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虛,一補就上火,上熱下寒的人,這樣做既通又補,火氣變元氣

2021-01-10 復禾健康

上熱下寒體質,不補身體虛,一補就上火!如何補得進,不上火?(附3個實用調理方)

一到冬季,各大養生號都建議大家在冬令進補,溫陽補養,於是很多人入冬後就開始吃好的,補好的。

然而,總有人說,為什麼每次我補了以後:口腔長潰瘍、臉上冒痘痘、喉嚨腫痛、嗓子幹癢沙啞。明明覺得自己上火了,可是卻大便洩下清稀便溏、雙腳發冷、腰膝酸冷。

整個身體完全是冰火兩重天。其實這種就是我們中醫裡面常見的寒熱錯雜,上熱下寒。

圖源:攝圖網

人體內的陰陽總是平衡的,當平衡狀態被打破時,就變成了病理狀態,上熱下寒就是其中一種平衡被破壞的狀態。

位於上面的心肺之火下不來,或者火過於旺盛;中焦脾胃受淤堵,道路不通行,位於下部的腎水無法上行循環或者腎水過少無法壓制上部之火,人體體內的循環之路受阻,自然寒熱狀態就出現錯誤了。

冬天哪些人群

容易出現「上熱下寒」?

由於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改變,這三類人是最常見的上熱下寒困擾者。

1、夏天貪涼、冬天不保暖的人

現代人夏季多數待在空調房,靠空調降溫續命;夏季愛喝冷飲涼茶,冬季露腳踝、露腰、露脖子的人,因為這些不良的習慣,寒氣慢慢累積在體內。

我們的身體下部是體溫較低的地方,到了寒冷的冬季,身體內寒氣愈加與熱量相抗衡,就出現了下半身冷的情況。

如果冬季進食大量溫補或熱性食物,因為下半身過於寒冷,陰陽失調,上身熱量難以下行,堆積在上半身。熱屬火,火性炎上,導致上半身出現喉嚨痛、嗓子幹、口腔潰瘍、眼屎多等上火的症狀了。

2、思慮過多,高強度腦力勞動者

現代年輕人的生活壓力大,高強度的腦力勞動者很多,大腦的思慮過多。

腎臟主骨生髓通於腦,腦力過度消耗,類似於水泵一樣,不斷消耗腎水。腎本身為生命之源,跟隨水谷精微共同灌溉全身臟器,當人體腎水消耗大於當天的攝入時,好比農田缺水,田裡的作物即身體各器官就會出現缺水,乾燥跡象,在長期臟腑運動中,燥相便會像火相進一步發展。

以肝臟為代表,肝臟屬於木,五行中水生木,木需要水的滋養澆灌才能進一步生長,腎水不能上養養肝木,則肝燥、肝火會很明顯。

因此長期思慮著容易出現肝火旺盛表現,如煩躁、口乾、面紅目赤等症狀,這類人在冬季稍微進補或不注意下半身的防寒保暖,上熱下寒的症狀就非常顯著。

圖源:攝圖網

3、先天條件欠佳,素體陽虛之人

我們知道人體陰陽講究平衡,腎陽是先天元陽,是父母親的饋贈。有部分人因為先天條件欠佳,素體腎陽較為虛弱。

我們身體中位於上部的主要是心、肺兩個臟器,其中心、腎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心火必須要腎水上濟,才能正常鼓動心血運行,不至於心火太過。腎水也必須要得到心火的下交,不能使腎水過寒,否則便不能發揮灌溉滋養全身臟腑的作用。

而素體陽虛之人,腎陽先天不足,腎水上升欠佳,心火不得養,上面容易出現一派熱象。同樣腎水不能得到心火下交,無法溫煦,下面出現一派寒象。在冬季,天氣極寒,這部分人若不注意保養,上熱下寒症狀更加顯著。

冬季中焦受阻的原因盲目進補、過量進補

在中醫學上來說,上熱下寒症狀出現,主要是陰陽上下交匯的通路受到了阻礙,導致陰陽不能正常交接。

最常見的有中焦脾胃阻塞。脾胃是氣機陰陽上下通降的樞紐,當脾胃失司,溼氣橫堵塞在人體中部,導致陰陽上下相交道路受阻,心火既不能下行,腎水也不能上濟心火,自然上熱下寒了。

在冬季最常見的脾胃失司誘因一是盲目進補,不論寒熱溫良,不管體質適不適合,盲目進補,導致溫熱太過。脾雖然喜燥,但是過熱過燥反倒傷害脾氣,過猶不及。再者是過量進補,凡是講究量,一味溫補之藥,未等到完全消化吸收,一個接一個,或者聯合幾種同性味藥物共同使用,導致脾胃負擔加重,損傷脾氣。

