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水塘內發現80公斤太歲 想出售為兒子討媳婦

2020-11-23 江蘇網絡廣播電視臺

  資料圖

  法制晚報訊(記者 董振傑)前段時間,遼寧農民王承德賣「太歲」賺數百萬的消息引發不少關注。近日有網友稱,河北香河村民小李也發現了一隻「太歲」,重達80餘公斤。小李表示,希望能有專家幫助鑑定一下「太歲」的價值。小李的母親則希望能用這個「寶貝」換來收入,為兒子討個媳婦。

  法晚記者發現,有關太歲的新聞常見諸報端,但對於太歲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以及其藥用價值,目前尚無定論。

  講述 水塘內摸到「太歲」 切小塊水煮後不好嚼

  近日,法晚記者來到河北香河縣安平鎮某村小李的家中,見到了這隻「太歲」。只見一塊外表黑乎乎的肉團狀物體躺在村民的庫房地面上。這塊「肉團」觸感柔軟而有彈性,摸起來有少量黏液,聞起來並無任何氣味。肉團有個切口,從切口往裡看,裡面呈現半透明的肉色,看起來和牛皮筋有點兒相似。

  當著記者的面,小李和一名網友合力將這塊肉團放在電子秤上稱量,重量定格在80多公斤。

  「這到底是什麼東西,我希望有人能夠幫助鑑定一下。」小李說,他兩三天前在離家不遠的水塘裡抓魚時,在淺水區域觸摸到這一奇怪的物體,「用手摸到了一塊軟軟的東西,嚇了一跳。仔細摸一下,最後發現有這麼大一塊物體。」

  小李和父親用三輪車將「肉團」帶回,放在了庫房裡。「我上網查了一下,這個東西好像就是太歲,聽說有藥用價值。」

  小李說,自己將「肉團」弄回來時,並不知道到底該如何存放,也不知道到底什麼味道,於是就割下來一小塊,放在鍋內煮了一下,感覺不太好嚼。切一塊燒了一下,燒過之後遺留黑色的碳化物。

  小李的媽媽向記者表示,家裡無意中得到了這麼一個「寶貝」,感覺很稀奇,現在兒子還未婚,希望能靠著這個「寶貝」為兒子賺回結婚的費用。

  回顧 媒體報導遼寧農民賣「太歲」賺百萬

  近年來,「太歲」時常見諸報端。近期較為轟動的一則有關「太歲」的新聞報導稱,2015年3月,遼寧農民王承德意外獲得140斤「太歲」,幾乎在一夜之間成「網紅」,甚至被稱作「王太歲」。

  此後的一年間,王承德基本上是在賣「太歲」中走過來的,「太歲」的價格一路高歌猛進,由最初的一斤一萬賣到一斤十萬。如今,一年過去,「太歲」最終給王承德帶來了將近300萬元的收入。

  今天上午,記者在淘寶網上搜索發現,網上也有人出售太歲,標價為5000元每斤。網上的這名賣家表示,自己所售太歲肉肯定是真的,太歲是從東北購入,切開零售。

  疑問

  太歲到底是什麼東西?

  古代典籍裡有記載

  大家稀奇圍觀的同時,很少有人知道「太歲」是何物。

  有媒體稱,「太歲」是一種黏菌,是介於生物和真菌之間的一種原質體生物,既有原生物特點,也有真菌特點。還有專家認為,「太歲」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古生物活體標本,是「人類和一切動物的祖先」。

  記者搜索相關資料發現,在古代典籍中,對「太歲」有多處記載。

  東晉道家葛洪在《抱樸子》中記載:「諸芝搗末,或化水服,令人輕身長生不老」。「太歲」分纖維狀「太歲」和肉膠質「太歲」兩種,纖維質「太歲」產於大山,無彈性,近靈芝;肉膠質「太歲」產自大地,有彈性,有肉質紋理。「太歲」生長十分緩慢,一年只生長5%。

  在《山海經》中,「太歲」也被稱為「視肉」「聚肉」「肉芝」。據《山海經》記載,「視肉」最早是作為古代帝王生前喜歡食用的物品出現在古帝陵前的。具有「食之盡,尋復更生如故」「食一片復一片」 的特點,也就是說吃一片,它自己可以再次生長。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肉芝,狀如肉。附於大石,頭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脂肪,黑者如澤漆,青者如翠羽,黃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徹如堅冰也」。

  在《本草綱目》中李時珍把它叫做肉芝,收入「菜」部「芝」類,與常見的靈芝,並稱為「本經上品」。《本草綱目》裡還列舉了幾個以「芝」為主的藥方,說明對一些疑難病症有著特殊療效,其共同的特點是:「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而且由於它具有自生自長的特點,顯得更加珍貴。

