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都顛倒了,如何從水火未濟到水火既濟?

2021-01-13 廣州岐黃中醫院

                                 ——《黃帝內經》


 上熱下寒,就是養不歸位 


    俗語講,水火不相容,此為天地表象之說。古人在健體修身過程中發現,人體之中也有水火之象,但人體之水火若不相濟,則生病疾。


       上熱下寒是現代人最常見的一種症狀,其主要表現是熱證與寒證並存:常年上火,總是口腔潰瘍、舌瘡、慢性咽炎、失眠,同時又表現出很多體寒症狀,如舌體胖大、大魚際發青、下肢冰涼等。


       在飲食上,這類人群也非常挑剔,吃點兒熱的就上火,吃點兒寒的就傷陽,只能吃溫的東西。


      中醫認為,上熱下寒其實有更確切的表述方式:「真寒假熱」,或「陽不歸位」。這句話指出「寒為熱病之因」,體內寒邪過盛,就會把陽氣排斥在外,陽氣上浮外散,就會表現為上部熱象,人就會出現上火症狀。也就是說,體寒是上火的根


  實火虛火,如何區分?


      有些人上火之後,首先想到的就是用敗火藥,「怕上火,就喝***」,卻常常陷入越吃越嚴重的怪圈,這種情況八九不離十都是上熱下寒。因為上熱下寒是體寒所致,而敗火藥屬寒涼之物,服用它們只會讓你寒上加寒、虛上加虛,越治火越大!



       所以,在對付上火之前,你得先分清楚到底是實火還是虛火?



實火:從來不上火,但吃了一些東西後,突然上火了,多半是實火;
 
虛火:經常出現口腔潰瘍、舌瘡、青春痘、失眠之類的上熱症狀,喝了涼茶之後會好一點,但不喝的時候又不行了,並且反覆發作,一定是虛火。



        火的屬性不同,治法自然也不同。一句話:實火用瀉法,主要是清熱、降火,建議服用敗火藥(如牛黃解毒丸);虛火用補法,主要是補陽、滋陰。


       並且,針對虛火,補陽與滋陰並不矛盾。因為陽氣越弱,體寒越重,脾胃越虛,而脾胃乃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虛弱,氣血津液就會不足,身體就會燥熱。所以,常年虛火的人,身體往往都是陰陽俱虛。


 上熱下寒,怎



         陽主升,陰主降。但是,如果陽一直在上,陰一直在下,就是陰陽分離,說明陰陽二者沒有交集了,你是你,它是它,那就無法構成對立制約、互根互用的關係,二者之間都沒有互動了,當然不會產生任何關係、任何變化。


       反之,只有陽在下,自下而升,陰在上,自上而降,二者才能發生關聯,有了關聯才能對立制約、互根互用、消長平衡、相互轉化,這才叫「陰陽交感」。


       所以,人體的最佳狀態是陰在上陽在下,你顛倒了,就會上熱下寒。



       那麼,為什麼陰陽會顛倒呢?中醫認為,心主火,位居人體的上部,好比天上的太陽;腎主水,位居人體的下部,好比地上的河流。水火不濟,體內氣血陰陽就無法循環正常,陰陽就顛倒了。


      打個比方,假設心火和腎水是兩輛汽車,要想兩車相遇,必須符合兩個條件:一是汽車本身正常;二是道路沒有堵塞。


我們先來看車輛的問題:



       清末著名傷寒學家鄭欽安在《醫理真傳》中指出:陽氣過衰,陰氣過盛,而陰中一線之元陽,勢必隨陰氣而上行,便有牙疼、腮腫、耳腫、喉痛之症,粗工不識,鮮不以為陰虛火旺也。


       可見,陽氣過於虛弱,陰寒之邪就會過剩,就會逐漸沉降,積聚於下,造成「下寒」;同時,腎臟之中的元陽(命門之火)不能鼓動腎水上升,心火得不到腎水滋養,就會「上熱」。




腎陰虧虛,就沒有足夠的物質基礎來實現「上濟心火」這一生理功能,並且身體還會呈現「電量不足」的狀態,這麼一來,上熱下寒也就不足為奇了。




        心陰不足與心火偏亢往往是同時存在的。火性炎上,心火偏亢,就會「上熱」;同時,心火失於下降,就無法溫煦腎水,就會「下寒」。


我們再來看道路的問題:






