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閣序與滕王閣詩,有幾個大家未必清楚的知識點,您了解嗎?

2021-01-09 老街味道

前言

前幾天回答了一個關於駢文與格律詩的問題:《滕王閣序》是否屬於排律詩?你如何理解序文和律詩?

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有一篇著名的文章:《滕王閣序》,此文又名《秋日燕滕王閣詩序》、《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

這是一篇很講究對仗但是不要求押韻的駢文。不押韻當然不是詩了,更不是排律。

套用吐槽大會中池子常說的一個詞, 這篇文章有什麼「知識點:呢?

老街簡單說幾個方面。

一、《滕王閣序》中的對偶句

首先,王勃的這一篇《滕王閣序》是駢文,又稱為駢體文、駢儷文或駢偶文。

駢:兩馬並駕的意思。可知駢文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對偶,不過這種文章中的對偶句和格律詩不同,更像詞中的對仗。

老街粗略統計了一下,滕王閣序中的對偶大概有7大類:

1、三字句對偶

披繡闥(tà),俯雕甍(méng )。平仄仄,仄平平。  四美具,二難並。仄仄仄,仄平平。

格律詩有五言和七言,沒有三言的格律詩。但是這種對仗在詞譜中卻常見,例如:

低綺戶,照無眠,平仄仄 仄平平。《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2、四字句對偶

這篇文章中的四言句太多了,駢文中的四六句是主要的句式。

上聯:中平中仄,下聯: 中仄中平,這種平仄的有: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反過來,上聯平收,下聯仄收:時運不齊,命途多舛。

同樣,在詞中也非常多見:

落帽山前,呼鷹臺下。《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

3、六字句對偶:

上聯平收,下聯仄收: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

上聯仄收,下聯平收: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

六言詩也有不少,如王維的《田園樂》是兩組對仗句:

桃紅復含宿雨,柳線更帶朝煙。花落家僮未掃,鳥啼山客猶眠。

在詞牌中,六字句也很常見,如辛棄疾的《西江月 漁父詞》:

千丈懸崖削翠,一川落日熔金。

但是,大家能看出滕王閣序中的六字句與詩詞中的六字句的區別嗎?

4、七字句對偶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七言句在格律詩中常用,不過和這種駢文的句法結構不同,例如: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上面說的六字句對仗,也是這種區別。

5、八字句對偶:

有上聯仄收,下聯平收的,如:

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裡逢迎,高朋滿座。

有上聯平收,下聯仄收的,如:

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在辛棄疾的《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中有:

雲山自許,平生意氣,衣冠人笑,抵死塵埃。

這種八字句的對仗,是扇面對的一種。後面提到的兩種也是扇面對。

6、十字句對偶

這種十字句,有前四後六的組合:

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

也有前六後四的組合:

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

四六句的搭配,詞牌中也有,如蔣捷《高陽臺·送翠英》

閒裡清明,匆匆粉澀紅羞。

六四句的搭配,王安石《桂枝香》:

千裡澄江似練,翠峰如簇。

不過,這種句式,似乎沒有對仗的詞牌。

7、十一字句對偶

前四後七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前七後四

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

《減字木蘭花》有這種四七搭配的句式,不過很少對仗 ,向子諲這種對仗的形式並不多見:

翠鬟雙小。綠綺朱弦心未了。畫戟森間。玉子紋楸手共談。(宋·向子諲《減字木蘭花》) 

《畫堂春》中,有七四搭配的句式:

放花無語對斜暉。此恨誰知。(秦觀《畫堂春》)

整首《滕王閣序》讀下來,幾乎通篇都是兩兩對偶的句式。這種對偶的賦,就是駢文。

但是,這還不是最難的駢文,因為,這種駢文並沒有要求押韻。有點像長聯與詞的區別。

對聯有上百字的,但是不要求押韻,而詞要求符合格律,要求押韻,相對來說就比同樣篇幅的對聯和古體詩要難得多。

二、駢文與律賦

上面說過,《滕王閣序》其實不是最拘束的駢文,因為對於押韻沒有要求。想一想,《滕王閣序》每一幅對聯的最後一個字,都要求押韻,是不是難上加難呢?

但是真得有要求押韻的駢文,這種駢文有點像長長的排律,又要求對仗,還要求押韻。

這種駢文就是律賦。

唐朝科舉開始考詩賦,詩大多為五言排律,賦就是律賦,這兩種文體都對於平仄、押韻有嚴格的要求。

我們看看律賦是個什麼樣子?

