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與小興安嶺毗鄰,南瀕廣闊的松嫩平原北以俄羅斯為鄰的大興安嶺

2021-01-09 傲嬌小哈密瓜

大興安嶺(Greater Khingan Mountains)是興安嶺的西部組成部分,位於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是內蒙古高原與松遼平原的分水嶺。北起黑龍江畔,南至西拉木倫河上遊谷地,東北-西南走向,全長1200多公裡,寬200-300公裡,海拔1100-1400米,主峰索嶽爾濟山。大興安嶺原始森林茂密,是中國重要的林業基地之一。主要樹木有 興安落葉松、樟子松、紅皮雲杉、白樺、蒙古櫟、山楊等。

大興安嶺地勢呈西高東低,位於地勢第二階梯東緣,第二梯階第三梯結合部,大興安嶺山脊以東為第三階梯地,以西為第二階梯地。大興安嶺地貌形成具有明顯的不對稱形態。全區地形總勢呈東北--西南走向,屬淺山丘陵地帶。北部、西部和中部高。平均海拔573米;最高峰黃崗梁,海拔2029米(一說最高峰為伊勒呼裡山主峰—呼中大白山,海拔1528.7米);最低海拔180米,是呼瑪縣三卡鄉沿江村。冬寒夏暖, 晝夜溫差較大,年平均氣溫-2.8℃,最低溫度-52.3℃, 無霜期90-110天,年平均降水量746毫米,屬 寒溫帶 大陸性季風氣候。

大興安嶺位於中國 東北(位於 東經121°12′至127°00′;北 緯50°10′至53°33′。東西橫跨6個經度,南北縱越3個緯度。

東與 小興安嶺毗鄰,南瀕廣闊的 松嫩平原,北以 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與 俄羅斯為鄰,是 內蒙古自治區的主要山系,南北長約1220公裡(一說1400公裡左右),是內蒙古高原和松遼平原的分水嶺。

大興安嶺東側的 遼河水系、 松花江和 嫩江水系與其西北側的 黑龍江源頭諸水及支流的 分水嶺,山脈南段西坡的水注入 蒙古高原。

大興安嶺地區系新華夏系第三隆起代北段之地質帶。上元古代時期,系原始海洋的蒙古海漕,屬早期地質構造中「 五臺運動」的產物。古生代時期,在「加裡東」地殼激烈運動中,區內出現海陸交匯地層。 至石炭紀和二迭紀,經過「海西運動」,海水東洩退出,全區上升為陸地,形成大興安嶺褶皺帶與伊勒呼裡山系雛形,呈北東、南西走向。

中生代時期,侏羅紀後期至白堊紀初期的「燕山運動」,使本區出現強烈褶皺、斷裂和火山噴發,加之西伯利亞板塊與中國板塊擠壓、相撞,大興安嶺褶皺帶進一步上升,形成新華夏隆起帶和階梯式斷裂帶,主軸呈北北東向展布。

新生代時期,早期第三紀大興安嶺隆起帶和區域斷裂帶,繼續穩步上升。受長期侵蝕和剝蝕,出現「興安期夷平面」。「喜瑪拉雅運動」使本區出現新褶皺、大斷裂,火山噴發激烈,出現黑龍江、 呼瑪河、多布庫爾河、甘河、盤古河等多處斷裂帶。至第四紀及其爾後,大興安嶺繼續緩慢上升,發育成大興安嶺山脈和斷裂帶及河谷地帶。

大興安嶺地區特有的土壤有機質和微量元素含量居全國之首,肥沃且無汙染。

大興安嶺為多年凍土帶,處多年凍土帶南部。 盤古河以西及河源南向東直線以西為大片多年連續凍土帶,其它為島狀多年凍土帶。

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土壤類型主要有:棕色針葉林土、暗棕壤、灰黑土、草甸土、沼澤土。

元古代晚期浸入巖,分布於呼瑪地區。呈巖基或巖株狀產出,由片麻狀黑雲母花崗巖、片 大興安嶺麻狀斜長花崗巖和片麻狀白崗質花崗巖組成。

古生代加裡東期浸入巖,分布於 伊勒呼裡山和呼瑪地區。以巖基和巖株產出,主要由斜長花崗巖、 白雲母花崗巖組成。

華裡西晚期浸入巖,分布於全區。多呈巖基狀產出,由黑雲母花崗巖、花崗閃長巖、白崗質花崗巖、斜長花崗巖和石英閃長巖組成。

中生代燕山期浸入巖,主要分布於呼瑪地區和漠河地區。多呈巖株、巖牆或巖脈狀產出,由黑雲母花崗巖、花崗閃長巖、白崗質花崗巖、花崗斑巖、橄欖巖和輝長巖組成。伊勒呼裡山以南為巖漿巖。

