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字在臺灣:從「不能碰」到隨處可見

2021-01-16 華夏經緯網

  豐子愷畫

  兩岸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簡體字在臺灣越來越常見。臺灣很多餐廳、旅館都推出簡體字菜單,以招徠大陸顧客。大陸出版的簡體字書籍,近來也在島內賣得很紅火。但有些島內人士看不慣簡體字,認為繁體字才能代表「中華民族文化之美」。近日,臺當局領導人馬英九表示,簡體字與繁體字之爭,並列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簡繁之爭」的政治色彩

  從大陸推廣簡體字起至今,臺灣當局對簡體字的態度常帶政治色彩。

  政治禁錮的年代,字體繁簡在臺灣是涉及意識形態、事關中華文化道統的大事情。不消說簡體字不能用,連文字橫排都是禁忌。

  隨著兩岸互通,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開始接受簡體字。他們發現,簡體字確實簡捷方便,能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像「塵」、「滅」這類簡化字造得很高明,甚至連反對使用簡體字的人也不自覺地模仿運用起來。

  2009年,馬英九曾建議「識正書簡」,即印刷體採用繁體字,一般書寫可用簡體字,希望兩岸就此達成共識。綠營立馬藉機抨擊他「棄守文化主權」,把祖先所用的文字都丟了。

  2011年,臺灣開放陸客自由行,許多商家將招牌、菜單和說明都改為簡體字,簡體字書籍也佔到臺灣新書的20%,這引起一些島內保守人士的擔憂。為安撫情緒,當時的「行政院長」吳敦義出面聲明,推廣繁體字是「行政院」一貫立場,未來不會改變。

  日前,馬英九參加臺「教育部」主辦的2015年青年政策論壇。他在與學生聊起「華語文推廣」話題時說,「簡繁之爭」,並列是最好的解決方式。他還建議,商家不要為了大陸觀光客改用簡體字,這樣反而使陸客失去認識繁體字的機會。

  對於馬英九的建議,有島內網友認為「管得太多了」,商家招攬顧客,有自由選擇使用漢字的權利,誰說大陸遊客就一定特別想認識繁體字?但也有激進網友認為,應該在臺灣封殺簡體字。

  簡體字大幅「拋頭露面」

  雖然「捍衛繁體字」的聲音一直都在,但隨著兩岸交流不斷深入,簡體字在臺灣越來越頻繁地「拋頭露面」,甚至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也用簡體字給同僚寫信。臺灣作家余光中認為,「這是一種生活習慣使然」。他說,以「臺灣」兩字為例,所有臺灣人書寫時幾乎沒有用「臺」的繁體字,都是用簡體。

  除商店、風景區外,臺灣校園一直是簡體字「出沒」的集散地。2008年,臺灣高雄縣和春技術學院判斷出兩岸未來交流越來越頻繁的趨勢,首開大專院校風氣之先,將簡體字列入大一國文必修課。隨後,許多高校開設起簡體字課程、舉辦簡體字辨識比賽。臺北大學的學生說,他們在上課時已使用大陸出版的簡體字書籍。在政治大學東亞所、臺灣大學國發所,研究生看的簡體參考書甚至比繁體參考書還多。

  此外,由於網絡的發達,要與對岸網友溝通甚至筆戰,臺灣學生無形中都必須要先自學簡體字。

  如今,大陸人不僅可以到臺灣自由觀光,還可以赴臺投資、求學,與臺灣人戀愛、結婚,在臺生根。島內學者認為,簡體字一定會更加盛行,因為文字的選用是隨著使用者需求而定的。

  沒有不能並存的道理

  事實上,不少臺灣民眾都認為簡體字、繁體字系出同源,不難認,若不是意識形態的因素,其實沒有不能並存的道理。

  臺灣網友「大貓兒哥」說:高中時老師曾發了幾篇簡體字文章讓同學們測試,把看得懂猜得到以外的字圈畫起來。一開始看這種不熟悉的字感覺大半都不認識,可是結果出乎意外,辨識率高達八成以上。其實繁體簡體,真的只是不習慣而已,真要看,大多都看得懂,少部分看不懂的字依據前後文也能猜得出來。

  大陸網友「陳就」說:我們從小就愛看港臺電視劇、電影,唱的港臺歌曲也不少,「70後」、「80後」對大部分繁體字都無障礙。「落英滿懷」說:我們自帶簡繁轉換功能,不用擔心。「老歌新聽」說:繁體適合書法,簡體適合交流,都是中國字,都是老祖宗留下的財富。

  兩岸同文同種,簡體字和繁體字都是漢字。實際上,許多簡體字在古代的書法帖上早已出現,並不存在「繁體字才能體現文字之美」的定論。只要能夠方便兩岸民眾的閱讀和使用,方便兩岸同胞的交流交往,順其自然各取所需才是王道,無需意識形態來橫插一腳。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黃楊