唐玄宗開元二年(714年),那一屆科舉考試中,賦試題目叫《旗賦》,規定以 "風日雲野,軍國清肅"八字為韻。

也就是八段文字,每一段分別用風韻、日韻、雲韻等八個字所屬的韻部押韻。

我們看第一段,押韻風字所屬的【東韻】:

遐國華之容衛,諒茲旗之多【工】;文成日朋,影滅霜【空】。乍逶迤而掛霧,忽搖曳以張【風】;排回驚鳥,飛失斷【鴻】。至若混羽旗以橫野,則睹之者目駭;雜金鼓而特設,則見之者氣【雄】。........... 這一段都押和」風「一個韻部的字,這個韻部是【東韻】

第二段,押日字所屬的【入聲質韻】:

爾其誓將臨邊,興師授【律】;擁豹騎而長往,指龍山而衝【出】。月陣聯雲,星旄鬥【日】;回五翎以革面,挫三庭而屈【膝】。匪旗之佐彼軍容,則何以沙場清【謐】?...........這個韻部押和」日「一個韻部的字,屬於入聲【質韻】

在王勃(約650年-約676年)漸漸成名的時候,正是唐高宗執政時期,一般認為,唐朝的科舉開始考詩賦,就是從唐高宗執政的時期開始的。

可見,律賦比不押韻只對仗的駢文難多了,就是因為拘束太多,所以律賦極難寫出千古流傳的佳作來。

同樣,因為束縛太多,排律的佳作也遠遠少於四句的絕句和八句的律詩。

三、排律的束縛

在唐朝,律詩包括八句的五律七律,也包括八句以上的律詩。排律的稱呼出自元朝,在明朝時,這個名稱被廣泛使用。

排律,就是指八句以上的律詩,要求首聯和尾聯以外,中間聯必須對仗。

科舉中的進士科常常會考詩賦。賦,剛才經說過;詩,大多為五言排律,以六韻(12句)居多。

例如錢起著名的試帖詩《省試湘靈鼓瑟》,就是五言六韻十二句的標準排律:

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對仗】苦調悽金石,清音入杳冥。【對仗】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對仗】流水傳湘浦,悲風過洞庭。【對仗】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這首詩是錢起在唐玄宗天寶十載的試帖詩 。

也有不少五言八韻十六句的排律,另外還有少數的入聲韻、去聲韻的試帖詩。就不一一舉例了。

四、滕王閣詩是什麼詩?

八句的七言詩,不一定是七律,這首《滕王閣》是換韻的七言古體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閒雲潭影日悠悠(換平韻),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前四句押仄韻,後四句改為押平韻。格律詩不可以換韻、不可押仄韻。

也有人喜歡把這首詩看作兩首七言的絕句,是一首還是兩首,主要看意脈是否中斷。您覺得這是一首詩還是兩首詩呢?

結束語

《滕王閣序》又名《秋日燕滕王閣詩序》,前面洋洋灑灑的這篇文章也可以看作結尾詩的詩序。

作為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在格律詩的定型中也起到了推動作用。他的作品中有很多格律詩,不過那個時期七言詩還沒有進入主流,所以他的詩大部分是五言詩。

例如他的這首五言排律,《出境遊山二首 其一》

源水終無路,山阿若有人。驅羊先動石,走兔欲投巾。【對仗】洞晚秋泉冷,巖朝古樹新。【對仗】峰斜連鳥翅,磴疊上魚鱗。【對仗】化鶴千齡早,元龜六代春。【對仗】浮雲今可駕,滄海自成塵。

