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檸檬老師,我活的好孤單,好痛苦。身邊沒有一個朋友,所有人我都不相信。因此我都26了還沒談過戀愛,我不敢對人敞開心扉,更沒有辦法把自己百分百交給一個人,有時候我覺得自己挺沒用的,我不想這樣,但我不知道該怎麼辦。」
這是一位檸友的留言。
其實在我諮詢時,也碰上過不少這樣防備心重的人,他們來到諮詢室,偏著頭看桌子、看牆壁,就是不看我,跟我交流時也是點到即止,我往往要花很多時間才能讓他們打開心扉。
可能很多人都不理解,至於防備到這個地步,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的嗎?
其實,他們自身也是非常痛苦的,沒有人願意成為一個不願意相信別人的人,他們也是無可奈何。
帶著懷疑與不安去看待一切,這是因為他們不信任,也是因為他們沒有安全感。
2
為什麼不信任?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有點疼,因為它往往伴隨著一些他們不想說的痛。
一言以蔽之,這是過去的陰影對當下的影響。
原本他們也是願意相信別人的,也曾對別人掏出過真心,而且不止一次,但結果換回的不是另一顆真心,而是一把尖刀,他們不明白,我也不貪圖多大回報,我只是想一顆真心換一個真心都不行嗎?但他們經歷的事告訴他們,不行!那現在他們怎麼還敢掏出真心呢?
這是潛意識裡的一種自我保護,哪怕他們理智上覺得這個人大概率不會傷害自己,但是他們控制不住,因為曾經的傷到現在還在隱隱作痛,他們不想再重複受同樣的傷害。
那為什麼他們沒有安全感呢?
這就又要談到原生家庭了,從心理學上來說,0-3歲是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父母的愛和陪伴比教育更重要。
如果孩子感受不到父母足夠多的愛和陪伴,那不管他去到哪裡,面對什麼人,他都會緊張恐懼,因為他必須時刻警惕,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保護自己,畢竟沒有其他人能給他提供一個完全安全的港灣。
我有個親戚他女兒今年三歲多,極度怕生,即便是跟她爸媽在一起也很緊張,更不用說像其他孩子那樣撒嬌耍賴了,這就是因為他父母沒法讓她依賴,她也沒辦法相信這個世界。
除此之外,他們還覺得沒有人能夠接受真實的他。
如果有人對他好,他會覺得這是因為自己表現出來的足夠好,或者自己對對方有用,對方出於利益的考量才會對自己好。
他們內心一直存在著深度的自我否定,他怕別人如果看到他的缺點,看到他的不堪,會瞧不起他,會離開他,既然如此,那不如把自己封閉起來。
如果你身邊有這樣防備心重的人,不要強迫他們敞開自己,別去試探他們的想法,那只會讓他們躲得更快,想跟他們交朋友,需要細水長流,讓他看到你的真誠。
如果你是防備心重的人,那我希望你可以放下痛苦,肯定自己,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有勇氣去接受來自他人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