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說鄉村振興③∣博羅縣嶺子頭村的老水塘變成了「聚寶盆」

2021-01-09 新華網廣東頻道

  「我們也沒有想到老水塘這麼值錢,竟然成了帶動我們村致富的聚寶盆!」近日,博羅縣泰美鎮嶺子頭村委會副主任利仲安感慨道。

  在前不久舉行的首屆捕魚節,當天來了200多名遊客,利之湖成了網紅打卡地。兩天時間賣出了500多公斤生態魚、150多公斤紅薯、25公斤魚乾等無公害農產品。

嶺子頭村的老水塘。新華網發

  「公司是想將利之湖打造成鄉村觀光旅遊的生態湖,讓它的身價不斷上漲,帶動村民們持續增收。讓利之湖成為嶺子頭村的聚寶盆。」華利雲耕(惠州)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利曉雨說。

  利之湖,原名單橋頭水塘,是嶺子頭村的老水塘,水域面積約294畝,曾藏在「深閨」少人識,身價只有3000元。利之湖是華利雲耕(惠州)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開發後取的新名。

  從2014年開始,嶺子頭村通過法治和市場手段探索單橋頭水塘生態資源「變現」,闖出鄉村振興新路,嶺子頭村的集體收入從全鎮行政村倒數第一,躍上了頭把交椅,一舉摘掉市級貧困村的帽子。

  一場官司 告別被「賤賣」回歸村集體

  嶺子頭村距鎮圩16公裡,既是一個小山村,也是純粹的農業村,村民平常種的是水稻、紅薯、花生等傳統農作物,村裡年輕人大多數外出打工,村集體年收入一度只有7300多元。村裡的單橋頭水塘,建於1963年,水面面積約294畝,山清水秀,風光宜人,是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

  2006年1月,單橋頭水塘以每年3000元的承包租金髮包給村外的鐘某光、鍾某君,承包期限30年。一塘好水只值3000元,等於嶺子頭村委會「端著綠水青山的金飯碗討飯吃」。2014年,該村被列為市級貧困村,村黨支部被定為問題特別突出農村黨組織,時任市委書記在全市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行動中負責掛點幫扶該村。

  同年3月,廣東標遠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曾石文擔任嶺子頭村法制副主任,單橋頭水塘每年3000元的租金明顯低於正常承包價,這引起了他的注意。通過查閱合同和調查走訪,曾石文發現單橋頭水塘在幾手轉讓承包中身價早已從每年3000元漲到每年14.5萬元,而獲利卻不歸村委會和村民。曾石文還了解到,當初以每年3000元租金髮包單橋頭水塘是個別村幹部所為,發包前並未召開村民代表大會表決,也未報鎮政府批准,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有關規定,屬於無效合同。曾石文建議新一屆村黨支部、村委會通過法律途徑討回單橋頭水塘使用權,重新公開發包。

  2014年8月11日,曾石文作為村民委託代理人向博羅縣人民法院楊村法庭提起訴訟,2014年12月29日,法庭作出判決,確認2006年1月1日原村幹部籤訂的單橋頭水塘承包合同和後面的轉包合同無效,判令承包者將單橋頭水塘交回嶺子頭村集體。

  兩場競標 水塘身價飆升助嶺子頭村摘帽

  單橋頭水塘使用權收回後,如何將「綠水」變「金水」?2015年3月16日,在泰美鎮政府指導下,嶺子頭村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通過了公開發包單橋頭水塘的決議。村委會委託泰美鎮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對單橋頭水塘進行公開招標。

  2015年5月20日,鎮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舉行公開競標現場會,承包租金起始價定為每年14.7萬元(租金每10年遞增15%,承包年限為30年),有4人參加舉牌競標,之前單橋頭水塘的最後受讓者王海波也參加了舉牌競標。最後,林悅純以承包租金每年19.8萬元中標。未料,林悅純幾天後提出棄標。

  公開競標讓嶺子頭村黨支部、村委會看到了「綠水」變「金水」的希望,決定委託鎮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進行第二次公開招標。2015年7月24日,鎮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再次舉行公開競標現場會,幾次舉牌叫價後,王海波以承包租金每年20.1萬元中標。2015年8月3日,村委會與王海波籤訂了《承包合同書》,單橋頭水塘身價從14.7萬元漲到了20.1萬元。

嶺子頭村裡的導視牌。新華網發

  2015年,嶺子頭村委會收到單橋頭水塘承包租金20.1萬元後,當年就摘掉了市級貧困村的帽子。

  三場推廣 華麗轉身成生態觀光休閒湖

  王海波以合法承包人的身份重新承包單橋頭水塘後,將單橋頭水塘定位為鄉村觀光旅遊生態湖。他成立華利雲耕(惠州)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對水塘進行公司化運營,還承包水塘周邊100多畝山地,打造生態果園;承包30餘畝農田,建立農耕體驗區;並在水塘邊建起5000多平方米的綜合休閒區(包括民宿、茶室、共享廚房、大草坪等)。