這也是標準的五言排律, 通篇押[真]韻,對仗、粘連、平仄沒有一處瑕疵。

唐朝人雖然寫了很多古體詩、拗體的律詩,但是這種五言排律是必須掌握的詩體,想一想今天的學生最重視學什麼課程呢?當然是高考要考的內容。

@老街味道

此日六軍同駐馬 當時七夕笑牽牛 李商隱這兩句詩有這麼多講究

幾首原創詩詞為例 10分鐘搞明白 舊體詩詞的幾種詩體

相關焦點

  • 《滕王閣序》起名,帶點古風和詩意!
    《滕王閣序》是文學史上不可忽略的名篇,同時,其也是王勃最著名的作品,全篇採用對偶句,不但字面相對,而且音韻大體相對,可以說是駢儷藻飾,辭採華美。最重要的是,文章中還表露出了作者的抱負和懷才不遇的憤懣心,因此,從中為孩子起名,典雅而工巧。
  • 《滕王閣序》描繪的景色美輪美奐,世人閱讀後感受是如何的?
    我們看《滕王閣序》,明顯能分成兩部分,前一部分就事論事寫滕王閣上的宴會,後一部分寫王勃自己的經歷、志向。我相信後一部分內容王勃平時沒少寫。因為唐代文人會經常給權貴們寫自薦書,對於王楊盧駱這個層次的文人來講,不應當存在。心存疑問者當靜心究學,全面了解南朝隋唐文風變化,以及唐王朝一改自晉以來中央一統王朝在周邊國家中的地位,彼時,自當知曉文風高華,武風剛烈即是唐王朝的文化背景。
  • 吳之章說《滕王閣序》是舊文,王勃怎樣證明文章是新文而非舊文?
    一首駢文,一首詩,一座城,一場盛宴,一眾人等, 從此畫面定格,翩翩少年王子安,千古流芳名。《滕王閣詩》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滕王閣詩》與《滕王閣序》同時而作,王勃,才華超眾,揮毫潑墨,語驚四座。
  • 王勃寫《滕王閣序》被指抄襲,當場另寫一首詩,流傳至今成為經典
    在秋天路過了洪州,既然到了洪州,自然要登天下聞名的滕王閣,好巧不巧,都督閻公重修滕王閣,邀請才子作賦,其實只是想讓自己的女婿出風頭,因為他的女婿早準備好了一篇文章。在座的客人心知肚明,都裝傻充愣推辭不寫。女婿得意洋洋,正準備把早已背的滾瓜爛熟的文章默寫下來,忽然,只見王勃同學放下手中啃了一半的雞腿,高聲道:「讓我來!」要不說人家嫉妒你,陷害你呢,這麼大個人了,眼色呢?
  • 一篇《滕王閣序》竟有四十個成語,不愧是「天下第一駢文」
    中國是詩文的國度,五千年的文明孕育,使得中國自古便流傳下來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詩文,《滕王閣序》就是其中的代表作。成語,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他是中國先人的智慧結晶,是中國語言一種凝練的表現形式。有時,一個成語就是一個故事,它通過最簡單的幾個字像我們傳達出最真實的情感。據統計,成語一共有5萬多條,其中96%為四字格式,也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字以上的成語。
  • 羅光平《滕王閣遺夢》出版座談會在京召開
    素有「西江第一樓」之譽的滕王閣,雄踞南昌撫河北大道,坐落於贛江與撫河故道交匯處。依城臨江,瑰偉絕特,因「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一篇雄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簡稱《滕王閣序》而得以名貫古今,譽滿天下。滕王閣是南昌的驕傲,是豫章古文明的象徵,乃中華民族文化遺產之瑰寶。由著名贛籍(旅美)作家羅光平先生創作的一部50萬字的長篇歷史傳奇小說《滕王閣遺夢》已於2010年1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自問世以來受到讀者和專家的廣泛好評。
  • 首部滕王閣長篇傳奇小說面世
    談及創作《滕王閣遺夢》創作的原因,羅光平先生表示,早在10年前他就開始為創作《滕王閣遺夢》做準備。  「我認為餘秋雨先生強加在南昌頭上那頂最不好玩的城市帽子,一度讓南昌蒙冤。」羅光平坦言,作為南昌人,他有責任通過自己的筆,為南昌正名。
  • 江西籍作家50萬字歷史小說《滕王閣》將出版
    12月16日,大江網記者從南昌市東湖區委、區人民政府獲悉,由江西籍作家、著名上古歷史文化研究專家羅光平耗時一年,創作的一部50萬字長篇歷史傳奇小說《滕王閣》已於日前完稿,並將於近期出版發行。據了解,這也是全國第一部以滕王閣為題材的長篇歷史傳奇小說。  今天下午,由中共東湖區委、區人民政府主辦的《滕王閣》作品座談會在南昌舉行。
  • 王勃參加的滕王閣聚會是個什麼樣的活動?
    王勃在文藝界當時已經小有名氣,因為還沒有發表《滕王閣序》,所以名氣還不是特別大。但也算是著作等身之人了,在官場不得意,在文藝界還是有一定位置的。公元675年,25歲的王勃去越南看望患病的父親,正好路過洪都(南昌),趕上洪都最高長官都督閻公在重新修好的滕王閣舉辦文化交流會,並大宴賓客。閻都督得知王勃來到了洪都,就邀請王勃也參加交流會,王勃欣然應邀。
