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幹地支是怎麼來的?如何正確的使用?

2020-11-23 騰訊網

天幹地支是怎麼來的?

天幹地支是中國傳統紀曆符號,年月日時都有著用支幹組合而成的日辰。相傳天幹地支為大撓所制,大撓就是黃帝時期的史官。他在五行的理論基礎上開發出了一套支幹系統。

《五行大義》中云:「支幹者,因五行而立之,昔軒轅之時,大撓所制也。」這套理論體系和中國的紀曆法息息相關。最早是為了分別季節的運行而制定出來的。

《淮南子·天文訓》中說:「帝張四維,運之以鬥,月徙一辰,復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醜,一歲而匝,終而復始」。古人根據北鬥鬥柄的指向將一年四季再度細分,從此中國的曆法更加的完備了。

十二地支和十個天幹以陰與陰,陽與陽組合,就形成了六十個組合,這六十個組合被稱之為六十甲子。

十天幹:甲(陽木)乙(陰木)丙(陽火)丁(陰火)戊(陽土)己(陰土)庚(陽金)辛(陰金)壬(陽水)癸(陰水)。

十二地支:子(陽水)醜(陰土)寅(陽木)卯(陰木)辰(陽土)巳(陰火)午(陽火)未(陰土)申(陽金)酉(陰金)戌(陽土)亥(陰水)。

從以上我們所列出來的支幹五行來看,可以很明顯的發現,天幹地支就是建立在五行的基礎又有了具體的陰陽之別。

幹支是什麼意思?

關鍵詞:幹的三種寫法

幹在繁體字中一共有三種寫法:「幹」「簳」「幹」這三種寫法分別代表了三重不同的含義。

第一重含義:「簳與支既相配成用,如樹木之有枝條莖幹,共為樹體,所以雲幹。」就是在說,天幹地支相互配合而使用,就如同樹木即有枝條也有主幹,主幹和枝條共同構成了樹的整體,所以叫做幹。

第二重含義:「幹者,幹濟為義;支者,支任為義。以此日辰,任濟萬事,故云支幹。」幹濟就是令萬事萬物都有所成就,支任就是指支持支撐,支幹是一切事物的根基支撐,所以叫做支幹。

第三重含義:「亦是竿之義,如物之在竿上,能豎立顯然,故亦云竿也。」幹就是竿子的意思,如同將物懸掛於竿子之上,非常的顯眼,也就是指支幹能夠將一切道理顯示出來,所代表事物的特性彰顯出來,所以叫做支幹。

支幹的使用方法

關鍵詞:支幹的用法

在易學中天幹地支所代表的就是時,通過這套體系,我們能夠定位我們所處的時空維度,因此支幹體系不論是三式(奇門遁甲,大六壬,太乙神數)還是八字,或是六爻,梅花易數,都會用到。

但是在預測領域中,我們更多的是地支。因為在《月令章句》中說:「有事於天,則用日。有事於地,則用辰。」凡是預測之學,皆預測的是人事,也是大地之上的事情,因此需要以地支為基礎,出現了天幹轉化地支的理論。

最後我們將今天的內容進行一個總結:

第一,天幹地支是由大撓所制,目的是為了完善當時的紀曆系統。

第二,天幹地支共六十種組合,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六十甲子。

第三,支幹有三重含義,第一是主幹和枝節的關係,第二是支撐根基的含義,第三是彰顯懸掛的含義。

相關焦點

  • 天幹地支怎麼使用
    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的紀年是天幹地支紀年,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天幹地支依次組合,組成了六十的一個循環,被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那麼到底是怎麼組合,怎麼使用的呢?直接當做數進行使用。
  • 十二地支講解:天幹地支最正確的算法
    古時候的人們對天幹地支是了如指掌,計算天幹地支那是手到擒來。那麼問題來了,天幹地支的真確算法是什麼樣的呢?  本期的十二地支為你講解:天幹地支最正確的算法。  天幹地支計算方法  一、年幹支計算公元後年份的口訣是:  「公元年數先減三,除10餘數是天幹,基數改用12除,餘數便是地支年」。  以2010年為例,年份減3得基數2007,除以10得餘數7,對查天幹次序(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 天幹地支誰更重要?為何地支藏著天幹?
    關於時晨八字算命起名中的八字,命運天幹與地支誰對日主的影響更大呢?有人認為因為地支藏天幹,所以應從地支結合日幹來看命運如何。
  • 天幹地支和十二生肖的關係是怎麼來的?
    古人通過對星空的觀察,發現歲星(即木星)大約每十二年完成環繞一周天的運行,由此將周天劃分為十二份,用十二個符號來表示。劃分周天的十二個符號不斷演變,並與人們更為熟悉的十二種動物形象相聯繫,最終演變為現在的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十二地支表示體系。
  • 十天幹和十二地支是怎麼來的?
    天皇君除了長有十三個腦袋之外還生出了九隻翅膀,真不知道這麼多翅膀在身上是如何排布的。在天皇君統治時期,剛剛成形的大地還不是十分堅固,所以火山噴發相當頻繁,神界和人間都遭受了巨大的火劫。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天皇君制訂出了天幹地支來確定歲次和二十四時。十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 淺談天幹地支
    天幹地支,起源於商周時期,簡單的理解,就是用22個符號記錄每一個年份,也叫幹支紀年,目前使用的紀年起始於甲辰,也就是說,從甲辰這個符號開始,以立春為分界點,一年輪換一次,如今年就是庚子。年份的計算有固定的方法,可是怎麼去理解這兩個字,個人理解,一組幹支代表了一個三維關係,地支為時間軸,分過去,現在,未來,而天幹為空間軸。
  • 【常識備考】天幹地支紀年法
    這也說明在商朝時已經開始使用幹支紀日了。幹支法在中國古代一直使用,從未間斷。根據考證,春秋時期魯隱公三年二月己巳(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曾發生一次日食。這是中國使用幹支紀日的比較確切的證據。而使用皇帝年號紀年則是漢武帝時期建元年號。
  • 【幫你記常識】天幹地支紀年紀月法
    它們是怎麼排列的?規律是什麼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好好說說天幹地支天幹地支組合成六十個計時序號,作為紀年、月、日、時的名稱,稱「幹支紀年法」。天幹與地支分別取義於樹木的「幹」與「枝」。2、幹支紀年與公元紀年的換算天幹算法:用公元紀年數減3,除以10(不管商數)所得餘數,就是天幹所對應的位數;地支算法:用公元紀年數減3,除以12(不管商數)所得餘數,就是地支所對應的位數;以2017年為例:天幹
  • 天幹地支紀年法
    ,常識題是我們所有考生比較頭疼的一部分,其中天幹地支紀年法是一個高頻率的考點,所以今天帶領大家一起看看天幹地支如何運算。天幹地支,源自中國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中國自古便有十天幹與十二地支,簡稱「幹支」,取意於樹木的幹和枝。天幹地支組成形成了古代紀年曆法。十幹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兩者按固定的順序相互配合,組成了幹支紀元法。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來看,天幹地支在中國古代主要用於紀日,此外還曾用來紀月、紀年、紀時等。
  • 天幹地支換算方法
