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補身體虛,一補就上火,上熱下寒的人,這樣做既通又補

2021-01-10 正安國貨鋪

本 期 導 讀

上熱下寒體質,不補身體虛,一補就上火!如何補得進,不上火?(附3個實用調理方)

一到冬季,各大養生號都建議大家在冬令進補,溫陽補養,於是很多人入冬後就開始吃好的,補好的。

然而,總有人說,為什麼每次我補了以後:口腔長潰瘍、臉上冒痘痘、喉嚨腫痛、嗓子幹癢沙啞。明明覺得自己上火了,可是卻大便洩下清稀便溏、雙腳發冷、腰膝酸冷。

整個身體完全是冰火兩重天。其實這種就是我們中醫裡面常見的寒熱錯雜,上熱下寒。

圖源:攝圖網

人體內的陰陽總是平衡的,當平衡狀態被打破時,就變成了病理狀態,上熱下寒就是其中一種平衡被破壞的狀態。

位於上面的心肺之火下不來,或者火過於旺盛;中焦脾胃受淤堵,道路不通行,位於下部的腎水無法上行循環或者腎水過少無法壓制上部之火,人體體內的循環之路受阻,自然寒熱狀態就出現錯誤了。

冬天哪些人群

容易出現「上熱下寒」?

由於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改變,這三類人是最常見的上熱下寒困擾者。

1、夏天貪涼、冬天不保暖的人

現代人夏季多數待在空調房,靠空調降溫續命;夏季愛喝冷飲涼茶,冬季露腳踝、露腰、露脖子的人,因為這些不良的習慣,寒氣慢慢累積在體內。

我們的身體下部是體溫較低的地方,到了寒冷的冬季,身體內寒氣愈加與熱量相抗衡,就出現了下半身冷的情況。

如果冬季進食大量溫補或熱性食物,因為下半身過於寒冷,陰陽失調,上身熱量難以下行,堆積在上半身。熱屬火,火性炎上,導致上半身出現喉嚨痛、嗓子幹、口腔潰瘍、眼屎多等上火的症狀了。

2、思慮過多,高強度腦力勞動者

現代年輕人的生活壓力大,高強度的腦力勞動者很多,大腦的思慮過多。

腎臟主骨生髓通於腦,腦力過度消耗,類似於水泵一樣,不斷消耗腎水。腎本身為生命之源,跟隨水谷精微共同灌溉全身臟器,當人體腎水消耗大於當天的攝入時,好比農田缺水,田裡的作物即身體各器官就會出現缺水,乾燥跡象,在長期臟腑運動中,燥相便會像火相進一步發展。

以肝臟為代表,肝臟屬於木,五行中水生木,木需要水的滋養澆灌才能進一步生長,腎水不能上養養肝木,則肝燥、肝火會很明顯。

因此長期思慮著容易出現肝火旺盛表現,如煩躁、口乾、面紅目赤等症狀,這類人在冬季稍微進補或不注意下半身的防寒保暖,上熱下寒的症狀就非常顯著。

圖源:攝圖網

3、先天條件欠佳,素體陽虛之人

我們知道人體陰陽講究平衡,腎陽是先天元陽,是父母親的饋贈。有部分人因為先天條件欠佳,素體腎陽較為虛弱。

我們身體中位於上部的主要是心、肺兩個臟器,其中心、腎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心火必須要腎水上濟,才能正常鼓動心血運行,不至於心火太過。腎水也必須要得到心火的下交,不能使腎水過寒,否則便不能發揮灌溉滋養全身臟腑的作用。

而素體陽虛之人,腎陽先天不足,腎水上升欠佳,心火不得養,上面容易出現一派熱象。同樣腎水不能得到心火下交,無法溫煦,下面出現一派寒象。在冬季,天氣極寒,這部分人若不注意保養,上熱下寒症狀更加顯著。

冬季中焦受阻的原因盲目進補、過量進補

在中醫學上來說,上熱下寒症狀出現,主要是陰陽上下交匯的通路受到了阻礙,導致陰陽不能正常交接。

最常見的有中焦脾胃阻塞。脾胃是氣機陰陽上下通降的樞紐,當脾胃失司,溼氣橫堵塞在人體中部,導致陰陽上下相交道路受阻,心火既不能下行,腎水也不能上濟心火,自然上熱下寒了。

