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歲」常被賦予神秘的色彩和豐富的藥用價值。傳說 太歲運行到哪,相應的方位下會出現一塊肉狀物, 即太歲 星的化身。在此處動土,會驚動太歲,因而有「不能在太歲 頭上動土」的禁忌傳言。同時,《宣室志》中記載了服用 「太歲」後人體能夠煥發生機, 發揮神奇的療效, 使得後世 之人爭相追尋長生不老之藥——「太歲」。
自 1992 年陝西周至縣農民在渭河邊上發現了出土 的「太歲」疑似物後,近年來「太歲」出土報導較多,引起了 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各家之言也紛紛湧現,但有關「太歲 的基原物種究竟是什麼「?
太歲,其實就是肉靈芝。太歲是它的俗稱。所謂的肉靈芝,外觀像是肉塊,是一種可能含有細菌、粘菌等生物的物體,目前生物學界對這種東西的研究都還很有限。
在《本草綱目》中,稱這種東西為「視肉」、「肉芝」,關於它的性狀,則記載如下:肉芝狀如肉。附於大石,頭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脂肪,黑者如澤漆,青者如翠羽,黃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徹如堅冰也。除此以外,人們還認為如果吃了肉靈芝,就能延年益壽,甚至長生不老。
太歲頭上動土這個傳說源於漢代,傳到後世愈禁愈嚴,愈來愈繁瑣,凡是太歲所在的方位及相反的方位,都不可以動土營造,風是違反這個禁忌的人,就會招來災禍,遭到惡報,後來就慢慢轉變為比喻觸犯兇惡的人,以致於遭到禍殃的成語,不得在太歲頭上動土,是我國民間遺留的一種忌諱。
最初的「肉靈芝」上動土,可是沒什麼問題的。《山海經》所載,「視肉」,也即是「肉靈芝」,是古代帝王生前最喜歡食用的。傳說中的堯、舜、禹這些壽高百歲以上的帝王,都曾食用過此等價品,自然而然的,「肉靈芝」也便成為了長生不老的仙藥,為後人所嚮往和追逐。但當「太歲」和「肉靈芝」合二為一之後,便開始不斷傳出各種靈異事件。
無論「太歲」或吉或兇,總的來說,於農曆正月期間祈求新的一年得以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個人平安健康順心,不要過度迷信,理解「安太歲」實為老百姓趨吉避兇的心理,也就不足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