  重新承包的第一天,他就向水塘投放大量魚苗,5年內不投餵飼料、不放藥,實行「人放天養」的原生態養殖。與此同時,他將單橋頭水塘改名為利之湖,申請註冊「利之湖」商標,通過「公司+農戶」方式,向村民們收購農產品,統一包裝出售,打造「利之湖」品牌。

  5年磨一劍,今年利之湖開始發力,王海波策劃了3場體驗式推廣活動:「與『荔』同行,『粽』享美味」體驗活動、盛夏農耕體驗活動和首屆捕魚節。每場活動都進行網絡直播,向網友們推廣利之湖的優美風景和原生態農產品,贏得網友們點讚。

  利仲安介紹,村裡計劃籌措資金拓寬從村文化廣場到利之湖的公路,並沿途安裝路燈,方便遊客進出,助力華利雲耕(惠州)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開發利之湖休閒夜經濟,帶動村裡民宿經濟發展,促進原生態農產品規模種植和銷售。在各方助力下,單橋頭水塘已成為帶動嶺子頭村振興的聚寶盆。(何運平 劉建威)

相關焦點

  • 博羅縣湖鎮鎮坪山村以鄉村越野為商機謀發展富村民
    在鄉村振興中,坪山村重新審視自身的發展優勢,讓一度沉睡的丘陵、山林、農田等資源「覺醒」,以「鄉村越野」帶動走出一條特色發展路,讓荒山變身鄉村越野旅遊基地,吸引了大量珠三角越野愛好者前來遊玩,帶旺鄉村、富裕村民。
  • 樂清下山頭村:村企共建 提振鄉村發展新動能
    編者按: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2020年,我們向深度貧困堡壘發起總攻,啃下了最難啃的「硬骨頭」。2021年,我們咬定青山不放鬆,腳踏實地加油幹,努力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中心的歷史性轉移。
  • 鄉村振興激活中原沃土 農業發展更有競爭力
    「只要牢牢把準鄉村振興的目標方向,沿著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四化』同步發展之路探索實踐下去,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穩紮穩打,久久為功,就一定能開闢新時代『三農』工作新局面。」日前,在河南省委十屆九次全會上,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說。
  • 三水樂平鎮:產業強鎮 唱出鄉村振興「聯字訣」
    即日起,佛山日報推出「鄉村振興的樂平實踐」系列報導,聚焦產業強鎮如何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振興之路,敬請垂注。去年11月,隨著三水區樂平鎮禮運路開通,面積達9.6平方公裡、覆蓋20條自然村、超10萬人口的樂平鎮鄉村振興示範區,實現全面連通。如今,禮運路沿線的「一村一品」特色村、文旅項目串珠成鏈,呈現出「百花齊放春滿園」的繁榮景象。
  • 古丈縣龍鼻嘴村:探索創新之路 助力鄉村振興
    2017年實現整村脫貧出列以來,該村積極探索鄉村振興與鞏固脫貧攻堅有機銜接,鞏固脫貧成效,努力走出適合本村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聚焦產業興旺 探索產業扶貧與產業振興  根據默戎鎮「一山一水一小鎮」的生態發展布局,該村以脫貧攻堅工作為核心,努力開拓獨具苗鄉風情特色的茶旅融合發展之路,打造「墨戎苗寨」周邊著名的鄉村旅遊景區。
  • 海口建成20多個美麗鄉村 桂林洋廢棄水塘改造成廣場
    「以前這裡是一片逢雨必淹、亂倒垃圾、臭氣哄哄的廢棄水塘,經過改造後,現在變得乾淨整潔,成為我們村民跳舞娛樂的寬敞廣場,美麗鄉村建設讓大家感到非常高興。」海口桂林洋經濟開發區邁德村村民曾慶朋笑著說。  邁德村(俗稱「邁廣村」)位於桂林洋經濟開發區內,東鄰大學城,南距美蘭機場5公裡。
  • 「1+1」主題黨日活動助力鄉村振興
    「大家聽廣播看新聞,老聽裡面提鄉村振興,鄉村振興到底是什麼?咋個振興法?」李登軍操著一口家鄉話,手拿幾頁厚的講稿,他為了這堂課做足了準備。「時代不一樣了,小時候在公社幹活,將廁所內的廢物挑到田地裡做肥料,弄得村裡臭烘烘的,還能算工分;可現在呢,我們實施了改廁工程,美化淨化村莊環境,這是保護生態的典型做法。」
  • 鄉賢助力鄉村振興高峰論壇在浙江永嘉舉辦|鄉村振興|永嘉縣|浙江|...
    2020中國·永嘉鄉賢助力鄉村振興高峰論壇現場。 潘沁文 攝中新網溫州11月20日電(記者 潘沁文)德行高尚、澤被鄉裡,是為鄉賢。11月20日,「賢聚鄉裡·和美滿家」2020中國·永嘉鄉賢助力鄉村振興高峰論壇在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啟幕,鄉賢齊聚一堂,為美麗鄉村建設獻智獻策。
  • 本溪:財神廟村禮聘賢達 助力鄉村振興
    本溪:財神廟村禮聘賢達 助力鄉村振興 作者:王冰凌 2018-03-07 13:24   來源:本溪日報
