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我是小七,一個喜歡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個沉迷於扯淡的萌妹子。這篇稿子來自於老包雜談。
據記載,在盤古去世之後天皇君即位。天皇君名叫望獲,字子潤,號曰天靈,以木德王,出生在柱洲崑崙山附近。
這裡第一次提到了崑崙山這個詞,確切地說它只是一個神話地理概念,並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崑崙山,至於神話中所指的崑崙山到底是現在的什麼地方,學術界眾說紛紜,這一點一定要注意。
顧名思義,就是因為有天柱在這個地方所以才叫做柱洲。據《神異經》上說,崑崙山有一根巨大的銅柱,高聳入雲,這就是平常所說的天柱。這根天柱直徑超過三千裡,邊緣相當陡峭,猶如刀削斧劈一般。
天皇君就出生在這麼一個擁有天柱的神奇的地方。和他一同出生的還有十二個兄弟,他是大哥。
這個說法的另一版本就是天皇君一共長了十三個腦袋,這樣一來十三個人就合為一體,發布希麼號令也就更為方便一些。後來的地皇君、人皇君也有十一頭、九頭的說法。
長著十三個腦袋的天皇君或許才是神話的本來面目,這一點從《山海經》中的諸多奇禽異獸身上可以得到印證。天皇君除了長有十三個腦袋之外還生出了九隻翅膀,真不知道這麼多翅膀在身上是如何排布的。
在天皇君統治時期,剛剛成形的大地還不是十分堅固,所以火山噴發相當頻繁,神界和人間都遭受了巨大的火劫。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天皇君制訂出了天幹地支來確定歲次和二十四時。
十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天皇君給這十個起的名字比較怪:閼逢、旃蒙、柔兆、強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黓、昭陽。據說十幹藏於天,所以才叫天幹,是十天父。
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這十二個的名字更加奇怪:困頓、赤奮若、攝提格、單閼、執徐、大荒落、敦牂、協洽、涒灘、作噩、閹茂、大淵獻。十二地支藏於地也就是十二地母了。
關於十天幹的說法不是很多,古人似乎更喜歡研究地支。
十二地支各有說辭:
子和困頓相對,是混沌萬物的開始生發階段;
醜與赤奮若相對,此時天地間的陽氣逐漸升騰壯大,萬物都跟隨它的節奏運作;
寅就是攝提格,所以屈原說「攝提貞於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 這一階段萬物都在吸收陽氣;
卯對應單閼,此時陽氣推動著天地萬物逐漸步入穩健的循環發展;
辰和執徐相對,這一階段許多蟄伏的東西也都漸漸顯露出了行跡;
巳和大荒落相對,這一段內萬物並出欣欣向榮,一派繁盛;
午與敦牂對應,此時天地萬物的狀態已經達到一個頂點;
未與協洽對應,此時陽氣欲化萬物;
申與涒灘對應,此一段內萬物吐秀,漸欲傾頹;
酉和作噩相對應,這一段時間內農作物有芒枝,是年份大熟國運昌盛的時候;
戌和閹茂對應,「閹茂」就是「掩茂」,萬物在這一時段內沒有任何生機,掩盡了生命的精華;
亥與大淵獻相對,這一段內萬物深藏為下一個輪迴做著準備。
如果有對《資治通鑑》的紀年方式比較熟悉的,對以上的說法肯定不會陌生。
這一大段的主要思想全部出自於《史記·天官書》,看著有些深奧。《淮南子·天文訓》也有相關的記載。但是仔細來看,這些理論和中醫中的概念以及養生之道完全吻合。這也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相通的地方。
天皇君兄弟輪流治理天下,每人統治一萬八千年。
在許多關於神話的記載中都能看到一萬八千年這一數字,似乎只有這個數字才能表達出對宇宙的敬畏以及對神明的崇拜。大家稍微注意一下就能看出,這個數字就是九的兩千倍。
自古以來中國對九這個數字具有極其深厚的情感,認為九是數的極致,許多非常神聖的東西都以九來命名,比如九五之尊,九龍壁,九花玉露丸,九轉還魂丹,九九八十一難,連老子都說「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只要什麼東西一沾上九就變得身價百倍了,不過臭老九除外。
等到天皇君兄弟十三人都過足了主宰的大癮之後就把大權交給了地皇。但是天皇君並沒有死,因為書上沒有記載,估計是在大位上呆得時間太長,煩了。
我是小七,一個沉迷於研究山海經與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喜歡可以關注我。
版權申明:本文系山海經解密小七獨家邀約稿件,禁止一切形式的轉載、盜用以及洗稿,未經同意擅自盜用,將追究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