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成長詞典已上線1306/10000詞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445天
01
最近看綜藝,看到一個有意思的片段。
奇葩說知名辯手顏如晶,因為喜歡吃炸雞,於是在北京開了一家炸雞店。
即使有名人效應在,這家炸雞店的生意卻還是很慘澹。
相比隔壁其他店一日幾百單的火爆,顏如晶的炸雞店每天的單都少的可憐。
顏如晶對帳的時候發現,每天的店鋪營業額在兩三百元左右。
一個月下來,店鋪營業額不到七千塊錢(成本還未計算在內)。
最搞笑的是,只有兩三個員工的店鋪,報銷金額卻高得離譜,一個月近7萬。
一堆雜七雜八的費用,堆滿了表格,各種開銷看似有理,實則遍地是坑。
比如員工餐,一個員工一餐的費用,竟然要95塊。
顏如晶透露,炸雞店才開3個月,但每個月基本都要虧10萬。
顏如晶不解,「為什麼我的炸雞那麼好吃,卻沒人來買呢?」
於是她去店鋪察看情況,發現生意不好實在是事出有因。
從節目中可以看出,她的每個員工幹活都很散漫,總是磨磨蹭蹭。
店鋪門口要不就沒人,稍微多來幾個客人,就開始排長隊。
更無語的是,門口都已經大排長龍了,廚房炸雞的師傅還是不緊不慢。
看不下去的顏如晶去後廚催:「快一點啊,師傅。已經有很多人排隊了。」
師傅立刻回嘴:「能多快啊,炸雞都是一點點炸的。你還想要多快?」
這態度也是絕了。
顏如晶無奈感慨:「做生意真的太難了。」
看完顏如晶開店的艱辛之旅,不免想起一句很火的話:
「你永遠賺不到你認知範圍外的錢。」
的確如此。
現在很多人都熱衷當個斜槓青年,於是各種副業遍地開花。
可現實生活中,哪有那麼多容易賺的錢。
你的財富等級,都是由你的認識水平所決定的。
02
說起做副業開店,娛樂圈真的很多人在做。
因為明星的身份,他們的店鋪也自帶光環,相比普通人創業容易許多。
比如,當年孟非和黃磊,曾合作開了一家火鍋店「黃粱一孟」。
剛開業的時候,可以說是相當轟動,各大媒體爭相報導,宣傳費用省了一大筆。
可結果呢,這個火鍋店,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就關門大吉。
很明顯,沒有好的質量,消費者不可能永遠為你的明星效應買單。
當然,做副業成功的人也有,比如薛之謙。
很多人都知道他靠著開火鍋店賺到了一大筆錢,給自己出唱片。
可薛之謙的開店,和其他明星的玩票性質完全不同。
開火鍋店,他付出了自己全部的時間和精力,比大部分老闆都拼命多了。
籌備第一家店時,他每天只睡五個小時,工廠出了任何問題,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解決。
為了保證菜品質量,他幾次三番遠赴成都請廚師,試了四、五個廚師,最終選定的師傅還是請了兩次才肯來上海。
火鍋店的裝修、菜品、定位、進貨等等,薛之謙每一件事情都親力親為。
開店之後,缺人手,他就親自去端盤子,連店裡的醬料都是自己研究許久,然後親自調製的。
在這樣的付出下,他的火鍋店,最終成了許多人口中的「業界良心」。
從2009年初開業,到現在分店遍布江浙滬,靠的不是明星效應,而是他的日積月累。
綜藝《我家小兩口》裡,嘉賓杜若溪也開了一家火鍋店,但生意冷清。
於是她向薛之謙請教生意經,薛之謙當場就點了好幾個問題:
飯店的定位不準確;
面積太大;
資金投資不合理;
合夥的股東不關心......
