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個兒子,九個參與立儲之爭,細數康熙皇帝的"壞"兒子

2021-01-10 網易

  

  "祖自親政以來,內則削平大難,鞏固統一之基礎,外則戰勝強敵,恢張帝國之威信。"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在位六十一年,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他的一生,平三藩,滅噶爾丹,收臺灣,可以說是波瀾壯闊,開啟了康雍乾盛世的序幕。不過雖然貴為天子,功績等身,他也是留下了很多的遺憾。在康熙晚年,共有二十四個兒子,有九個都參與了立儲之爭,細數康熙皇帝的"壞"兒子。

  (一)、九龍奪嫡,為權力骨肉相殘

  "一入侯門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侯門都如此之深,那皇家的深邃自然是要比肩宇宙。在皇位面前,是沒有兄弟父子的。所以,像楊廣還有李世民這樣殺父弒兄的案例,屢見不鮮。雖然,歷朝歷代都有,但鬧的最兇的,人數最多的當屬康熙皇帝的立儲之爭。

  

  1.太子被廢,兄弟群起相爭

  "不法祖德,不遵朕訓,惟肆惡虐眾,暴戾淫亂。"這是康熙皇帝,在布爾哈蘇廢掉皇太子胤礽時的詔書。胤礽乃為康熙的第七個兒子,但卻是嫡次子。他的母親乃是康熙前期顧命大臣索尼的孫女,赫舍裡氏,地位異常尊貴。

  因此,胤礽在很小的時候就坐上了接班人的位置。可是一般的太子,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而胤礽卻囂張跋扈,仗著索額圖在朝中權勢,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索額圖一倒臺,康熙就廢掉了這個難成氣候的兒子。

  胤礽這一被廢黜,康熙的其他兒子可就樂開了花。畢竟,大家都對這個位置垂涎已久,但奈何早已有人佔據。如此一來,大家就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太子之位,的確是非常誘人。等到老爹駕崩的那一天,自己就是九五之尊,掌管天下大事。

  

  康熙是一個皇帝,但他也是一個父親。他自己也不願意看著自幼培養出來的接班人,淪落到這種地步。可是,在胤礽的身上,康熙沒有看到一點希望。胤礽平日裡欺負兄弟,而且鋪張浪費,就連他奶媽的兒子都比皇帝的生活過的愜意。

  所以,他只能選擇忍痛割愛,實在是放心不下把江山交到這個"敗家子"手中。本來以為胤礽的做法,已經夠讓他寒心的,可沒想到胤礽的死,只是一個開始。

  2.相互攻訐,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在皇家兄弟姊妹眾多,可是交好的就那麼幾個。所以,胤礽一失去機會,大家就開始蠢蠢欲動。

  

  康熙皇帝內心的想法是,兄弟之間就應該和睦相處,而不應該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所以,十八阿哥胤祄去世的時候,胤礽趴在帳外偷看,徹底的觸怒了康熙,堅定了他廢儲的決心。

  如果當時胤礽能夠進去探望一眼自己這個剛滿七歲的弟弟,而不是在帳外竊喜自己少了一個潛在的競爭對手,可能康熙還下不了那個決心。胤礽被廢,大阿哥自知不得父皇喜愛,便一直舉薦八阿哥,因為二人私交甚好

  這還罷了,他不停的挑撥康熙把舊太子胤礽殺掉。這在當時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很多皇子知道自己不可能繼位,倒不如找一個堅實的後盾,到時候還能憑藉著擁立之功在新朝繼續榮華富貴。這是康熙皇帝十分厭惡的做法。

  畢竟,胤礽被囚禁已經夠折磨他的了。胤礽作為和他自幼一起長大的弟弟,就算內心之中對他有再多的恨意,也應該煙消雲散了。

  