  發現 有人花數千萬收藏數千太歲 欲開博物館

  法晚記者發現,隨著「太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知,一些收藏家開始專門收藏「太歲」。

  收藏者朱先生告訴記者,自己家中有10多個「太歲」,都是從全國各地購買的。他幾乎見過國內大部分的「太歲」。八九年前,自己家中的一名親戚患了癌症病重,躺在床上等死,他就把家中的一個「太歲」割下來一些給這個親戚食用,「沒想到治病效果很好,現在過去八九年了,親戚還健在」。

  河北石家莊有一位企業家王先生稱自己收藏有數千個「太歲」,大小、形狀、重量各不相同。他是從10多年前開始收藏的,這些「太歲」來自全國各地,已經花費了數千萬元積蓄。

  「我想辦一個『太歲』博物館,展出我收藏的『太歲』。」王先生表示,自己只是像收藏文物一樣收藏,有時也在圈內交流,一般不出售。碰上有人特別想要,有時抹不開面子,才會忍痛割愛。不過談及小李發現的這個80餘公斤的「太歲」,王先生認為在水塘裡面的「太歲」由於遭受水體的各種汙染,品質並不太好。

  觀點交鋒

  1。本質為何尚無定論 藥用價值未經驗證

  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張惟材研究員看過圖片和視頻之後告訴記者,從現有的情況推測,小李發現的「肉團」是太歲的一種,也就是俗稱的「肉靈芝」。

  張惟材研究員稱,自己見過不少太歲,實驗室內也有多個鑑定樣本,目前全國很多省區市都有發現,有數千個之多。有的在土裡被發現,也有在水裡及水邊發現的,對於保存完整、形狀美觀的太歲,有不少人開始收藏。說起「太歲」的價格,張惟材研究員說,可以參考的價格是每斤一萬元。

  由於在古代藥典上有記載,民間也有人開始試著將其作為藥用,據說對腫瘤等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這些功能還缺乏系統的藥效學實驗數據支持。

  有媒體報導,「太歲」肉靈芝是天然形成的,由很多不同菌體慢慢聚合在一起,形成菌體團。對此,張惟材表示,太歲的形成和其生物學本質尚無定論,這些只是推測。

  2。「太歲」是「太歲」菌代謝的產物

  王朝江是河北省農林科學院遺傳生理研究所研究員,他曾對數百個「太歲」做過多年研究,已經在相關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王朝江看過記者提供的照片後說,小李發現的確實是一種「太歲」。

  「『太歲』是一種客觀存在,實體就是『太歲』菌代謝的產物,同時又是營養物。通俗些講,『太歲』實體就是一個大肉塊。」王朝江表示,「『太歲』菌不是一種,而是一類」。

  他解釋,儘管「太歲」實體生於土壤中,但是「太歲」體內沒有土或者石塊,而有的「太歲」實體切開后里面又是空的,這說明「太歲」實體是向外膨脹著生長的,當外界能量不足時,「太歲」菌會把在向外界攝取能量時代謝生成的「太歲」肉作為食物消耗。

  王朝江說,對於「太歲」的本質,目前學界的解釋比較亂。「從生命體上來說,『太歲』含有很多細菌和少量黴菌,這是客觀存在的;從成分上來說,含有多糖、蛋白質、核酸。」

  「太歲」裡面普遍含有細菌和黴菌,有細菌黴菌的就會有蛋白質和核酸,而核酸代表生命體的存在。現在尚不能界定哪是細菌核酸,哪是「太歲」核酸,所以下結論說「太歲」裡面含有核酸為時尚早,還需要繼續進行相關研究。

