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牌號小細節淚目,穿越70年,來看開國大典背後的故事

2021-01-09 騰訊網

2019年的10月1日,天安門廣場這場紀念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閱兵,舉世矚目。

禮樂團演奏樂曲威武雄壯,受閱部隊氣勢排山倒海,然而一個細節卻讓萬千網友瞬間溼了眼眶:習主席和乙曉光上將後面的那輛空的檢閱車,車牌號VA01949。

這輛車上載著的,是為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作出貢獻的英雄們。

親愛的我的國,又剛又溫暖。

70年,是25567天,穿越回1949年的10月1日,同樣是天安門廣場,開國大典上的閱兵儀式,受閱的數字如下:

飛機17架、火炮119門、坦克和裝甲車152輛、汽車222臺、軍馬2344匹。受閱的武器裝備有110多種,80多種型號,來自24個國家的98家工廠。人們形象地把開國大典閱兵說成是「萬國牌武器展覽會」,因為除了馬匹是國產的以外,其他的裝備大多是繳獲的。

那時候的新中國,百廢待興,但所有中國人都鼓足了一股勁。

1949年天安門修繕,從荒草叢生到肅穆莊嚴

今天的我們,可能無法想像1949年剛解放時候的天安門,是一幅怎樣荒涼的場景。

歷經多次戰火,北平解放前,天安門附近荒草叢生,廣場上垃圾成山。

1949年8月9日至14日,第一屆北平市各界代表會議決定:整修天安門和天安門廣場,使北平以整潔的形象迎接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和開國大典。

當時的天安門城樓年久失修,破敗不堪,僅城樓上的野鴿子糞便就有幾十噸之多;金水河失去了風採,河道淤塞,水面汙垢腐臭;天安門前最大的垃圾堆竟然有六七米高!

1949年人民修繕天安門時候的場景

而各界群眾在清理天安門廣場的勞動中爭先恐後,最後因為報名人數太多,還不得不採用抽籤的形式決定清理天安門廣場的名單,大家在一天內填平了天安門廣場的309個坑,9月底大典前,一個遼闊的廣場誕生了!

而今的天安門廣場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廣場,花團錦簇,一塵不染,肅穆莊嚴。

聶榮臻向受閱部隊命令:「下刀子也不能動!」

開國大典時的防空問題做了布置。當時國民黨軍隊仍然控制著廣東、廣西、四川、西康等全部或大部分地區,他們還利用其空軍力量,頻頻派出飛機向北平、天津、上海等重要城市發動空襲。

開國大典上人民空軍接受檢閱

為保證閱兵時受閱編隊機群的飛行安全,北平城上空必須處於淨空狀態,擔任警戒任務的飛機,都在機場起飛線值班待命。

將開國大典選擇在下午3時,也主要是考慮到防空問題。北平解放後,敵機幾次長途奔襲,一般都是在上午,下午基本上沒有出動過。事後得知,國民黨空軍也確實作了在這一天空襲北平的計劃,但最終還是放棄了。

預演結束時,一向以謹慎著稱的聶榮臻向受閱部隊命令:「正式閱兵那天,萬一發生空襲。不能動,下刀子也不能動!必須保持隊形!」參加遊行的群眾也接受了防空訓練教育,要求他們在發生事情時做到臨危不亂,冷靜沉著,一切行動聽指揮。

1949年10月1日,下午1時,華北軍區司令員、開國大典總指揮聶榮臻(左一),二十兵團司令、開國大典閱兵辦公室主任楊成武(左二),華北軍區參謀長、開國大典閱兵指揮部成員唐延傑(左三)檢查閱兵部隊集結準備情況

「寧願獻出生命,也不讓飛機掉在廣場和附近的建築物上」

今天的閱兵儀式上,各型飛機總數是160餘架,而70年前的開國閱兵時,我們的飛機一共只有17架。周總理曾說,「飛機不夠,我們就飛兩遍。」這句話在今年閱兵前的發布會上被國防部新聞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引用,引人淚目:

但其實除了有9架P-51戰機飛兩遍外,背後還有不少故事。

開國大典上,飛過天安門的P-51型戰鬥機

1949年10月1號下午,當年輕的人民空軍受閱戰機編隊出現在天安門上空時,閱兵式掀起高潮,在當時受閱飛機當中,有4架P-51型戰鬥機竟然全副武裝,帶彈飛行。這在世界閱兵史上沒有先例,也是絕對禁止的。

事隔多年,任當時飛行隊領隊的邢海帆道出個中緣由:「開國大典是在解放戰爭尚未結束的特殊情況下舉行的,敵情十分複雜,如果敵機來襲,我們再落地裝彈,那就晚了。」在受閱飛行的前一天,每個參加受閱的飛行人員都留下了這樣一段誓詞:我參加檢閱。一旦飛機出現故障,寧願獻出生命,也不讓飛機掉在廣場和附近的建築物上。

