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紀念的"忘卻"--獻給汶川地震失蹤者及其親人

2020-11-23 中國政府網

為了紀念的「忘卻」
——獻給汶川地震17923位失蹤者和他們的親人

    新華社四川北川5月10日電(「新華視點」記者鄭曉奕、李柯勇)

    (一)

    5月10日,母親節。

    趙蓉似乎已經把兒子忘了,她笑著說現在最大願望就是再生一個孩子。

    「男孩女孩?」我們問。

    「女孩。」

    「為什麼?」

    「因為我已經有一個優秀的兒子啦!」話一出口,她的笑容就凝固了。在她內心深處,兒子從來不曾離去……

    去年汶川大地震,北川縣通口鎮黨委書記趙蓉的兒子、丈夫的遺體都沒有找到,至今還列在17923名失蹤者名單裡。如今,她又重新組建了家庭,走向新的人生。

    失蹤者比遇難者更令人牽掛。人們總在心底某個角落保留著一絲等待:也許他們只是走遠了,總有一天會回來。這等待也許會持續漫長的一生。

    (二)

    35歲的趙蓉給人第一感覺是「精神」。接受採訪前,她精心打扮過:滾邊領子、喇叭水袖的大紅襯衫,黑色百褶裙和圓頭皮鞋,頭髮是新燙的大波浪。

    很難想像她一年前的模樣。在一張攝於2008年6月7日的照片裡,她面容憔悴,兩腮深陷,腦後松垮地扎個馬尾,臉上沒有一絲笑容。

    那是汶川地震後第26天,唐家山堰塞湖開始洩洪。趙蓉帶領1800多名群眾疏散到了半山腰的安全地帶。

    作為這個鎮的「一把手」,她承擔著巨大的壓力,笑不出來。更何況,她還在默默忍受失夫、失子之痛。

    (三)

    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早上7點20分。趙蓉和兒子張文睿在北川縣城家裡吃早飯,丈夫張仁瑜還沒起床。母子倆素來起得早些,趙蓉要趕在8點前把兒子送到曲山小學上課,再到23公裡外的通口鎮上班。

    那天文睿格外撒嬌,本來坐在桌子對面,偏要繞過來挨著媽媽坐。趙蓉吃完了,他還纏著不讓媽媽放下碗。

    送兒子到學校十字路口,趙蓉問:「娃兒,你要幾塊錢?」文睿說:「5塊錢,一天用一塊,用完了,媽媽就回家了。」通常,趙蓉一周5天工作日都在通口。

    她沒想到,這是她與兒子最後一段對話。

    臨出門,趙蓉瞥了一眼衛生間,丈夫在彎腰洗臉。走到門廳,替兒子擦嘴巴、穿好鞋,趙蓉喊一句:「出門了。」身後答:「好,開車當心!」

    那個彎腰洗臉的背影,是結婚十年的丈夫留在趙蓉腦海中的最後影像。

    (四)

    下午2點28分,窗外一臺重型卡車正在爬坡,沉重的馬達聲震得辦公室地板直抖,趙蓉起初沒理會。窗玻璃嘎嘎響,人坐著也搖晃,她才意識到地震了。衝到外面空地上,第一個電話是打給縣委辦公室的,她要證實地震情況,手機怎麼也撥不通。讓同事打給丈夫張仁瑜,想得到佐證,也不通。

    她不知道,此時,8級地震移動了北川老城西面的王家巖,200多萬立方米的土石從300多米高空崩塌,撲向老城,撲向了正穿過老十字街口去上班的丈夫,撲向了正坐在曲山小學二年級( 4 )班教室裡上課的兒子。

    趙蓉最先想到的是鎮上1000多名學生的安危。她帶著幹部們一口氣跑到一公裡外的通口中學,三層的教學樓沒塌,學生大半安全疏散到操場上。又衝到隔壁的小學,500多個孩子也沒事。她鬆了口氣,隨後返回鎮政府,就地成立通口鎮抗震救災指揮部,自任指揮長,帶隊下村查看災情。

    晚上11點,各路信息匯集起來,全鎮7500多人中死亡73人,情況比預想的要好些。她想,縣城的情況也壞不到哪去,睿兒頂多受些驚嚇吧?

