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或許還無法改變教育本質,但在傳統教學場景中加入新技術手段已經改造了教育的形式,提升了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人工智慧、大數據、AR/VR、區塊鏈……下一項賦能教育的技術會是什麼?
我近期接觸了一家將人機互動應用到2-6歲兒童英語學習場景中的創新機構,趣玩英語。CEO王杉表示,科技優化少兒教育方式還有很大留白,趣玩英語希望通過高質量的「玩」,取代反天性的「教」,在達成學習目標,鍛鍊綜合能力的同時,也通過標準化的產品降低孩子對老師的依賴,緩解優質師資稀缺的問題。
那麼孩子的天性是什麼?相比坐下來接受知識灌輸,幼兒對鮮豔、移動的物體更好奇,會下意識去捕捉;孩子們更喜歡驚喜,對缺乏變化的事物很快就會失去興趣。因此,趣玩英語通過裸眼3D、人機互動等,打造了沉浸式學習空間。將兩面白牆和地板形成的三維折角變成森林、沙漠、城堡等場景,把隨處飄灑的粒子化作水、螢火蟲,讓孩子與「自然」共舞。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追逐和拍打小動物的影像,用英語完成團隊小任務。知識點被分拆到情景和遊戲中,讓孩子們在「實物」和英文單詞間建立映射,像母語思維般第一時間聯想到英文,而不是在腦海裡做翻譯。孩子穿戴的傳感器,可智能識別身份、動作和聲音。記錄學習進度,方便老師管理;語音識別功能,既判別發音是否標準,還設定了分貝門檻,讓孩子敢於開口。
王杉希望用這種有技術含量、有教學質量的「玩」,代替灌輸式教學,在遊戲闖關的過程中,培養審美、領悟力和團隊協作意識,也讓孩子們在跑跳翻滾中消耗體能精力,達到運動的目的。
標準化、邊際成本低的聲光電,可以替代老師的部分工作,緩解教育資源不均衡和師資不穩定的問題。但只有技術,也無法進行情感交流和個性化指導,人機互動只是推進「劇情」的載體。趣玩英語依然需要培訓門店中的英語老師做引領者,孩子才能不「傻玩」,在遊戲中學習。
趣玩英語自去年起研發產品,現已進入測試階段。體驗活動會以學期、學年為單位,小班規模控制在8-10人左右,方便家長參與其中。王杉計劃今年先在北京幾家符合用戶定位的商城試點,待落地經驗成熟後,將市場鋪向優質師資相對稀缺的二三線城市,面向中產家庭的學齡前兒童。技術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體驗店對面積和裝修的要求,只需隔出不同的空間,滿足更多場景的切換即可。團隊也在建立相應的標準化體系,監控和確保各分店的教學質量。
趣玩英語下一步將完善教學體系,沉澱原創IP,增加交互方式,迭代場景和產品,比如把孩子們的畫變成動畫和遊戲,在完成任務後再變回畫作;或將孩子傳送到紐約街頭,感受異國實景帶來的衝擊。少兒學習能力強,只有產品不斷更新,才能保持新鮮感。
36氪曾報導過「用體感技術玩轉學前教育」的嘿哈科技。嘿哈科技定位於「工具+平臺」,更多在2B的路徑上發展,並未針對幼兒英語這一細分領域發布2C產品。
對於趣玩英語而言,其前期開發成本較高,落地後線下運營難度大。不過,這也將是「教育+人機互動」的壁壘所在。伴隨「二胎政策」放開,親子市場將迎來爆發期,幼兒的線下體驗作為成長中的剛需,會持續吸引85後家長付費。年輕家長們更願意選擇有趣、有價值的教育產品,而不是便宜的。趣玩英語現在主要依靠王杉的明星朋友的口碑推薦獲客。
據介紹,趣玩英語在去年獲得某機構(暫未透露資方)的百萬級種子投資,正在準備天使輪融資,用於完善課程並落地項目。
團隊共5人,均為孩子家長。王杉,前「經濟之聲」主持人,《12堂關鍵創業課》作者。運營負責人馮宇梁,連續創業者,兒童連鎖經營專家,前攜程商旅項目經理;吳海鵬,連續創業者,原世紀金源商業管理集團高管,童兜天地總經理。技術負責人易春暉,多媒體技術應用專家,曾負責世博會、江蘇衛視跨年晚會、央視中秋晚會等活動的多媒體技術應用。教研負責人Nathan(美),在華生活16年,兒童教育專業,了解第二語言學習習慣,兒童書籍作家,曾創辦英語教育機構並成功退出。
我是郝方舟,關注金融、教育領域,歡迎交流,加微信nooxika請備註公司+姓名+事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