「九頭鳥」和第一次「實況轉播」

為讓全國億萬人民分享開國大典的盛況,剛入城不久的北平新華廣播電臺就向全國聽眾、新華社、各報社發出預告:第二天下午3點鐘將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慶祝大會及閱兵式,本臺將對此進行同步廣播。

要把開國大典現場的真實音響通過無線電波傳送到全國各地,首先應該給這次轉播起個名字,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處長廖承志委託北平新華廣播電臺的負責人梅益和溫濟澤考慮一下,他們倆商量後決定把這次大規模的轉播叫「實況轉播」。這個名詞形象又生動地反映了這個新節目的含義,沿用至今。

為了組織好共和國第一次「實況轉播」,從中央廣播事業局的領導到新華廣播電臺的工作人員都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當時設備簡陋,只有一個喇叭的普通擴音器,音量相當小,而「開國大典」將有30萬人參加,顯然不能適應需要。

1940年曾參與創建延安新華廣播電臺的軍委三局九隊隊長傅英豪,想了一個辦法,設計、製作了一種大型擴音器,把9隻喇叭焊接在一塊金屬板上,形成強大的音量,大家把它稱為「九頭鳥」。有關部門在天安門廣場架設了多個「九頭鳥」,從而解決了擴音器的問題。

北平新華廣播電臺現場播音員齊越和丁一嵐在露天播音臺前,面對僅有的兩架麥克風,完成了這次閱兵實況轉播的解說。

北平新華廣播電臺現場播音員齊越和丁一嵐

當盛大閱兵式開始時,齊越和丁一嵐一個兵種一個兵種地向聽眾作介紹,軍樂聲、飛機聲、坦克聲、馬蹄聲,甚至齊刷刷的腳步聲,都通過無線電波及時傳遍了中華大地。

8個膠捲和籃子裡的紙條

1949年10月1日,天安門城樓。一位年輕的女攝影師緊握相機,不斷調整焦距和光圈,拍完一卷就趕緊換,生怕耽誤任何重要的鏡頭。為了抓取最好的角度,她將身體探到城樓護欄的外邊。

她就是著名「紅牆攝影師」、有「紅色世紀波」之譽的女攝影家侯波。這張名為《開國大典》的照片成為她的代表作,而「開國大典上唯一女攝影師」則成為與她相伴一生的頭銜。

侯波攝影作品《開國大典》

今天的我們,打開搜尋引擎,關於閱兵的海量圖片一覽無餘,記者們的設備也是長槍短炮應有盡有。然而當時拍攝了這張名揚天下的《開國大典》的攝影師,連廣角鏡頭都沒有。

當時經濟條件很困難,侯波平時用的相機都很舊,有的還是繳獲的戰利品。開國大典當天,侯波用的是德國的祿萊120相機、阿克髮膠卷,相機一次只能裝12張底片。那時候膠捲都是從香港購買,非常稀缺,當天也只帶了8個膠捲。

侯波與毛主席合影

侯波說,「我很珍惜,每摁一張,心裡都要數一下。整個大典只用了三個半膠捲,捨不得啊!那天拍的照片,幾乎每一角度都只有一個底片。當時我的照相機只有標準鏡頭,沒有廣角,所以我想再多照一些人就照不下了。其實這張照片從光線、構圖和技術上來講,我是不滿意的,但它有特殊的意義。」

回憶那天的情景,侯波講到了一個有趣細節:「當天城樓上下是靠一條掛著一個籃子的繩子來聯繫的。下面有什麼意見或有什麼問題就拉那個繩子,籃子就提上來了。據說籃子裡面不少是罵記者的紙條。紙條上寫『你們擋著我們看不著主席,你們快離開吧』等。還有直接在城樓下喊叫的。所以我們攝影的同志都是儘量蹲著,只有拍照的時候才站起來。」

從開國大典留下的大多數鏡頭中看,毛主席是很少出現笑容的。毛澤東此刻的心情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又愉快又不愉快」。對此,他後來解釋道,「中國解放我是很高興的,但是總覺得中國的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因為中國很落後,很窮,一窮二白。」

而今天,天安門廣場上毛主席像微笑地端詳著這一切:

我們知道,先烈們今天也一定在看著這一切。

而我們無比雀躍的想快點告訴你們:如今的中國,山河無恙,國富民強!

