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教學目標
l、通過讀東南亞政區圖、馬六甲海峽圖並做填圖練習,使學生了解東南亞的範圍和國家,掌握聯繫兩大洲和兩大洋的地理位置。
2、 通過讀東南亞地形圖、了解東南亞的地形特徵。並通過分析對比上遊和下遊的河流特點,說明上遊和下遊的地形特點,對農業,人口分布,城市的影響。
3、讀「新加坡各月氣溫與降水的分配圖」、「曼谷各月氣溫與降水兩的分配圖」、「熱帶雨林的天氣示意圖」了解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兩種氣候的特徵和分布。
4、通過學習本節內容使學生了解東南亞的自然環境特點,認識一個地區的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繫和人地關係相互作用的情況。培養學生從綜合的角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並學會用比較的方法,分析東南亞的自然環境特徵,區內差異,培養學生的區域分析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從讀圖開始,首先讓學生看清半島,群島和國家的位置特點,為下面講述自然環境和經濟特徵打好基礎。用「東南亞的政區圖」來說明東南亞的國家組成和分布。東南亞由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共十個國家,中南半島南部的狹長部分稱為馬來半島,馬來群島因在我國南面的海洋中,我國習慣上又稱之為南洋群島。課文中出現的地名較多,但都是學習和生活中常用的知識。特別是把東南亞和剛學過的東亞的緯度位置進行比較,使學生很容易得出東南亞的緯度主要在熱帶,為這裡盛產的熱帶經濟作物和水稻打下了基礎。
教材用一個獨立的標題突出東南亞的交通位置「十字路口」,不僅指出了它是世界海運運輸的樞紐之一,在歷史上也有重要的作用,對於這部分內容,可以通過讓學生分析日本把馬六甲海峽稱為「海上生命線」的原因,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關於東南亞的自然環境,教材也突出了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繫,以及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例如,中南半島的地形地勢對河流的制約作用,形成了上遊的水能資源豐富以及下遊三角洲人口稠密,農業發達,城鎮集中的地理格局,爪哇島由於火山噴出的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人們都願意到這裡耕種,造成了人多地少的稠密區。
東南亞國家的一個重要的共性是都處於熱帶,有兩種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用「新加坡各月氣溫與降水的分配」與「曼谷各月氣溫與降水的分配」,說明兩種氣候類型的特點。特別用「熱帶雨林氣候的天氣示意圖」介紹了熱帶雨林氣候區一天變化的情況。使學生對此種氣候的特點有較深的認識。
教法建議
建議本節用讀圖講解法和學習指導法結合起來授課,由於本節出現的地名較多,都需要落實,因此必須自始至終圍繞著讀圖,問圖,講解圖進行授課。
對於東南亞的範圍,國家和位置,通過讀「東南亞政區圖」,並指導學生填圖。首先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明確在世界和亞洲的部位,並說明「中南半島」和「印度尼西亞」的由來。然後,在地圖上找出東南亞的十個國家,明確那些國家和中國相鄰,哪個是內陸國,說明印度尼西亞是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分析亞洲地形圖看東南亞所處的地理位置(南緯10°和北緯25°),與東亞相比有什麼不同(東南亞位與低緯,東亞位於中緯),赤道橫穿哪些國家,明確東南亞絕大部分位於熱帶。
東南亞重要地理位置的講述
首先找出東南亞在哪兩個大陸和哪兩個大洋之間,然後,說明從古到今東南亞多時東西方交通要道的原因。閱讀「馬六甲海峽航海圖」,看清它是兩洋之間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
講述中南半島地形時,說明中南半島和中國山水相連的密切關係。然後,讓學生指圖,找出中南半島的主要河流——紅河、湄公河、湄南河、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指出湄公河流經的國家(中緬老泰柬越)。
結合讀圖在地圖上找出重要城市,分別位於哪條河流附近,是哪個國家的首都,說一說為什麼許多大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
觀察「湄公河上下遊地形剖面示意圖」、「河口三角洲」圖和「泰國水上市場」彩圖,分析河流對地形的影響,及河流對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
講述馬來群島地形時,可先閱讀地形圖,了解地形崎嶇河流短促,平原較小的地形特徵;再看「閱讀材料」,找出火山的分布區,了解印尼「火山國」名稱的由來。多火山的原因,可聯繫已學過的知識,讓學生自己說明。
講解東南亞的氣候,可首先利用「新加坡各月氣溫與降水的分配圖」,指導學生分析熱帶雨林氣候的特點和分布地區;然後利用「熱帶雨林的天氣示意圖」來理解熱帶雨林氣候和特點。在分析熱帶季風氣候時,應配合「曼谷各月氣溫與降水兩的分配圖」來說明熱帶季風氣候有旱、雨兩季的氣候特點及其分布地區。