大興安嶺東北組興安山地屬地型區,興安嶺山地與臺原中的興安嶺北部臺原地貌區。西部 為高緯寒凍地貌類型區,東部為高寒侵蝕地貌類型區。地貌由中山、低山、丘陵和山間盆構成。中山有山脈形態,但分割較碎。低山山形圓渾,地面零碎,較丘陵分布規則。全區地形總勢呈東北--西南走向,屬淺山丘陵地帶。北部、西部和中部高。平均海拔573米;黃崗梁是大興安嶺最高峰,海拔2029米;最低海拔180米,是呼瑪縣三卡鄉沿江村。伊勒呼裡山西東走向,橫臥本區,東低西高,400公裡長,系黑龍江水系和嫩江水系的分水嶺。中山區相對海拔300~500米,分布於本區西部和中部的新林區、呼中區、塔河縣。山體由一系列寬緩復背斜組成,地形起伏大,切割深。低山區相對海拔200~300米,主要分布於嶺東的呼瑪縣和嶺南的松嶺區、加格達奇區。山體渾圓,山坡和緩,坡角一般為15~30度。丘陵區相對海拔50~200米,分布於東部、南部和北部。地面呈崗阜狀起伏,坡長而緩,坡角一般為10~15度。山間盆地,分布於全區河谷地帶。河谷寬闊,谷底狹窄,直線河谷較多。

大興安嶺地區中國最北端,冬長夏短,尤其在 漠河、 洛古河地帶,冬季長達7個月以上,而 日照時間非常短,夏季只有2個月左右,然而從每年的6-8月份,日照時間長達17個小時。

漠河地區的年平均氣溫為零下4℃,冬季溫度超過零下40℃, [6] 年大於10℃積溫低於2200℃。無霜期90—120天。

大興安嶺同時為重要的氣候分帶。夏季海洋季風受阻於山地東坡,東坡降水多,西坡乾旱,二者呈明顯的對比,但整個山區的氣候比較溼潤,年降水500公釐以上。山脈北段是中國東部地區最冷之地,冬季嚴寒(平均氣溫-28℃),有大面積 多年凍土區。該地區覆被著茂密的森林,野生動物豐富,有 鹿、 麋、 貂、 山兔及許多毛皮獸。山脈中段與南段溫暖乾燥得多,1月氣溫約-21℃,年降水量250~300公釐,雪量也較少。

在大興安嶺,因立地條件的差異及海拔高度不同, 興安落葉松林呈現不同的森林類型,其中分布廣且具代表性的有杜鵑—興安落葉松林、越桔—興安落葉松林、杜香—興安落葉松林、草類—興安落葉松林及白樺—落葉松林等。

杜鵑—興安落葉松林代表著一種冷幹的生境條件,是構成大興安嶺植被的主要森林植被類型。此類興安落葉松林多佔據陽坡、半陽坡或分水嶺上。林木高大,木材蓄積量大,結構簡單,林相整齊。

越桔—興安落葉松林代表著一種冷溼的生境條件,在大興安嶺多見於山坡上部較平坦地段,分布較為廣泛。此類型林下天然更新良好,尤其在林窗處有大量的興安落葉松更新幼苗,生長狀態良好。

杜香—興安落葉松林是大興安嶺分布面積最廣的森林類型,多在坡度5°~10°之間的陰坡、半陰坡下部,生境較冷溼,水分充足,並常有滯水。枯枝落葉分解不良,形成明顯的潛育化和泥炭化現象。加之土層極薄,又具永凍層,影響林木生長,因此立木低矮,胸徑小,林相雖整齊,但枯腐木和風倒木較多。由於林內水分充足,利於興安落葉松種子萌發,故林下幼苗很多。但因灌草茂密,妨礙了幼苗發育成幼樹,因此林下更新出現幼苗多、幼樹少的特點。

草類—興安落葉松林集中分布於山地下部坡度一般為6°~10°的陽坡、半陽坡,多為同齡林,有成層現象,層片結構較簡單,有時林內有大量更新幼樹。林下土壤為較肥沃的棕色針葉林土,因此草本層和灌木層發育較好,草本植物種類繁多。