      在身體的圓運動中,火要下降,水要升騰,必須有一個力量來推動,這個力量就是中氣,它是氣機升降的關鍵。


      中氣由脾胃所生,脾胃虛弱,就會中氣不足,繼而脾氣不升、胃氣不降——腎水無法藉助脾氣的升發,向上升騰以濟心火,人就會因心火亢盛而出現紅腫熱痛、心情煩躁等問題;同時,心火無法藉助胃氣的下降,向下沉降以溫腎水,人就會因腎陽不足而畏寒、痛經、腹瀉、下肢寒涼等。




      火往上走,寒往下沉,中焦不通,就會「上焦火,下焦寒」。最常見的就是溼阻中焦,堵塞道路,導致心火不降、腎水不升,自然水火也就無法既濟了。

                                    洗髓吐納術

洗髓吐納術、垂吊術都是即是古人總結的一種調節人體水火兩相既濟的功法。習此功法,可使人體真氣乃萃,精神漸長,聰明目開,增長氣力。古人認為,人體之腎納象為水,水宜上升;而心納火象,火應下降,此乃水火既濟。

                             蓮花生大士動功之——河住江翻

水火既濟 行此功,身體直立,兩手自然下垂雙手掐腰,舌抵上顎,「一吸就提,一呼就沉,環環相扣,無始無端」。也可以習練「蓮花生大士動功中的」河往江翻,舉雙手時吸氣,呼氣時頭和手感覺從襠部鑽過,將胸前任脈能量經會陰過尾閭向督脈排,口部發出「呵」聲,餘下濁氣(心火)從中呼出。

 「既濟」出自《易經》,是《易經》中的第63卦。「既濟卦」上坎下離相濟,所以叫「水火既濟」。坎為水,離為火,既濟則是水火相交為用。」醫者易也「,中醫學中所說的「水火既濟」(又名「心腎相交」),心屬火,藏神;腎屬水,藏精。兩髒互相作用,互相制約,以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是借用五行學說中相生相剋的關係,來比喻心火與腎水的相互關係。心火下行以溫養腎水,腎水上行以滅心火,心腎相交,陰陽和諧,身體健康。腎中真陽上升,能溫養心火;心火能制腎水泛濫而助真陽;腎水又能制心火,使不致過亢而益心陰。「


另道家小到築基法,大到丹法很多功法其原理就是心腎相交,


心腎相交法之:鳴天鼓  


        心腎相交法——鳴天鼓。我們的後腦勺就叫做天鼓。鳴天鼓要用到我們的聽會穴和勞宮穴。


       人體的勞宮穴是最操勞的一個穴位,它是一個火穴,像我們肚子疼了,馬上就不自覺地用手去捂肚子,所以它是很操勞的。



具體鳴天鼓的做法是:


先用我們的手掌心,即用勞宮穴貼住耳孔,把整個手搭在後腦勺上,將食指放在中指上,然後往下一彈,產生一個彈擊的力量。


就這樣使勁壓住聽會穴,然後彈撥後腦殼,彈幾次再壓緊,然後突然放鬆,耳朵就會有一種特別清爽的感覺。經常這樣做對耳朵的保健作用很大。


 心腎相交法之:按摩聽會穴 


      按摩聽會穴。耳朵裡的聽會穴要怎麼做才能按摩到呢?其實還是採取的心腎相交法。


     中指的指尖是心包經的井穴,屬於心,耳朵、眼屬於腎。


      首先,掌心向後,然後用中指插進耳朵孔裡去,塞進去以後,手指在裡面轉180度,讓掌心向前,然後讓手指輕輕地在裡邊蠕動。


      要注意,不要使勁地杵,而是輕輕地蠕動,就像小蟲子一樣在裡面輕輕的動,按摩上二三十秒後,突然將手指向前外方猛的拔出來,最好能聽見響。



        這就是完整的按摩聽會穴的一個方法。如果你的手指插進耳朵裡去以後,覺得指尖有一種黏著感,有吸力的話,這就是溼氣太盛的一種感覺,那在按摩完了以後,猛的將手指拔出來就可以了。