  (二)、"虎父無犬子",最是無情帝王家

  生在皇家,而且父親還是康熙皇帝極善權謀之術的皇帝,那些阿哥們自然也是差不到哪裡去。在冰冷的紫禁城裡長大,他們的心就像異常冷漠。生怕多說了話,辦錯了事。

  所以,眾兄弟之間大都是表面上兄友弟恭,背地裡明爭暗鬥。就像太子胤礽被廢,其實和阿哥黨的代表八阿哥有著很大的關係。康熙皇帝雖然知道這一點,但是他不知道那種冷漠和殘酷要比他想像的還要強

  1.自食苦果,平衡之術加於子身

  "治大國,如烹小鮮",帝王之術離不開平衡二字。他需要的是,手底下各方的勢力都能夠達到一種相互制約的理想狀態。就像當年為了壓制索額圖與胤礽,他培植八阿哥的勢力。可大阿哥的舉動,讓他對八阿哥充滿了戒備,尤其是他說要殺掉胤礽。

  

  康熙是一個充滿了矛盾的人,他想讓兄弟們之間充滿鬥爭,也想利用鬥爭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然而,內心中又渴盼著兒子們能夠像普通人家那樣,兄友弟恭。可這兩點,本身就互相衝突,根本沒有實現你中有我的可能。

  太子黨胤祉向父親舉報大哥用厭勝之術詛咒前太子胤礽,結果大阿哥慘遭囚禁,就連與他交好的八阿哥都遭了殃。他發現還是需要有人來制衡八阿哥他們的,於是將胤礽放了出來,仍然是太子,而且胤祉也跟著一同加封。

  2.心灰意冷,再度廢掉太子

  胤礽曾經在索額圖活著的時候,就與他密謀籌劃提前登基,也就是發動宮變,殺死康熙。他被囚禁以後,對父親的仇恨日益加劇。當然,玄燁如果單純地作為一個君王而言,是肯定不會再給胤礽機會的,他可能會培植新的勢力。

  

  但他是一個父親,胤礽是他最愛的兒子。康熙把自己的很多精力,都用在了培養胤礽上。本以為自此胤礽就能夠改過自新,好好當太子。

  結果,出來以後的胤礽手段變得更加高明。僅僅兩年以後,胤礽與兵部尚書、戶部尚書還有步軍統領勾結企圖發動政變一事便敗露出來。

  康熙大發雷霆,他實在無法壓制住心中的怒火。這個他最看好的兒子,為何一而再的想要叛變,想要殺父弒君。但更多的是失望,他最不願意看到的父子相爭和兄弟相殘,最終還是在自己的身上上演了。

  康熙五十一年,胤礽再度被廢,這一次他被囚禁至死。當初他的死忠三阿哥,看到場面如此殘暴,心生畏懼,主動的退出了這場亂局。自此開始,其他皇子們蠢蠢欲動的心又再次不安起來。

  

  (三)、兩龍相鬥,四爺黨奪得大權

  "憲皇在位十三載,日夜憂勤,毫無土木、聲色之娛。"這是後代,對雍正皇帝胤禛的評價。他本是太子黨,也是胤礽徹底倒臺後,唯一敢為他奔走發聲之人。胤礽二度被廢之時,康熙皇帝已老,也厭倦了這些你死我活的鬥爭。反正,誰勝誰敗,都是自己一紙詔書的事。

  1. 縱使為帝,終也左右不了所有事

  九阿哥胤禟和十阿哥胤?,一直都是堅定的胤禩支持者。而胤禩因為大阿哥之事,早已不得父親喜愛。所以,他靈機一動決定投靠十四阿哥胤禵。胤禵和胤禛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可在皇位面前,沒有兄弟,也沒有父子。

  那個時候,胤禛的身邊就只剩下了十三阿哥支持。兩個人並沒有什麼大動作,一直都是表現出與世無爭的模樣。康熙明白,自己的這個兒子,是以退為進。因為他知道,康熙不喜歡兄弟相殘,當然沒有哪個父親樂意看到這個場面。

  

  倒是十四阿哥他們,在朝堂上廣交黨羽,籠絡了很多官員。其實胤禛也籠絡,只不過是相對低調一點罷了。康熙皇帝對於這些把戲,都看的很通透。但是他不會點破,畢竟經歷過那麼多年的腥風血雨,早就不想再插手了。

