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感悟:晚年最靠得住的不是錢和兒子,而是年輕時善待兒媳婦

2021-01-10 好孕

文|好孕姐

我鄰居秦奶奶,今年80多歲,一向身體硬朗的她,前段時間病倒了。因為老伴去世得早,之前她一直獨居,還是鄰居發現她摔倒在屋裡的。後來,搶救過來之後,醫生給兒子打電話,她兒子在外地出差,就讓媳婦來伺候她。她一聽兒媳婦要來,一百個不樂意,非吵著要出院。

原來,她年輕時沒少刁難兒媳婦,也不幫兒媳婦帶娃。兒媳婦一個人在家帶娃艱難時,她不僅不肯幫襯一下,還說風涼話:「自己生的孩子,自己帶,沒本事就別生。」從那之後,婆媳倆關係很僵,幾十年都不怎麼來往。現在,兒子突然讓兒媳婦來伺候她,她自知理虧,害怕兒媳婦不會善待她。

可結果出人意料,兒媳天天給她煲湯,晚上還來醫院陪床,她出院後,兒媳更是把她接回自己家住,但卻總對她客客氣氣,整天沒個笑臉。或許,她兒媳婦只是在替自己的老公盡義務,自己內心一點也不想伺候這個沒幫襯自己一點的婆婆吧。

所以,這位80多歲的老人,現在見人就說:晚年養老最靠得住的不是錢和兒子,而是年輕時善待兒媳婦。

兒媳和公婆沒有血緣關係,所謂的親情都是靠互幫互助積攢

確實,兒媳和公婆沒有血緣關係,想要晚年兒媳婦孝順自己,那老人年輕時就得為自己「積福」,在兒媳婦需要幫助的時候,儘可能地伸伸手。畢竟,公婆與兒媳婦之間,只是兒子和兒媳結婚建立起來的一種名義關係,所謂的親情都是靠互幫互助積攢的。

如果公婆不善待兒媳婦,年輕時不幫兒媳婦一點忙,兒媳婦憑什麼像孝順爸媽一樣孝順他們呢?人都是有感情,知感恩的,公婆如果沒有幫襯自己,甚至還總是刁難自己,對自己辛苦帶娃、生活拮据冷眼旁觀,兒媳婦恐怕對他們沒有親情,只有抱怨甚至仇恨吧?所以,老人晚年在指責兒媳婦不孝順的時候,請反思一下自己年輕時有沒有善待她。

好兒子不如好兒媳,兒媳知道孝順了,老人晚年才能過得舒心

俗話說,好兒子不如好兒媳。意思就是說,兒媳婦好了,可以督促兒子盡孝,還能跟兒子一起盡孝。就算兒子不方便照顧老人,兒媳婦也能通情達理,親自照顧公婆。但好兒媳的前提,或者說是讓兒媳一直保持「好」的條件,是老人年輕時要善待她,否則的話,這兒媳就算再好,晚年在照顧公婆時也很難做到盡心盡力。

就像上面提到的,我鄰居80多歲秦奶奶的案例,雖然她年輕時沒善待兒媳婦,兒媳婦也替她兒子盡孝了,但臉上整天沒個笑意,甚至想起她年輕時的作為,還會給她甩臉色,又怎麼會真的盡心盡力伺候她呢?

所以,老人就算有再多錢,就算有兒子養老,如果年輕時沒有善待兒媳婦,晚年也很難過得舒心。因為有錢買不來真心,有兒子孝順如果他沒時間,或者兒媳婦不配合他盡孝,老人日子都過不好。

網友們,你覺得老人「年輕時善待兒媳婦」有道理嗎?

