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恆天然中國的四大業務板塊中,餐飲服務已經成為公司增長最快的業務板塊之一,和消費品牌部一起,這兩個高附加值業務板塊的利潤貢獻也已經遠超乳品原料業務。在數次強調中國是最重要的戰略市場後,紐西蘭的「國寶級」公司——恆天然正在不斷挖掘中國市場新的利潤增長點。
5月7日,恆天然大中華區總裁朱曉靜在接受包括《國際金融報》在內的媒體採訪時表示,在恆天然中國的四大業務板塊中,餐飲服務已經成為公司增長最快的業務板塊之一,和消費品牌部一起,這兩個高附加值業務板塊的利潤貢獻也已經遠超乳品原料業務。
目前,中國餐飲市場正迎來新的發展階段。一方面,整個行業的的整體盤面不斷增長,但增速略有放緩;另一方面,網紅產品以及網紅品牌層出不窮且更迭迅速。在這一背景下,朱曉靜坦言,恆天然的發展確實存在挑戰,「目前在中國市場沒有『一招致勝』這一說,沒有永遠的成功,所以我經常提醒中國的小夥伴要有危機感,不要覺得我們成功了。我們在中國唯一的『護城河』就是不斷創新,不斷否定自己,不斷顛覆自己」。
挖掘高附加值業務
公開資料顯示,恆天然於中國擁有牧場、乳品原料、餐飲服務和消費品服務四個業務板塊。
朱曉靜指出,過去,乳品原料業務佔據了恆天然中國市場業務的近九成。但現在,隨著旗下餐飲服務和消費品業務的發展,這一曾經的業務重點的收入佔比已經降至六七成左右。據稱,目前恆天然中國的乳品原料業務已經進入平穩增長階段,餐飲服務業務則成為了公司利潤的重要支撐之一。
朱曉靜於2016年開始擔任恆天然大中華區總裁,是恆天然集團在大中華區的第一位本土總裁也是第一位女性總裁。對於中國市場發展,朱曉靜頗有自己的想法。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早在2016年,朱曉靜就曾指出,恆天然要在中國發展高附加值的業務。
事實上,相比近幾年經歷價格低迷期的乳品原料行業,餐飲服務市場顯然更具誘惑力。今年3月,美團點評聯合餐飲老闆內參發布的《中國餐飲報告2019》指出,過去一年,中國餐飲市場規模已達4.2萬億,首次突破「四萬億」規模。從突破3萬億到4萬億僅用了3年時間,破萬億時間越來越短。
在此背景下,朱曉靜向記者透露,恆天然於中國市場的的餐飲服務業務已覆蓋超過300個城市、數萬個餐飲客戶的幾十萬家終端門店,該部門的業務增長也已經達到兩位數。
在穩定一二線市場餐飲業務的同時,朱曉靜稱恆天然還要挖掘低線市場的潛力。「中國的市場很大,很深,我們希望可以進入三四五線城市,通過我們和各個區域的頭部企業大力合作,把整個網絡建深、建廣、建透。」
「我們今年進入了28個新城市(300778),在這些城市,我們會給經銷商一定的補貼,鼓勵他們購買專業的冷鏈車,使得他們的配送可以真正下沉到四五線城市。」朱曉靜指出。
多維度切入餐飲市場
為了挖掘餐飲市場的發展機會,這家紐西蘭乳製品企業正在拓展其進入的領域。
就在4月22日,恆天然宣布其中式餐飲西式融合戰略啟動。彼時,不少業內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這意味著恆天然要大規模進軍中式餐飲領域。
據悉,恆天然目前已與西貝、呷哺呷哺、真功夫,點都德、大家樂等多家餐飲企業展開合作。
對於進軍中式餐飲,朱曉靜表示,「(恆天然)進中式餐飲速度是非常快的,因為它相對非常分散,中國餐飲本身分類就非常廣,逼著我們在創新方面也相對分散。」其還指出,恆天然願意投資,願意在這一領域花費時間耕耘。
在餐飲領域,恆天然此前已經進入了烘焙和茶飲等細分市場,且這兩塊市場目前也在迅速發展。
美團點評戰略客戶發展部市場總經理吳荻表示,中國烘焙行業2013年-2017年的複合增長率達13%,至2022年,這一市場的規模預計可達3625億元。與此同時,經歷新品牌的湧入和連鎖品牌的規模化擴張,2018年現制飲品市場也已經全面爆發。根據其提供的數據,2018年三季度,全國現制飲品門店數已經達到57萬家。
朱曉靜指出,目前,烘焙業務是其餐飲領域佔比最大的部分,但其整個茶飲業務佔比正正處於快速上升狀態。「具體數字我無法告訴你。但比如說奶蓋茶,奶蓋茶只是我一個產品,2017年才賣2億杯,2018年賣了5億杯,比例上升非常快。」
採訪接近尾聲時,朱曉靜直言,在行業處於充滿變革期時,企業只能自己主動放棄舒適區,接受變革,一旦有機會出現,就要抓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