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反應「擊潰」臺積電?失去華為的大單後,它的日子也不好過

2021-01-10 愛噴科技

市值6000億美元,地位碾壓三星的半導體龍頭,竟會深陷"缺電"危機?張忠謀最擔心的問題還是爆發了。

近日,據媒體曝料稱:去年臺灣的綠色能源總發電量不超過140億度。而臺積電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自己竟然會"倒"在電力供應的問題上。

作為臺灣最大的"用電大戶",臺積電3nm半導體工廠年耗電量將達70億度,足足佔據了臺灣綠色能源總發電量以一半,而且隨著晶圓製程越高,資金投入越大,電力消耗也將成倍增長。

近期臺積電宣布2nm製程工藝研發獲得重大突破。臺積電預計將於2023年上半年對2nm晶片進行風險生產,2024年開始批量生產。而2nm晶片量產的時間也恰巧與臺灣用電負載激增時間吻合。

用電需求量達到頂峰的臺積電,未來的用電總量很有可能將超過臺灣總電量的10%。單單是電費這一項,臺積電一年的總支出就高達300億之多,但錢遠遠不能解決臺積電目前的危機,未來數年內,臺積電仍將面臨嚴重的"缺電"危機。

而"缺電"也解釋了,前不久臺積電宣布赴美建廠的消息,臺灣已經無法荷載臺積電這一世界級的工廠,如果繼續將發展局限於臺灣很有可能會限制臺積電為了的發展。那美國會是最好的選擇嗎?顯然不是,美國確實宣傳將給予足夠的補貼用於臺積電堅持,同時也能解決了電力缺口,但事實真的能如想像中那般美好嗎?

富士康創始人郭臺銘今年也曾承諾投入100億美元赴美建廠"黃毛"親自站臺表示支持,並放話稱:"世界第八大奇蹟"、"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交易之一","這對於美國工人和美國製造業來說是偉大的一天"。可結果呢,美國答應富士康的補貼全部付諸東流。直到現在工廠仍未進入投產,而美國會不會將同樣的手段用在臺積電身上呢?與虎謀皮,焉有其利!

而作為全球首屈一指的半導體企業,臺積電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海外數國,誰都想吸納這一"人才"來提振本國的半導體行業的戰鬥力,而已目前的態勢來看,"缺電"也在不斷逼迫臺積電做出選擇。

海外建廠確實能有效緩解臺積電"缺電"的壓力,但卻沒能從根源解決臺積電目前所處的境況。失去華為的大訂單後,臺積電的增長逐漸放緩,燒錢如流水的5nm生產線無法滿載,同時也極大的影響了臺積電過去一年的營收。

一方面是營收縮減,一方是數以千億計的研發投入,臺積電的日子並不好過,同時三星的"窮追猛打",加之中芯科技也實現了製程工藝上的突破,也讓臺積電目前的處境極為尷尬,雖然手中還有蘋果,高通,聯發科等大客戶,但卻不足以填補華為所造成的空缺。

失去華為所產生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完全超出了臺積電的預料。而這樣的境況就算是一向自信的張忠謀估計也要頭疼一陣子嘍。

