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臺積電一年用多少電?臺積電的耗電量,臺灣未來能撐住嗎?

2020-11-27 騰訊網

電,是支撐我國這個全球第一製造業大國的重要支柱,居民日常生活、工廠開工運轉,24小時都離不開電力。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用電量也是不斷上漲,以常住人口1300萬左右的深圳為例,在一年居民用電量達到了146.64億度。如此恐怖的用電量,已經讓我們大吃一驚,而有一家企業在一年的用電量竟然和深圳不相上下,這就是全球最大的晶片晶圓代工廠臺積電(TSMC),這家企業在一年用掉了143.3億度電。

這麼多的耗電量,臺積電的電都用到哪裡去了?

首先,臺積電將一堆沙子變成一塊高度集成化的晶片,需要包括拋光、光刻在內的三千多道程序,而每一步都需要嚴苛的製造環境。晶片的製造車間需要高度潔淨的水和空氣,它們甚至要比醫院手術臺上的水還要乾淨10萬倍。所以,臺積電必須要將外部引進的水經過幾十次甚至上百次的過濾,通過風機輸送進來的風也同樣如此。除此之外,車間還必須常年保持22攝氏度左右的恆溫狀態,而這一切的外部條件都是靠電力來維持的。我們家用的冰箱、空調就可以理解成一個小型的恆溫、空氣過濾裝置,而這兩樣家電在家中都是耗電「大戶」,可想而知臺積電的耗電量有多大了。

其次,晶片製造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光刻機設備,這也是個名副其實的耗電巨頭。我們總是關注光刻機的工藝多麼先進,能造出蘋果、華為、高通等公司的高端晶片,但我們忽略了隨著製作工藝的上升,這個機器的耗電量也在水漲船高。就拿目前最先進的荷蘭ASML的光刻機為例,它需要輸入1250千瓦時的電力才能維持運轉,而他的輸出功率卻只有可憐的250瓦,計算一下轉換效率,只有可憐的0.02%。對比我們的日光燈,2010年時就有公司研發出了轉換效率64%的產品,這樣一比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光刻機這玩意雖然好用,但多少有點太費電了。

這還不夠,晶片製造過程當中還要放出大量的熱量,而這部分熱量必須要儘快排走,否則會把做好的晶片毀掉,所以這就需要臺積電在冷卻系統上下功夫。根據了解,臺積電在實驗階段的冷卻系統,體積就大概有一個房間大,而實際的生產機組,冷卻系統比實驗階段的大了幾萬倍不止,所以,臺積電在冷卻系統上,也要花費不少的銀子。

這樣的耗電量,對於我國來說不是什麼大問題,畢竟我們也沒聽說深圳經常性的發生停電之類的消息,供養一個臺積電一定是綽綽有餘。但臺灣的情況,比我們想像的差太多了。臺灣作為一隅小島,缺乏能源,也沒有像長江那樣豐富的水利資源,只有靠核電維持生計。而核電在全人類的技術攻關下,還是沒有很大的進展,在安全性、穩定性方面仍然欠佳,臺灣也經常發生局部性的停電。停電對於我們普通居民來說不要緊,但對於臺積電,停一次電可能就意味著一大批元器件被毀掉,隨後帶來的就是交貨周期延長,經濟損失不可估量。

在幾年之後,臺積電一定會從現在的5納米生產線逐漸向3納米,2納米進步。到那時,用電量一定會比現在再翻幾番,臺灣這個小島還能撐多久呢?但我們的土地上,火力發電、水力發電、風力發電一應俱全,發達的製造業也會給臺積電新的動力助推產業升級,我們隨時歡迎臺積電在大陸地區建廠。