  2.遺詔存疑,但江山終有好主

  雍正皇帝上位之後,囚禁了很多兄弟,但他對十三阿哥一直很好。而且他的母親也認為十四阿哥的死與他有關,所以自殺身亡。而雍正親自寫了《大義覺迷錄》,以證清白。

  至於雍正皇帝到底有沒有篡改遺詔,康熙的本意到底是不是要傳給十四阿哥,這些都已經成了謎團。

  

  但不可否認的是,雍正的確是一個優秀的君王。因為康熙在世時,連年徵戰,國庫虧空嚴重,所以雍正主張休養生息,他每天都在工作,睡覺的時間都很少。這才有了康雍乾盛世,如果沒有雍正,以乾隆的能力怕是無法開闢那盛世。

  想必,康熙皇帝的在天之靈,看到雍正當年把江山打理的井井有條也是倍感欣慰。最是無情帝王家,生在那皇宮大殿裡,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的。康熙想要兒子們都一團和氣,卻親手把他們帶向了深淵。

  古往今來,皇家子弟很少能夠有相處的比較和睦的。本來平日裡大家就互相覬覦,而太子一被廢除,爭端肯定會起。就像康熙的祖父,皇太極,那也是通過鬥爭上位的。

  康熙目睹了曾經的親密戰友索額圖和明珠,相繼因為黨爭死亡,也看到了那些兒子們,因為權力鬥得你死我活,康熙皇帝之怒也就在於:"我為什麼有那麼多"壞"兒子?"

  

  結語:

