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十二生肖它反映了中國人的生存大智慧呢?
其實十二種動物代表著十二種個性,這十二種個性每一種都不能孤立的存在,它需要跟其它的結合,你才能獲得成功獲得圓滿。
比方說,今天咱們要說的這個子鼠醜牛,鼠和牛就代表著不同的個性,鼠代表什麼?代表這個人聰明、活潑,牛代表什麼?代表這個人勤奮、勤勞,那麼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知道,如果你這個人很聰明,但是你不勤奮,你肯定一事無成,如果你這個人就是很努力,但是你不夠聰明,恐怕也做不成什麼事。
所以鼠和牛你看著一個弱小,一個很大,卻是一種最大反差的互補,一種最佳互補。它反映的是勤勞和聰明的關係,不少朋友小時候都讀過愛迪生說過的一句格言「所謂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後邊還有一句話,就是,你沒有那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是白費的。就是說聰明和勤奮之間,要有機結合,離了誰也不行,咱們先說說這個老鼠。
老鼠在我們生活當中,是個挺令人討厭的動物,傳播疾病、咬壞東西、偷吃糧食,但是你發現,在文學藝術領域裡頭,老鼠不是這個形象,你比方說,咱們經常看美國動畫片《貓和老鼠》湯姆跟傑瑞,倆個動物鬥來鬥去,總是老鼠把貓給禍害的不像個樣子,每次都傷痕累累,無可奈何的。這個現象反應了什麼呢?
為什麼藝術化的老鼠經常是正面形象,它往往無往而不利呢?因為老鼠從塊頭上、體積上、力量上,它是個弱小的,十二生肖裡大家想一想,哪個都比老鼠的個頭大,現實我們看到,大到牛,小到雞羊,哪個不比老鼠大,所以老鼠在十二生肖裡邊,她的地位特殊,它反映了人們對弱小者的一種同情,從十二生肖排行看,你會發現老鼠是排行之首,大家可能問,為什麼老鼠那麼小,怎麼會排十二生肖的老大,其實這裡面有個傳說,很有意思。
話說很早的時候,有黃帝戰蚩尤,皇帝當初治理天下的時候,感覺比較混亂,沒有什麼準確記載,他下面有個大臣叫倉頡,黃帝命倉頡你造字,倉頡造字,一、二、三、四、五、六、子、醜、寅、卯、辰、己、午、未,把這些字造出來,據說倉頡造字的時候,鬼神皆驚,晚上的時候鬼神都哭,說人類掌握了這種字以後呢,有文化記載了,鬼神的地位就不穩固了,所以倉頡造字是個大事,那麼造好了字以後呢,新的麻煩來了,這老百姓學這些字太費勁,不識字的多,怎麼才能讓老百姓把自己的生活用字來規範化呢?你比方說,這是那一天,這是那一月,這是那一年,倉頡說,這麼地,天幹配地支,天幹就是,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地支就是,子、醜、演、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可是儘管這二十幾個字,有的老百姓也記不住,黃帝一看這不行啊,怎麼才能讓人記住呢?得想個辦法,想來想去說,這樣,生活當中不是見一些動物嘛,每個動物就代表一年,用這個方法記,那麼說用哪十二種動物代表十二年份呢?黃帝說,這樣吧,咱們大年初一早晨,就在我住的宮殿前邊召開一次PK選秀,所有動物都來,讓大家比一比,看那個動物大家熟悉好記。