相關焦點

  • 河北村民發現80公斤太歲:呈半透明肉色
    原標題:香河村民發現80公斤太歲 河北村民在水塘發現疑似太歲物體   第2頁 :太歲到底是什麼東西?村民小李撿到的"太歲"重達80多公斤  回顧 媒體報導遼寧農民賣「太歲」賺百萬  近年來,「太歲」時常見諸報端。
  • 發現80公斤太歲 價值百萬北京三環內買房還差點兒
    前段時間,遼寧農民王承德賣「太歲」賺數百萬的消息引發不少關注。近日有網友稱,河北香河村民小李也發現了一隻「太歲」,重達80餘公斤。小李表示,希望能有專家幫助鑑定一下「太歲」的價值。小李的母親則希望能用這個「寶貝」換來收入,為兒子討個媳婦。
  • 河北村民發現80公斤太歲 打算賣掉之後給兒子娶個老婆
    太歲一般喜歡生長在潮溼的水澤邊,很多在水澤邊生活的人都會經常發現太歲的痕跡,據說一個太歲最高可以賣到上百萬,所以關注太歲的人也就越來越多。近日,河北的一個小夥子在水塘裡面就發現了一個太歲,這個太歲居然重達160斤。家裡人聽說這是太歲之後都高興的不得了,男子的媽媽還打算將這個太歲賣掉之後給兒子娶個老婆。     發現80公斤太歲     據稱,到那時這個小夥子去水塘抓魚,抓著抓著就摸到一個肉質的物體,隨後男子將這個東西帶回家放到了庫房裡面。
  • 河北香河村民發現一隻「太歲」 重達80公斤
    河北香河村民發現一隻「太歲」 重達80公斤 (1/3) "← →"翻頁
  • 哈爾濱一村民發現疑似「太歲」 重約10公斤(圖)
    哈爾濱一村民發現疑似「太歲」 重約10公斤(圖) Mysterious 'creature' found in Harbin「太歲」發現地。
  • 80公斤太歲換媳婦 太歲的營養價值有多高
    太歲有哪些功效呢?說到太歲很多人都會想到長生不老。其實太歲就是我們常見的肉靈芝,那麼你知道它有什麼功效嗎?  近日有網友稱,河北香河村民小李也發現了一隻「太歲」,重達80餘公斤。小李表示,希望能有專家幫助鑑定一下「太歲」的價值。小李的母親則希望能用這個「寶貝」換來收入,為兒子討個媳婦。
  • 哈爾濱一村民發現疑似「太歲」 重約10公斤/圖【2】
    原標題:哈爾濱一村民發現疑似「太歲」 重約10公斤/圖   隨後李先生拿出了「太歲」請記者觀看,該「太歲」整體重量約10公斤,外表被一層白絮狀的膜皮覆蓋著,掀開膜皮後露出了裡面像沒有生肉一樣的物質,用光一照晶瑩剔透。記者用手摸了一下感覺油膩膩的,嗅了一下並無任何怪味。
  • 新疆伊犁村民挖出疑似「太歲」 家中養三年長了兩公斤
    原標題:新疆伊犁村民挖出疑似「太歲」 家中養三年長了兩公斤 新疆伊犁村民挖菜窖挖出 「寶」 疑似「太歲」 家中養三年長了兩公斤 「養了這麼長時間,不想養了,想找個識貨的人,把這傢伙賣了7日,伊犁霍城縣的村民馬建林在電話中告訴記者。3年前,他在自家門口挖菜窖時挖出一個類似「太歲」的東西,因為捨不得扔,就養在了家中。 昨天上午,馬建林的朋友馬國勝帶著「太歲」找到記者,他說:「能幫忙找人鑑定一下嗎?」馬國勝帶來的這個「太歲」放在一個鐵盆子裡,浸在水中,通體呈乳白色,表面有褶皺,還有一些黃褐色的斑紋,整體呈不規則橢圓形,重約11公斤。
  • 「數」說鄉村振興③∣博羅縣嶺子頭村的老水塘變成了「聚寶盆」
    「我們也沒有想到老水塘這麼值錢,竟然成了帶動我們村致富的聚寶盆!」近日,博羅縣泰美鎮嶺子頭村委會副主任利仲安感慨道。  在前不久舉行的首屆捕魚節,當天來了200多名遊客,利之湖成了網紅打卡地。兩天時間賣出了500多公斤生態魚、150多公斤紅薯、25公斤魚乾等無公害農產品。
  • 50年前內蒙古一村民發現太歲 上有神秘X形字符
    每一次太歲現身,人們都懷著忐忑而興奮的心情來迎對。新發現的太歲與以前發現的太歲存在著怎樣的區別,又有何共性?  人們總幻想能夠破解太歲的生命密碼,渴望找到太歲與人類之間的必然聯繫。  50年後,再講起這段故事,發現者的兒子已經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  4年前,老人的兒子無意聽人說起了有關太歲的傳言。在網上經過多次查證對比後,老人的兒子想到家裡老輩人發現的那個東西:莫非是個太歲?  回到家裡,老人的兒子把東西找到,泡進水裡。東西經過多年的風吹日曬,形狀已經有些變化。