白樺—興安落葉松林在大興安嶺是一種過渡植被類型,是原生的興安落葉松林經過採伐、火燒等幹擾後,以白樺為主的闊葉樹種侵入形成,所以白樺—興安落葉松林在組成、結構上極不穩定,但分布廣泛。白樺的壽命一般僅為70年~100年,而興安落葉松壽命較長,隨著林齡增加,白樺逐漸衰退,便恢復成各類興安落葉松林。雖然白樺—興安落葉松林不穩定,但白樺在改善森林土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興安落葉松林演替的重要階段。

大興安嶺是中國東北部的著名山脈,也是中國最重要的 林業基地之一。它北 起 黑龍江畔,南至西林木河上遊谷地,全長1200多公裡,寬200公裡-300公裡,海拔1100-1400米,是中國面積最大的林區,木材貯量佔中國的一半。

大興安嶺東南坡較陡,西北坡向 內蒙古高原和緩傾斜。經過長期侵蝕,山頂渾圓,以海拔2029米的黃崗梁為最高。東南坡夏季受海洋季風影響,雨水較多,西北坡卻較乾旱,成為森林和 草原的分界線。大興安嶺北部漫山遍野都是密密層層、遮天蔽日的 原始森林。林帶北寬南窄,跨 緯度7°,面積約25萬平方公裡,森林覆蓋率約為62%。