這二者都會導致中焦的遲滯,使得道路不通。

圖源:攝圖網

現代人改善「上熱下寒」

只需冬天做好這3件事

1、因人制宜,綜合調辨進補

中醫講究天人合一,冬令主收藏宜進補,除了因時之外,還需要因人制宜。

以各類參為例,陽虛適宜用紅參、高麗參,紅色主火,屬陽氣,以色補形;而氣血虛弱者則更適合用生曬參、山參等淡滲緩慢進補,有助於更好吸收;陰虛者使用西洋參效果更佳,兼具滋陰功效。

在不了解自己情況下盲目進補並不可取,一則可能適得其反,二則對藥材也是浪費,提倡進補前先諮詢正規中醫師,綜合調辨之後,聽從建議調養,事半功倍。

圖源:攝圖網

2、通暢中焦,適當清上部之熱

除了體質及生活習慣改善之外,中焦脾胃的暢通是陰陽交合的重要一環。

中焦脾胃的食補已經在過往說過很多次了,食補之餘,可以試下調補方:小建中湯;尤其適合脾胃虛弱偏寒者,簡單幾位中藥,配伍過後。發揮了很大的奇效,是溫中補虛、緩急止痛良方,又是調和陰陽、柔肝理脾常用方。

藥性平和,以調理體質為主,不過還是建議諮詢中醫師進行辨證加減後,適量添加少許清熱藥物,再用效果更佳。

3、腳部保暖,泡腳補陽驅寒

很多上熱下寒都是現代人日常不注意的不良生活方式導致的,在冬季還是建議大家防寒保暖,不要外露皮膚。

除了穿衣保暖,睡前還可以艾草泡腳,這種簡易的理療方式,對於畏寒腳冷者,還能有效改善寒冷症狀,鼓舞陽氣升發,抵禦寒氣。蓋因足少陰腎經如《靈樞·經脈》所云:「起於小趾之下……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腎經由人體最偏遠之地——小趾而始,血脈最難顧及之地,故最容易受寒邪侵擾,而溫陽中藥沐足恰好從腎經起始之處固護陽氣,是故有溫腎奇效。

腳是人體中離心臟最遠的部位,對血液回流尤其是下半身肥胖的影響很大。睡前用熱水泡泡腳,既解乏,又利於睡眠,還可以瘦身。熱水泡腳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驅除寒冷,促進代謝,最終達到養生減肥的目的。

只是用熱水泡腳,效果並沒那麼理想,會泡腳的人都會在裡面加點「料」。

所以近些年,各種草本配方足浴包越來越受人歡迎。

不過,選擇足浴包一定要當心!

不僅要看成分,還要看是否摻假,真材實料的草本成分真的太難見了。

尤其市面上許多廉價、無品牌的足浴包,甚至會使用被硫磺燻過的材料。

用這種劣質的足浴包泡腳,不僅容易導致皮膚過敏,長期使用甚至危害健康。

那該怎麼選擇足浴包呢?

出自大品牌、材料看得見、經過嚴格檢測的準沒錯。

今天要推薦給大家的就是這樣一款品牌、材料都無可挑剔的北京同仁堂古方草本足浴包。

沒錯,就是那個大家從小聽到大的「同仁堂」,知名大品牌出品,質量有保證!

遵循《黃帝內經》古法配方,八味天然草本精製,原產地選材,貨真價實。

每天用它泡腳,疲勞全都泡沒了,手腳也不再冰涼,晚上睡得更香更沉。

堅持泡上一段時間,不僅感覺身體變輕鬆、人精神多了;

皮膚也更光滑、細膩了,連氣色都變得紅潤有光澤。

用過的人,都體會到了它的好,好評如潮、回購率超高。

為了大家能更愉快的囤貨,這次給大家爭取北京同仁堂艾草足浴包超值大優惠!