  • 山西大寨:大寨精神引領型鄉村振興|華漢文旅鄉村振興案例一
    可以說,正是大寨黨支部的有力領導、大寨人的強烈集體意識,以及積極向上、不畏艱辛的昂揚鬥志,構築了大寨人的革命精神。3. 大寨人的精誠團結是大寨發展的堅強保障大寨的輝煌,既離不開村黨支部的組織保障和凝聚力,也離不開村民的協力參與。沒有村民傾盡全力的奮戰,就不會有大寨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堅信,只要在黨的領導之下,堅決依靠集體的力量,就能把大寨的面貌改變過來。
  • 「臭水塘」變身「聚寶盆」
    中國江蘇網6月22日訊 昨日,記者來到盱眙縣河橋鎮河橋居委會,在一片居民區內,只見一輛挖掘機正在有序作業,對一個水塘進行填埋。「以前這個塘全是雜草,蒼蠅蚊子滿天飛,尤其到了夏天,臭味太大了,周邊居民實在受不了。」河橋居委會居民陳剛告訴記者,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周邊居民。
  • 鄉村振興的五種「味道」
    鄉村振興何處著手?我們循著這些味道,或許會有新的發現。 1 「媽媽」的味道 2020年12月18日,第三屆富春江江鮮大會在富陽東梓關村杭派民居內啟幕。凍米糖、米餜、油麵筋……村民各自拿出絕活,比拼廚藝,吸引了數萬名各地趕來的遊客。 這是「媽媽」的味道。
  • 鄉村振興,村民沒收益,美麗鄉村就是做夢
    農村不是由一棟棟房子組成,而是一戶戶人家組成,要想振興鄉村,人才是關鍵。人留在村裡,一家人要吃飯,老人要看病,小孩要上學,這都需要錢。如何能夠讓村裡人,在家門口把錢賺到,能夠在村裡,養家餬口。這才是鄉村振興的主題。
  • 產業織錦繡 沃野土生金——嘉峪關新城村發展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產業織錦繡 沃野土生金——新城村發展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紀實  一直以來,該村將產業興旺作為振興鄉村的「牛鼻子」,打造特色產業矩陣,壯大新型經營主體,優化調整產業結構,依靠科技興農,走出了一條「特色產業興旺、農民日子紅火」的幸福路徑。  戈壁荒灘變身「聚寶盆」  「一個棚有600棵秧苗,一個秧上一個西瓜,一茬西瓜能收入3000元。一年能種兩茬瓜。」
  • 步履不停|鄉村振興指導員-「忙人」陳大姐
    來源:《鄉村振興進行時》欄目 播出時間:每晚18:30 2019年8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寧德市壽寧縣下黨鄉的鄉親們回信,勉勵寧德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 培養鄉賢青年力量 助力澄城鄉村振興——澄城縣召開2020高素質農民...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到"鄉賢"是"作為鄉村傳統文化的守望者、新時代的道德模範和一批具有正能量的人物"。為促進鄉村經濟發展,有效改善鄉村治理,發揮引領和示範作用,組織引導青年發揮青春激情,積極投身鄉村振興,澄城縣農廣校於昨天邀請縣農業農村局領導成員以集中研討、深入座談的形式召開以"植根農村、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的新生代座談會。
  • 【小孟鎮】小孟鎮鄉村振興出新招
    兗州區小孟鎮堅持以黨建為根本,突出「工業立鎮、工業強鎮、強鎮富民」理念,圍繞「選準突破口、明確主路徑」,探索「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新道路。
  • 五問上海鄉村振興:超級大都市的鄉村走向何方?
    這便是上海大都市與其鄉村的「緣分」溯源,也是很長一段時間內上海鄉村的尷尬之處:上海城市經濟發達、產業興旺,「虹吸效應」易將周邊鄉村青壯年勞動力掏空;由此,上海鄉村振興的方向究竟應是鄉村價值再造,還是成為上海的後花園?數據顯示,當前,上海有1500餘個自然村,郊區鄉村面積佔上海陸域總面積約85%。
  • 助力鄉村振興駛入「快車道」
    原標題:助力鄉村振興駛入「快車道」   一條條水泥道路四通八達,直通農戶庭院;一幢幢民居掩映在綠叢中,院落整潔有序;文化廣場上,老人小孩怡然自樂;黨群服務中心內寬敞整潔
  • 萬安獅巖村:描繪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
    初冬時節的萬安縣寶山鄉獅巖村,拖拉機來回穿梭在田地裡,一壟壟線條優美的油菜田與整齊劃一的村莊,共同勾勒出一幅美麗鄉村新畫卷。  11月13日,獅巖村今年73歲的脫貧戶練尤先趁著好天氣,在油菜田裡忙著澆水。「我去年種了3畝多油菜,有2000多元收入,今年又種了4畝,希望明年開春有個好收成。」練尤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