相關焦點

  • 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中間是什麼?
    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中間是什麼?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國四大神獸,是神話中的四方之神靈,出現在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
  • 《西遊記》講什麼家喻戶曉,那麼東、南、北遊記講的是什麼?
    我們對《西遊記》的故事情節耳熟能詳,即便是三歲小孩都知道孫悟空,那麼《東遊記》、《南遊記》、《北遊記》三本書講的又是什麼呢?1. 《東遊記》,又叫《上洞八仙傳》、《八仙出處東遊記》,作者是明代的吳元泰,它講述的是八仙的神話傳說,「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八仙指的是呂洞賓、張果老、鐵拐李、漢鍾離、藍採和、何仙姑、韓湘子、曹國舅。
  • 《東遊記》《西遊記》《南遊記》《北遊記》,分別講的是什麼內容
    於是人們就會問,有《西遊記》,那麼有沒有《東遊記》、《南遊記》、《北遊記》呢?其實真的是有這三本小說,而且每一本的劇情都是不同的。《西遊記》是我們最熟悉的了,講的是師徒四人求取真經的故事,路上經歷了各種劫難,最終還是成功到了西天。在其中出場了很多的神仙,涉及了佛教和道教的問題。讓我們對於所謂的天庭和西天產生了深深的嚮往。
  • 你知道《西遊記》,那你知道東、南、北遊記嗎?講的是什麼內容呢
    你知道《西遊記》,那你知道東、南、北遊記嗎?講的是什麼內容呢相信不管是哪個年齡段的朋友們,他們小時候都是在齊天大聖的陪伴下度過自己童年的。但是你看過《東遊記》,《南遊記》,《北遊記》嗎?我猜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這三本書講的是什麼內容,但是經過小編等一下的介紹,相信大家應該就會明白了。第一個:《東遊記》。
  • 古代皇陵的兩個特例:秦始皇陵為何坐西向東?宋陵為何南高北低?
    但有兩處皇陵卻偏偏與眾不同:「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園是坐西向東的;而安葬了北宋七位帝王的宋陵,則是南高北低,居於最崇高地位的陵臺卻處在陵區的最低處,絲毫沒有皇帝高高在上之感。為什麼會這樣呢?事實上,秦始皇是很注意方位的。
  • 民國年間平原的「無底廟」「無影廟」
    東房北首有朝東的小門。在南房與東房間的圍牆外,鑲嵌有一個大青磚,豎刻「無底廟」三個大字。人們習慣統稱這裡為無底廟。民國《續修平原縣誌·寺觀》:「無底廟,在東關,光緒年間重修。近歲立慈善公會。」無底廟迎門牆上畫有觀音菩薩神像,供群眾祭祀。每年農曆臘月間,官家或鄉紳經常在這裡舉辦煮粥放飯活動,時間多為一個月。解放前夕,這裡是「在理教」住所。
  • 黑龍江小興安嶺重現「虎嘯山林」景象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東北虎是世界級瀕危物種,曾在我國東北地區廣泛分布,不過,在上世紀80年代的科學調查中,小興安嶺地區一度宣布東北虎絕跡。近幾年,隨著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的不斷推進,小興安嶺重現「虎嘯山林」的景象。在太平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就多次發現了來自俄羅斯的東北虎。
  • 方位以木東火南金西水北,過於粗陋,可以用後天八卦位來記錄
    卯月己亥日,佔升遷,得「臨之中孚」1、取用佔升遷,以官和世爻為用,正好,官與世爻重合,故取世爻為用。2、吉兇世爻官星持著,臨月建,日長生,旺相有氣,又得子孫生妻財,妻財生世爻官星,許之大吉。(2)、升遷地點,曾看到有大師以木為東、金為西、火為南、水為北,我認為這個方法判定有點過於簡單,可以按羅盤,後天八卦位來推斷,辰巽巳 東南,戌乾亥,西北,未坤申,西南,醜艮寅,東北,然後是四正方,子午卯酉,子為北,午為南,卯為東,酉為西。原創聲明:本文由雷鷹說易原創,轉載請註明作者。歡迎大家關注、分享,收藏、評論。讓我們一起感受古人的智慧。
  • 6副寺院對聯,最有意思的不是「笑古笑今,笑東笑西笑南笑北!」
    接下來筆者為大家介紹幾組寺廟中的趣味對聯。格式或許沒那麼工整,但意味深遠,久久不能忘懷!人生哪有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出自杭州靈隱寺。人生事,盡如意的又有幾個?做人做事,又怎麼可能做到順心如意。所以,人要學會接受缺陷。不完美是人生的常態,完美只是理想的情況。換句話說,缺陷也是一種美。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開顏便笑世間可笑之人。
  • 小興安嶺再現「虎嘯山林」 保護區識別出多隻東北虎
    在20世紀80年代的科學調查中,小興安嶺地區一度宣布東北虎絕跡。而近幾年,隨著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的不斷推進,小興安嶺重現了「虎嘯山林」的景象——在地處小興安嶺北坡的太平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多隻來自鄰邦俄羅斯東北虎不斷造訪,其中一些還在太平溝溝谷佔據領地。最近,家住黑龍江邊的蘿北縣太平溝鄉金沙村的村民楊大江,在一天早起後發現了家裡遭遇了野生動物入侵,兩隻家養的狗在一夜間被咬死。
  • 東有小山相術篇第6課:木火土金水五行人、南人北相、北人南相
    在東有小山紫微鬥數相術篇的上一課中,我們學習了化祿在男人和女人身上的不同表現,之後學習了化忌的面相,進一步講解了如何望死色,最後學到了表裡不一致的面相。在今天這一課中,我們學習相術上對人的分類,以及什麼叫做南人北相、北人南相,哪種相貌會更有貴氣。
  • 大興安嶺發現一黑嘴動物,冬天將自己埋進雪地,只露出喙尖呼吸
    從北極苔原的樹木線一直向南延伸約 1000 千米,有一條環狀的森林帶,那就是泰加林。泰加林的核心部分位於大興安嶺西坡北部。泰加林屬於寒溫帶針葉林,一棵棵落葉松,堅挺地立在北國大地上。大興安嶺的冬季漫長、寒冷,肅穆而寂靜,但這裡依然有鮮活的生命在活動。
  • 神話傳說中「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那中間的是誰呢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幾位神獸,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東青龍,西白虎,北玄武,南朱雀」,這句話,那中間的是誰呢?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分別是我們神話中鎮守四方的神獸,它們也有著各自的屬性。比如東方的青龍屬性為木,它代表著春天的萬物復甦,是萬物生長的仁德之神,功德無量,甚至被人類天神的地位還要高出很多。
  • 農村老話「東閃空西閃風,南閃火北閃雨」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東閃空,西閃風,南閃火,北閃雨」其實是一句民諺,聽這句話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說的是什麼,但是在民間還有另外一句和其類似的民諺:東閃日頭,西閃雨,南閃火門開,北閃有雨來。這樣一看,是不是明白了很多呢?這句民諺農村裡的老農民是再清楚不過的了,因為他們多半都會看雲識天氣。而它的意思是說在東邊有閃電,那基本上接下來就是大晴天,而在西邊閃電就會有風雨天氣。
  • 工業北路延伸線慢行隧道開始「穿山」
    工業北路延伸線工程南段(工業路—梅峰路)是我市城區第二批治堵重大項目。昨日從市城鄉建設局獲悉,作為該工程核心,文林山隧道的慢行隧道已順利進洞,2條車行隧道進洞前的管幕支護施工也正式展開,計劃10月展開掘進。明年底,該工程主體有望全面建成。  昨日上午,與梅峰山地公園為鄰的施工現場頗為熱鬧。「這是慢行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