全家都能用,多囤幾盒整個秋冬都安心~

相關焦點

  • 不補身體虛,一補就上火,上熱下寒的人,這樣做既通又補
    本 期 導 讀 上熱下寒體質,不補身體虛,一補就上火!如何補得進,不上火?(附3個實用調理方)一到冬季,各大養生號都建議大家在冬令進補,溫陽補養,於是很多人入冬後就開始吃好的,補好的。然而,總有人說,為什麼每次我補了以後:口腔長潰瘍、臉上冒痘痘、喉嚨腫痛、嗓子幹癢沙啞。
  • 一個方子,通補五臟!心肝脾肺腎,全都補
    火多則熱,水少則幹,所以朋友整個人不僅乾瘦乾瘦,有時候還咽喉疼痛口乾舌燥,甚至手心足心熱等。清代名醫陳士鐸所著《石室秘錄》卷三:補陰湯,正是治瘦人火有餘,水不足的對症之方。(方中一兩約30克,一錢為3克)此方既名補陰湯,當然是補陰虛。陰虛是多個臟器系統組織的病變,常見有肺陰虛證、心陰虛證、胃陰虛證、脾陰虛證、肝陰虛證、腎陰虛證等。表現有低熱、手足心熱、午後潮熱、盜汗、口燥咽幹、心煩失眠、頭暈耳鳴、舌紅少苔,脈細而跳動頻繁等。此方滋陰降火,潤燥洩熱。
  • 三補不如一通,氣虛、陽虛、血虛,進補前做好三點,通經絡
    三補不如一通,氣虛、陽虛、血虛,進補前做好三點,通經絡。進入秋季之後,很多地方都有「貼秋膘」的習慣。所謂「貼秋膘」,也就是體子虛的人,在秋天進補一些滋膩的、補氣的藥膳或者食物,以補益氣血。氣血不虛了,最顯眼的就是「長肉」了,這就是「貼秋膘」的來歷。但是,我們常說「體子虛」,這個虛字也是有很多含義的,比如身體的陰陽氣血,都有可能不足。
  • 化合針法補虛求本
    上面這個視頻講解的是化合針法補虛求本治療腰疼的疾病,患者來的時候拱著腰,疼的不能走路,先扎的耳針、微針、紮上以後他就可以活動了,腰部疼痛馬上減輕了很多,這個患者是75年的,我們考慮他是脾虛導致的腰肌勞損和腰椎的變形
  • 現代人都顛倒了,如何從水火未濟到水火既濟?
    上熱下寒是現代人最常見的一種症狀,其主要表現是熱證與寒證並存:常年上火,總是口腔潰瘍、舌瘡、慢性咽炎、失眠,同時又表現出很多體寒症狀,如舌體胖大、大魚際發青、下肢冰涼等。       在飲食上,這類人群也非常挑剔,吃點兒熱的就上火,吃點兒寒的就傷陽,只能吃溫的東西。
  • 「餓瘦」不如「補瘦」!減肥還需先補脾!這樣艾灸就對了
    道理很簡單,我們的軀體是由肌肉、骨骼和脂肪所組成的,當你身體裡的肌肉太少,那麼身體只好拼命地為你囤積脂肪。不為別的,就為了可以保護你的身體。一般胖子分實胖和虛胖,實胖多是吃出來的,胖的比較結實。要真有毅力節食,也能減下肉來。但生活中多數胖子都是虛胖,就是脾對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太差,無力將食物轉化成營養精微,形成了痰溼。此時節食,造成氣血不足,更沒力氣將痰溼排出去。
  • 南京太乙堂張九方:腫瘤治療,宜補虛與散結並舉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南京太乙堂中醫院中醫腫瘤特需專家張九方教授半個多世紀以來衷中參西,精勤探索,在中西醫結合腫瘤臨床治療和研究上,取得了重要成果,尤其在控制腫瘤細胞、消除腫瘤併發症、提高病人抗病能力等方面擁有很高的造詣和豐富的經驗,認為:中醫腫瘤治療宜補虛與散結並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中醫治療的特色優勢,實現抑癌保命、治病留人的目標。
  • 毒五月將至,5個小方法,讓你安全渡過全年最熱、最溼、最虛的日子!
    「虛」日,這九天傷身損氣耗精元的日子適合修身養性,切記做耗洩性的活動:寒涼食物、流大汗、房事...... 1、一杯茶 溫中養胃,祛虛寒 對於身體虛寒的人來說
  • 虛症不洩,實症不補!要點
    二、什麼時候不能下哪種針?天寒地凍的時候,我們不要下針,因為太冷,天氣溫沒有問題,隨時下針,天氣溫的時候下針最好。月剛初升的時候,他是氣剛開始走,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去洩它,可以補它。滿月的時候,因為氣是實的時候,這個時候你禁用補法,不要用補的方法沒有月亮的時候,不施治法。
