開闢一個新的王朝。1644年的一場大戰,給統治了中國將近300年的大明王朝畫上了句號,不久,清軍入關逐漸掌握了全中國。這一戰在歷史上被稱為山海關之戰,發生在一六四四年四月十八日到二十二日,歷時四天,決定了明清兩朝的命運。山海關的名字來源於明朝大將劉伯溫,他說:南入海北依山,真可謂山海之關。
  • 大明王朝的16個奇葩皇帝,最恪盡職守的居然是崇禎皇帝
    享國276年的大明奇葩何其多,其中連皇帝都一個比一個奇葩,其實哪個朝代還沒有個奇葩皇帝?只是大明有16個,這也太多了點。下面,我們就來一一了解一下這16位奇葩帝王。 名字決定命運——朱元璋 朱元璋就是個勵志傳說,放眼今天,連馬雲都要自愧不如。
  • 德莊王朱見潾:一座德王府,半座濟南城,記這位險些登基的親王
    原因很簡單,此泉位於德王府內。德王是大明親藩,王府宮禁森嚴,閒雜人等不可隨意出入。珍珠泉這樣的天然美景,也只有王爺才能時時欣賞。那麼這位德王何德何能,居然能大手筆就將如此美景圈入自己王府之內呢?事實上首封德王朱見潾不但大有來頭,還險些做了皇帝。如履薄冰的童年生活朱見潾,原名朱見清,生於正統十三年(公元1448年)4月5日,明英宗朱祁鎮次子,生母宸妃萬氏。
  • 清朝第一貪官的家,家中到處都是福字,主人最後結局令人唏噓!
    據說府內各處處處被"福"字籠罩,號稱多達一萬多個"福"字,因此恭王府的寶氣不散,以至於在八國聯軍打進北京時,這座著名的王府居然倖免於難。真的是令人倍感唏噓呢。康熙皇帝書法極佳,卻很少提字,福字的極其珍貴,而且印有當今世上所留的唯一一個完整的康熙大印印章。
  • 大明王朝歷史上最著名也最具爭議的內閣首輔張居正
    於是,張居正笑得可開心可開心了,他終於成了大明王朝正兒八經的內閣首輔,只要擺平了萬曆皇帝和李太后這對孤兒寡母,那整個大明朝就他說了算。終於!張居正可以施展自己多年的抱負,開始推行一系列的政治和經濟改革了。若不然,連續經歷了明武宗、明世宗和明穆宗三代庸主後,明朝真的已經是江河日下,日暮西山了。客觀的講,張居正在起勢階段,雖然耍過手腕,使過陰招,陽謀陰謀都沒少用。
  • 大明王朝:海瑞供詞遞進京,呂芳為什麼要瞞著嘉靖帝去見嚴嵩?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15篇文章)海瑞剛正不阿,不顧譚倫和趙貞吉的勸阻和錦衣衛的威脅,硬是把何茂才牽扯到皇上的供詞遞交到了朝廷。上次海瑞遞交供詞後,嘉靖帝已經下令對巾帽局、尚衣監和織工局進行查辦.作為司禮監的掌印太監呂芳,顯然這段時間並不好過,天剛蒙蒙亮,他就衝沒有及時吹掉燈的小太監們發飆。
  • 如果學宋朝南遷,大明能延續下去嗎?
    大明王朝歷經兩百七十多年的風月,即使它的帝王成為了歷史上少有的奇葩,但好像他們又有著自己的魅力,自朱棣遷都,明朝天子守國門的傳統便一直延續,作為戰事集聚地的北方,天子對其尤為關注。但是因為各種原因的出現,大明也最終只能消失於歷史的煙海之中,成為一段回憶。
  • 北京王府之深度追問??巨額費用難住王府騰退
    史學家:要保存歷史「物證」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王道成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清代,王府在地位上是僅次於皇宮的建築,它的主人在歷史上也是非常有地位的,譬如八大鐵帽子王,在當時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作為建築,它在建築規制、建築藝術等方面給歷史學家和建築史學家提供了寶貴的物證。
  • 大明王朝1:嘉靖王20年不上朝,依然掌控朝廷,帝王之術純熟
    公元1560年,大明嘉靖年間,連年災荒,戰事頻仍。嘉靖三十九年的冬天一冬無雪,這似乎給這個龐大的帝國無形中增添了不小的壓力。現在的明朝已經廢除了綿延千年的丞相制度,破除了皇權和相權之間的弊病,而實行的內閣制度將皇權的集中推到了一定的高度,對於明朝的官員來說入閣就是他們的最高追求,在通常情況下,大明帝國兩京一十三省的奏章都會被送入內閣中,並由內閣的官員進行審閱,以及在紙條上寫下處理意見,即所謂的票擬,並由皇上用紅筆進行最終的批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