    然而,壞消息傳來了。有村民從縣城連滾帶爬地回到通口,說:城裡房子塌得不成樣,死人不少。

    趙蓉立即坐上同事的摩託車直奔縣城,在北川中學操場上她找到了縣抗震救災指揮部,報告了通口的災情。然後她衝著滿操場驚恐的人群扯著嗓子喊了幾聲「張仁瑜!」沒有回應。

    職責在身,她來不及回家就摸黑趕回了通口。接下來幾天,她一有空就不停地打家裡電話,打丈夫手機,但是根本打不通。她隱隱覺得情況不妙:縣城災情漸漸明晰,曲山小學、丈夫上班必由之路,都在崩塌的山體掩埋範圍裡。

    五天後,通訊恢復,趙蓉確認兒子、丈夫等8個親人失蹤。她無法回去,只得委託朋友尋找,但是最後收到的消息都是「沒找到人」。親戚們在各大醫院、安置點到處找,也沒有找到……

    (五)

    追問——山崩地裂那一瞬間,丈夫和兒子確切在哪個位置,是什麼反應,趙蓉只能依據生還者的描述來推測。有人說,震前40分鐘還在郵電局門口迎面碰見過走著去上班的張仁瑜。有學生說,當時大家驚慌地衝向操場,而張文睿順著走廊跑了,可能跑錯了方向……

    幻想——那麼,丈夫和兒子不是不可能跑掉。兒子頑皮,也許在哪個同學家玩吧?丈夫也許受了傷,被運到了外地……

    回憶——那陣子,趙蓉像祥林嫂,總是同周圍的人重複著幾句話。說兒子如何乖,「學習從來不用我們操心,每天都是把作業寫完後才吃飯。」說丈夫,「那天早上穿了一件條紋襯衣,以前從不見他穿的。」

    悔恨——趙蓉固執地認為,地震那天她有預感。兒子那麼捨不得她走。震前20分鐘她還跟丈夫通過電話,掛了想起還有事,又打,一連打了三次。她在心裡假設過無數次:要是那天早上把兒子帶到通口鎮就好了;要是張仁瑜在辦公室裡就好了,他們的辦公樓沒有塌;要是……

    疼痛——那時飯桌有人說到地震,她一聽就掉淚,飯噎在喉嚨裡咽不下去。抗震救災還有千頭萬緒的工作要忙,可她寧願忙,因為一閒下來,丈夫、兒子就出現在腦子裡。

    這一切攪在一起,她無法喘息,心力交瘁。

    (六)

    一狠心,她決定——忘記!

    她努力說服自己接受現實:沒有奇蹟,丈夫和兒子就埋在廢墟下。「死要見屍」也是做不到的,北川縣城遭到毀滅性打擊,共失蹤1.4萬多人,不可能全都找到。

    6月21日,受災群眾被允許返回北川縣城,趙蓉也去了。那是震後一個半月她第一次回家。烈日炎炎,空氣中瀰漫著異味,整座城靜得可怕。趙蓉心神恍惚,似乎到了電影裡世界末日的死城。她家的居民樓沒有倒塌,她深一腳淺一腳地爬上三樓。

    家門洞開,一片狼藉。家具倒了,瓶瓶罐罐碎了。趙蓉收拾了自己的衣物、兩張床、一張沙發,僱人抬走,而丈夫和兒子的東西一樣也沒拿。很多照片見證著這個三口之家曾經的幸福,她歸攏歸攏,點一把火,燒了。「連我自己的照片一齊燒,都燒給他們!」她恨恨地說,她希望燒掉歷史,燒掉心頭的痛楚。

    眼看著丈夫和兒子的笑容在火焰裡慢慢捲曲、變黃,化作青煙四處飄散,她淚水無聲地滑下來,怎麼也止不住。最後,在空蕩蕩的家裡,她放聲痛哭……

    (七)

    忙!震後一年間,趙蓉先是帶領幹部和村民疏通公路、搶救傷員、運送物資,接著又在堰塞湖洩洪前緊急撤離群眾,然後是漫長而艱難的災後重建,幾千戶農房要重蓋,對口援建要協調。9月,通口又遭了一次水災,通路、搶修……

