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晚年最好的依靠:兒子家還是女兒家?這仨老人說出心中所想

2021-01-08 陳大美妮兒

大千世界,人海茫茫,相遇便註定緣分一場。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歡迎來到我的世界。

一,導語

有句俗語叫養兒防老,所以一般人都會說:多要個孩子,將來好為自己養老,也減輕子女的負擔。

究竟,這個觀點對不對呢?

對此,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

有的人說:子女多了,未必是件好事,養老的時候,子女之間相互推脫,一家撂挑子,其他各家就會相互效仿。

也有的人說:父母老年病患的時候,一個子女根本就照顧不過來,精力達不到,很多時候力不從心,多個子女就可以相互輪換……

似乎,他們都各有道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的差異,導致思維方式的不同。

那養老的時候,兒女之間有什麼區別呢?到底兒子家裡靠譜呢,還是住女兒家好呢?

有人說,女兒是貼心小棉襖,在女兒家比較好;也有人說兒子才是自己家裡的人,兒子、兒媳再不好也是自己人。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來看一下身在其中的三個老人,看看她們怎麼說的。

二,真實案例

01

李老太,75歲。(為方便敘述,全文採用第一人稱)

我有三個孩子,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平時實行的是「輪養」制度,每個孩子家呆三個月,到了時間,其它孩子就來接我。

住在兒子家裡的時候,我兒在外邊打工,只有兒媳婦一個人在家,她也不願意做飯,平常就是湊合吃,她吃什麼我就吃什麼。有時候,一個月都不見葷腥。

兒媳婦其實是個很愛說話的人,在外邊跟別人有說有笑的,但是跟我說的很少,可能是因為沒有共同語言吧,至於她對我好不好,就那樣吧,給我口飯吃,我就滿足了。

住在女兒家吧,總覺得不得勁。兩個女兒對我還可以,但就是女婿不冷不熱的。特別是女兒婆婆也在的時候,感覺自己就像個外人,心理上很難把那兒當個家。

說實話,甭管住在哪個孩子那裡,都不如住在家裡自由、方便。

02

王老太,67歲。

老伴去世的早,我不願一個人在家裡,就在兒子、女兒家輪流住。

在兒子家住的時候,兒媳婦整天跟我吵架,說我多管閒事。

我能不管麼,她跟我兒吵架,我能當沒事麼?哪個為娘的不幫自己的孩子?

我也不怕她,還能怎麼著?她見我這個樣子就不再理我。只要我在那裡,她要麼回娘家,要麼就嫌棄我。我倆整天這樣對著幹,兒子心情也不好,我也住夠了。

我這個兒子也是個沒心沒肺的,我幫他對付兒媳婦,他還讓我少說話,真是不讓人省心,兒媳婦不孝順,兒子也不好,我也不願在那裡住。

在女兒家住的時候還好,雖然她有時候也跟我吵吵兩句,但畢竟是娘倆連心,沒有隔夜仇。在她那裡,我女兒當家,女婿即使不樂意也不敢言語,日子還算過得順心。

我覺得:老年最好的依靠應該是女兒家,至於兒子、兒媳婦百搭。

03

宋老太,71歲。

我6個孩子,原來是每個孩子各住兩個月,但我後來住夠了,又回到自己家裡開始獨居,雖說年齡大了不方便,但感覺還是住在自己家裡好。

我這個人臉皮薄、自尊心強,看不了子女的臉色,寧可自己受點罪,也不願跟他們同住。

住在兒子家裡,兒媳婦不是說我偏心,就是不願意搭理我,整天耷拉一張臉。我一共兩個兒媳婦,偏什麼心呢?也沒有什麼可偏心的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但她們非說我沒有一碗水端平。

在女兒家裡,有的女兒也埋怨我:哥哥結婚的時候給錢給房,卻沒給她們,為什麼養老的時候,女兒們還得出錢出力呢?不公平。

她們說的也有道理,但原來那個社會,不都這樣麼?給兒子蓋房子,給兒媳婦彩禮,這都是幾千年來的風俗啊,我們也是按照風俗來的。

可現在又興男女平等,我們只是跟著潮流走,何錯之有呢?

