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期節目中,薛之謙表示不會去做經紀公司,原因是「我耽誤不起別人的青春,那是在開玩笑。」薛之謙不去挖掘新人,不做經紀公司,也就是說,不打算做老闆,對於藝人來說,籤約期限一到,很容易就被埋沒,從此默默無聲。很顯然,這是沒有保障的。那麼,為什麼薛之謙不去這麼做?
首先,從謙謙的回答看,他「耽誤不起別人的青春」,可見,「耽誤不起」這個詞很重。薛之謙作為圈裡的前輩,本著對後輩負責的態度,不想拿別人的青春開玩笑。如果能力做不到,那就不要去碰,不要開始,一旦做了,廢掉的,就是一個人最珍貴的東西。
此外,結合他最好也最痛苦的七年經歷來看,他的青春是被耽誤的,他深切體會到,被遺忘是什麼滋味。說出這樣的話,也是不想讓小孩走一遍他的路,算是對後輩的關愛。
拋開這些不談,薛之謙如果不是真的熱愛音樂,不想每一個熱愛音樂的孩子受那樣的痛苦,在堅持與放棄邊緣掙扎,最後另尋他路,也不會做這樣的選擇。這樣的同理心,也是人性美好的的一面。
但是,音樂是一個砸錢的玩意兒,薛之謙在音樂上的造詣是有目共睹的,作為前輩,不去挖掘新鮮血液,不去培養新人,不去傳授心得,樂壇怎麼才能繼續發展下去?
白巖松說「此時是華語樂壇最爛的時代之一」,海量卻沒有幾首直戳人心,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是不是需要改變什麼?如果像這樣打著對新人負責的旗號,不作為,是不是少了那麼一點擔當意識呢?
再加上,在這樣一個競爭越愛越激烈的圈子裡,導師音樂素養良莠不齊,難道要把「白紙」留給「金錢」腐蝕?
而且,不可否認,適當的時候嘗試一種新的身份,換一個角度看待世界,對自己來說,又何嘗不是一種成長?
那為什麼不這麼做?是薛之謙沒想到?不見得。
首先,大環境下的很多東西,是很難憑一個人力挽狂瀾的,自身能分清是非,不去沾染,本身就已經很難得了。其次,作為音樂人,一旦開始想怎麼把經紀公司做好,怎麼激發新人潛在價值,哪裡還有精力創作歌曲,怎麼可能唱進人心?這不是本末倒置嘛!
再來,原本薛之謙開火鍋店,是想賺錢做音樂的,其中多少心酸、坎坷外人是看不到的。聽近年來他出的歌,與之前的《演員》《認真的雪》等等歌曲,會發現,他的關注點有轉變,不單單是一個失戀者了,他更多的是在審視這個時代現狀。
這麼來看,薛之謙不開經紀公司,不培養新人,不代表不為華語樂壇做貢獻,不去為當下時代價值觀而思考。「條條大路通羅馬」,只是方式不同而已,只要本質上沒有墮落,在哪裡拼命,都是「天使」!都值得我們學習!
其實,不單單是樂壇上有這樣狀況,各個行業或多或少,不可避免的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同樣,這不是一群人就能扭轉乾坤,換個角度來看,這未必不是個好現象,因為問題出現本身,就是一種進步。無論怎樣,總比之前沒有看到問題好,因為一旦出現了問題,所有意識到的人都在思考,接下來該怎麼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