薛之謙直接指出:「你必須要有一個人是靠這個吃飯,這個生意黃了,我就沒飯吃了。」
可謂是一針見血。
最後,薛之謙勸杜若溪趕緊關門止損,除非你能一心一意搞副業,要不然的話,虧損是唯一的結局。
薛之謙曾說:「藝人開店是一把雙刃劍,固然在開店初期可以縮短宣傳期,但如果配套跟不上,最終反會影響口碑。」
你看,那些真正賺到錢的人,他的認知層次一定是配得上他的財富等級的。
03
楠楠畢業快10年,雖然工作穩定,但薪水也少。
於是她萌生了找個副業做的想法,她把目標瞄準了新媒體寫作。
「我,兼職寫作的第1個月,賺了5000」 ;「95後做新媒體,兼職收入15萬」;「新媒體兼職,在家辦公,每天只需3小時」......
層出不窮的廣告,讓楠楠覺得新媒體兼職,就是坐在家裡吹著空調吃著西瓜,敲敲鍵盤就能賺到錢。
於是,她心動了。
楠楠報了一個寫作速成班,進了學習群,有寫作固定套路,有「老師」輔導,有同學分享經驗。
可楠楠上了幾天課後,就發現,這和她想像的差太多了。
她本以為自己只要每天花兩三個小時,就能寫出一篇文章,賺一筆稿費。
可實際情況是,哪怕她把全部的業餘時間,都花在了查閱資料、研究寫作上,她還是寫不出一篇能上稿的文章。
對於一個高中畢業後,就再也沒寫過作文的人來說,表達自己的想法都是一件難事,又何談通過寫作賺錢呢。
在課程結束的時候,楠楠發現,群裡大部分的學員都和她一樣。
賺到錢的人少之又少,而這些人要麼是本身就擅長寫作,要麼就是付出了遠超常人的努力和堅持。
現實生活,正像作家劉同所說的:「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04
在網頁上,搜索「兼職」、「副業」等關鍵詞,會出來很多帖子。
帖子裡的回答五花八門,無數人通過兼職,實現了月入上千、上萬。
看了他們的回答,很多人就會立刻心動,然後在下面留言「求學習、求分享」。
那些靠兼職月入過萬的答主,我們不知道有幾個是真的。
可認真看幾個回答,你就會發現,那些說賺錢簡單的基本都是廣告。
他們會在回答裡曬出所謂的收入截圖,然後把賺錢說得輕鬆簡單,讓你感覺睡著覺就能把錢賺了。
當有人留言求學習,他們就會讓你掃碼、入群、加微信等等。
相反,那些真正有誠意,且有一點乾貨知識的回答,一般都會告訴你:「兼職的錢沒那麼好賺,你得有資源、有時間、有與之匹配的能力。」
事實就是,那些真正賺到錢的人的背後,往往都藏著你熬不了的苦、受不了的累。
網上有一段很火的話:
你永遠賺不到超出你認知範圍之外的錢,除非靠著運氣。但是運氣賺到的錢,最後往往又會靠著實力虧掉,這是一種必然的趨勢。你所賺的每一分錢,都是你對這個世界認知的變現;你所虧的每一分錢,都是因為對這個世界認知有缺陷而造成的。這個世界最大的公平在於:當一個人的財富大於自己認知的時候,這個社會就會有100種方法來收割你,直到你的認知和財富相互匹配為止。
深以為然。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認知差距大的人,賺的錢是不一樣的。
精讀君在終身成長詞典詞條《460:認知升級》中提到了巨人集團史玉柱的經歷。
史玉柱當年失敗時,不僅兩手空空,還欠了幾億的債。
可後來,他靠著腦白金這個產品,重新崛起。
為什麼會這樣?
原因就在於,他的大腦,在營銷上的認知水平,領先了一個時代。
因此,即便失去所有財富,甚至所有團隊,他也能再次翻身。
所以啊,當你看到他人的成績,忍不住想分一杯羹時。
比起尋求捷徑,幻想賺大錢,還不如儘早給自己的認知升個級。
和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