    首先給每個天幹、地支一個編號,從頭以4開始循序排下去,天幹10後接1,地支12後接1。wx_fmt=png") 0px 0px no-repeat;display: inline;float: right;font-size: 0px;height: 20px;text-shadow: none;width: 20px;">摺疊天幹地支紀時幹支紀時,60時辰合5日一個周期;一個周期完了重複使用,周而復始,循環下去。
  • 如何推算月份的天幹地支
    如何推算月的天幹地支我們這裡講的年月都是以陰曆為準的,並且陰曆中也不是以春節劃年,初一分月的。年的劃分以立春為準,也就是說,雖然是春節了,但如果沒有到立春,還不能算是下一個陰曆年。月的劃分也不是以初一為準,以農曆節氣為準。昨天說了年的天幹地支推算方法。還有比較好的方法。年的天幹位數減3就可以了。
  • 一文讀懂:天幹地支、24節氣究竟是怎麼來的?蘊藏著什麼秘密?
    而《史記》和《爾雅》中記載:天幹地支是在公元前2697年,我們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命大撓氏探察天地之氣機,探究五行而創立的。不過,有一定可以肯定的是,幹支之學一定是在我國殷商之前產生的,從殷商帝王的名稱,如太甲、武丁、盤庚、帝乙、帝辛等這些名稱的使用足以證明它在殷商時期廣泛使用。
  • 天幹地支五行對照表怎麼看呢?它又有什麼作用?
    那麼天幹地支五行對照表怎麼看呢?它又有什麼作用?天幹地支概念天幹地支,簡稱為幹支,源自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為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為十二地支。天幹地支組成形成了古代紀年曆法。十幹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兩者按固定的順序相互配合,組成了幹支紀法。
  • 天幹地支與紀時小知識
    下面就簡要介紹一下天幹地支與紀時的一些小知識。一、什麼是天幹地支傳說天幹地支黃帝時候的大撓氏所創,還有一說是伏羲氏所創,但目前沒有明確的定論。整體來說,我們的祖先很早以前就創造並應用了天幹地支,並逐漸完善,對後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周易微學堂命理,天幹地支作用關係,如何區分自然屬性或社會屬性
    關於柱位的陰陽屬性問題,怎麼去區分他是社會屬性還是自然屬性是有關係的,也就是說我們如何去理解這個是從這社會屬性的問題,還是說是自然屬性引發的問題,好,我們就來講這個話題,我們是從這裡到這裡以後,來展開講一下這一塊的一個話題,因為這一塊在流年判斷中很重要,也就是說當你流年遇到刑 衝破害合或者天幹的生克制化合的時候,怎麼來運用,其實他基本條件他構成判斷他的基本條件,其實就是由兩種平行規則來做判斷的
  • 地支藏幹怎麼來的?真正準確的地支含氣量是多少?
    初涉易學的人會對於為什麼地支內藏有天幹的問題感到十分的不解,為啥十二地支單獨代表自己還不成?為什麼地支裡面還要藏著不同的天幹呢?因為黃道是太陽在天空中「經過」的軌跡,整條黃道帶共分為十二個宮段,分別用十二個地支來代表,太陽用一年時間「走」完黃道一圈(360度)。
  • 仔仔科技論:天文原來是這樣,天幹地支是怎麼算出來的?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仔仔,今天仔仔給大家帶來的是科技小文章,希望大家能喜歡,喜歡的小夥伴別忘了點個關注哦,如果有感興趣的話題也可以在評論下方給小編留言,我們今天就來談談有關曆法的那些事,幹支曆法其實就是一種陽曆,不過天幹與地支的配合最早是鑑於祭日的,所以12地支也有可能跟木星的運動相關!
  • 天幹地支五行解讀
    當現在人們要追溯它們的起源時,確實遇到不少的難度,因為古代的人們根本就沒有留下為什麼要創造天幹地支的解釋,現在人們對天幹地支的認識,基本上是按照古人所說的那一套照搬,幾千年來都沒有一點突破性的新意。由於缺乏創造過程中的原理和依據,現在人們對天幹地支提出質疑也就是很正常的事,不明白就問,這是很應該的,只有大膽地提出疑問,細心地研究考證,才能有所發現。怎樣才能解開天幹地支之謎呢?
  • 我為什麼很少使用天幹地支相合的化氣
    關於天幹和地支的合化,長期以來就有「合而化」(化學反應)和「合而不化」(物理反應),以及「合而化,但原特性仍在」(物理反應+化學反應)三種說法。今天我就跟大家談談我自己對幹支合化的看法,主要以天幹為主。一般來說,地支的相合較多提及,而合化則很少提及,這是因為地支合化是星相學中演化過來的概念,其出現的時間比較晚,且理論有「拼湊」的嫌疑。
  • 天幹地支代表的意義與推導幹支紀年的方法!
    十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單數為陽雙數為陰,通過陽對陽、陰配陰,總共形成了60個組合,所以也叫六十甲子。紀年時,每60年一個循環,稱為一元,一元又分為三運,20年一運,上中下三元共180年又組成一會。幹支甲子據《呂氏春秋》《五行大義》記載,最早是人文始祖黃帝命大撓所創。從考古學挖掘的甲骨文刻辭推測,至少在商朝第四代國君太甲時期就已廣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