       這裡提醒一件事,做任何動作都要以不受傷為原則,就是說動作要輕、要柔、要緩,要輕輕地做,指甲也一定要鉸得很乾淨,然後用指尖輕輕地按摩耳朵裡邊的聽聞穴,千萬不要傷到耳朵。


 心腎相交法之:手心搓腳心補腎水 


       如果精虧的厲害,就用此功法。


      另一種心腎相交的方法叫做手心搓腳心。我們千萬不要小瞧了這個方法,這裡面融匯了很深的中醫道理。


      我們的腳底板有一個腎經的穴位叫湧泉穴,而我們的手上是勞宮穴。我們可以平時沒事的時候坐在床上,左、右手交叉,用掌心搓腳心,或者用手心拍打腳心。


      這樣做有助於讓腎發揮收藏的功能,把氣往下引,把上面的虛火拽下來,這樣氣就不會壅在上面,病自然就好了


       我們前面說過,如果人生一口大氣,氣全憋在上面的話,那就有可能會造成耳聾和耳鳴。那麼,用手心搓腳心有利於我們疏通人體的氣機,氣機順了,經脈通了,耳朵的病自然就會改善。而且這樣做有助於改善睡眠,對有高血壓的病人也非常有好處。


 心腎相交法四:揉耳法 


       把耳朵給蓋上,然後用掌根揉耳朵背。但要注意,不是揉耳背這個皮,而是隔著耳背揉耳朵眼。揉的時候腦子裡要這樣想,好像隔著耳背已經揉到耳朵眼裡面去了。



        當您揉兩三分鐘以後,耳朵眼裡面一發癢,就證明耳朵裡面的氣血過來了,長期這樣揉,耳鳴、耳聾的問題就解決了。另外,揉的時候一定要閉上眼睛,因為七竅是相通的。


       揉完後睜開眼睛時,您會發覺眼睛變得很亮。

相關焦點

  • 南懷瑾:水火既濟
    譬如這一段所提到的坎離兩卦,坎離分別代表水火。在《易經》卦名當中,水火是既濟,既濟是好的;顛倒過來火水就未濟,未濟是不好。那麼,什麼是水火既濟呢?我們看到做飯燒茶,水在上面,火在下面燒,就是好的。火在上面燒,水在下面毫無用處,這個是很簡單的物理,要懂得。所以,諸位修道打坐,上面的頭腦「嗡嗡」地發熱,紅光滿面,心思不定,妄念不斷,就是火在上面,水在下面,這是氣虛。
  • 從《水火既濟》和《火水未濟》看人生的成功與失敗
    今天我和大家來說說《周易》的《水火既濟卦》和《火水未濟卦》。《水火既濟卦》,上面是坎卦,下面是離卦,一四,二五,三六,六爻皆陰陽搭配,一陰一陽謂之道,故大吉大利。我分析《水火既濟卦》成功也只是短暫的,因為上面是坎卦水,下面是離卦火,水大蓋頭,我們小小的個體,有多大能量才能抵擋住旺水的澆灌!坎水的象又是女人,離火的象又是男人,水火既濟,說明夫妻水乳交融,如膠似漆,感情篤厚。但再好的事業,再好的夫妻也有極限,《周易》就是變易的,陽極變陰,陰極轉陽。所以緊礙著就是《火水未濟卦》。
  • 水火既濟金榜題名,謀望亨通
    水火既濟是周易裡的六十三卦。水在上,火在下,為既濟;水在下,火在上,為未濟。周易智慧就在於一個「中」,不偏不依,從上爻到五爻都是慢慢變好。到了第六爻,就出現盛極成衰。所有的佔卜,算命術都是從周易裡演變出來的,所以,預測離不開周易的宗旨,即中庸之道。
  • 《周易》;水火既濟,君子防患未然——既濟卦第六十三
    既濟卦位於小過卦之後,《序卦》言道:「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以既濟。」小過善補就能成功渡過彼岸,小過之後,情勢發展將向圓滿之境發展,再漫長的事物也會告一段落,終會有所成功。既,就是成功、完成的意思;濟,便是渡河的意思,此卦提示君子如何渡過象徵困難和障礙的河川,去濟成所願、濟困就窮、撥亂反正、順應自然和社會規律而成就大業的道理。既濟,可以理解為事業的成功和終止,這一哲學概念是易經理論的一個重要觀點。凡事有始必有終,有涉必有濟,有因必有果。既濟離下坎上,六爻排列先陽後陰,陰陽交配,三陽三陰,這樣的卦象排列可謂完美。
  • 水火既濟_易經六十四卦詳解(63):再不濟的都濟了
    既濟,萬事皆濟,再不濟的都濟了,所以說這是六十四卦中最好的一卦,是個人、組織、世界追求的目標,是周易表達的一個核心價值觀