  • 《尋夢滕王閣》追尋千古名樓風骨,打造中華文化會客廳
    贛鄱大地江西素有「文章節義之邦,白鶴魚米之國」的美稱,作為江西的省會城市南昌,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在《滕王閣序
  • 《滕王閣序》中的典故,帶你還原最全面、真實的歷史故事
    公元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為慶祝滕王閣新修成,洪州都督閻公於九月九日重陽節大會賓客,想讓其婿孟學士作序彰顯其才華,不料在與會賓客假意謙讓時,「愣頭青」王勃卻提筆而作,一氣呵成,讓本想為女婿搭建的作秀舞臺,變成王勃的獨角戲。閻公開始臉色鐵青,以「更衣」為名,憤然離席,專會人伺其下筆。
  • 古代文人王勃的《滕王閣賦》傳誦千古,你們知道這首辭賦的由來嗎
    哈嘍,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小編的文章,可能小編做的不夠好希望大家能夠在評論區提出意見和建議。希望大家閱讀開心,感謝啦!看完記得轉發評論哦!比心~!按唐朝的官制,每逢旬日,百官退值休息,稱為旬體。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的九九重陽節,正好和句體相合,按民俗應登高飲酒,文人還要寫詩作賦。洪州(今江西省南昌)那座高高的滕王閣便成了都督閻公大宴賓客的場所。
  • 南昌有5A級景點,老早都想去看,今年終於親眼目睹
    南昌市是江西省的省會,也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另外,南昌又被稱為「昌大南疆,南隆」,所以,從這個系列資料可以看出,南昌是歷史文化名城,但是,人們對南昌的印象卻一直不清楚,一方面沒有去過南昌,另一方面又是北方人,南昌有著名的旅遊勝地,我叫滕王閣,在其他方面,可以說對南昌一無所知。
  • 王勃憑藉此詩足以碾壓李白,可惜天才英年早逝,不然詩仙位置不保
    可是我們的天才詩人王勃,卻是寫下了《滕王閣序》這種洋洋灑灑的千古美文,讓我們感受到了他過人的才華,還有獨特的才情,整篇文章每一句都美得令人驚豔。如果王勃不是英年早逝的話,他的成就一定可以超越李白,很有可能李白詩仙的位置不保,當然歷史沒有如果,我們也只能是替王勃惋惜。他的才華在初唐四傑中最突出,無論是詩歌,還是文章,那都是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
  • 王勃:他年少有為,是一個神童,才華橫溢
    因為他下午我們整個文學史上都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同時也在我國的歷史地位中佔領了非常重要的歷史作用,給我們這些後人也帶來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關於王勃的歷史故事。經過當時的王勃,他與自己這個時代人的一起努力,所以他們的詩以自己獨具特色的文風也奠定了他們在我國的文學史上的整個地位。而當時的王勃他是當時的初唐四傑之首,所以在當時開創唐詩上他的功勞是非常的大,同時也給我們這個後世留下了一些非常有名的詩篇,他當時所創的一些五言律詩成為了我們這個國家詩歌史上的一個傑作。
  • 5首畫面感十足的經典古詩,最後一首經常出差的人會更有感悟
    有時候,一行詩,就是一個鏡頭,一張圖畫,一個故事。有哪些詩讀起來,給你十足的畫面感呢?首先湧入我腦海中,是杜甫的那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使至塞上當然,有朋友想到的,或許是王勃的那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 王勃很有意思的詩,全詩無一風字,卻寫出了唐詩中最有情有義的風
    一首是《滕王閣序》,全文不計標點洋洋灑灑共寫了717個字,「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等金句,讓世人見識到這個一個25歲年輕人的驚世才華。另一首是《送杜少度之任蜀川》,「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寫出了唐詩中最打動人心的送別,讓世人知道原來送別也能送出這樣的大格調,從此這10個字被廣泛運用。然後這樣一身才華的王勃,卻只活了26歲,就因不幸溺水而亡,留給了世人無限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