相關焦點

  • 人到了晚年,兒媳婦和女兒誰更靠得住?聽聽這幾位的內心話
    導語 有的人說兒媳婦就是一個外人而已,可很多時候兒媳婦往往都是比自己的女兒還要靠得住,但也有的人覺得自己晚年的依靠就是自己的女兒。那人到了晚年之後,兒媳婦和女兒誰更加靠得住呢?
  • 66歲老人的感悟:在子女家各住20天,終於明白誰才是我晚年的依靠
    對年邁的父母而言,想必最幸福快樂的生活莫過於兒孫滿堂,自己身體康健。當然啦,如果年邁的老人兒女雙全那就更好啦,那樣就可以在不同的子女家輪流居住享受到不同的生活樂趣,這樣的晚年生活簡直不要太幸福。那麼,老了以後在兒女家輪流居住的老人,他們的晚年生活又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老人又是怎麼說的呢?
  • 晚年有兒子和沒兒子有什麼區別?3個「養兒防老」的案例,真現實
    因此養老不在於兒子或女兒,在於你的孩子有沒有一顆感恩的心,在於你的女婿或兒媳有沒有孝敬父母的心,假如有王爽這樣的丈夫或婆婆,即使是單生子也有什麼關係呢?但也不是所有家庭都像王爽這樣幸運,遇到如此愛自己的丈夫、如此懂得體貼自己的婆婆,相反,假如只有一個女兒,女兒成年後嫁出去不能和自己一起買這樣的情況,與有兒子比起來,誰的晚年會更幸福?對此問題進行了一些路人調查。
  • 80歲老人說 年輕時刪單這三種人 年老了才不會後悔
    到了老年,能有幾個志趣相投的老伴聚在一起,玩一玩,應該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可是,這種幸福,卻不是每個老人都能擁有的。我們所說的友誼,應該是互相尊重,懂得互相幫助,但是,有些人,在和朋友交往的過程中,總是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只想向朋友索取好處,而不願為朋友付出,這樣的人,是無法贏得別人友誼的。
  • 老人晚年最好的依靠:兒子家還是女兒家?這仨老人說出心中所想
    住在兒子家裡,兒媳婦不是說我偏心,就是不願意搭理我,整天耷拉一張臉。我一共兩個兒媳婦,偏什麼心呢?也沒有什麼可偏心的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但她們非說我沒有一碗水端平。在女兒家裡,有的女兒也埋怨我:哥哥結婚的時候給錢給房,卻沒給她們,為什麼養老的時候,女兒們還得出錢出力呢?不公平。她們說的也有道理,但原來那個社會,不都這樣麼?
  • 婆婆年輕時「善待」兒媳,老了是種什麼狀態?三個66歲老人的實話
    對於陳阿姨來說,她其實不能幫兒子多少,只是在帶孩子方面儘量的不讓他們操心就好了。阿姨到了老年之後,她的兒媳對她都挺不錯的,因為在年輕的時候,陳阿姨對兒媳非常不錯,所以兒媳也懂得感恩。有一次陳阿姨她生病了,那個時候一家人都陪著她去醫院,身邊圍著一大幫人,因為陳阿姨這個人她比較善良,而且身邊的人都比較懂得感恩。
  • 兒子才出生倆月,老婆就擔心未來兒媳婦和她鬧彆扭
    在這種滋味的浸泡下,和兒媳婦的交往模式,潛意識裡又帶有了敵意; 如果兒媳婦也因為婆婆沒有先天的生養她,後天很少幫扶她,以及複雜的生活習慣衝突, 這場大火就會越燒越大,最後再也分不清到底是誰的不是了。在這場戰役裡,兒子或老公是什麼角色呢 ?在做什麼 ?
  • 晚年不幸的老人,不是孩子不孝順,也不是沒錢,而是這種父母
    一個院裡的王爺爺和劉爺爺是從小一塊長起來的,經歷、家庭背景都十分相似,不同的是,王爺爺現在跟老伴拿著不高的退休金,過著神仙般的日子,劉爺爺老兩口每天焦頭爛額。原來,王爺爺有兩兒一女,退休之後明確跟子女表示:我和你媽退休了,熬了一輩子也該享受享受生活了。
  • 當你老了,兒子和女兒誰更靠得住?
    我害怕兒子受傷,把我知道的情況告訴兒子,可他卻不在乎,還說這姑娘現在只愛他,以前的事就過去了,往事就不要提了,兒子還說娶她這件事是通知我們,並不是跟我們商量。相比之下,我的女兒就讓我省心多了,上學的時候學習成績一直很好,沒有讓我多費心,畢業後找的工作也不錯,談的男朋友條件也很好,而且婚後經常跟女婿回家看望我們二老,我這才知道,原來養兒防老都是假的,女兒才是我能靠得住的人。
  • 一個退休獨居女人的自述:晚年能讓我依靠的,不是兒女和退休金