    「幸虧忙,否則我早就崩潰了。」趙蓉苦笑,思念親人遠比工作繁忙更痛苦,而忙工作讓她沒有時間痛苦。

    平日在別人看來,她是個強勢的女領導。夜深人靜的時候,她才做回自己:一個失去丈夫的妻子,失去兒子的媽媽。

    忘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躺在從北川家裡搬出來的那張大床上,她想兒子。兒子都8歲了,晚上還經常賴在大床上,跟媽媽睡。冬天,他會狡猾地說:「媽媽,我這床上有點冷……」一鑽進媽媽被窩,「眼睛都笑得眯了」。她下意識地蜷著身子留出一個小小的位置,卻再也沒有那個緊挨著自己的小小的身體。

    她夢見丈夫,仍然穿著那件條紋襯衫,卻不說話,他本來就是個內向溫和的男人。

    (八)

    6月初,開始有人替趙蓉張羅對象,對她說:「忘記傷痛最好的辦法,就是儘快重組家庭,儘早再生孩子。」當時她十分矛盾。

    介紹人把她和一個姓瞿的幹部往一起撮合,說:「老瞿人好,又有責任心,你倆在一起,可以互相安慰,互相鼓勵。」老瞿大她10歲,在地震中失去了妻子。可當時她正在組織群眾防備堰塞湖潰壩,哪有心思考慮這事?更主要的,失蹤的丈夫和兒子是她的一切,滿滿地佔據著她的心。

    為了忘記,8月1日,震後第80天,趙蓉又回了一趟家。她把丈夫和兒子的衣服找出來,還有一切有他們痕跡的東西,都堆在一起燒。

    燒完了,她又神思恍惚。死寂的城、狼藉的家,都空曠得無邊無際,可是回憶似乎充滿著每個角落,往日的種種場景都歷歷在目。她有些迷惘:這次回家,究竟是為了忘卻還是記住?

    她開始認真考慮和老瞿的事。她以前認識這個人,一直佩服他的工作能力。這次接觸,覺得他人很真誠,性格外向而沉穩,跟自己投脾氣。

    由於抗震救災的出色表現,趙蓉被評為「全國農村基層幹部十大新聞人物」、全省七一抗震救災優秀共產黨員。11月,她作為四川省委組織部表彰的災區幹部,到海南療養。

    在三亞,面對寬闊的大海,聽著無止無休的濤聲,趙蓉深吸一口氣:必須翻過這沉重的一頁!遠去的張仁瑜和睿兒也一定希望她過得好,生者的幸福是對死者最好的祭奠。

    2009年1月15日,婚禮前一天,這對新人又來到北川縣城廢墟。站在望鄉臺,趙蓉燒紙點蠟,衝著那巨大的墳冢說:「仁瑜,睿兒,明天我要結婚了,你們保佑我。」沒說完就淚流滿面。

    (九)

    不是沒人背後議論,但趙蓉不在乎。她說:「心都死過一回的人,還怕議論?生活經不起折騰了,我會珍惜。」對婚後生活她很滿足。

    如今,對我們講起兒子和前夫,趙蓉不再滔滔不絕,只是簡單地形容「睿兒長得很帥,像童星」,「張仁瑜又高又瘦」。

    原先她手機上存著兒子的照片,地震那會兒,她常把照片給人看。現在她換了新手機,只在一臺數位相機上還存著兒子的3張照片,是地震前兩個月在家裡拍的。而前夫,她只存了一張身份證照片。

    我們問:「會不時拿出來翻看嗎?」

    「不會。」她搖搖頭,「已經刻在腦海中了。」

    有時還會觸景生情。吃飯,她會想起兒子最愛吃紅燒肥腸。看電視調到動畫頻道,她會想起兒子最愛看《七劍下天山》。前幾天,她還夢見兒子在喊:「媽媽,教室沒了,怎麼上學啊?」