  • 中醫有「四大虛」:懶是氣虛、上火是陰虛、脫髮是血虛、怕冷是陽虛
    中醫上認為,一個人身體羸弱,必定是「虛」在作祟,我們一般去看中醫的時候,大夫經常說我們是「氣虛」、「陽虛」等,那麼,關於中醫的「四大虛」,你了解多少?懶,說明你氣虛氣虛,指「氣少、元氣虛弱」。多是由於臟腑受損、久病未愈損耗元氣導致。
  • 七齡兒吃完羊肉眼睛紅腫 冬季進補當心「上火」
    進入冬天,許多人都會選擇一些食物或膏方給身體補一補。眼科醫生提醒,冬令進補,小心眼睛「上火」。幾天前,7歲的小明隨家人去火鍋店吃了羊肉火鍋。第二天,媽媽發現小明眼睛有些紅腫,而且越來越重了。因為癢得厲害,孩子老想用手揉眼睛。同時,耳朵也像小麵包似的又紅又腫,不時有滲液流出,癢得小明抓耳撓腮。昨天,小明被媽媽帶到寧波市第六醫院眼科專家門診。
  • 水晶魚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健脾補虛助消化
    上、下頜骨各有1排細齒,口蓋上無齒;下頜前端亦無犬齒。體柔軟,除雄魚臀鰭基部兩側各有一排較大的鱗片外,全體無鱗。生活時全體透明,從頭的背後可清楚地看到腦的形狀;死後體為乳白色。各鰭較透明,無色,體側每邊沿腹面各有一行黑色素小點。水晶魚為小型小層魚類,生活於近海,性喜集群,以浮遊小動物為主食。三、四月於長江口區產卵。具有海洋至江河回遊的習性。只唯在南海冬季11-12月產卵。
  • 上遊•文薈丨冬季進補誤區 · 不辨體質丨身體越補越虛了?這份...
    像老年人生理機能減退,體質較弱,適合適量進補;而像青壯年,生理機能旺盛,並不需要特別大的進補,或者可以小補。A冬季進補:以滋陰養陽、調補氣血為主  冬季氣溫低,人體的新陳代謝功能亦相應下降,人的食慾增加而活動量又相應減少,容易吸收和儲存營養物質,是調理身體的好時機。
  • 溼氣重危害大,多吃這4種食物,可健脾祛溼,溫中益氣,補虛強身
    溼氣,是中醫上的一個說法。中醫學認為,我們居住的環境中,若是潮溼比較重,或者是吃的食物偏於寒涼油膩等,都有可能導致身體溼氣重。一般來說,體內溼氣過重的人,容易出現大便不成形、便溏,嘴巴幹苦、頭痛頭暈、皮膚油膩等現象。體內溼氣過重,人就更容易感覺疲乏。長期以往,也會影響身體的其他機能。
  • 特搜靚湯 | 滋補反而上火?乾燥天這樣煲番茄湯,增強免疫力又潤燥!
    特搜靚湯 | 滋補反而上火?乾燥天這樣煲番茄湯,增強免疫力又潤燥!鮑魚鮑魚有補虛滋陰、潤肺清熱,養肝明目的功效,是一種補而不燥的海產,而且吃後沒有牙痛,流鼻血等副作用。
  • 農村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是啥意思?三九應該怎麼補?
    很多人會說,現在人們生活條件變好以後才開始注重養生,其實並不是,早在很多年前人們就已經開始關注起養生問題,在農村中關於養生的俗語有很多,其中有很多是和節氣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是三九,我們應該怎麼補呢?
  • 夏日涼補口訣:男不離韭,女不離藕
    中醫認為,夏日進補男女有別,但都應以涼補、清脾、袪暑、化溼為原則。除了要多喝溫水防中暑外,還可遵循夏日進補原則:男不離韭,女不離藕。此方法不僅能滋補養生,更有益氣生津的功效。   臺灣基層中醫師協會理事長陳潮宗指出,所謂「男不離韭,女不離藕」,就是指男人要多吃韭菜,女人要多吃蓮藕,這樣對身體健康有好處。中醫認為,韭菜味辛鹹、性溫,有溫中行氣、補虛益陽的功效。因此,又稱為「壯陽草」。
  • 陽氣不足的人,身體會有這4種異常,若你一個不佔,值得恭喜
    若身體出現異常情況,一定要及時進行調理,切勿拖延,避免更為嚴重的疾病出現。夏季,這4件消耗陽氣的事情少做:1、貪吃冷飲每年一到夏季,市面上可以看見各種各樣的冷飲,許多人因為暑熱的緣故,會經常吃這些冷飲,可以迅速降低人體溫度,還能夠解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