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中的「真言」,又叫「箴言」、「密語」,這裡說的佛門六字真言即「唵嘛尼叭彌吽」。六字真言,源於梵文,漢語音譯為:唵(an)、嘛(ma)、尼(ni)、叭(bei)、彌(mi)、吽(hong)。通常叫做觀世音著薩明呢,或觀世音六字真言。
這一明咒在佛門中已經運用了很長時間。它的最初原型,見於公元6~7世紀成書的《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據宋人趙安仁、楊億《大中祥符法寶錄》記載,此經之漢文譯本,系北天竺僧天息災於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983)在開封譯經傳法院譯出,共計4卷。但六字真言並未隨著這本經書在中原地區流行開來。
六字大明咒圖
認為這六字屬於佛教密宗蓮花部,其緣起即蓮花生菩薩祁往極樂世界所唱的六字聖歌,後來藏傳佛教將六字真言定為觀世音菩薩的明咒。隨著藏傳佛教影響的不斷擴大,六字真言才逐步流行開來。
藏傳佛教六字大明咒圖
六字真言應該怎樣理解?按照佛教經典解釋:可以分別解釋為:唵——佛部心。念此字時要身、佛相印,身、口、意與佛聯成一體;嘛尼——寶部心。梵語的意思是「如意寶」。據說此寶來自於龍腦,獲得此寶,上山可聚奇珍,下海可攬百寶,所以又稱「聚寶」:叭彌——蓮花部心,梵語意即「蓮花」。比喻法性澄澈,如同蓮花一樣潔淨無暇;吽——金剛部心。祈願成正果的意思。仰仗佛法,成就一切、普度眾生,立身成佛,最後達到佛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