    在汶川地震一周年前夕,又一個母親節到了。北川山裡春光明麗,一種白色的小蝴蝶在青翠的草叢間翩翩起舞,仿佛萬千飄飛的花瓣。

    趙蓉忽然記起,有一年母親節,兒子從幼兒園回來,送給她一個自己做的小手工。她已經不記得那是什麼了,但兒子的愛她還記得。 

相關焦點

  • 「國保級」的唐山地震遺址:為了不能忘卻的紀念
    中新社唐山7月24日電 題:「國保級」的唐山地震遺址:為了不能忘卻的紀念  作者 魯達 李茜  唐山人記憶中的「老十中」地震遺址,地表被「撕開」、「錯動」的痕跡被保留了40年。因其地處小巷深處,如今鮮有人到此,只有附近地震臺的幾名工作人員守候。但40年前那場大地震仍為這個城市刻下抹不去的記憶。
  • 汶川地震十年紀念日 成龍獻唱歌曲《生生不息》
    汶川地震十年紀念日 成龍獻唱歌曲《生生不息》 成龍獻唱《生生不息》1905電影網訊 2018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十年紀念日。
  • 汶川地震十二年: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琴深如海,ID:likesea2013】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文/如海2008年5月12日下午14點28分04秒,一個精確而充滿痛感的時間裡,發生了汶川8.0級的大地震,近7萬人喪生,1.8萬人失蹤,37萬餘人受傷,舉國哀悼。我們該用什麼去面對汶川地震?
  • 汶川地震周年祭_中國網
    20:50:59  中國網:5月12日,為了紀念汶川大地震一周年,重慶市西南大學設立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遇難同胞祭奠牆。該校三千餘名同學和數十名災區大學生一起在祭奠牆上寫下祝福語,獻上了綠絲帶和白菊花,緬懷遇難同胞,紀念汶川地震一周年。
  • 汶川地震12周年紀念日,又逢護士節
    圖/新華社綜合央視、人民日報報導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北緯31.0度,東經103.4度,中國汶川。 一場8.0級地震,近7萬人喪生,1.8萬人失蹤,37萬餘人受傷……地震發生後至2008年9月11日,全軍14.6萬名部隊官兵、7.5萬名民兵預備役人員出動。 2008年,顧雲仙是綿陽市第三人民醫院ICU的護士,「5·12」地震救援是她第一次參加如此嚴峻的災後救援。
  • 汶之傷,國之痛——汶川地震12周年紀念日
    在汶川大地震中她失去了包括母親、兩歲女兒在內的10名親人,但始終堅持在救災一線,因過度勞累曾多次昏倒在救援現場,被稱為「中國最堅強女警察」。 16、汶川地震期間,牆上貼滿了尋人啟事!
  • 5月12日是日子,紀念汶川大地震十二周年紀念日
    郭志堅: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也是汶川地震的十二年。這兩個相遇的日子有著特殊的意義。疫情暴發後,護士逆行,其中汶川地震倖存者為曾經。在過去的12年裡,從援助到知名援助,汶川和武漢彼此擁有守護,所有的同胞都期待著互相幫助!今天是2020年5月12日。
  • 2020.5.12意義特殊,國際護士節,汶川地震12年紀念日
    2020年5月12日,汶川地震12周年紀念日。我們緬懷災難逝世者,希望往後歲月裡,大家一切安好!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四川省汶川縣發生8.0級大地震,近8萬人因此喪生,1.9萬人失聯無下落,39萬餘人大小不同受傷。
  • 汶川特大地震五周年祭:「思念埋在心裡,繼續前行」
    5月12日下午14點28分,汶川縣組織的「追思親人,感悟生命——汶川特大地震五周年祭」活動在映秀鎮漩口中學遺址舉行,來自各地的近2000名民眾匯聚在這裡,靜默佇立,深切哀悼在抗震救災中英勇犧牲的烈士和地震中的遇難同胞。  追思大會開始前一小時,從四面八方趕來的群眾就已將遺址前的小廣場擠得水洩不通,遺址廢墟上一面鮮豔的國旗迎風招展,似乎也在哀悼逝去的人們。
  • 「5.12」汶川特大地震12周年紀念日5G直播引千萬網友在線觀看
    2020年5月12日是「5.12」汶川特大地震12周年紀念日,由中國地震局公共服務司主辦,中國地震局發展研究中心、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管理中心承辦的中國聯通5G網絡直播紀念主題活動震撼呈現。隨後,直播團隊來到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地震紀念館管理中心於14時28分在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準時舉行「5.12」汶川特大地震十二周年祭奠儀式,幹部職工和群眾代表共同向地震遇難者和抗震救災犧牲的英雄三鞠躬、敬獻鮮花和花籃;跟隨直播鏡頭