在冬季最常見的脾胃失司誘因一是盲目進補,不論寒熱溫良,不管體質適不適合,盲目進補,導致溫熱太過。脾雖然喜燥,但是過熱過燥反倒傷害脾氣,過猶不及。再者是過量進補,凡是講究量,一味溫補之藥,未等到完全消化吸收,一個接一個,或者聯合幾種同性味藥物共同使用,導致脾胃負擔加重,損傷脾氣。

這二者都會導致中焦的遲滯,使得道路不通。

圖源:攝圖網

現代人改善「上熱下寒」

只需冬天做好這3件事

1、因人制宜,綜合調辨進補

中醫講究天人合一,冬令主收藏宜進補,除了因時之外,還需要因人制宜。

以各類參為例,陽虛適宜用紅參、高麗參,紅色主火,屬陽氣,以色補形;而氣血虛弱者則更適合用生曬參、山參等淡滲緩慢進補,有助於更好吸收;陰虛者使用西洋參效果更佳,兼具滋陰功效。

在不了解自己情況下盲目進補並不可取,一則可能適得其反,二則對藥材也是浪費,提倡進補前先諮詢正規中醫師,綜合調辨之後,聽從建議調養,事半功倍。

圖源:攝圖網

2、通暢中焦,適當清上部之熱

除了體質及生活習慣改善之外,中焦脾胃的暢通是陰陽交合的重要一環。

中焦脾胃的食補已經在過往說過很多次了,食補之餘,可以試下調補方:小建中湯;尤其適合脾胃虛弱偏寒者,簡單幾位中藥,配伍過後。發揮了很大的奇效,是溫中補虛、緩急止痛良方,又是調和陰陽、柔肝理脾常用方。

藥性平和,以調理體質為主,不過還是建議諮詢中醫師進行辨證加減後,適量添加少許清熱藥物,再用效果更佳。

3、腳部保暖,泡腳補陽驅寒

很多上熱下寒都是現代人日常不注意的不良生活方式導致的,在冬季還是建議大家防寒保暖,不要外露皮膚。

除了穿衣保暖,睡前還可以艾草泡腳,這種簡易的理療方式,對於畏寒腳冷者,還能有效改善寒冷症狀,鼓舞陽氣升發,抵禦寒氣。蓋因足少陰腎經如《靈樞·經脈》所云:「起於小趾之下……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腎經由人體最偏遠之地——小趾而始,血脈最難顧及之地,故最容易受寒邪侵擾,而溫陽中藥沐足恰好從腎經起始之處固護陽氣,是故有溫腎奇效。