相關焦點

  • 連鎖反應「擊潰」臺積電?失去華為的大單後,它的日子也不好過
    市值6000億美元,地位碾壓三星的半導體龍頭,竟會深陷"缺電"危機?張忠謀最擔心的問題還是爆發了。近日,據媒體曝料稱:去年臺灣的綠色能源總發電量不超過140億度。而臺積電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自己竟然會"倒"在電力供應的問題上。
  • 陸行之:赴美建廠,臺積電千萬不要上當!唬弄一下美國政府就好
    但有趣的是,也曾任花旗分析師的知名評論家陸行之的看法卻不這麼想,他認為臺積電不適合大舉前往美國投資,最多只能做個樣板廠,其中有很多不利因素。只要能唬弄一下美國政府就好。美國製造不容易首先,由於美國沒有半導體下遊封裝、測試及組裝產業鏈等,難道晶圓處理好還要再花費龐大運費送往各國組裝嗎?像是鴻海在威斯康辛州的投資到現在還沒個影。
  • 殺破狼的三星帝國,居然翻不過臺積電的阿里山
    這些由各自公司研發出的晶片不是自己生產,而是將其交至全球三大代工商英特爾、三星和臺積電進行代工。可是作為韓國大財閥的三星集團似乎出現了英雄末路的局勢,曾經殺破狼的三星帝國屢次在中國臺灣科技一哥臺積電手下受挫。殺破狼者,天下易主三星的發家史繞不開晶片,晶片技術又與半導體密切相關,1980年,三星正式將收購的一家半導體小公司合併命名為三星半導體。
  • 一臺EUV光刻機賣10億,一年能生產多少晶片?夠華為使用嗎?
    導讀:一臺EUV光刻機賣10億,一年能生產多少晶片?夠華為使用嗎?眾所周知,自從我國的華為遭到打壓以後,有關於半導體晶片的討論就一直都沒停止過,而根據最新的禁令來看,臺積電在9月15號以後就無法繼續給華為代加工海思麒麟晶片了,而這也將導致華為的海思麒麟晶片成為絕唱!對此不少網友也產生了疑問,難道說沒有了臺積電,華為就無法再生產出高端的海思麒麟晶片了嗎?
  • 臺積電啟動史上最大規模招聘-虎嗅網
    臺積電大規模招聘:要跳槽的也反悔了 近日,根據中國臺灣媒體報導,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近日接受採訪時表示,今年生意好,臺積電將招聘 8000 人,比往年多一倍,以今年臺積電約 5 萬名員工計算,此次招聘規模相當於員工人數增加
  • 晶片代工新貴崢嶸畢露 臺積電左右開弓捍衛地位
    GF已重裝上陣,臺積電也正厲兵秣馬,當前情勢下,新一輪晶片代工領域的「廝殺」正在一老一小間展開。重金度時艱目前,臺積電的代工業務主要集中在65nm、90nm等晶片市場。但在近日,張忠謀表示將繼續擴大45/40nm代工業務在整體營收中的水平。目前,這一部分業務僅佔臺積電整體營收的1%。市場行情也利好於臺積電的這一策略。
  • 臺積電正式宣布,誰也沒想到,一切竟徒勞無功
    很多網友吐槽臺積電在9月15日向華為斷貨了,因為華為是臺積電第二大商家,第一是蘋果,雖然餘承東在公開場合表示,華為Mate40系列會如期而至,不過有傳言供貨可能不足,因為只有1000萬套左右的麒麟9000晶片,而以往Mate系列的出貨量都是千萬級別,而在2019年僅華為就貢獻了臺積電361億元的營收,華為的重要性,對於臺積電來說絕對是不可忽視的!
  • 一則消息傳來,臺積電「謊言」被拆穿,劉德音的話成了個笑話
    華為與臺積電之間的淵源要追溯到二十多年前,雙方已經保持良好合作將近20年的時間,在這二十年前,雙方實現了互惠功力,可是現在因為美國方面的禁令原因,臺積電不能夠再為華為代工生產華為的麒麟晶片。臺積電的謊言作為全球最大的晶片代工廠,臺積電是華為最重要的供應商。
  • 臺積電回應「八字還沒一撇」
    華夏經緯網4月27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近期再被外界揣測,可能即將退休。對此傳聞,臺積電昨(26日)澄清表示,到目前為止,張忠謀董事長都沒有退休打算,甚至「八字還沒一撇」。據報導,臺積電日前發布的股東年報中,提及臺積電正在啟動傳承計劃,加上現任總經理暨共同執行長劉德音及魏哲家,列為增選2名董事被提名人,預定於6月8日股東會中選舉通過,一連串的動作,被外界解讀,這代表張忠謀為交棒預做的規劃。據了解,面對接班揣測,臺積電再度重申,「張董事長到目前為止,都沒有退休打算」,「甚至連八字那一撇都沒撇」,如果真有退休規劃,一定會親自向外界說明。
  • 臺積電第二季度每股賺2.57元新臺幣 財測達標
    中國臺灣網7月18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臺積電今(18)日公布第2季度財務報告,合併營收約2410億元(新臺幣,下同),季增10.2%,較去年同期增加3.3%;稅後純益約667.7億元,每股盈餘為2.57元,兩者皆季增8.7%
  • 張忠謀臺灣突圍