相關焦點

  • 臺積電獲得美國允許,可繼續向華為提供晶片?附加條件很苛刻
    ,美國也不是沒有損失,很多企業因此多次向美國要求解除禁令,臺積電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由於華為手機業務的蓬勃發展,目前華為是臺積電公司最大的客戶之一,每年華為公司為臺積電提供的營收僅次於蘋果公司
  • 從3微米到5納米 一圖看臺積電成立33年來的工藝演進
    1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為蘋果、華為等公司代工晶片的臺積電,近幾年在晶片工藝方面走在行業的前列,已連續4年獨享蘋果的A系列晶片大單,今年預計還會繼續。臺積電能夠連續4年獨享蘋果的大單,靠的是業界領先的工藝,而臺積電也在官網,披露了他們自成立以來的工藝演進。
  • 華為反超三星全球登頂,三星頂替臺積電為華為代工晶片
    受美國半導體禁令等多方面因素影響,近兩年的全球手機市場,華為一直和蘋果緊緊綁在一起。國內呢,由於小米多年以來的執著倒貼,華為也就常常和小米相伴上熱搜。不過就在最近,有兩條線把華為和三星纏繞在了一起,密切程度隱隱有超出蘋果和小米之勢。
  • 一則消息傳來,臺積電「謊言」被拆穿,劉德音的話成了個笑話
    而對於臺積電來講,華為也是第二大客戶。有相關數據顯示,在2019年,也就是去年臺積電方面360億元的營收都是手都是華為所帶來的,佔據其中贏收入的20%。這就意味著對於臺積電來講,華為每年都會向臺積電提交大量的晶片訂單,從而幫助其獲得巨額應收。不過,這一切都在晶片禁令正式實施後被打破了。
  • 華為再次被打壓,臺積電也受衝擊,兩敗俱傷的情況之下究竟誰更強
    華為的5G技術是目前的世界首位,而這樣的一種發展也讓他們受到了美國方面的強制打壓,新禁令的頒布九江美國推向了處於一個風口浪尖的位置,他們對於華為手機的限制讓華為,受到了比較嚴重的打擊。市場不通行就會帶來比較大的經濟損失。
  • 果不其然,麒麟晶片受限後,華為將目光轉向了聯發科
    ,不過好消息並不多,首先是麒麟9000晶片產能受限,導致華為Mate 40系列一機難求,最近華為又官宣將榮耀手機業務整體出售,可以看出,現在的華為處境已經比較困難。今年華為的高端5nm晶片,由於臺積電9月15日之後無法再為其代工生產,所以麒麟9000的晶片產量十分有限,可以說是用一個少一個,而且以現有的產量來看,就連滿足自家的旗艦手機華為Mate 40系列都成問題。
  • 殺破狼的三星帝國,居然翻不過臺積電的阿里山
    手機的晶片以及電腦的處理器是人們進行挑選時的重要參考因素,就目前手機市場而言,高通驍龍865、華為麒麟990以及蘋果的A13 Bionic在全球算得上名列前茅。這些由各自公司研發出的晶片不是自己生產,而是將其交至全球三大代工商英特爾、三星和臺積電進行代工。
  • 臺積電正式宣布,誰也沒想到,一切竟徒勞無功
    很多網友吐槽臺積電在9月15日向華為斷貨了,因為華為是臺積電第二大商家,第一是蘋果,雖然餘承東在公開場合表示,華為Mate40系列會如期而至,不過有傳言供貨可能不足,因為只有1000萬套左右的麒麟9000晶片,而以往Mate系列的出貨量都是千萬級別,而在2019年僅華為就貢獻了臺積電361億元的營收,華為的重要性,對於臺積電來說絕對是不可忽視的!
  • 華為麒麟高端晶片9月15日後將成絕版,「南泥灣項目」重磅出擊
    「很遺憾在半導體製造方面」,「(華為)只是做了晶片的設計,沒搞晶片的製造」,華為今年秋天將會上市搭載麒麟9000晶片的Mate40,「今年可能是我們最後一代華為麒麟高端晶片。」8月7日,在中國信息化百人會2020年峰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表示,由於美國制裁,華為麒麟高端晶片在9月15日之後無法製造,將成為絕唱。
  • 三星5nm獵戶座晶片或將於8月量產,臺積電坐不住了,第二代已安排
    5nm工藝又是一塊肥肉,三星和臺積電展開正面交鋒,但速度和技術還是稍遜一籌。三星自家5nm晶片量產時間曝光,臺積電這邊已經開始著手安排第二代5nm。晶片是智慧型手機的核心元器件,它是支撐手機運行的基本保障,性能不好的晶片帶來的體驗是非常糟糕的。