  • 霍城縣大柳樹村接連發現7個「太歲」
    2
  • 日照:一村莊驚現野生太歲 重6.5斤欲出售(圖)
    原標題:日照:一村莊驚現野生肉靈芝 重6.5斤欲出售日照市莒縣招賢鎮西黃埠村在打掃村裡衛生時,意外發現一株重達6.5斤的野生肉靈芝。齊魯網日照11月18日訊(記者蔡紀香)11月14日,日照市莒縣招賢鎮西黃埠村在打掃村裡衛生時,意外發現一株重達6.5斤的野生肉靈芝。據了解,11月14日該村在組織打掃衛生時,在一住戶家房子後面的雜草叢中發現一團「肉」。發現這團「肉」後,村民議論紛紛,都搞不清楚這到底是啥。後來有村民說附近村之前也發現過類似的東西,像是「太歲」。
  • 太歲是什麼東西?村民採到傳說中的「太歲」 你見過嗎(圖)
    近日,北流市新豐鎮大村村民陸世權在山上採摘到一個傳說中的「太歲」,重達10多公斤,非常罕見。村民採到的「太歲」  「寶貝是在新豐大村石鼓嶺山腳發現的,當時它下半身埋在泥土裡,上面有小部分露出來。」
  • 陝縣河道驚現太歲 46公斤肉團賣1萬(圖)
    」  東方今報12月10日報導去年6月30日,陝縣張茅鄉蘇村少年蘇偉在河道裡發現一個神秘的「肉團」,而至今全國已發現20多個類似的「肉團」,它們是否為傳說中的「太歲」?令狐俊絲發現其外皮如牛皮一樣,內有一層層似肌肉的組織,半腰處還圍著一圈花紋,看起來十分好看。  令狐俊絲找來大秤,稱了稱,有46公斤重;又找來尺子量了量,高116釐米,胸圍達60釐米,真夠龐大的。
  • 傳說中的"太歲"?北流一村民挖到一個"肉靈芝"(圖)-廣西新聞網
    背部「太歲」腹部玉林新聞網-玉林日報訊 近日,北流市新豐鎮大村村民陸世權在當地山上挖出一個據稱是傳說中的「太歲」,重達10多公斤,非常罕見。2月27日上午,筆者在北流市北流鎮松花村陸世權家中見到了這個傳說中的「太歲」,陸世權把它養護在魚缸裡。
  • 全國陸續挖到的「太歲」究竟是什麼?專家揭秘:它已違背自然規律
    2015年3月,遼寧東港長安鎮村民意外得到140斤的太歲,後以一斤一萬元的價格出售。同年9月29日,四川成都金堂縣趙鎮江源村一農民釣到貌似太歲的東西,重量達13斤。2016年6月,河北發現80公斤太歲,2019年7月,北京一村民發現太歲。除了這些,中國各地都有陸續發現太歲的新聞,這不由讓人納悶,太歲究竟是什麼?
  • 號稱全國最好太歲在遼寧朝陽待價出售
    據《遼西商報》消息12月5日和7日,本報分別以《回訪「太歲」》、《解秘「太歲」》為題,對遼寧省朝陽市自2001年起至今發現的六塊「太歲」進行了全方位的報導。12月12日,記者從擁有「全國最好太歲」的朝陽市民李廣輝那裡獲悉,他欲將手中的這個「神秘之物」出售,而售價「可以商量」。
  • 我們常說的「太歲」,到底是什麼生物?
    這句話就是用來描寫「太歲」的形象,而它卻在被發現的時候,大多數都是在深林深處有水源的地方。太歲喜歡生長在大石頭旁邊,「太歲」雖然在古代時期就已經被發現了,而且還有很多人專門研究過「太歲」。但是直到現在,很多人都沒有辦法去揭開「太歲」背後的謎底。「太歲」也留給了後人們很多傳說,在明朝時期有一種說法是不能在「太歲」頭上動土,這一句古語也傳到了現在。
  • 我們常說的「太歲」,究竟是什麼?專家揭秘:它已違背自然規律
    這句話就是用來描寫「太歲」的形象,而它卻在被發現的時候,大多數都是在深林深處有水源的地方。太歲喜歡生長在大石頭旁邊,「太歲」雖然在古代時期就已經被發現了,而且還有很多人專門研究過「太歲」。「太歲」也留給了後人們很多傳說,在明朝時期有一種說法是不能在「太歲」頭上動土,這一句古語也傳到了現在。而故事的內容是說:當時有一戶村民一家兄弟加起來超過了10多個人,可是有一天老二在山裡發現了一個「太歲」,就趕緊把這個驚喜帶回了家,但是兄弟們卻覺得很好奇,都想玩一玩「太歲」。
  • 天津武清村民疑似挖到「太歲」後續
    前沿新聞訊:3月7日下午,「前沿」新聞記者接到報料,天津武清王慶坨村民曹立祥稱,自己從當地的河邊挖出一個比較奇怪的物體,村民們推測可能就是「太歲」。「前沿」新聞記者已經對該村民發現太歲的經過,在此前一篇新聞中做了詳細報導。那麼,此物究竟是否是「太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