  沒有哪個父親是不愛兒子的,只不過高處不勝寒。康熙即使再愛,也不捨得將皇位拱手讓人。他那些兒子們放在民間,那都是個頂個優秀的人才,只可惜生在了帝王之家。只能在權力的遊戲中,相互傾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九子奪嫡中,康熙的九個兒子為何非要爭皇位,當個王爺不好嗎?
    清朝時期康熙末年,就出現了「九子奪嫡」的事件。這件事情的發生並不突然,任何人都對於至高無上的皇位都心有所想,身為皇子的他們也自然不例外。但是爭奪畢竟會傷和氣,那這九個兒子就不能去做閒散的王爺,非要去爭這個皇位嗎?公元1662年,年僅八歲的康熙登基,六年後親政。在位勤勤懇懇,有著許多功績,同時也是我國歷史上記載的在位時間最久的一個皇帝。
  • 他天資聰穎,被視為康熙繼承人,卻兩次被廢,催生新的立儲君制度
    公元1676年,康熙皇帝的二阿哥被冊立為皇太子,第二天便向全國宣布。胤礽在政治上的確是展示了過人的天賦,所以康熙皇帝非常的喜歡他。但是,胤礽雖然能力強,卻是一個十分不仁義的人,康熙只能含淚把他廢掉。在兩次廢除又冊立之後,胤礽最終被關起來直到去世了。從這之後,康熙帝再也不敢冊立太子了,改為用遺詔立太子,是後來雍正皇帝秘密建儲制的雛形。
  • 晉武帝司馬炎有二十幾個兒子,為何要立一個白痴兒子為太子?
    他那個傻兒子司馬衷繼位後,八王之亂,讓剛剛起航的晉王朝「山雨欲來風滿樓」。都說英雄難過美人關,溫柔鄉令男人智昏,好的女人是一所學校,壞的女人是一場劫難。今天我們不得不說兩個女人:司馬炎的皇后楊豔與他的兒媳婦司馬衷的老婆賈南風。
  • 一家六個兒子名字全帶「土」字旁,康熙震怒,下令全家斬立決
    清朝康熙年間,浙江餘姚官府登記戶籍時,看到了一戶姓王的普通百姓人家,生了六個兒子,這個六個兒子的名字之中全部帶有偏旁「土」,感覺奇怪,於是逐層上報,康熙接到奏報,直接下令:「全家斬立決!」這個姓王的人家被康熙斷定,是逃到浙江餘姚的明朝朱三太子,崇禎皇帝的三兒子朱慈炯。康熙為什麼這麼篤定他就是朱三太子呢?
  • 最鍾情於娶小姨子的皇帝康熙,他共娶了幾位小姨子呢?
    康熙皇帝向來被後世推許為千古一帝,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除了創造了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記錄之外,康熙還創造了歷史上最擅長娶小姨子的皇帝記錄,歷史上的康熙一生後宮佳麗65人,但是這其中有4對是親姐妹,還有一對堂姐妹,因此來說康熙不是一個好姐夫,小姨子通通不放過。
  • 唐朝最有作為的皇帝之一,卻被親兒子給害死了
    同其他皇帝一樣,唐憲宗李純的皇位,也經歷了一番激烈的角逐。李純的父親是唐順宗李誦,在往上推便是唐德宗李适(kuò)。唐德宗還活著的時候,大唐的太子是李誦,即唐憲宗李純的父親。因為,唐德宗對李誦很不滿意,所以,一度想廢了太子李誦,立李誼為太子。雖然,被大臣們阻止了,但卻讓李誼生出了野心。
  •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室無不對他關愛有加,大清朝最幸運的皇子
    允袐為康熙帝第二十四子,生於康熙五十五年(1715)五月十六日,是康熙最小的兒子。雍正十一年(1733)正月,雍正帝諭旨:「朕幼弟允秘,秉心忠厚,賦性平和,素為皇考所鍾愛,數年以來,在宮中讀書,學識亦漸增長,朕心嘉悅,封為諴親王。」
  • 龍生九子,它的九個兒子性格有什麼特點,大家來了解一下吧!
    在民間流傳著龍有九個兒子的傳說,而他的九個兒子和龍長得都不太一樣,關於這種說法是有原因的,這原因是什麼就不為大家講述了,今天我來為大家講述一下龍的九個兒子的性格。龍的第一個兒子當兒子,他叫囚牛。囚牛他生平最喜歡音樂歌舞喜劇這樣的話劇。
  • 康熙皇帝55個子女,21個死在三歲之前,反映出內宮的這些現象
    清朝康熙皇帝一共35個兒子、20個女兒,可惜有21個子女還沒長到三歲就夭折了(其中兒子12個、女兒9個)。看到這麼多的子女先後離去,真不知道這樣的失去對康熙皇帝的打擊有多大。話不多說,先來看看康熙的55個子女都有那些。
  • 望子成龍,這位唐朝皇帝做得最好,五個兒子有三個當了皇帝!
    望子成龍,意指父母盼望兒子有所作為。出自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六回:「無如望子成名,比自己功名念切,還加幾倍。」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對於百姓來說,望子成龍,自然是希望子女可以成就一番事業,比如高中狀元,或者立下戰功等。而對於皇帝來說,望子成龍,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兒子可以繼承自己的皇位。