(本文內容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人民政協報》、《北京日報》、《書摘》、環球網;編輯/王婕)

相關焦點

  • 彩色4K修復版開國大典!這清晰度絕了
    在大多數人印象中,70年前開國大典的畫面、影像資料都是單色的。 資料圖:領袖向群眾揮手致意 圖片來源:新華網 而近日,電影《決勝時刻》發布了一組新劇照——開國大典歷史影像經過修復後的彩色4K畫面。 這是開國大典歷史影像資料第一次以彩色超清畫質出現在大熒幕上。
  • 《開國大典》4K新版將映 1989年上映時票房過億
    電影《開國大典》4K新版首映禮日前舉行,影片導演李前寬、肖桂雲夫婦以及導演霍建起、蕭鋒,演員陶玉玲、李法曾、郭法曾、蔡明等亮相。由李前寬、肖桂雲聯合執導,古月、孫飛虎等聯袂主演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巨作《開國大典》,其原版於1989年9月21日新中國成立40周年之際上映。
  • 開國大典的毛澤東竟然沒有偉人痣!蘇聯《星火》雜誌是故意的?還是...
    1949年開國大典是中國歷史的重要時刻,毛澤東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布新中國成立。不久前,俄羅斯國家檔案館把彩色的紀錄片膠片贈給了中國。當年,蘇聯攝影師用彩色膠捲記錄下了開國大典的寶貴時刻,這是目前公開的關於開國大典時間最長、內容最完整的視頻,真實還原了這一偉大的歷史時刻。
  • 薪火相傳|穿越70年的崢嶸歲月……
    「我驕傲,能在1949年10月1日為五星紅旗站崗。」「我似乎看見城市和鄉村借著綠樹丫杈般的鐵路網,穿越70年崢嶸歲月、40年改革開放,駛向新時代的——中國夢。」「一座城市的70年時光底片,也是一個國家在70年的風雲激蕩鏗鏘行進中,一個小小的縮影。」……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 盤點:歷次閱兵車的車牌號(組圖)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專門印發了《關於舉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及其他有關活動的通知》,提出紀念活動的主題是「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並對紀念活動作出總體安排。   主題已定。半年之後,31個國家領導人應邀而來。
  • 共和國13次大閱兵:開國大典震撼 84年女兵亮相
    (選摘自《縱橫》雜誌2009年第8期,作者詠慷。)  一、1949年開國閱兵——揭開了中華民族開天闢地新紀元  1949年開國大典時的盛大閱兵盡人皆知。然而,有些讀者或許不一定清楚,在開國大典的閱兵之前,北京市的前身——北平,還曾經舉行過兩次頗具規模的閱兵式。  1949年2月3日,北平舉行了盛大的人民解放軍入城式。
  • 開國大典下午三點舉行,為何人民群眾在舉行前5個小時才知道?
    1949年的10月1日,這一天對中國人民來說是最重要的日子,在這一天新中國也正式成立,開國大典在下午3點開始舉行,但其實,在開國大典舉行前5個小時,人民群眾才得到大典要在下午三點舉行,這是為什麼?為什麼開國大典舉行的時間偏偏選在下午三點呢?選在上午的話,時間不是更充足嗎?
  • 知道嗎丨開國大典為什麼定在下午3時?
    開國大典定在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主要考慮到防空問題。當時,成都、廣州、重慶還有國民黨的飛機停留著,飛機有個作戰半徑問題。如果開國大典早了,飛機轟炸以後可以返回去,而選下午3時,它要轟炸天黑之前就回不去了,從而可以確保閱兵的正常進行。
  • 70張動圖,1949車牌,南京元素...帶你回顧今日閱兵 !
    ① 徒步方隊      閱兵現場  還有一些細節讓人動容  閱兵車牌號是1949和2019  裡面的含義,你看懂了嗎?  PCL181型155毫米車載加榴炮立項於2015年,南理工利用其深厚的火炮設計功底,在原有技術基礎上很短的時間內即完成研製,通過大量的測試,完成了技術定型,小批量裝備於我軍炮兵部隊,經過幾年的試裝,於2018年1
  • 帶你了解《開國大典》中有關舟山的這組鏡頭背後的故事……
    老舟山道古第一百零八期舟山廣電微信「老舟山道古」專欄(原「王教授的課」專欄)為大家講述舟山的文化、記憶和故事……本期《老舟山道古》莊和剛老師為您講述蔣介石敗退臺灣前還不忘到普陀山禮佛的故事影片《開國大典》中,有這樣一組特寫鏡頭:蔣介石流連忘返地在普陀山百步沙漫步
  • 帶你了解《開國大典》 中有關舟山的這組鏡頭背後的故事...
    老舟山道古  第一百零八期  舟山廣電微信「老舟山道古」專欄  (原「王教授的課」專欄)  為大家講述  舟山的文化、記憶和故事……  本期《老舟山道古》  莊和剛老師為您講述  蔣介石敗退臺灣前還不忘到普陀山禮佛的故事  影片《開國大典》中,有這樣一組特寫鏡頭:蔣介石流連忘返地在普陀山百步沙漫步,留下了一連串深深的腳印。
  • 開國大典在即,天安門附近的一個「飛馬」牌菸頭暴露了特務的陰謀