邊泡腳邊用雙手搓湧泉,搓搓腳底的湧泉穴,滋養腎水,既能補陽,又加之腎水上濟,又不至於讓人上火,減少上熱下寒的困擾。

相關焦點

  • 身體虛,一補就上火,上熱下寒的人,這樣做既通又補,火氣變元氣
    上熱下寒體質,不補身體虛,一補就上火!如何補得進,不上火?(附3個實用調理方)一到冬季,各大養生號都建議大家在冬令進補,溫陽補養,於是很多人入冬後就開始吃好的,補好的。然而,總有人說,為什麼每次我補了以後:口腔長潰瘍、臉上冒痘痘、喉嚨腫痛、嗓子幹癢沙啞。明明覺得自己上火了,可是卻大便洩下清稀便溏、雙腳發冷、腰膝酸冷。
  • 一個方子,通補五臟!心肝脾肺腎,全都補
    一個朋友瘦出了標準之外,無論怎麼吃都不長胖。旁人見到它,不是羨慕她苗條,而是一句關切的話:多吃點吧。中醫名言:瘦人多火。這個火,一般是指陰虛導致的虛火旺。火太旺了,體液便容易被蒸發,形成火有餘,水不足的局面。火多則熱,水少則幹,所以朋友整個人不僅乾瘦乾瘦,有時候還咽喉疼痛口乾舌燥,甚至手心足心熱等。
  • 三補不如一通,氣虛、陽虛、血虛,進補前做好三點,通經絡
    三補不如一通,氣虛、陽虛、血虛,進補前做好三點,通經絡。進入秋季之後,很多地方都有「貼秋膘」的習慣。所謂「貼秋膘」,也就是體子虛的人,在秋天進補一些滋膩的、補氣的藥膳或者食物,以補益氣血。氣血不虛了,最顯眼的就是「長肉」了,這就是「貼秋膘」的來歷。但是,我們常說「體子虛」,這個虛字也是有很多含義的,比如身體的陰陽氣血,都有可能不足。
  • 化合針法補虛求本
    上面這個視頻講解的是化合針法補虛求本治療腰疼的疾病,患者來的時候拱著腰,疼的不能走路,先扎的耳針、微針、紮上以後他就可以活動了,腰部疼痛馬上減輕了很多,這個患者是75年的,我們考慮他是脾虛導致的腰肌勞損和腰椎的變形
  • 南京太乙堂張九方:腫瘤治療,宜補虛與散結並舉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南京太乙堂中醫院中醫腫瘤特需專家張九方教授半個多世紀以來衷中參西,精勤探索,在中西醫結合腫瘤臨床治療和研究上,取得了重要成果,尤其在控制腫瘤細胞、消除腫瘤併發症、提高病人抗病能力等方面擁有很高的造詣和豐富的經驗,認為:中醫腫瘤治療宜補虛與散結並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中醫治療的特色優勢,實現抑癌保命、治病留人的目標。
  • 虛症不洩,實症不補!要點
    滿月的時候,因為氣是實的時候,這個時候你禁用補法,不要用補的方法沒有月亮的時候,不施治法。真正在治病的時候,白天天氣熱的時候,溫熱的時候我們下針,天氣冷並不適合下針。晚上的話,也要看月亮走向。如果不是適合下針的時機,處方也可以,開藥也可以。三、不隨月的圓缺,下錯針會怎麼樣!
  • 「餓瘦」不如「補瘦」!減肥還需先補脾!這樣艾灸就對了
    道理很簡單,我們的軀體是由肌肉、骨骼和脂肪所組成的,當你身體裡的肌肉太少,那麼身體只好拼命地為你囤積脂肪。不為別的,就為了可以保護你的身體。一般胖子分實胖和虛胖,實胖多是吃出來的,胖的比較結實。要真有毅力節食,也能減下肉來。但生活中多數胖子都是虛胖,就是脾對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太差,無力將食物轉化成營養精微,形成了痰溼。此時節食,造成氣血不足,更沒力氣將痰溼排出去。
  • 上遊•文薈丨冬季進補誤區 · 不辨體質丨身體越補越虛了?這份...
    忌不辨體質進補因人而異:虛者補之,像老年人生理機能減退,體質較弱,適合適量進補;而像青壯年,生理機能旺盛,並不需要特別大的進補,或者可以小補。A冬季進補:以滋陰養陽、調補氣血為主  冬季氣溫低,人體的新陳代謝功能亦相應下降,人的食慾增加而活動量又相應減少,容易吸收和儲存營養物質,是調理身體的好時機。
  • 補財庫是什麼意思,開財運補財庫
    這個就是我們傳統上所說的補財庫。補財庫,這裡就涉及一個「財庫」這個概念。那麼「財庫」在哪裡?絕大數的術士、風水師可能都不知道這個答案。財庫者,存財富的庫房,但是這個庫房又不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存物品的庫房,而是一個存在但是有看不到摸不到的抽象概念,不是隨身攜帶的,是每個人一出生就在三官大帝處自動產生的功德庫中存取財富功德的庫房。
  • 農村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是啥意思?三九應該怎麼補?
