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的晶片以及電腦的處理器是人們進行挑選時的重要參考因素,就目前手機市場而言,高通驍龍865、華為麒麟990以及蘋果的A13 Bionic在全球算得上名列前茅。
這些由各自公司研發出的晶片不是自己生產,而是將其交至全球三大代工商英特爾、三星和臺積電進行代工。可是作為韓國大財閥的三星集團似乎出現了英雄末路的局勢,曾經殺破狼的三星帝國屢次在中國臺灣科技一哥臺積電手下受挫。
殺破狼者,天下易主
三星的發家史繞不開晶片,晶片技術又與半導體密切相關,1980年,三星正式將收購的一家半導體小公司合併命名為三星半導體。財力雄厚的三星並不覺得沒有技術的小公司就不能成功,他們先後多次向摩託羅拉、東芝等當時各大集團出資學習申請技術。
但這些大公司沒有人看好這個什麼都沒有的三星,沒有技術的三星半導體遲遲得不到發展,在三星掏出了一筆數目不小的資金後,終於有公司同意與三星合作。三星制訂了對於半導體發展的詳細計劃,並在之後在矽谷成立了SST國際公司作為技術前沿,並把產品交給三星生產。
三星把自己旗下50%的份額用於生產DRAM,1983年三星成功研發64kDRAM,韓國實現了VLSI技術晶片的製造,與此同時韓國政府投入大量資金促進半導體企業的發展,美日貿易的衝突又讓三星鑽了空子將日本大批技術人員引進。
1992年,三星半導體超越了日本NEC搖身一變陳列世界第一DRAM的製造商。
成為第一製造商的三星開始"記恨"當初那些不給自己技術的大公司,從1995年開始不計成本的三星多次在全球發起了反周期定律的價格戰,用堅實的財力後盾將其餘諸多DRAM製造廠商戰至破產,甚至低潮時期連英特爾都退出了這一行業。
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DRAM顆粒價格大幅度暴跌,僅剩的幾家廠商中奇夢達、爾必達再度宣告破產,虧損數億美元的三星又是追加了一筆巨大投資佔領資源,最終的DRAM行業只有三星、SK海力士、美光存活,度過了危機的三星開始瘋狂盈利,銷售額高達690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一。
華爾街的內戰
三星集團在價格戰方面能夠大獲全勝的背後除了韓國政府的支持,其實也離不開美國資本的暗中相助。1998亞洲金融危機時期韓國受到了嚴重的衝擊,三星也不能夠從中倖免於難,只好把希望寄託給美國人,交出了自己56%的份額換取美國資本的支持,並將大頭的利益讓給了美國資本。
在華爾街的金融鏈中,三星也被迫成為了美國斂財的手段之一。盈利了數百億的三星開始不滿足DRAM第一製造商的名頭,掌權者們開始將目光放到另一個恐怖的賺錢機器"晶片代工"上。在智慧型手機晶片的製造商中,臺積電掌握的訂單是最多的。
作為臺灣科技行業的代表性集團,臺積電手中擁有著一家投資超過400億的世界上最為頂尖的半導體工廠,在三星之前,許多著名的品牌晶片如蘋果、聯發科等都將自己的晶片交給臺積電進行代工製造,三星電子欲圖從臺積電嘴裡搶肉吃的行為無疑會使兩大頂尖集團之間爆發出不可避免的矛盾。
前幾年三星和蘋果的合作失敗,讓三星失去了iphone系列的晶片代工訂單,蘋果公司將訂單全部交給了臺積電這一行為卻沒有讓三星代工就此失去鬥志,相反三星再次用出了價格戰的老手段將籤下了高通4年的訂單,臺積電為此很是頭疼。
其實並非三星價格戰手段獲得了勝利,臺積電手下的工廠產能不足以吞下所有訂單,因此才會被三星插足分一杯羹,但這一行為確實讓臺積電臉上無光。在近年華爾街和華為公司鬧僵時,作為華為企業鏈第一大供貨商的臺積電直接挺身而出公開站在華為一方支持.
這一壯舉也有些報復三星搶了訂單的意思,更多還是對同為中國企業的支持,這一句舉動受到了中國國內的讚許,奠定了臺積電在中國的市場。臺積電前身也被華爾街五大公司控股,兩大頂尖製造商間的碰撞居然是華爾街內戰,令人唏噓不已。
難以逾越的阿里山
三星集團財力雄厚,臺積電也同樣有著資本的支持,但是臺積電畢竟在代工行業努力多年,手下的技術人員遠超三星,因此並非砸錢就可以超越,且力挺華為的臺積電贏得了中國民眾的支持,更是為其背後增加了一個有力的大國後臺,大國的後臺將會為三星贏得更加開闊的國際市場。
臺積電優先研發出的5nm製造工藝更是狠狠超過了三星一大步,蘋果iphone12系列所需的A14處理器幾乎全由臺積電代工,最新的mac系列M1晶片也是準備交付臺積電,三星雖在短時間崛起,但在技術上仍然需要繼續改進,不然將很難逾越臺積電這座世界頂尖的大山。
臺積電產能不夠的情況下三星可能依然能分到小部分訂單,雖然三星能夠分到小量的訂單,兩公司製造出的晶片性能可能會存在差異。三星想要成為市場第一,還需要積極的改革,從根本上解決企業內部存在的問題,才能獲得企業的長久發展。
從企業相爭上升至資本甚至國家層面,兩大巨頭之間的恩怨還遠遠沒有結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三星方面也會積極研發更高端的技術來應對如今的市場,臺積電方面也不會坐以待斃,兩句商業巨頭的未來發展走向值得大眾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