說白了,女兒也不願意管;而兒子、兒媳婦也嫌我們是累贅。

所以,我覺得,甭管兒子家,還是女兒家,都不是我的歸宿。

三,給老年人的建議。

1

沒有特殊情況,儘量不要跟子女住一起。

由於生活習慣、思維方式及立場的不同,磕磕絆絆、吵吵鬧鬧在所難免,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特別是有些老年人住到孩子家時,想當孩子的家,或對其伴侶說三道四,這樣做覺得是在保護自己的孩子,實際上是在破壞他們的夫妻感情。

老人住在子女家裡,可能覺得約束和彆扭,或小輩們的某句話說的不恰當,自己就會多想或生氣;可小輩們的感覺,何嘗不是如此呢。

所以,儘量保持一碗湯的距離,距離產生美。

2

把心放寬,就當什麼都沒聽見、沒看見,其它愛啥啥。

如果實在沒辦法,自己又沒有自理能力,也沒有錢住養老院,那就只能住在兒女家裡。

首先:住在子女家裡,要學會尊重女主人和男主人,畢竟自己是去投奔子女養老的,不是去當家做主的,凡事少說話、少參與,做個慈眉善目的老人。

其次:把心放寬,甭管小輩們說什麼,別跟他們一般見識。就當什麼沒聽見、也沒看見,該吃就吃、該喝就喝,這就是好日子。

最後:住在子女家裡,千萬不要和自己的兒子或女兒一夥,對付他們的伴侶。這不是在幫孩子,而是在破壞他們的夫妻關係和家庭團結。

要記住:管住嘴,做個睿智的老人。

3

在身強力壯時,存好養老錢。

靠天靠地,靠兒靠女,不如靠自己,只有自己才是最好的依靠和歸宿。

在身強力壯時,多儲蓄,給將來養老做準備,多給自己留後路,防患於未然才是上策。

足夠的錢,會使你的老年過得相對輕鬆,不用看兒女臉色,不用手掌心朝上,養老的自主權力大了,幸福指數就會相對的提高。

所以說,有錢才是硬道理,有什麼都不如有錢。

相關焦點

  • 66歲老人的感悟:在子女家各住20天,終於明白誰才是我晚年的依靠
    當然啦,如果年邁的老人兒女雙全那就更好啦,那樣就可以在不同的子女家輪流居住享受到不同的生活樂趣,這樣的晚年生活簡直不要太幸福。那麼,老了以後在兒女家輪流居住的老人,他們的晚年生活又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老人又是怎麼說的呢?葛女士,65歲:我今年65歲了,老伴早年去世的早,是我一手將一雙子女養育成人,如今他們也是有了各自的生活。
  • 同村倆女人,一個仨兒子,一個仨女兒,仇視半輩子晚年卻同命相連
    ,而老人的生活也是很多女兒在照顧。 於是,又有很多有兒子的父母發出「養了兒子是上輩子造了孽」的說法,對養了女兒的各種羨慕嫉妒,而網上關於各種羨慕有女兒的段子也層出不窮。 「女兒是娘貼心的小棉襖」這句話,也由以前是對生女兒的安慰逐漸成為了現在的羨慕。不過,也還是有很多人堅持認為只有養了兒子才是能挺直腰杆的說法,畢竟自己的衣缽有人傳承了。
  • 農村老俗話:老人在女兒家去世禁忌?
    -08 10:49:33 來源: 娛樂胖baby 舉報   真實的事件—大伯母的母親在她家去世的
  • 強勢的老人晚年生活更悽涼?兒女說了大實話,讓人心寒
    但是,到了晚年,她日子過得相當悽涼。三個子女,沒一個願意接她同住,雖然也都給她很多生活費,但卻很少回來看她。周圍的人就感慨:強勢的人晚年悽涼啊。那麼,果真是強勢的老人晚年生活更悽涼嗎?兒女們說了大實話,讓人心寒。一輩子掌控兒女的人生,老了也不肯放手就拿張阿姨說吧,她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三個孩子沒一個願意接她同住。
  • 三十年後人到晚年,這種家庭組合的老人最幸福,兒女雙全只排第二