  • 臺積電啟動史上最大規模招聘-虎嗅網
    臺積電大規模招聘:要跳槽的也反悔了 近日,根據中國臺灣媒體報導,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近日接受採訪時表示,今年生意好,臺積電將招聘 8000 人,比往年多一倍,以今年臺積電約 5 萬名員工計算,此次招聘規模相當於員工人數增加
  • 猜猜臺積電一年用多少電?臺積電的耗電量,臺灣未來能撐住嗎?
    首先,臺積電將一堆沙子變成一塊高度集成化的晶片,需要包括拋光、光刻在內的三千多道程序,而每一步都需要嚴苛的製造環境。晶片的製造車間需要高度潔淨的水和空氣,它們甚至要比醫院手術臺上的水還要乾淨10萬倍。所以,臺積電必須要將外部引進的水經過幾十次甚至上百次的過濾,通過風機輸送進來的風也同樣如此。
  • 郭臺銘:華為晶片我包下了
    美國這些年來,對我國科技企業進行無端打壓,中興、華為都在美國的實體清單中,而美國的目的就是為了阻礙我國科技進步。未來10年將會是5G時代,中興華為已經在5G時代佔據了主導權,美國在逐漸失去它的霸主地位。可是現在的情況來看,美國在5G領域對華為已經無可奈何了,轉而向華為的晶片領域進行打壓。
  • 夠華為使用嗎?
    夠華為使用嗎?眾所周知,自從我國的華為遭到打壓以後,有關於半導體晶片的討論就一直都沒停止過,而根據最新的禁令來看,臺積電在9月15號以後就無法繼續給華為代加工海思麒麟晶片了,而這也將導致華為的海思麒麟晶片成為絕唱!對此不少網友也產生了疑問,難道說沒有了臺積電,華為就無法再生產出高端的海思麒麟晶片了嗎?目前來看,情況還真是這樣!
  • 華為和誰展開晶片合作?追加7億美元大訂單
    此前據報導,晶片代工巨頭臺積電已經停止接收來自華為公司的新訂單,以回應美國旨在進一步限制華為公司重要晶片供應,根據海外晶片供應鏈的消息,美國準備出臺新規則,新規則要求使用美國晶片製造設備的外國公司獲得許可證後才可以向華公司為供應晶片。
  • 華春瑩突然發話,解華為晶片限制之圍,川普將陷入進退兩難
    自從華為遭遇「516」事件之後,美國把華為系列產品列入了「實體清單」,這一禁令讓華為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考驗,迫於無奈華為只好把在美的33家核心供應商全部替換成國產供應商或者非美供應商。就在20203月26日發布的新款手機P40系列當中,進行拆解發現其中也僅剩三個來自美國企業供應商的元器件。
  • 臺積電英文名TSMC應該大寫還是小寫?「迷信」造就今日成功
    臺積電,是全球第一大晶圓代工公司,最近幾年來臺積電率先推出新一代製程工藝,風頭比以往的半導體大哥Intel還要勁,尤其是2018年率先量產7nm工藝以來,臺積電成了香餑餑,蘋果、華為、AMD等公司都要搶著用最新工藝。
  • 華為餘承東果然沒騙人,蘋果高通都躲不過
    本文由「科技熱點分析」原創,發布於「騰訊平臺」,禁止抄襲,違者必究 一、導讀 1月9日訊,華為被打壓,美國通過修改規則,徹底限制華為使用先進的技術、設備以及產品,尤其是7nm以下的高端5G晶片,成為了阻礙華為發展的最大「絆腳石
  • 晶片代工新貴崢嶸畢露 臺積電左右開弓捍衛地位
    只要是在摩爾定律行之有效的地方,企業就必須跟上它的步伐,為此才能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8月11日,臺積電董事會宣布,決定投資11.17億美元,以擴充旗下12英寸晶圓廠的45/40nm製程產能,並新上馬32/28nm相關製程。
  • 華為首次披露
    華為首次披露 2019年9月7日 11:18:11 智通財經網本文摘自華為大學編著的《熵變:華為活力之源》,初稿由林江豔主筆,陶玉柳、董國立、歐陽飛、田書麗等進行了補充。在近年歷次華為旗艦手機的消費者調查中,作為支撐華為手機商業成功的重要力量,麒麟晶片越來越受關注。但實際上麒麟一路走來的艱難險阻,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有深刻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