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綜合報導】民進黨「立委」劉世芳2日在網上對「簡體字」開炮,稱高雄市一馬路上的「待轉區」三個字是簡體字,還叫囂「還我繁體字」並要求高雄市政府「出來說明」。不過劉此舉卻是個烏龍,有網友「打臉」稱,高雄出現的「待轉區」三字是日文中的漢字。還有人提及,臺當局領導人寫信時也曾用過簡體字。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4月2日報導,劉世芳當天在社交網站「臉書」上公布一張照片,內容為一個路口上寫著「待轉區」三字,其中「待」與「區」都是簡體字,但「轉」則與簡體字不同。此外,圖片上更是被標註了「還我繁體字 這裡是臺灣高雄」字樣↓
劉還聲稱,該圖片系高雄市的九如/澄清路口,還揚言要求高雄市政府出來說明,更叫囂稱「今天不是愚人節了吧?」
但她隨即被網友「打臉」↓
有網友提到,劉世芳圖片中顯示的「轉」寫法是日文漢字寫法,而日文漢字中的「待」「區」二字也可以與大陸簡體字寫法相同,所以圖片中的「待轉區」顯然是日文漢字而不是簡體字。
對劉世芳這次鬧烏龍,也有網友諷刺:不識字的「民意代表」有點慘;可悲。
網友以及「中時電子報」更是批評劉世芳「逢中必反」↓
至於高雄市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有人分析稱,可能是施工人員想省筆畫。
也有人建議,高雄市長韓國瑜應該趁機處理這個日本漢字↓
還有網友發現,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都曾寫簡體字,其中還出現了錯別字↓
事實上,劉世芳並非第一次因「逢中必反」被網友指責。她2016年11月21日在臺「立法院」審查「僑委會」預算時聲稱,「僑委會」現在的文化社教活動無法真的代表臺灣文化。她還舉例稱,「扯鈴」(抖空竹)是「中國的文化」,更揚言稱「僑委會」組織的扯鈴活動「是在幫中國統戰」。
此言一出,包括臺灣「扯鈴」優秀的學生在內,島內輿論反彈相當大,劉世芳還被批「去中國化」「比扯鈴還扯」。因此她第二天馬上改口稱,經過「僑委會」說明後,「我完全能夠認同:扯鈴是中華文化發源,但是在臺灣發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