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孕姐
我鄰居秦奶奶,今年80多歲,一向身體硬朗的她,前段時間病倒了。因為老伴去世得早,之前她一直獨居,還是鄰居發現她摔倒在屋裡的。後來,搶救過來之後,醫生給兒子打電話,她兒子在外地出差,就讓媳婦來伺候她。她一聽兒媳婦要來,一百個不樂意,非吵著要出院。
原來,她年輕時沒少刁難兒媳婦,也不幫兒媳婦帶娃。兒媳婦一個人在家帶娃艱難時,她不僅不肯幫襯一下,還說風涼話:「自己生的孩子,自己帶,沒本事就別生。」從那之後,婆媳倆關係很僵,幾十年都不怎麼來往。現在,兒子突然讓兒媳婦來伺候她,她自知理虧,害怕兒媳婦不會善待她。
可結果出人意料,兒媳天天給她煲湯,晚上還來醫院陪床,她出院後,兒媳更是把她接回自己家住,但卻總對她客客氣氣,整天沒個笑臉。或許,她兒媳婦只是在替自己的老公盡義務,自己內心一點也不想伺候這個沒幫襯自己一點的婆婆吧。
所以,這位80多歲的老人,現在見人就說:晚年養老最靠得住的不是錢和兒子,而是年輕時善待兒媳婦。
兒媳和公婆沒有血緣關係,所謂的親情都是靠互幫互助積攢
確實,兒媳和公婆沒有血緣關係,想要晚年兒媳婦孝順自己,那老人年輕時就得為自己「積福」,在兒媳婦需要幫助的時候,儘可能地伸伸手。畢竟,公婆與兒媳婦之間,只是兒子和兒媳結婚建立起來的一種名義關係,所謂的親情都是靠互幫互助積攢的。
如果公婆不善待兒媳婦,年輕時不幫兒媳婦一點忙,兒媳婦憑什麼像孝順爸媽一樣孝順他們呢?人都是有感情,知感恩的,公婆如果沒有幫襯自己,甚至還總是刁難自己,對自己辛苦帶娃、生活拮据冷眼旁觀,兒媳婦恐怕對他們沒有親情,只有抱怨甚至仇恨吧?所以,老人晚年在指責兒媳婦不孝順的時候,請反思一下自己年輕時有沒有善待她。
好兒子不如好兒媳,兒媳知道孝順了,老人晚年才能過得舒心
俗話說,好兒子不如好兒媳。意思就是說,兒媳婦好了,可以督促兒子盡孝,還能跟兒子一起盡孝。就算兒子不方便照顧老人,兒媳婦也能通情達理,親自照顧公婆。但好兒媳的前提,或者說是讓兒媳一直保持「好」的條件,是老人年輕時要善待她,否則的話,這兒媳就算再好,晚年在照顧公婆時也很難做到盡心盡力。
就像上面提到的,我鄰居80多歲秦奶奶的案例,雖然她年輕時沒善待兒媳婦,兒媳婦也替她兒子盡孝了,但臉上整天沒個笑意,甚至想起她年輕時的作為,還會給她甩臉色,又怎麼會真的盡心盡力伺候她呢?
所以,老人就算有再多錢,就算有兒子養老,如果年輕時沒有善待兒媳婦,晚年也很難過得舒心。因為有錢買不來真心,有兒子孝順如果他沒時間,或者兒媳婦不配合他盡孝,老人日子都過不好。
網友們,你覺得老人「年輕時善待兒媳婦」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