    洋子提出想生孩子的想法,老公聽了,先是很驚訝,隨後陷入沉思,等了很久才說,你想清楚了嗎?生孩子不是小事,所以要謹慎。他們家有個女兒,今年8歲,很是乖巧,學習上很少讓洋子操心。她覺得有個兒子多好,有孩子的家庭不是最好嗎?她的丈夫卻不這麼認為,他認為兩個女兒最好,養女兒不僅省心又貼心,生活壓力還小,等孩子長大了就可以放心地週遊世界了。
  • 人到晚年,家有長壽老人,子女要放下3樣東西,才能保住幸福
    家有長壽老人,對一個家庭來說,既可以帶來福氣,也可以帶來麻煩。 過來人告訴我:「人到晚年,家有長壽老人,子女要放下3樣東西,才能保住幸福。」 逼迫妻子生二胎、疼愛兒子忽視女兒、將妻子當作全家人的保姆,一言不合就怒吼甚至動粗,在伺候母親上,嚴伯伯更是當了甩手掌柜,天天拿著「伺候老人是兒媳婦的本分,男人哪能幹這種伺候人的差事」這類話堵林阿姨。
  • 老人想要有「福氣」,多對子女做這3件事,不會晚景悽涼
    人活一輩子,無論是認真工作還是結婚生子,都是圖一個晚年享樂。我們經常會羨慕一些有福氣的老年人,羨慕他們的晚年生活十分愜意,兒女孝順,含飴弄孫,忙碌了一輩子,終於可以在年齡大的時候享清福。可相對來說,也有一些老人晚年十分悽涼,不僅兒女不在身邊,連哪個孩子養老也成了問題,甚至就連生病住院,兄弟姐妹之間都得互相推諉逃避,吝嗇盡絲毫孝心。
  • 一個退休獨居女人的自述:晚年能讓我依靠的,不是兒女和退休金
    採訪了一位63歲的獨居女人王女士,她中年喪偶,如今子女已經成家立業,一個月有3000塊錢的退休金,可她卻說:「晚年子女和退休金都不能依靠」,這是為什麼呢?一起看看她的經歷。63歲王女士的自述:我今年已經63歲了,如今我一直在外租房子住,我沒有和子女住一起,因為他們都在城裡工作,也在城裡買了房子,我一個老人家過去,始終不太方便。
  • 老人感悟:晚年最靠得住的不是錢和兒子,而是年輕時善待兒媳婦
    因為老伴去世得早,之前她一直獨居,還是鄰居發現她摔倒在屋裡的。後來,搶救過來之後,醫生給兒子打電話,她兒子在外地出差,就讓媳婦來伺候她。她一聽兒媳婦要來,一百個不樂意,非吵著要出院。原來,她年輕時沒少刁難兒媳婦,也不幫兒媳婦帶娃。兒媳婦一個人在家帶娃艱難時,她不僅不肯幫襯一下,還說風涼話:「自己生的孩子,自己帶,沒本事就別生。」從那之後,婆媳倆關係很僵,幾十年都不怎麼來往。
  • 老人給孫子和外孫女發紅包,說是一樣多,一打開女兒心寒了
    作者:雪影導語:古代的時候都流行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可如今的社會,慢慢改變了大家對女兒的態度,其實很多女兒比兒子更孝順,很多兒子想不到的,女兒總能給老人帶來溫暖,以前那種「女兒嫁出去就是別人家的」早已經是老舊思想。
  • 有退休金的老人子女是真心的孝順嗎?3個83歲老人說出了答案
    導語 今天為大家探討的是,子女對退休金的老人是真心的孝順嗎?三個83歲老人說出答案。 每到過年過節的時候,我家裡特別的熱鬧,兒孫們都會為我講故事,還會和我聊他們遇到的事情,所以我覺得我的晚年特別的幸福。
  • 家人氣炸了!88歲老人執意將百萬房產送給陌生人,真相沒想到是這樣
    我們都知道,為人父母總想給孩子最好的,心甘情願為兒女擋住一切風風雨雨 原來,老人的老伴前些年去世了,留下他和患有精神疾病的兒子相依為命。後來,他的兒子也在家中意外猝死。
  • 68歲老人哭訴:父母對兒女別厚此薄彼,傷了感情,晚年不好過
    這句話講透了人性,在家庭關係中同樣適用。 許多家庭中,面對兩個以上的子女時,大多數老人都會有所偏愛,也有老人從小就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家中有什麼好的總偏向兒子,忽略女兒,在財產分配上也是如此。但這樣做,極容易造成兒女間的矛盾,也會讓老人自己的晚年面臨困境。
