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滕王閣是江西的文化名片,也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瑰寶。春節期間,全國第一部以滕王閣為題材的長篇歷史傳奇小說《滕王閣遺夢》正式面世。23日,該書作者——當代(旅美)學者型作家羅光平,在南昌市新華書店廣場購書中心為《滕王閣遺夢》進行籤名售書,同時他還應江西人民出版社與南昌市東湖區政府邀請,出席了向滕王閣管理處贈送《滕王閣遺夢》儀式。在這一儀式結束之際,羅光平先生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講述了他創作《滕王閣遺夢》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滕王閣遺夢》贈書現場
羅光平接受本報記者專訪
身在美國心繫家鄉為南昌正名
「我是從南昌走出去的,多年來我有個夢想,就是要為家鄉的文化事業盡點綿薄之力。」談及創作《滕王閣遺夢》創作的原因,羅光平先生表示,早在10年前他就開始為創作《滕王閣遺夢》做準備。
「我認為餘秋雨先生強加在南昌頭上那頂最不好玩的城市帽子,一度讓南昌蒙冤。」羅光平坦言,作為南昌人,他有責任通過自己的筆,為南昌正名。
於是,他決定創作一部滕王閣為體裁的長篇歷史傳奇小說,全景式的反映出「後貞觀之治」時段裡,唐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祭祀、航運、建築等領域的輝煌成就,再現初唐繁榮昌盛的景象。特別是對唐高宗時期的「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豫章古城的盛況描寫,為研究初唐歷史文化特別是豫章文化提供新思維,同時也為滕王閣文化研究與開發,探索一個獨特的方式和途徑。
「今年的春節期間,這部書已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這是我為南昌披上的一件『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飛速發展,欣欣向榮』的外衣。」羅光平為自己的夢想實現顯得十分高興。
為寫《滕王閣遺夢》每天執筆20小時
羅光平告訴記者,10年前他就為創作《滕王閣遺夢》收集資料,多年來為這一作品的採風探址、查閱文獻等,耗費了大量的精力。
「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南昌市政府為此,還召開過多次的調研會,我感到這本書的出爐,要感謝的人太多太多。」羅光平謙虛地表示,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他對南昌越來越了解了,但是一直沒有下筆。
後來,羅光平在反覆釐清思路後,把自己關在美國鄉村的一個小房子裡,開始夜以繼日的工作。「我懷著對家鄉無比的熱愛,每天保證寫20個小時。」羅光平告訴記者,自己之所以能在一年內,完成50萬字的《滕王閣遺夢》,除了有10年的醞釀外,最主要的就是自己有一種時不我待的念頭。「時間很珍貴,浪費了就可惜了。」羅光平透露,他除了寫作,絕對不願意浪費一丁點的時間。
計劃把《滕王閣遺夢》拍成電影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滕王閣遺夢》是繼羅光平創作的大型上古英雄史詩《東方大帝》、長篇上古傳奇《龍圖騰》及長篇哲理奇幻小說《第二個太陽》之後,潛心耕耘創作的又一力作。
羅光平向記者介紹,《滕王閣遺夢》運用「一軸三線」的敘事手法,敘述了「馮延鎧,冷宮亮劍」;「滕王爺,子夜探花」等四十回精彩紛呈、扣人心弦的傳奇故事,精心塑造了身懷絕技、聰明睿智的中國古代英雄群像;端莊典雅、聰慧機靈的華夏傳統的優秀女性;描繪出以王勃為代表的初唐鴻儒雅士的思想性格和道德文章;以唐高宗為主體的李唐皇族成員各自的思想性格及相互矛盾;以李元嬰為代表的王侯將相、達官貴人的驕奢淫逸,巧取豪奪;譚山虎等形形色色的地方官僚,及下級軍官們荒淫無恥的罪惡行徑及其悲劇命運。
「現在已經有影視機構,提出將《滕王閣遺夢》拍成電影,正好我也有這個打算。」羅光平透露,他目前正在為把《滕王閣遺夢》搬上銀幕忙碌。
籌劃建唐宋影視城打造軟實力
「南昌擁有千年名剎佑民寺、江南名樓滕王閣、唐朝水觀音亭、宋朝百花洲等成百上千的古蹟,它們以特有的歷史形態,成為人們認識了解南昌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羅光平認為,當前是個城市營銷時代,滕王閣是南昌的城市標誌,是贛文化的制高點,是南昌這座城市的獨特資源,可以說南昌乃至江西文化資源深厚,尤其是唐宋時期的江西積累沉澱的厚重文化資源是其他任何競爭城市都無法模仿的。
「我現在有個新的想法與創意,那就是儘自己的努力,在我們江西推動建立一個大型的唐宋影視城,打造江西獨有的文化名片與軟實力,更好地把南昌乃至江西推向全國與世界,充分地弘揚江西浩繁博大的文化底蘊與傳承。」羅光平認為,作為省會城市的南昌,這幾年來可謂日新月異,成為全球最具魅力的動感城市之一,而江西更是古色歷史資源、紅色文化資源、綠色自然資源交相輝映,如果一旦把唐宋影視城建成,必將又是一張亮麗的文化名片。
人物名片:
羅光平:江西南昌人,著名作家,現旅居美國,系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中國文化管理學會品牌文化研究中心專家、中國散文詩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宗教理論研究學者。曾獲得世界文化聯盟頒發的傑出文學獎。自1978年以來從事文學創作,至今創作文學作品800餘萬字,代表作品有著名長篇小說《東方大帝》、《龍圖騰》、《第二個太陽》等。
■記者洪懷峰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