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佳儒
秋天到了,該換秋裝了。回到家後,家長推薦了幾款男裝品牌,像雅戈爾、波司登、杉杉等等,還有一個我不太熟悉的品牌——卡奴迪路。家長告訴我,這是義大利知名品牌,穿出去有面子。
單從名字上看,卡奴迪路很有時尚範兒。於是我上網搜索,發現家長說謊,這明明是一家中國服裝品牌,我剛要告訴他不要被騙了,卻又發現,家長並沒有說錯。2012年前,卡奴迪路確實自詡義大利品牌,同名公司還成功在深交所上市。
上市之後,卡奴迪路業績迅速變臉,隨後開始了漫長的轉型之路,無奈轉型不順,如今要靠出售總部大樓解困。更值得注意的是,自創始人高位套現2億元後,股價一蹶不振,屢屢刷新歷史低點。這到底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
圖片來源:尺度APP
尺度APP用戶爆料,卡奴迪路曾是一家「假洋貨」公司,因為涉嫌抄襲商標,還和國外大牌打了7年的官司。不過,如今的A股沒了卡奴迪路,它在2016年就已經更名摩登大道,曾經的卡奴迪路歷史似乎被刻意隱去。
1998年,福建人林永光創辦卡奴迪路,並完成「鷹圖形商標」設計。1999年8月,卡奴迪路商標在國內獲準註冊。一年後的2000年9月,卡奴迪路飄洋過海,在義大利也註冊了商標,自此鍍金穿上了「洋裝」。
圖片來源:網絡宣傳截圖
在鍍金之後的多年時間裡,卡奴迪路始終喬裝成義大利品牌,不僅成功打入演藝名人圈,也進駐了高檔百貨商店。瀏覽相關消息,可以發現卡奴迪路被宣傳為義大利品牌的介紹以及宣稱代理義大利品牌卡奴迪路(canudilo)的渠道商。
其實,「國內成產,國外註冊」是早期一些國產品牌的潛規則。2000年前後,國內有一眾起了洋名字的服裝品牌,像卡爾丹頓、卡奴迪路等,他們除了商標註冊地在國外,生產銷售都在國內,也就是所謂的「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
這樣做得好處多多,最大的好處就是賺錢快。國產貨掛上了外國牌子,並自我標榜具有高貴血統,價格往往能高出數倍,達到國際大牌的價格。
光有洋名字是不行的,商標也要夠大牌才行。前文已經提到,卡奴迪路的商標是「鷹圖形商標」,這和西班牙男裝品牌卡拉麥羅(Caramelo)幾乎一模一樣。2004年,卡拉麥羅以商標侵權為由起訴卡奴迪路,不過,這起長達7年的商標訴訟最終以卡奴迪路勝訴告終。
圖片來源:深圳電視臺財經頻道報導截圖
2011年,正是卡奴迪路上市關鍵期。當時,財經評論員朱雁峰認為,卡奴迪路能夠勝訴可能是「上升到保護民族品牌」高度。在2011年的315晚會曝光卡爾丹頓後,卡奴迪路也大方承認自己是國產品牌。
由此可見,這些「山寨」洋裝品牌一直想讓消費者認為自己是外國品牌,但在外國品牌面前又說自己是需要保護的民族品牌,實在自相矛盾。
不僅如此,卡奴迪路當年的招股書涉嫌美化自己,聲稱「在國內高級男裝服飾市場處於較為領先的地位」,附加的一張表中,卡奴迪路在成都、拉薩等地銷售排名第一,附註卻稱「商場通常將同類品牌布局在同一樓層,排名是公司根據所在商場提供的同樓層男裝銷售排名資料整理。」
在商場同一樓層銷售中排第一,就能算國內排名前茅?這樣的論據實在大開眼界。
圖片來源:卡奴迪路招股書
不過,這都沒能影響卡奴迪路上市進程,2012年3月,公司成功登陸深交所。從財報上看,卡奴迪路的賺錢能力也確實驚人,上市當年及過往幾年,業績增長堪稱神速,淨利潤增速甚至超過60%。
圖片來源:同花順
但大跌眼鏡的是,卡奴迪路出道即巔峰,2013-2018年的6個年頭,有5年淨利潤都在走下坡路,2016年甚至虧損2.87億元。
這期間,卡奴迪路也嘗試轉型,逐步告別男裝主業。2014年,公司經營戰略開始傾向「輕經營、重線上」,2015年進一步升級為「網際網路+全球時尚品牌運營商」,2016年更名摩登大道,搭建「摩登大道」電商平臺、引入國際資源進行跨境進口業務……
從當前的業績現狀來看,摩登大道轉型難言樂觀。雖然在2017年成功扭虧,但在2018年淨利潤大跌8成,扣非後還趕不上2008年的水平。
業績堪憂之下,摩登大道打算出售總部大樓。早在2009年,還沒上市的摩登大道就拿下總部大樓所在地塊,2017年完成驗收,摩登大道員工搬到總部辦公。2018年10月,使用不到1年的總部大樓卻要被出售,緩解其帶來的折舊攤銷壓力,接盤方為控股股東瑞豐集團。
不過,後來由於總部大樓不動產權屬證件尚未辦理完成而作罷。近期,摩登大道又重啟了出售計劃。市場人士分析,從過往經驗來看,不排除上市公司將總部大樓出售後,再從控股股東手中租回來,通過租金漲跌來調節上市公司利潤的可能。
經營層面的困境反映到二級市場上可謂慘不忍睹,自2018年1月底,摩登大道股價一瀉千裡,連續跌停後便一蹶不振,直到近期連續刷新歷史最低值。尺度APP計算,摩登大道從高位的15.73元跌至昨日的最低點4.13元,跌幅74%,市值跌去約80億元。
圖片來源:同花順
不過,摩登大道實控人林永飛和管管們損失可能少些,他們曾在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高位減持,減持套現額高達3.98億元。其中,林永飛曾在2018年1月24-25日總計減持套現1.97億元,兩日收盤價為15.39元和15.41元(向前復權),距離歷史最高位15.73元僅一步之遙。
高位們減持不久後,摩登大道相繼曝出重大資產重組失敗,股價崩盤。後續還曝出實控人股權遭司法凍結、實控人及一致行動人質押股權遭強平、業績大幅下跌等利空消息。15日晚間,摩登大道還披露了因與廣州證券股票質押式回購糾紛一案,控股股東收到執行通知書,還與林永飛等收到限制高消費令。
眼看股價跌成狗,摩登大道開始自我拯救,在2018年10月16日就披露了《回購股份報告書》,只不過,截至今年8月12日,公司還一股沒買。有投資者質疑,公司高管們能在高位套現,卻不能在低位護盤。
圖片來源:摩登大道公告
在互動平臺上,有投資者曾就經營現狀、股價暴跌等提問摩登大道董秘,得到的回覆是「公司目前日常經營較為正常」,此後在投資者追問「較為正常」是什麼意思時,董秘又去掉「較為」兩字。
圖片來源:互動平臺
那麼,摩登大道的經營是正常還是董秘不留神說的「較為正常」?不管怎樣,摩登大道的中小投資者們的心情可能不太正常。從近期的股價表現來看,摩登大道並沒有什麼反彈跡象,股價仍在刷新歷史新低的路上,摩登大道前路是否寬廣?尺度APP將持續跟蹤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