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我國的國寶,可能很多人,率先會想到擁有活化石之稱的大熊貓,別看這種動物憨憨厚厚,然而早在100萬年前,它的足跡就已經布遍了中國大江南北。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對於大熊貓的重視和保護,一直到近代的民國才逐漸發展,期間一個異國女子的身上,也和熊貓產生了深深的聯繫,她的一生,更是飽受爭議。
這就是在國外,有了「熊貓夫人之稱」的露絲·哈克尼斯。
1936年,第一個將大熊貓偷運出的美國女子露絲,最後在旅館孤獨離世。
19世紀末期,隨著物質條件的飛快發展,西方的打獵運動悄然興起,一大批捕獵的愛好者,以此來獲得刺激,他們在全世界進行探索,按照美國作家麥可·基弗的話說:「開啟一次大冒險、看到什麼就射殺什麼。」
而到了1869年,法國傳教士戴維在四川獵戶家看見了牆上一張黑白相間的熊貓皮,大感興趣,隨後花費重金買下了它,並且帶回了巴黎展覽,從而引發了西方的第一陣熊貓熱。
在此之後不少獵人進入四川深山當中,他們僱傭土人嚮導,開始搜捕,到了1926年,美國著名獵人羅斯福兄弟,在嚮導幫助下,成功獵殺了一隻雄性大熊貓,並且將其做成標本,心滿意足的帶回了國內。
這也被羅斯福兄弟視為是一種功勳和戰果,寫下了《追捕大熊貓》一本書,在美國引發了不小的轟動。而露絲的丈夫威廉哈克納斯,正是一名動物學家,在和露絲結婚不久後,哈克納斯便來到了中國,尋找這種讓他感興趣的動物。
遺憾的是,哈克納斯剛剛抵達不久,卻很快因為疾病去世在上海,留在紐約的露絲,甚至沒來得及見到丈夫一面,但是她卻下決心,要完成丈夫的遺願,繼續尋找大熊貓這種動物。
1936年9月,露絲抵達了四川汶川縣,她僱傭了十多人的村民隊伍,開始了尋找大熊貓的歷程。此時距離熊貓的發現,已經過去了幾十年,由於周圍的村民開始意識到,這是一種值錢的商品,外加當時的政府,也沒有採取合適的保護措施,過多的捕獵導致大熊貓逐漸從外層山林當中失去了蹤影,尋找起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直到兩個月過去後,露絲和獵人才在海拔高達3000米深山的一個枯樹洞當中,找到了一個粉紅的嬰兒雄性幼崽,露絲隨即做出決定,要將其帶到美國。
她一邊開始餵養,一邊悄悄地打通關係,在朋友的幫助下,露絲竟然只花了兩美元,以「小哈巴狗」的名義,騙過了並不認識熊貓的海關官員,瞞天過海,搭乘麥金萊總統號郵輪返回了國內。
這是大熊貓歷史上第一次出國,立刻成為了明星,露絲給其取名叫做蘇琳,並將其以8750美元的價格賣給芝加哥布魯克菲爾動物園。每天來觀看大熊貓的觀眾絡繹不絕,竟然一度達到了一天4萬人。
而響應動物園的要求,露絲再次帶著人來到中國,試圖為蘇琳尋找一位妻子,並且順利帶回了一頭叫做「美美」的幼熊。
然而美美接回動物園後沒多久,蘇琳卻因為一根棍子卡在了喉嚨當中,不幸去世,這樁婚事泡了湯,1942年,美美去世,當生物專家將其做成標本之後,這才發現,美美也是雄性。
最終露絲的結局如何呢?熊貓為她在美國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名氣和聲望,從而有了「熊貓夫人」的稱號,然而這對於她的經濟條件,卻沒有多大的改善。因為多次規模巨大的搜尋行動,露絲家財散盡,而她的身體情況也不容樂觀,到了中年已經是百病纏身。
為此露絲不得不被迫靠著撰寫回憶錄《夫人和熊貓》稿費來維持生活,最終在1947年,孤獨落魄地去世在了匹茲堡的一家汽車旅館,時年47歲。
之後露絲消失在了人們的視野當中,一直到20世紀90年代,熊貓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才有人在賓夕法尼亞州公墓中找到了露絲·哈克納斯的名字,並且為她樹立上了一塊「熊貓夫人」的墓碑。
客觀上來說,露絲對於熊貓在世界上的推廣宣傳以及保護,做出了一定程度上的貢獻,但是從國內隱瞞的方式盜走這種國寶,同樣也屬於很大欺騙行為,關於她的是非,還得交給後世來評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