    1949年7月1日,中共中央邀請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各地區、各民族以及海外華僑代表,在北京先農壇體育場,舉行中國共產黨成立28周年紀念大會。為日後的公安隊伍建設、保衛新政協會議、警戒開國大典、粉碎敵人的暗殺陰謀,提供了一系列寶貴的經驗。五天之後,中央軍委決定,在軍委設置公安部,統轄全國各地公安機關,部長羅瑞卿。 1949年9月中旬的一天,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劉栓虎像往常一樣,裝扮成市民的模樣,在天安門附近巡視。此時,夜幕已經降臨,但保持高度警惕的劉栓虎還是在地上發現了一個不同尋常的東西。
  • 8個著名童話故事背後隱藏的小細節
    我們很少考慮通常的童話故事中隱藏著什麼含義,因為看起來簡單易懂,為了讓人看懂,這樣的設定似乎也是理所應當。但是,如果你深入研究情節,你可以會發現不一樣的童話故事,例如,長髮公主是一個關於不幸的愛情的故事,白雪公主沒有繼母,匹諾曹應該有一個完全不同的結局。如果你越深入研究歷史,就會變得越有趣。而今天,安迪就將為你介紹,8個著名童話故事背後隱藏的小細節。
  • 百歲開國少將離世 開國將星僅存13人
    據@中國民航大學的消息2019年2月16日102歲的開國少將方槐與世長辭爬雪山、過草地他曾走過二萬五千裡長徵開國大典他率機接受檢閱後來又為人民空軍的建立共和國航空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會上,當聶榮臻提出軍委航空局能否組織機群編隊參加開國大典分列式,通過天安門上空,接受中央領導同志的檢閱一事時,常乾坤當即表示可以組織小機群受閱。聶榮臻聽後高興地說:「好!有飛機編隊通過天安門上空參加受閱,為開國大典增添了光彩,你們回去後,要很好地做準備。」按空中受閱的需要,在飛行技術上要過硬,在政治上要絕對可靠。
  • 《國色》穿越古言推薦!有智有謀又有權的開國公主波瀾壯闊的人生
    1.國色 作者:夢溪石特點:穿越,類秦漢時期,女強,開國公主(大女主),婚事一波三折,爽文,金手指大,權謀,2014完結字數:588970字 非V章節總點擊數:2749737   總書評數:11289 當前被收藏數:19749 營養液數:7763 文章積分:772,283,648(小芭推書)劉楨是穿越女,父親是庶子,時代是非常落後的
  • 「己亥年公祭伏羲大典」快來看!2019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
    資料圖每日甘肅網天水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劉東亮)2019年伏羲文化旅遊節將於6月22日在天水舉行,為了讓大家全面了解祭祀大典,記者通過2019(己亥)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組委會及相關部門資料整理詳細流程,以便您更加貼近大典、走進伏羲。
  • 任弼時46歲英年早逝,去世前為什麼沒有參加開國大典
    從16歲參加革命,到46歲英年早逝,任弼時將自己的命運和黨、和國家緊緊聯繫在一起。30年崢嶸歲月,他和周恩來是情誼深厚的戰友,也是同甘共苦的親人。但任弼時至死都不願再和周總理見最後一面,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大型畫冊《盛世大典——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出版...
    新華社北京9月28日電 由新華通訊社編纂的一部全景式記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重要系列活動的大型畫冊《盛世大典——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近日由新華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國發行。《盛世大典》開篇收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和出席活動相關照片;正文分為「閱兵儀式」「群眾遊行」「聯歡晚會」三個部分;結尾收入文章《祖國的慶典,人民的節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全景紀實》。
  • 曲陽北嶽廟:北嶽恆山祭祀大典(辛卯年實拍)
    作為遊客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千年。由觀摩古代祭祀盛景而追溯曲陽北嶽廟的前世今生,感受生動而印象深刻。我注意到,最近幾年當地似乎沒再舉辦過類似活動,這組圖片便成為未必珍貴卻也不太多見的「歷史資料」。五嶽之中,唯獨北嶽恆山有「古今」之分:古恆山在河北省保定市唐縣、阜平、淶源三縣交界之處,其主峰是大茂山,祭祀北嶽恆山之地,設在距離大茂山腳70公裡的曲陽縣城北嶽廟。清初順治年間,朝廷將祭祀北嶽恆山改在山西渾源州,罷北嶽曲陽之祀。其實,早在明成祖建都北京以後,就不斷有人主張祭祀北嶽到山西渾源縣,理由是:北嶽恆山和祭祀北嶽的地點應在國都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