相關焦點

  • 漢字從繁體字到簡體字,是漢字的進步還是倒退?你怎麼看?
    雖然,相比較現代所使用的簡體字,篆書等顯然更具有觀賞價值,不過也給使用者帶來了麻煩。過於藝術的字體並不方便在緊急情況下傳輸信息,漢字的誕生本就是服務於人們生活的,如此看來,字體的簡化本就是歷史選擇的趨勢了。02時至1935年,第一批簡體字終於問世,這是國民政府教育部收錄了民間使用最多的324個字所整理的。
  • 繁體字與簡體字,到底誰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正統
    繁體字和簡體字的歷史一樣長,甲骨文的時候就有簡體字了。有人說簡體字就是斷裂看中華文化,就不能代表中華正統了,這才是沒文化的認識。看看王羲之用了多少簡體字,就知道簡體字不簡單了。東、豈、試、為、緬、臨、終、張、時、將、見、當、孫、揚、實、爾、鯉、魚、與、詔、長、樂、陳、來、誠、絕、顧、災、寬、飲、謝、楊、學、萬、發、問、悵、頤、視等現代簡體字都出自王羲之的手筆。
  •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今天(11月20日)譴責特定使用簡體字的...
    蔡英文:譴責失聯飛行員投誠虛假信息】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今天(11月20日)譴責特定使用簡體字的網友,指其合成與編造F-16戰機降落在廈門機場的畫面並惡意散布。她強調,這不但是錯誤的虛假信息,更是有意混餚臺灣民眾、打擊民心士氣的典型手法。身為臺灣海陸空三軍的領導人,她絕對不容忍任何消費失聯飛行員的行為。
  • 「綠委」對「簡體字」開炮卻鬧烏龍 網友:蔡英文也寫過
    【環球網綜合報導】民進黨「立委」劉世芳2日在網上對「簡體字」開炮,稱高雄市一馬路上的「待轉區」三個字是簡體字,還叫囂「還我繁體字」並要求高雄市政府「出來說明」。不過劉此舉卻是個烏龍,有網友「打臉」稱,高雄出現的「待轉區」三字是日文中的漢字。還有人提及,臺當局領導人寫信時也曾用過簡體字。
  • 「逢中必反」搞錯日文漢字與簡體字
    民進黨「立委」劉世芳質疑路口「待轉區」三字字體為簡體字,但被網友指正,其實是日本漢字。(圖片取自臺媒)中國臺灣網4月3日訊 「世芳扯鈴」早前曾淪為外界笑柄。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民進黨「立委」劉世芳昨天(2日)在臉譜網(Facebook)上發出一張照片,稱該圖是高雄九如澄清路口的「待轉區」,她質疑「待轉區」三個字是「簡體字」,但隨即被網友打臉,其實這三個字都可以是日文的漢字,尤其「轉」字的簡體跟日文漢字寫法完全不同,該圖片上的「轉」明顯是日文漢字而不是簡體字,網友揶揄「原來祖國是日本。」
  • 臺灣書店業者:大陸圖書令臺灣讀者獲益良多
    參展圖書來自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三聯書店、科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廣西師大出版社等大陸知名出版機構,很受臺灣高校師生歡迎。書展結束後,參展圖書將免費贈送給臺灣高校圖書館收藏,以豐富館藏、擴大簡體字圖書品種和數量。  在臺北「書店街」重慶南路,天龍書局已在此耕耘數十載。十多年前,書局開始轉型,以銷售大陸簡體字書籍為主營業務。
  • 臺灣男子強迫馬來西亞女友用繁體字 被網友嘲諷
    據臺媒27日報導,最近,一名馬來西亞女網友在Facebook抱怨,說自己的臺籍男友看到簡體字就不舒服,以「寫簡體字就是大陸狗」為由,強制要求她改用繁體,更將「支那支那」這種帶有歧視的用語掛在嘴邊。她受不了只好上網求助:「想問問臺灣網友們,用簡體字怎麼了?」
  • 漢字文化圈裡,港澳臺至今仍用繁體,而新加坡等地卻使用簡體字?
    ▲臺灣景象 可臺省又有些特殊的原因 ▲繁體字演變的簡體字 三、新馬又是什麼原因
  • 八字裡什麼樣的桃花不能碰
    八字裡什麼樣的桃花不能碰? 第一,帶羊刃的桃花不能碰 桃花帶羊刃,都不是好現象,稱之為桃花劫。最容易因為桃花破財,甚至招來身體傷害的,往往就是這種桃花。每遇上這種情況,誘惑即便再多,桃花即便再重,也要克制自己,不然,招來的麻煩會遠遠超出你的意料之外。
  • 一夜之間,臺灣人都在談論《我愛我的祖國》
    對此,臺灣中時電子報戲謔道,綠媒想打擊別人卻不想一下子打到綠營大咖。連大陸購物網站也成臺當局抹黑對象事實上,在蛛絲馬跡中尋找大陸「統戰」的證據並進行大肆宣傳,早已是綠營的慣用伎倆。還記得不久前小銳曾報導過的臺灣街頭曾上演荒誕一幕麼?