  • 汶川地震6位親歷者的故事:更加知道應該怎麼生活
    &nbsp&nbsp&nbsp&nbsp□本報記者居楊攝影報導&nbsp&nbsp&nbsp&nbsp汶川地震十周年特別報導&nbsp&nbsp&nbsp&nbsp這是一次持續10年的採訪。
  • 唐山大地震42周年紀念日:祭奠遇難的親人
    唐山大地震42周年紀念日:祭奠遇難的親人 7月27日,市民在紀念牆前整理花籃。唐山大地震42周年紀念日前夕,市民來到唐山大地震紀念牆前,祭奠在大地震中遇難的親人。
  • 汶川地震10年,災難不會讓人成長
    文章來自「新世相」Sayings:離 5·12 汶川大地震已經十年了。今天的故事,來自 10 年前親身經歷了那場地震後倖存下來的人。去年 8 月九寨溝地震時,我們寫了一篇《9 年後,我還是沒有跑出去 | 震後餘生》。
  • 汶川地震12周年紀念日作文:12年
    12年要是回到12年前的5月12日的汶川,不知道會是什麼樣子。2020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發生以來的第12年。那一年,無疑是令人惋惜的一年,7萬多人喪生,1。8萬多人失蹤,37萬餘人受傷,這數據,現在看來也令人唏噓不已。
  • 市地震監測與服務中心積極開展全國防災減災日暨「汶川地震」十二...
    5月12日,是全國第12個防災減災日也是汶川地震12周年紀念日,按照省地震局及市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委員會安排,渭南市地震監測與服務中心聯合市應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支隊、市氣象局等多家單位,在朝陽公園開展了以「提高基層應急能力,築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為主題的「汶川地震」十二周年紀念日防震減災宣傳活動。
  • 12汶川地震,防災減災|12周年紀念日—登封市中嶽少林文武學校
    地震發生的那一刻,有些人正在學校上課學習;有些人在夏日午休中鼾鼾入睡;街上的商販還在和顧客講價還價販賣商品······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汶川縣發生8.0級大地震此次地震共造成69227人遇難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以上的數據是我們無數中國人回憶中最疼痛的刺點光陰似箭
  • 汶川地震12年:每一年,我都去她的空間留言
    或許是年初疫情留下過悲慟,轉眼才驚覺,原來 汶川地震已經過去12年了。「2008——5.12——1428」,14億人的人生記憶,被這樣一串數字連在了一起。但有 69227人除外,他們掉了線。12年後的紀念,格外鄭重一些。我看了一些過去10周年、11周年的文章,大多數的角度都圍繞著救災、經濟,又或者是英雄事跡。
  • 5月12日汶川地震12周年紀念日圖片,緬懷句子
    2008年的地震撼動汶川。近7萬人遇難,整個中華大地浸滿悲慟。就是那一年,我們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也見證了那些奮不顧身的搭救,相互攙扶的人間大愛。今天512汶川地震12周年,緬懷逝去的同胞!祝福汶川,未來一切安好!
  • 汶川地震對動物影響評估報告出爐 老鼠增多
    汶川大地震後,災區的青蛙、蟾蜍等兩棲動物少了,以長尾鼩和短尾鼩為代表的食蟲目動物的相對比例則有所上升。剛剛出爐的《汶川地震對小型陸棲脊椎動物的影響評估報告》顯示,地震不僅給災區山體植被帶來極為嚴重的破壞,對小型陸棲脊椎動物的數量和分布等也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 成都軍區部隊支援汶川地震災區恢復重建記事
    隨著汶川地震災區恢復重建工作進入高潮,各種建築材料尤其是紅磚需求量極大,大量建築材料急需從外省市運往災區。由於路途較遠,運輸成本較高,紅磚的到戶價格在震後猛漲。災區告急!「群眾的需要就是命令!」中央軍委一聲令下,一支支不久前才從災區撤離的部隊再次緊急出發。蜀道難,難於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