大年初一,動物們都來了,我們說老牛最勤快,半夜三更就起來,老牛第一個來了,後面呢,老虎、兔子、龍、蛇、馬、羊、猴、雞、狗、豬、貓,頭十二個是這幾種動物,後面還排了一堆,那麼說老鼠那去了呢?老鼠頭天晚上偷吃、偷喝,偷著一瓶酒,喝多了,睡過頭了,早上起來一看,記著有這回事,我也趕去吧,到了一看,前面烏泱烏泱各種動物都來了,老鼠一看,這也輪不上我了,這老鼠偷東西,賊不走空,我不能白來啊,最後它鑽到黃帝的倉庫裡面去了,四下一看,青銅器啥的,它也啃不動,再一看,有兩對蠟燭,喜燭紅顏色的,挺粗,挺高地,它就上去咬這蠟燭,能咬動磨磨牙,把倆個蠟燭咬兩大窟窿,一看這也不好吃,轉一圈沒別的吃的了,這時困勁上來了,我睡覺吧,在庫房一角,一看有一縷陽光射進來,我躺這睡覺吧,老鼠躺這睡著了。
這時候這些動物都來了,黃帝一點卯,從牛開始點到貓為止,十二個動物這就初步擬定了,就這十二個動物作為十二生肖代表,這個事定下來了可喜可賀,咱們搞個慶典吧,吩咐大臣給我取香燭,我要拜祭天地,就到這個庫房裡拿這個喜燭來了,這個喜燭是誰給的呢?黃帝有個對手叫蚩尤,這個蚩尤打不過黃帝,暫時表示歸順,給黃帝送了很多禮物,還有這對喜燭,可是他沒安好心,在喜燭裡面放著上古時期那種只要沾火就炸的東西,結果這個大臣一拿從裡面「譁」撒出來了,大臣一看這跟炸藥似的,一想壞了,這蚩尤送的喜燭沒安好心,你只要點著就把所有人都炸死了,他一看上面是從倆個窟窿漏出來的,一看是老鼠咬的就趕緊向黃帝報告,黃帝驚出一頭汗,這要點著了,把人和動物全炸死了,這是老鼠給咬開的立了大功了,吩咐趕緊把老鼠給找來,最後在倉庫看見老鼠在那睡覺呢,把老鼠叫醒,老鼠嚇得以為是追究把蠟燭咬壞的罪名,然後把事情的緣由告訴老鼠,老鼠樂壞了,雄赳赳氣昂昂出了,黃帝說你立了這麼大功,沒有你我們全完蛋了,這樣,十二生肖以你為首,老鼠成了第一,開始往下排,豬成了第十二,把貓給擠出去了,把貓給氣壞了,所以從那以後貓鼠結仇,見著老鼠就吃,就咬,它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把老鼠全吃盡了,抓盡了,然後耗子全死沒了,它好能上來。
你看儘管這些是傳說,它其實反映了一個特點,虛擬世界裡的老鼠你看著它小,其實它幹了一些大的動物幹不了的事,這一點體現了中國人生存觀念中一個微妙的陰陽平衡,你比方說《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是故虛勝實,不足生有餘》這是老子《道德經》裡說的,它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無論是動物還是人,你不可能佔盡世間所有的好處,弱小者不一定就沒有能耐,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越是弱小的往往爆發出來的能量越嚇人,所以這也等於是客觀上保護弱小的一種方式。不能所有的好事都讓強權,強大的人給佔了去,那麼十二生肖裡為什麼鼠為大,我想除了老鼠寄託著人以弱勝強保護弱小的心態以外,老鼠生命力極為旺盛,到那都能活,你看著它小,鋪天蓋地,現在世界上動物的數量,十二生肖裡你比一比,沒有那個動物的數量比老鼠多,所以這也是老鼠能在十二生肖裡佔首的重要原因,那麼還有一種說法鼠在十二生肖為什麼它佔老大。
也是前面的故事,動物們都跑來掙十二生肖,老牛來了,但是這個老鼠省勁,它個小,跑到牛的角上去了,結果老牛一低頭,它跑前面去了,它跑個第一,所以鼠和牛之間存在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那麼咱們經常說,生活當中這個牛跟人之間的關係是比較溫順的,其實牛在很早以來就被人馴化了,跟人的關係是非常非常近的,這方面跟老牛有關的又有這麼一個傳說。