    很多人會說,現在人們生活條件變好以後才開始注重養生,其實並不是,早在很多年前人們就已經開始關注起養生問題,在農村中關於養生的俗語有很多,其中有很多是和節氣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是三九,我們應該怎麼補呢?
  • 溼氣重危害大,多吃這4種食物,可健脾祛溼,溫中益氣,補虛強身
    溼氣,是中醫上的一個說法。中醫學認為,我們居住的環境中,若是潮溼比較重,或者是吃的食物偏於寒涼油膩等,都有可能導致身體溼氣重。一般來說,體內溼氣過重的人,容易出現大便不成形、便溏,嘴巴幹苦、頭痛頭暈、皮膚油膩等現象。體內溼氣過重,人就更容易感覺疲乏。長期以往,也會影響身體的其他機能。
  • 什麼是補財庫?如何補財庫?
    有的善信很會賺錢、有的付出很多努力卻財運不佳、或者賺到錢卻守不住,常常莫名其妙地開銷花費,甚至是元辰昏暗、為損友所累,造成錢財的損失,也就是能開源而無法節流者,這就是所謂的——有財無庫!在人生的道路上難免會有些波折,而「補運」的意思就是為你的人生挫折做加持,讓你能減少波折,事事 順  利。「補財 運」通常採用補財庫的方法。
  • 五行缺什麼補什麼還是喜什麼補什麼
    五行缺什麼補什麼還是喜什麼補什麼,五行缺什麼名字就要補什麼嗎 五行缺什麼補什麼還是喜什麼補什麼,五行缺什麼名字就要補什麼嗎,謝詠老師命理談:八字缺什麼名字就補什麼嗎,五行缺什麼名字就要帶什麼嗎?
  • 家長:學習好的孩子不用補,學習差的補了也沒用!孩子該補什麼?
    學習差的孩子補了也沒用為什麼學習差的孩子補了也沒用呢?因為孩子他學習差的一個根本原因,他就是對自我學習的管理非常缺乏。這樣的孩子,他在老師那裡去補課,極大的可能是不聽老師講,他仍然玩自己的。所以他在老師講的時候沒辦法去吸收消化,那學習想提升起來是非常困難的。這也是很多學生在補課過程中無法提升自我的一個根本原因。補習班究竟應該補什麼呢?
  • 如何補財庫?什麼人要補財庫?
    一般是金錢留不住人,也就是有了點錢存不下又無意花出去了。也就是許多人都說自己這麼努力工作,這輩子也沒做過壞事,總是會遇到莫名奇妙的狀況或是無法控制欲望亂花錢。無意破財或損財,例如:意外事故、疾病、借人錢不還、遭竊盜、遭掠奪、常掉東西、用錢無法制等等,就需要補財庫。財庫在人一生中佔著非常重要的份量,財富金錢人人都要尋求的。
  • 水晶魚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健脾補虛助消化
    上、下頜骨各有1排細齒,口蓋上無齒;下頜前端亦無犬齒。體柔軟,除雄魚臀鰭基部兩側各有一排較大的鱗片外,全體無鱗。生活時全體透明,從頭的背後可清楚地看到腦的形狀;死後體為乳白色。各鰭較透明,無色,體側每邊沿腹面各有一行黑色素小點。水晶魚為小型小層魚類,生活於近海,性喜集群,以浮遊小動物為主食。三、四月於長江口區產卵。具有海洋至江河回遊的習性。只唯在南海冬季11-12月產卵。
  • 輕鬆補一冬,來年少病痛!
    「寒」是冬季氣候變化的主要特點,冬季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外,飲食保健也很重要。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季也是進補的好時機。立冬將至,下面這碗湯,一定要喝~房中的目的在愛精,導引行氣在保氣,服食藥餌是綜合性的,既可治病,又可固精、保氣、全神。《抱樸子•雜應》說:「養生之盡理者,既將服神藥,又行氣不懈,朝夕導引,以宣動榮衛,使無輟閡,加以房中之術,節量飲食,不犯風溼,不患所不能,如此可以不病」。葛洪認為人的身體是個有機體,各方面密切聯繫著,有不可分割的關係。如像治理國家,必須「文武禮律」互相配合,不能有所偏廢。如像音樂一樣,必須五音配合,才能成曲調。
  • 如何補財庫、什麼人要補財庫?
    一般是錢財留不住人,也就是有了點錢存不下又無意花出去了。也就是很多人都說自己這麼努力工作,這輩子也沒做過壞事,總是會遇到莫名奇妙的狀況或是無法控制欲望亂花錢。無意破財或損財,例如:意外事故、疾病、借人錢不還、遭竊盜、遭搶劫、常掉東西、用錢無法制等等,就需要補財庫。財庫在人一生中佔著非常重要的份量,財富錢財人人都要追求的。
  • 毒五月將至,5個小方法,讓你安全渡過全年最熱、最溼、最虛的日子!
    張仲景在《傷寒論》中講得明白「五月之時,陽氣在表,胃中虛冷,以陽氣內微,不能勝冷,故欲著復衣……」 意思是:夏季,陽氣向上向外散發,天氣燥熱,而地下的陽熱反而虛少,因此顯得相當陰冷(比如井水)。人也一樣,陽氣浮在體表,臟腑虛寒,表現的心煩口渴,飲食起居稍不注意就會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