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兒(此文為原創,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如果你現在正值壯年,那麼設想一下,30年或者40年後你希望自己會過一種什麼樣的生活?
如果你現在已經年老,六七十歲的年紀,眼下你正在經歷的生活,真的就是你最好的狀態嗎?
若你已老,當你說出很多事情你都已經無能為力的時候,那麼為何你不提前為自己做一些打算呢?
人們常說不管什麼時候,最能指望得上的人都是自己;人們也說雖然生活時常讓人感覺無奈,可真正的最無奈往往都是人們自己的選擇。
人上了歲數,很多事情確實會變得力不從心。有的老人會想著子女能夠陪在身邊,這樣自己的日子才有盼頭,畢竟有子女在的地方才是家。可現在的事實是,很多老人上了歲數後都沒辦法和孩子們生活在一起,要不就是子女們忙工作和事業去了外地,要不就是老人自己不願離開故土,終歸結果都是父母和孩子處於一種異地的關係。
那麼對這些老人來說,子女不在身邊,就是最悽涼的事情嗎?其實未必,那些晚年生活真正悽涼的老人,多半和子女在不在身邊關係是不大的,而最重要的還在於老人自己的選擇。
子女不在身邊的晚年生活,未必就是最悽涼的
對老人來說,如果自己一把年紀,可子女不在身邊,確實是會感覺有些孤獨,可若老人晚年自己能夠把時間安排好,和一些喜歡的朋友一些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每天自己找找樂子。照樣日子也可以過得充實有意義。
畢竟年輕的時候人們忙工作,忙瑣事,大部分時間都在為別人而活,為責任而活。上了年紀,自己看開了很多事情,不再去勉強一些事情,也有了時間可以去替自己考慮了,若老人們願意,晚年日子照樣可以活得很精彩。而子女們不在身邊,也意味著老人們其實是無需再為子女們操太多的心,再加上若子女孝順,他們每天給自己打電話或者視頻、語音,各種聯繫也是很方便的。再不濟,現在的交通也很便利,即便子女不在身邊,確實很想念的時候一張車票就解決了問題。
所以子女不在身邊的晚年生活,對很多老人而言都不是最悽涼的。
晚年真正的悽涼,多半是因為老人自己的選擇
其實多上了歲數的老人而言,真正的悽涼往往也是老人自己的選擇。類似如有的老人上了歲數卻不服老,不僅自己各種逞強、闖禍,還總是一味地折騰,天天給親友惹麻煩,以至於最後弄得眾叛親離,身邊最親的人都視自己如同麻煩和包袱,最終老人的日子也只能是過得一團糟。
而這樣的悽涼生活,其實老人完全是可以不去選擇的。可否認不了的是,生活中卻總有一些老人,他們信奉生命在於「折騰」即便自己一把年齡,依舊不消停。今天想個這,明天想個那,並且自己總是負責闖禍,然後讓子女給自己收拾爛攤子,若子女稍有不願意,他們還會各種吵罵,往往弄得是鄰裡不寧。
當老人因自己的固執,導致身邊的親人都開始放棄他的時候,可以說才是其真正孤獨日子的開始。所以這裡也建議老人家,上了歲數就要服老,接受現實,然後好好地過自己的晚年日子。
所以說人上了歲數要服老,自己能夠接受現實,並且可以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才是最關鍵的。
【今日話題:如果可以選擇,上了歲數後你會願意和子女們一起生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