  • 《水火既濟 萬象包羅》創作隨想
    我出生於20世紀50年代末,大饑荒,飯都吃不飽,就別說餃子了。一年到頭,挨到大年夜,才有可能吃上一頓餃子。這頓餃子,對於我這樣一個飯量奇大、眼放綠光、哈喇子直淌的饞蟲來說,意味著啥,就可想而知了。每每因胃口超大、吃相「兇惡」而招致家人的集體厭惡。
  • 《易經》第六十三卦 既濟卦詳解 水火既濟
    既濟卦,水火既濟卦,原文《既濟》:亨小,利貞。初吉終亂。《彖》曰:「既濟,亨」,小者亨也。「利貞」。剛柔正而位當也。「初吉」,柔得中也。「終止則亂」,其道窮也。《象》曰: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初九,曳其輪,濡其尾,無咎。《象》曰:「曳其輪」,義無咎也。六二,「婦喪其茀,勿逐,七日得。
  • 季布卜得「水火既濟」卦,與高祖相遇
    今天介紹「水火既濟」卦。「水火既濟」是季布在周家潛藏,卜得之,遂遇高祖也。一般佔卜要用三枚銅錢,比較複雜,其實對於初學者就用一枚銅錢。有字的一面朝上,畫一條長線「——」,有字的一面朝下,畫兩條短線「— —」一共拋出六次,第一次畫在最下面,稱為「初爻」,第二次畫在初爻之上,稱為二爻,以此類推,最後一次稱為「上爻」。
  • 八字水火既濟 此類格局之人一般都有貴氣加身!
    既濟卦是《易經》中的第六十三卦,此卦水在上火在下,水能滅火所以能「幫上忙」(濟),所以叫「水火既濟」。將《易經》的思想引入八字命理中,就有了「水火既濟格」,此格局也是「水上火下」,八字入此格之人有貴氣。
  • 既濟卦:水火交融,濟渡已成
    既濟卦:序卦傳之六十三卦。序卦傳曰: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以既濟。既,意思就是已經,濟,意思是渡河,止,完成。既濟卦,上坎下離,坎為水離為火,故曰水火既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水得火則不寒,火得水不燥,水火交融,故能既濟。坎為雨,離為日,雨過而日出。坎為月,離為日,月隱而日出。
  • 六十四卦詳解:第63卦 水火既濟(既濟卦)盛極將衰 中上卦
    第63卦水火既濟(既濟卦)盛極將衰 中上卦象曰:金榜以上題姓名,不負當年苦用功,人逢此卦名吉慶,一切謀望大亨通。既濟:亨,小利貞,初吉終亂。譯文:既濟卦象徵成功:此時功德完滿,連柔小者都亨通順利,有利于堅守正道;開始時是吉祥的,但如有不慎,終久必導致混亂。彖曰:既濟,亨,小者亨也。利貞,剛柔正而位當也。初吉,柔得中也。終止則亂,其道窮也。象曰: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預防之。
  • 記憶力不好的人,也就是健忘,注意四個方面,了解「水火既濟」
    記憶力不好的人,也就是健忘,注意四個方面,試試「水火既濟」。現在很多人、甚至是年輕人,都會說自己「記心」不好,經常轉眼就忘了前面的事情,對工作和生活造成較大的困擾。學生記憶力不好,學習成績自然會退步。總之,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健忘」的問題,我們都不能大意。那麼,健忘是怎麼出現的呢。我們所說的「記憶力」,在中醫看來,主要和兩個臟腑關係密切:一是「心」,因為心藏神;一是腎,因為腎主志。這個「志」字,繁體字寫作「誌」,也就是「記得」的意思。
  • 居安思危,易經第六十三卦《水火既濟》原文,瑾名軒譯文
    水火既濟:既濟,亨,小利貞,初吉終亂。瑾名軒譯文:大功告成,亨通,前兆或多或少是有利的,剛開始還記得成功來之不易,仍會努力進取,是吉祥的,但最終會被某些利益所迷惑,而懈怠下去,以至於出現不可收拾的亂子。初九:曳其輪,濡其尾,無咎。