最後,在總結東南亞氣候知識的基礎上,知道學生填寫下表
氣候類型分布地區氣候特徵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熱帶雨林氣候馬來群島大部和馬來半島南部全年高溫多雨農作物隨時可以播種,四季都有收穫
熱帶季風氣候中南半島和菲律賓群島的北部全年高溫,有雨旱兩季雨季播種,旱季收穫
教學設計示例1
【教學重點】東南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徵
【教學難點】馬六甲海峽和中南半島及馬來群島地形的差異
【教學工具】相關地圖和圖片
(導入)上節課我們學了東亞,從東亞繼續南行,我們將到達哪個區域?東南亞
今天我們學習一個新的區域——東南亞
(板書)第九章 東南亞
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在東亞政區圖上,找出東南亞的最北界,再找到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中南半島的「中南」是位於中國之南而得名,北部與中國相連。
(讀圖並提問)與中國相鄰的國家?(越、老、 緬);
中南半島上有哪幾個國家?馬來群島上有哪幾個國家?
內陸國(老)
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印尼)
根據地圖大家比較一下東南亞所處的地理位置與東亞相比有什麼不同?(東南亞位與低緯,南緯10°和北緯25°,東亞位於中緯),赤道橫穿哪些國家(印尼)?這說明東南亞絕大部分位於什麼溫度帶?(熱帶)
(板書) 一、東南亞範圍:中南半島,馬來群島
(讀圖提問) 從東南亞向東西南北行進分別是哪些大洋或大洲?
(北:歐亞大陸 南:澳大利亞 東:太平洋 西:印度洋)
(講解)東南亞位於南北兩個大陸,東西兩大洋之間,處於「十字路口」這種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來成為重要的戰略要地。
(板書)二 「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
1、世界海運,航空運輸樞紐
展示「馬六甲海峽航海圖」閱讀介紹馬六甲海峽航海圖的小字。
(提問)日本稱「馬六甲海峽」為「海上生命線」,為什麼?
(學生討論回答)
(板書)2、 「馬六甲海峽」
展示「東南亞地形圖」
老一輩革命家陳毅贈緬甸友人的一首詩: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連,依山復靠水。山山皆向北,條條南流水。這首詩說明了什麼? 我國和中南半島山水相連
(讀東南亞地形圖並填圖) 中南半島的地勢如何?山山皆向北,條條南流,北高南低。知道學生用筆畫(紅河 湄公河 湄南河 薩爾溫江 伊洛瓦底江)
展示「湄公河上、下遊地形剖面圖幾三角洲圖」,指圖講解:
這些河流上遊流經山區的河段,切割作用顯著,河谷是橫剖面V字形,兩岸高山聳立,水流湍急,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下遊河谷展寬,水流緩慢,泥沙沉積,河岸兩側形成衝積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縱橫,地勢低平土質肥沃的三角洲。湄公河平原是東南亞最大的平原,是人口稠密,農業發達的地區。
(板書)三、地形的基本特徵
1、中南半島的地形特徵: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引導學生觀察地圖,討論為什麼大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
(總結) 自然條件限制人類生活。人類和自然息息相關。
展示東南亞地形圖,簡要介紹菲律賓的馬榮火山,繼續分析馬來群島的地形特徵
(板書)2、馬來群島的地形特徵:山嶺很多,地形崎嶇,多火山地震
提問 為什麼馬來群島多火山?
(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與歐亞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
火山對當地人民有什麼影響?
雖然火山爆發會給附近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但由於火山噴出的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人們都願意到這裡耕種,造成了爪蛙島的地少人多,人口稠密的情況。(引導學生看問題應該一分為二)
(總結)
(複習反饋)
【板書設計】
第九章 東南亞
第一節 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一、東南亞範圍:中南半島,馬來群島
二、「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
世界海運,航空運輸樞紐
「馬六甲海峽」
三、 地形的基本特徵
1、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 分布
2、馬來群島:山嶺很多,地形崎嶇,多火山地震
教學設計示例2
【教學重點】熱帶雨林氣候
【教學難點】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的成因
【教學工具】相關地圖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