    作者:雪影導語:人到了晚年生活就變得異常艱難,身體大不如前,子女也相繼成家立業,老人一個人在家守著老房子,如果再加上老伴兒去世得早,只留下一位獨居老人,生活只會異常艱苦。很多人都會說,只要老人有退休金和子女,一般晚年生活不會太差的,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 人到晚年,錢和子女哪種養老方式更靠譜?過來人的說法很真實
    人到晚年,錢和子女哪種養老方式更靠譜?過來人的說法很真實 很多人認為人活一輩子年輕的時候吃點苦受點累都沒什麼關係,只要到了晚年能夠過得舒心幸福,這一輩子就算沒白活。所以人們也習慣用晚年的生活質量來衡量一個人這輩子過得到底好不好。
  • 退休老人的自述:晚年只想自己一個人過,這些養老方式我不接受
    導語: 都說養兒防老,人這一輩子忙忙碌碌養育子女就為了到了晚年子女能給自己養老,但是到了晚年子女的養老方式老人真的可以接受嗎? 子女成家之後對於自己的父母就很少有時間去顧及被忽略的老人晚年過得很苦。
  • 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
    就這樣,矛盾開始激化,婆媳倆再吵架時,就是四個人吵架了,媳婦對婆婆,兒子對父親,關係越來越惡化。兒子與父親竟然發展到了相互的拳腳相加,雖然出手都不太重,但是,被兒子還手打回來的滋味還是很難受的。老父親經常老淚縱橫,私底下泣不成聲。在一個大霧瀰漫的傍晚,長樂父母被車撞到,雙雙遇難,對方賠了五十萬元給長樂,也算是老人走後的遺產。
  • 晚年悽涼的老人,不是子女不在身邊,而是老人自己做了最壞的選擇
    人們常說不管什麼時候,最能指望得上的人都是自己;人們也說雖然生活時常讓人感覺無奈,可真正的最無奈往往都是人們自己的選擇。人上了歲數,很多事情確實會變得力不從心。有的老人會想著子女能夠陪在身邊,這樣自己的日子才有盼頭,畢竟有子女在的地方才是家。
  • 晚年享福的老人,都提前做好了這些事,不得不說太聰明了
    鄰居是一對六十多的退休老夫妻,只有一個兒子在國外定居,每年過年的時候回來一次。兩個人平時雖然沒有兒孫陪在身邊,但卻並不感覺孤獨,每天都笑容滿面,身體也很好,還經常出去旅遊,在外人看來他們的日子是非常幸福的,很讓人羨慕。
  • 到了晚年,有錢和沒錢有什麼區別?2位老人的故事揭露答案
    所以很多時候,老年人能夠抓在手裡的東西和可供依靠的東西實在太少了。而對於老年人來說,唯一能夠抓住並且靠得住的就是金錢,雖然都說錢太俗氣,但是不得不說,老年人晚年生活的質量如何與錢有著莫大的關係。那麼,老年人有錢和沒錢,老年生活會有怎樣的區別呢?聽一聽下面這兩位老人的故事,那麼將會為你揭開答案。
  • 能吃苦善理財,年輕時勞累,晚年幸福無憂的五個星座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能吃苦善理財,年輕時勞累,晚年生活幸福無憂的五個星座都有誰吧?不過金牛座的愛財並不會讓人覺得厭惡,因為他們聚集財產的方式,並不是非法獲取,而是通過自己的聰明智慧進行理財而得到的。金牛座在理財方面很有自己的見解,往往會預先做好各個方案,也知道怎樣給自己留後路。所以在理財的時候,總能夠獲得不錯的收益。
  • 68歲老人哭訴:父母對兒女別厚此薄彼,傷了感情,晚年不好過
    意思說,人們常常在意的不是自己得到的少,而是分配不均。這句話講透了人性,在家庭關係中同樣適用。 許多家庭中,面對兩個以上的子女時,大多數老人都會有所偏愛,也有老人從小就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家中有什麼好的總偏向兒子,忽略女兒,在財產分配上也是如此。但這樣做,極容易造成兒女間的矛盾,也會讓老人自己的晚年面臨困境。
  • 「長壽老人克子孫」是真是假?過來人道出實情,揭露人性弱點
    「長壽老人克子孫」是真是假?我們村有這樣兩位長壽老人,兩人的孩子並非是他們親生的,而是收養來的。雖然老人對孩子很好,但是這孩子卻不懂得報恩,自己一娶媳婦,就直接把老人分到了老房子裡住,之後也基本上沒有照顧過老人。但這兩位老人的身體還非常的硬朗,沒有任何不健康的徵兆,兒媳婦天天罵老人咒他們,嫌他們在家裡礙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