    幾乎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有臺塑背景的臺灣宏仁集團的王文洋,在朋友引薦下,帶領一批德基半導體的技術團隊,設立宏力半導體公司。  一年後,臺聯電的曹興誠也赴江南考察,促成了2001年夏天「內地布下重兵」的行動——和艦科技於2001年11月進駐蘇州工業園區建起了晶片廠。和艦科技的背景是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不得不在意的。
  • 臺積電英文名TSMC應該大寫還是小寫?「迷信」造就今日成功
    臺積電,是全球第一大晶圓代工公司,最近幾年來臺積電率先推出新一代製程工藝,風頭比以往的半導體大哥Intel還要勁,尤其是2018年率先量產7nm工藝以來,臺積電成了香餑餑,蘋果、華為、AMD等公司都要搶著用最新工藝。
  • 晶片代工新貴崢嶸畢露 臺積電捍衛主導地位
    8月11日,臺積電董事會宣布,決定投資11.17億美元,以擴充旗下12英寸晶圓廠的45/40nm製程產能,並新上馬32/28nm相關製程。據此間觀察人士分析,臺積電如此大興土木,完全是因應歐洲新競爭對手表現出來的咄咄逼人之勢。  此前,晶片代工的新貴Globalfoundries(下文簡稱GF)施展大手筆投資晶片代工。
  • 臺積電擬「風險生產」3納米晶片 2022年下半年量產
    1月16日,蘋果晶片代工廠商臺積電高管證實,該公司將按計劃在2021年開始危險生產3納米Apple Silicon晶片,並在2022年下半年全面量產。早在2020年7月份就有報導稱,臺積電接近敲定其3納米晶片生產工藝,現在該公司有望在2021年開始所謂的「風險生產」。「風險生產」是指原型已經完成並進行了測試,但還沒有到批量生產最終產品的階段。這可以幫助揭示與規模化生產有關的問題,當這些問題得到解決後,全面生產就可以開始。
  • 臺積電1月14日發布2020年第四季度財報
    來源:金融界網據報導,臺積電近日宣布,將於2021年1月14日發布2020年第四季度財報。財報發布後,臺積電管理團隊將於當地時間2021年1月14日下午2點舉行財報電話會議,解讀財報結果。臺積電預計,第四季度營收將達到124億美元到127億美元,毛利潤率將達到51.5%至53.5%,營業淨利率將達到40.5%至42.5%。相比之下,2020年第三季度,臺積電營收為121.4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毛利潤率為53.4%,高於上一季度的53%。之前,臺積電已經公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的前兩個月營收。
  • 生意太好,臺積電啟動公司史上最大規模招聘:是去年的兩倍
    IT之家 9 月 9 日消息 據中時新聞網報導,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近日接受採訪時表示,今年生意好,臺積電將招聘 8000 人,比往年多一倍。以今年臺積電約 5 萬名員工計算,此次招聘規模相當於員工人數增加 16%。
  • Digitimes:蘋果英特爾包攬臺積電3nm產能,AMD高通只好預定2024年訂單
    IT之家1月15日消息 據供應鏈權威媒體 Digitimes 報導,有業內人士透露,臺積電所定於 2021 年支的 250 億~ 280 億美元中大部分(超過 150 億美元)主要用於 3 納米製程,目前臺積電 3nm 製程訂單已由蘋果的 Mac 晶片,iPhone、iPad 所用 A17 晶片以及英特爾 CPU 所包下。
  • 華為再次被打壓,臺積電也受衝擊,兩敗俱傷的情況之下究竟誰更強
    然而在這些經濟發展面前,國家利益來說最大的,儘管華為受到了這樣大的打壓也不會輕易向美國方面求和,除開華為之外我國臺積電受到的衝擊也是比較大的,臺積電在晶片製造上有著非常好的發展實力。美國對於華為方面的打壓,也直接讓臺積電受牽連,畢竟臺積電的大多數晶片訂單都來自於華為,這一次美國新禁令的頒布也會讓臺積電遭受到比較大的損失。
  • 從3微米到5納米 一圖看臺積電成立33年來的工藝演進
    1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為蘋果、華為等公司代工晶片的臺積電,近幾年在晶片工藝方面走在行業的前列,已連續4年獨享蘋果的A系列晶片大單,今年預計還會繼續。臺積電能夠連續4年獨享蘋果的大單,靠的是業界領先的工藝,而臺積電也在官網,披露了他們自成立以來的工藝演進。
  • 臺積電或將於2022年量產3nm晶片,初期產能為5.5 萬片/月
    隨著臺積電5nm工藝逐步走入正軌,其也開始了下一段徵程,近日,外媒爆料稱,臺積電正打算於2022年下半年量產3nm晶片,初期產能定為5.5 萬片/月。2020年8月份,臺積電曾表示,3nm晶片將會是2022年最先進的晶片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