說牛一開始是玉皇大帝身邊的侍衛,有一天玉皇大帝在南天門手搭涼棚往人間看,一看這人間也太荒涼了,到處光禿禿的,說這個不行,得讓人間綠起來,怎麼辦呢,撒草子長草,說這個事誰能安排呢?這老牛說我能幹這事,玉帝說你這麼個粗心的玩意,你能幹了這事,老牛說我能幹肯定能幹,那行,記住我的話啊,你到人間去以後,走三步撒一把草籽,老牛說我記住了,到南天門過門檻拌個跟頭,一下子嘴蹌到地上了,把老牛上面這排牙全蹌掉了,牛有個特點沒有上排牙,就是過南天門時蹌掉了,所以牛把草吃下去再反上來嚼,應為它要反覆咀嚼才能把草嚼碎,人們叫「反芻」老牛摔了跟頭不但把牙摔掉了,也把玉帝交給它的話記反了,記成了走一步撒三把草籽,所以到了人間以後每走一步撒三把草籽,你想想那草還不得長荒了,結果回到南天門跟玉帝匯報,玉帝再手搭涼棚往下看,你別忘了,天上方一日,人間以千年啊,再往底下看,雜草叢生,老百姓沒法種糧食,全是草,玉帝氣壞了,我說你是個笨蛋,你不信,這麼著,罰你下界,幫人來種糧食,你就是那耕牛,然後你一輩子只能吃草,什麼時候把你撒的草籽吃完了,什麼時候拉倒。
所以老牛被罰下界成了人類耕種的好夥伴,同時一輩子吃的是草,擠的是奶,獻的是肉。其實現實當中的和牛有關的,多數都是我們敬畏生命的一種現徵,你比方這個牛,咱們殺豬大夥跟過節似的,咱們有的朋友看過殺豬,把豬綁上,這邊捅刀,那邊放血,跟過節似的,可是殺牛不行,一般人不願意看,為什麼呢?這老牛一輩子給你奉獻很多,又耕地又什麼的很操勞,真到殺它的時候一般來說自己家的牛自己捨不得殺,真殺牛的時候什麼人來殺叫《絕戶》就是這個人沒兒沒女歲數挺大,這樣的人他敢殺,所以說民間對牛的敬畏體現了人們對生命的敬畏,但牛的本身因為它的力氣比較大,所以在有的傳說裡,牛往往也是蠻橫的象徵,但大多數牛是象徵著一種愛心,象徵著一種感恩的態度。
你比方說,這個有個小成本電影是黃渤和閆妮演的叫《鬥牛》在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播出了好幾回了,這個《鬥牛》很有意思,一個村子裡面,抗日戰爭期間,來了一頭奶牛,這個奶牛的奶當時救活了不少人,無論從八路軍那對這個奶牛就好,甚至最後這個奶牛被日本鬼子逮了去,日本鬼子對這奶牛也不錯,給它以貴賓待遇,等落到這個牛二《黃渤演的》手裡跟一群難民一塊,這個難民裡頭隊長就說了,咱們餓的都不行了,把這個牛殺了吃肉吧,給牛二氣的說它的奶救過你的命,你怎麼能殺它呢?其實這個片子反映什麼,就是通過牛反映人的動物性跟社會性的關係。
什麼叫人的動物性,就是指我自己合適就行,渴了就喝水,餓了就吃肉,我管你別人怎麼樣,只要我活下來就行,這就是人的動物性。人的社會性是什麼呢?就是我們既然是文明社會的人,我們得知道謙讓,知道感恩,知道敬畏,誰對我有恩,我怎麼報答,這是人的社會性。人在嚴酷的環境下,容易暴露出人的動物性,這就是西方哲學研究的,人有本我,自我,超我,人什麼時候能摁的住這個本我,能夠達到超我的程度,人才能徹頭徹尾的進去文明社會,那么正因為牛本身的勤勞,才獲得我們這樣一種期許。
那老鼠前面講這種聰明,它其實是我們現代人孜孜以求的一個目標,我們現實生活中你會發現,那個聰明人本來應該比笨一點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可是你發現聰明人成功的比例跟笨人成功的比例是差不多的,為什麼呢?因為笨人肯下笨功夫,而聰明人總覺得聰明,不願意下那笨功夫,所以現實當中,最理想的一種狀態是,你在聰明一點,你在勤奮一點,那麼成功離你就不遠了,所以,這個就是子鼠醜牛互補帶給我們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