  • 用簡體字,還是用繁體?歷史上一直是個問題(圖)
    反對這一建議的人認為,廢除簡體字是社會的倒退,是瞎折騰。也有人力挺這一建議,認為恢復繁體字讓大中華有凝聚力。  其實,漢字簡繁之爭早在一年前就已開始,潘慶林也不是第一個提出「廢除簡體字」建議的人。  70多歲的曾憲通教授當時還是中山大學一名入學不久的學生,在那一天,他翻開報紙發現字的順序全變了,很多繁體字也變為了簡體字,而他清晰記得自己在入學填表時用的還是繁體字。「我翻開報紙一看,一些字早就在我們的手寫中流行,讀起來一點兒也不困難。我們當時覺得轉換很自然,並不像有些人說的改用簡體字我們都變成文盲了。」
  • 裴鈺:從17個角度看漢字繁體字和簡體字之爭
    17個角度,看漢字繁體字和簡體字之爭  作者:裴鈺  近期,部分學者、文化人士陸續提出要廢除簡體字,全面恢復繁體字,同時,還有一部分學者主張要繼續漢字的簡化,不必恢復 繁體字,「繁簡漢字」之爭在近幾年,是年年爭,歲歲爭,討論得越來越深入,涉及的方面也越來越廣泛,原來是學術圈子的話題
  • 有點忙,更新晚了.戲說臺灣《女陰差解命劫》已更新1-5集,
    📸📸是說 阿奇來湊什麼咖啦~~  🤣🤣許瀞蔆Yuki粉絲團 陳伶宣-大膽宣粉絲團 莊奕勳三立臺灣臺 周一到周五 晚上七點半 戲說臺灣《女陰差解命劫》😍😍😍👍阿奇你~~居然趁大家不住意偷偷來 這劇情到底為何發展到這種程度 🤔🤔木熙衣 莊奕勳三立臺灣臺 周一到周五 晚上七點半 戲說臺灣《女陰差解命劫》😍😍😍👍
  • 書法家為何喜歡寫繁體字,而不喜歡寫簡體字?
    文·段宏剛漢字由繁瑣到簡潔的變化,實際上是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1956年1月28日,國務院通過並公布了《漢字簡化方案》,標誌著漢字在我國的簡化,進入了實質性階段,在全國範圍內推行簡化漢字,主要目的有四個。一是提高大眾的識字率,因為繁體字筆畫多,過於複雜,不便於學習。
  • 知識爭論:「繁體字」和「簡體字」哪個更好?哪個優點更多?
    漢字從最初到現在已經發展了4000多年的歷史了。漢字也是目前唯一一個保存下來,並且一直在發展使用的文字。它的數量非常龐大,至今沒有哪一個字典能準確說出它具體有多少個(每套字典所統計的字數都不同)。目前最多是《辭海》裡面統計的約10萬個左右。而我們普通人的認識量基本在3000-4000字左右。
  • 文化辯論:「繁體字」和「簡體字」哪個更好?是進步還是倒退?
    漢字從最初到現在已經發展了4000多年的歷史了。漢字也是目前唯一一個保存下來,並且一直在發展使用的文字。它的數量非常龐大,至今沒有哪一個字典能準確說出它具體有多少個(每套字典所統計的字數都不同)。目前最多是《辭海》裡面統計的約10萬個左右。而我們普通人的認識量基本在3000-4000字左右。
  • 兩岸詞語有差異:臺灣「土豆」意指大陸「花生米」
    [導讀]2008年,臺灣旅遊管理部門專門製作了大陸和臺灣用語對照表,並請來專家給旅遊業者授課,除教他們認簡體字外,大陸的「土豆」等同於臺灣的「馬鈴薯」,而臺灣的「土豆」意指大陸的「花生米」。畢竟,許多詞語彼此都知道對方的不同講法了,有些甚至互相通用,比如「給力」一詞,在臺灣媒體上也屢見不鮮。語詞差異成交流談資2008年大陸居民赴臺旅遊開放前夕,臺灣旅遊管理部門專門製作了大陸和臺灣用語對照表,並請來專家給旅遊業者授課,除教他們認簡體字外,大陸的「土豆」等同於臺灣的「馬鈴薯」,而臺灣的「土豆」意指大陸的「花生米」。
  • ...接受快報專訪時回應:教材須用簡體字,而古詩詞中已涉及部分繁體字
    輪到馮小剛委員發言時,面前的桌上立即擺滿了各種錄音設備。他和張國立委員聯合提議恢復部分富有含義的繁體字,增加到小學的課本裡,傳承中國傳統文字之美。   「我們經常說『親愛的』但『親』和『愛』的意思,現在有多少人知道?從繁體字就能看出來。繁體的親是一個『親』加一個『見』,意思是親要相見,『愛』是在現在的『愛』的基礎上,中間加了個心,所謂愛有心。
  • 為啥臺灣帥哥很少? 臺灣網友這樣分析
    臺灣網友在批踢踢上發表,臺灣女生整體上比男生好看,正妹隨處可見,相較之下,帥哥則少得可憐,就連國高中,大家都還是素顏時,女生普遍也比男生好看,難道臺灣真的是專出正妹,沒有帥哥的地方嗎?文章引起網友熱議,有網友認為,「臺灣帥哥還是很多得」、「物以類聚,你的氣場吸引不到帥哥,怪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