  • 晚年悽涼的老人,不是子女不在身邊,而是老人自己做了最壞的選擇
    如果你現在已經年老,六七十歲的年紀,眼下你正在經歷的生活,真的就是你最好的狀態嗎?若你已老,當你說出很多事情你都已經無能為力的時候,那麼為何你不提前為自己做一些打算呢?人們常說不管什麼時候,最能指望得上的人都是自己;人們也說雖然生活時常讓人感覺無奈,可真正的最無奈往往都是人們自己的選擇。人上了歲數,很多事情確實會變得力不從心。
  • 老人言:「家有三樣,不富也旺」,你家符合幾個?
    而在《老人言》一書中,就有這樣一句話:「家有三樣,不富也旺。」富有、家族興旺都是人們所希望的,都是每個人想要做到的,那麼老祖宗就告訴我們了家中做到這三樣,就算不富有也會事事興旺,我們不妨一起來看看:1. 家庭和睦在中國傳統觀念裡,以和為貴、以和為美。在生活中,老一輩人經常會說家和萬事興,我們大家都聽過這句話。
  • 29年她只做了一件事 給文昌200多個老人孤兒一個家
    一名叫黨福生的女孩,從小腿腳殘疾,韓文英待她如親女兒,給她餵飯、洗澡、洗衣服、接送上學……「我不知道自己的親生父母是誰,但光榮院就是我溫暖的家,英媽就是我的親媽媽。」黨福生告訴記者,她高中畢業後,選擇回到院裡當保育員,照顧和她一樣的孩子。如今,黨福生已結婚生子,生活美滿。
  • 76歲老太哭訴:去了兒女家住後才發現,養老院才是最好的歸宿
    導語到底是陪著老人有孝心,還是給錢老人有孝心,其實,對於很多老人來說,付出了大半輩子,到了老子只希望有子女陪伴,如果有兩個孩子還能指望,但只有獨生孩子的話,恐怕指望不了的。現在這個年代,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都要賺錢養家,成為家裡的頂梁柱,看到父母到了晚年之後,身體又不好,又需要人伺候,就特別想把自己克隆出來,會照顧父母,可是要顧自己的家,根本顧不到父母。安女士/76歲我有一對兒女,今年76歲,和兒女住在一起這2年,說實話,我寧可去養老院住,也不想兒女同住。
  • 退休老人的自述:晚年只想自己一個人過,這些養老方式我不接受
    導語: 都說養兒防老,人這一輩子忙忙碌碌養育子女就為了到了晚年子女能給自己養老,但是到了晚年子女的養老方式老人真的可以接受嗎? 子女成家之後對於自己的父母就很少有時間去顧及被忽略的老人晚年過得很苦。
  • 我於昨夜去世,走時心如止水:老人的遺書,寫滿老無所依的真相
    作者:同言01老無所依這四個字,說起來感覺無比沉重。我總是在想:什麼才叫老有所依呢?是兒孫滿堂,子女孝順,還是不愁吃穿,身體健康?我後來漸漸明白一件事:其實生活中的多數人,到了晚年都是老無所依的。這,和你有沒有錢無關,也和你有多少孩子無關,孩子能不能幹更是沒多少關聯。
  •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從老人面相看子孫福報
    雖然是陳年舊貼,但這樣的說法在許多靈異小說裡都有借用過:   C的爺爺從小身體不好,特別怕死,經常家裡活不幹就往外跑,去看大仙兒,家裡人都習慣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C的爺爺每逢大年三十夜裡十二點,就要去給自己的三個兒子磕頭拜年,誰勸都不管用,不去爺爺家的話,他就追人家去磕,不給開門就跪在院子外面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