  • 白話講易經,第六十三卦,水火既濟卦,君子以思患而預防之
    上一講我們講解了小過卦,「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以既濟。」想要渡過河流,必須以舟渡河,既是已經,濟是成功,既濟就是已經成功了。所以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既濟卦,它將會教給我們如何能夠守成。來看一下既濟卦的卦象,上卦為坎卦,坎為水,下卦為離卦,離為火,所以既濟卦的全名就叫做水火既濟卦。象曰: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預防之。水在火上,代表烹飪,是成功之後的享受,但是如果水傾倒了,又會把火熄滅。君子從這種現象中得到啟迪,認為不能沉迷在成功裡,要考慮日後會到來的種種問題,預先想好解決方案,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來看一下既濟卦的卦辭:亨小,利貞;初吉終亂。
  • 解析《周易》既濟卦的象辭
    水火這是既濟卦的象辭,意在說明人道。都是各成其用,共致其功。以其功用來講,所以命名為「既濟」。好比人的心火與腎水,水升而火降,則精神健旺,血氣和調,這也是「水」與「火」的功用。反之則病,進而生理絕,成背馳不交之象,同天地否卦。這裡「既濟」的稱謂,是以其能成一切,而著其功用而言的。既然以功用為側重,則在人道而言,則應當以籌策為先。因為任何事物,有其利則必有其害,有其福則必有其禍。
  • 人體的最佳狀態是陰在上陽在下,可惜現代人都顛倒了
    上熱下寒是現代人最常見的一種症狀,其主要表現是熱證與寒證並存:常年上火,總是口腔潰瘍、舌瘡、慢性咽炎、失眠,同時又表現出很多體寒症狀,如舌體胖大、大魚際發青、下肢冰涼等。在飲食上,這類人群也非常挑剔,吃點兒熱的就上火,吃點兒寒的就傷陽,只能吃溫的東西。
  • 看故事學易經第63卦水火既濟——陰陽和諧
    坎為水,離為火,水火相交,水在火上,水勢壓倒火勢,救火大功告成。既,已經;濟,成也。既濟就是事情已經成功,但終將發生變故。既濟卦代表一件事情的完成,但並非整體的結束。所以,每當一件事情完成的時候,都要提高警覺,遵循正當的途徑,採取正當的手段,隨時做好必要的調整,才不至於產生「初吉終亂」的後果。既濟卦三個陰爻在三個陽爻之上,象徵三個君子受到小人的欺凌,在這種情況下,君子才會發憤圖強,激發潛力,成就大事大業。小故事【李世民先發制人】唐高祖李淵武德年間,統治集團內部充滿了複雜的鬥爭。
  • 水火既濟致精寒,溫經毓子交通心腎
    12-27 13:18:51 來源: 中醫健康文化正能量 舉報   導語~水火既濟致精寒
  • 解密《易經》第63卦水火既濟卦:大成若缺,更好地把握成功!
    第六十三卦 既濟 水火既濟 坎上離下(既濟卦 卦象水上火下 卦畫坎上離下)原文 既濟:亨小,利貞,初吉終亂。譯文 既濟卦:柔小者也能亨通,佔問吉利,開始吉祥,稍有不慎,最後混亂。原文 初九:曳其輪,濡其尾,無咎。象曰: 曳其輪,義無咎也。譯文 初九爻:拉住車輪,沾溼了尾巴,沒有過錯。
  • 《易經》複習15:既濟卦
    點此查看複習詳細安排《易經》第六十三卦 既濟——水火既濟  下離火炎上,上坎水潤下,水火相交,剛柔相濟,如泰卦天地之交,故既濟有泰卦之德;坎月離日,日居月下,故既濟有謙卦之德。既濟卦是六十四卦最圓滿的卦,此所以為「既濟」也。《既濟》卦名的取義,是借「涉水已竟」喻「事已成」;但全卦大旨卻是闡發「守成艱難」的道理。其實「既濟」之時雖萬事皆成,但要安保這一既成局面,卻非易事。《大象傳》言「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意味實頗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