  • 雍正皇帝四大性格特徵:前兩個助其登帝為君,後兩個讓他聲名受損
    左右雍正皇帝一生的是這四大性格,前兩個助其登帝為君,後兩個讓他聲名受損。雍正皇帝的性格特徵一:掩短顯長。在康熙的十幾個皇子之中,雍正並不是最聰明的,他的實力也不是最強,被廢的太子,十四阿哥都非常的聰明,特別是太子有很多人的支持,勢力很強。而雍正自知不如他們,在九子奪嫡中,皇子紛紛結黨,形成了太子黨、大爺黨、三爺黨、八爺黨。
  • 她是清朝最美皇后,50歲還被皇帝翻牌,兒子稱帝後她卻選擇自盡
    今天咱們要說起的這個妃嬪也是如此,不僅面容姣好,還能夠獨得皇帝恩寵,甚至在她不惑之年還能夠得到皇帝的寵幸在,這可真的是太不可思議了。  德妃的一身也是非常跌宕起伏的,原本德妃的出身區區是個鑲藍旗包衣,並不算什麼很高貴的身份。康熙十七年年生下皇四子胤禛,康熙十八年晉封為德嬪,之後短短兩年時間又晉封為德妃,在雍正登基後將德妃尊為聖母皇太后,擬上徽號曰仁壽皇太后。  其實細細看來,德妃的後宮之路屬於是非常順利的晉升的。其實最初德妃並沒有很受到康熙的重視,只是後宮裡毫不起眼的女人。
  • 清朝最能生的妃子,50歲仍被翻牌,知道兒子當皇帝後病死
    康熙十七年十月丁酉,世宗生。十八年,為德嬪。二十年,進德妃。世宗即位,尊為皇太后,擬上徽號曰仁壽皇太后,未上冊。」 清朝作為中國封建史上的最後一個王朝,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而康熙皇帝也是清朝這幾位皇帝中比較著名的一位皇帝,在康熙擔任清朝皇帝期間,清朝相對來說比較繁榮。康熙在八歲便繼承皇位,等到他成年後鞏固政權,除了鰲拜,平定三藩,康熙也被人稱為千古一帝。
  • 乾隆讓令妃成六宮之主,立令妃兒子為儲,為何就是不封她為皇后
    康熙也是出生在北京,地道的北京人。乾隆深愛漢文化,一生留下四萬多首詩詞,絕對的高產「大才子」。但其在政治傳承上,仍然保留了遊牧民族的一貫特點。 遊牧民族由於其惡劣的生存環境和巨大的生存壓力,戰爭是民族的主旋律。遊牧民族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與中原農耕民族截然不同。自周朝時,中原便確立了嫡長子繼承制,遊牧民族卻一直奉行立賢的政策。
  • 「名人百科」盛世大帝——聖祖仁皇帝康熙(一)
    死後葬於清東陵之景陵諡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歷史功過】「滿族是個了不起的民族,對中華民族大家庭做出過偉大的貢獻。清朝開始的幾位皇帝都很有本事,尤其是康熙皇帝。」這是毛澤東的評價。
  • 康熙有近100個孫子,為什麼偏偏看中了乾隆?答案在乾隆的八字裡
    康熙是清朝第四位、清軍入關後第二位皇帝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的年號。康,安寧;熙,興盛,取萬民康寧、天下熙盛的意思。清朝使用該年號從康熙元年(1662年)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共六十一年,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
  • 算命的說,你的二兒子有帝王命,皇帝聽後,立馬廢長立幼
    歷史上關於新皇帝的確定,未來皇位的繼承者必定是帝王家的大事。歷史上,新皇帝的確立,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不能廢長立幼」能夠成為太子之人,必定是皇長子,此做法才能穩固基業。但是,帝王作為九五之尊,擁有統治天下的權利,深受世人的追捧,生於帝王之家,能夠登上皇位,是皇家眾人的夢想。
  • 康熙皇帝的愨惠皇貴妃是他的表妹兼小姨子,曾經撫養過乾隆皇帝
    愨惠皇貴妃佟佳氏生於康熙七年,康熙三十九年,她32歲時初封為貴妃,但當貴妃以前是什麼位份,入宮是什麼位份,什麼時候入宮的,都沒有任何史料記載,反正她不會是在三十二歲入宮的。康熙皇帝兒子太多,很多出身尊貴又生了兒子的宮妃都得不到妃這個位份(如平妃赫舍裡氏,還是孝誠皇后的妹妹),更別說貴妃了。
  • 慈禧19歲父親去世,26歲丈夫去世,40歲兒子去世,馬未都:她命硬
    大家都知道有句民間俗語:「十羊九不全」,意思是屬羊的人可能十個裡面有九個生活不順利。根據馬未都說,這句俗語就是從慈禧開始的。她嫁給一皇上(鹹豐),生了一個皇上(同治),還立了兩個皇上(光緒和溥儀),而且慈禧執政了48年,所以慈禧在歷史上也是獨一份了,能望其項背的可能只有武則天了。在我國歷史上執政達到48年的很少,只有漢武帝54年,梁武帝和萬曆皇帝也都是48年,康熙61年,乾隆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