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閣序》中的典故,帶你還原最全面、真實的歷史故事

2021-01-21 騰訊網

公元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為慶祝滕王閣新修成,洪州都督閻公於九月九日重陽節大會賓客,想讓其婿孟學士作序彰顯其才華,不料在與會賓客假意謙讓時,「愣頭青」王勃卻提筆而作,一氣呵成,讓本想為女婿搭建的作秀舞臺,變成王勃的獨角戲。閻公開始臉色鐵青,以「更衣」為名,憤然離席,專會人伺其下筆。初聞「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閻公覺得「亦是老生常談」;接下來「臺隍枕夷夏之郊,賓主盡東南之美」,公聞之,沉吟不言;及至「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乃大驚「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26歲(一說《太平廣記》記載王勃「年十三省其父至江西」;二說五代王定保記載:「王勃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的王勃騰蛟起鳳,揮斥方遒;筆含吞吐天下之志向,胸懷淵謨如海之才學,憑藉短短地773個字,化用46個典故、名句,寫成後世千古傳誦的名篇,被譽為「千古第一駢文」的《滕王閣序》。

筆者懷著「仰止」的粉絲心態,與諸位一起賞析其中的東漢典故,帶大家一起揭開歷史故事的面紗。

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徐孺,本名徐稺(zhi,第四聲)字孺子,豫章南昌人(揚州豫章郡南昌縣,今江西南昌),出身窮苦人家,自己經常耕作耘田,為人恭謹節儉,淡泊名祿,有古人許由、巢父之風。鄉親都嘆服他的德行,多次被官府舉薦做官,沒有去。豫章太守(二千石官員,市長)陳蕃,當時人稱為「三君」(竇武、劉淑、陳蕃)之一,深受當世儒家學子推崇。

「賞慶刑威曰君,從之成群曰君。」

——《逸周書·諡法》

陳蕃當時從尚書(宮廷秘書)貶至豫章太守,鬱郁不得志,因此對於賓客的拜訪一概不見,唯獨專門為徐稺設置一榻,走後又收起來,足以看出他對徐稺的尊重。

延熹二年(公元159年),陳蕃升遷為尚書令(宮廷秘書長),向桓帝舉薦人才時,說:「徐稺,雖然生長於江南窮苦貧薄的地方,卻能如此出類拔萃,應讓他先出來輔佐陛下,而不該讓他荒老山林」。徐稺不但德才兼備,而且有知世之明,在桓帝時就預測天下將要敗亡。

大樹將顛,非一繩所維,何為棲棲不遑寧乎?

——《後漢書·周黃徐姜申屠列傳》

徐稺死於靈帝初年,時年七十二歲。

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

梁鴻字伯鸞,扶風(司隸校尉部,今陝西省興平市)平陵人也,與妻子孟光一同隱居在霸陵(漢文帝劉恆葬於此)山中,以耕田織布為業。梁鴻經過洛陽時,遙望京都富麗堂皇,皇家宮殿崔巍壯闊,不免心中感嘆,於是作《五噫之歌》。

陟彼北邙兮,噫!

顧覽帝京兮,噫!

宮室崔嵬兮,噫!

人之劬勞兮,噫!

遼遼未央兮,噫!

肅宗聽後,非常生氣,讓司隸校尉派遣人去捉拿梁鴻。肅宗,即孝章皇帝劉炟,為人寬容、敦厚。在位時期,體恤百姓,廣施恩德,屢次頒布詔令平徭減賦,廢除漢明帝劉莊時期殘酷的監獄制度,禁止酷刑拷打,魏文帝曹丕稱 「明帝察察,章帝長者」,故後世稱為「明章之治」。

肅宗濟濟,天性愷悌。於穆厚德,諒惟淵體。左右藝文,斟酌律禮。

思服帝道,弘此長懋。儒館獻歌,戎亭虛候。氣調時豫,憲平人富。

——《後漢書·肅宗本紀》

梁鴻和妻子不得不改名變姓,先逃竄到齊、魯之間,後來又避難至吳越地區,在當地豪族皋伯通家中做長工,為人賣米。每次幹活回來,妻子為他準備好飯菜,恭敬地將飯菜託舉至眉毛處端給梁鴻,因此有成語「舉案齊眉」。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馬援字文淵,扶風茂陵(漢武帝劉徹葬於此,今陝西興平市)人,世代都是當地豪族,其祖先為趙奢,號為馬服君,因此後代以馬為姓氏。馬援十二歲時父母雙亡稱為孤兒,兄長馬況讓他學習儒家經典,但馬援從小非常有志向,不願意效仿那些儒家學子鑽研典籍,馬況知道馬援素有大志,非常看重他。

汝大才,當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樸,且從所好。

——《後漢書·馬援列傳》

於是辭別兄長,去北地(涼州北地郡,今甘肅省慶陽市西南)放牧歷練,遂至牛、馬、羊有數千頭,成為當地有名的民營企業家,前來投奔馬援的賓客有數百家,對他們說:

丈夫為志,窮且益堅,老當益壯

——《後漢書·馬援列傳》

但馬援不甘心做個企業家,他一心要成就更偉大的事業,於是將所有財產散給宗族子弟和親朋好友。

凡殖貸財產,貴戚能施賑者,否則守錢虜耳

——《後漢書·馬援列傳》

馬援穿著羊裘皮褲繼續闖蕩天下,在屬於他的江湖,尋找真正的萬民之主,最終封侯拜相,成為後世敬仰的「伏波將軍」。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建武二年(公元26年),大司徒(三公之一,掌管百官)鄧禹一戰敗於延岑,二戰敗於赤眉,光武帝劉秀眼看局勢不利,急忙派「大樹將軍」馮異為徵西大將軍(西方面軍最高統率)代替鄧禹,但鄧禹覺得恥於未完成劉秀分配給他任務,決定再賭一把,利用官職之分,不顧馮異的勸阻,硬拉馮異再次與赤眉交戰,結果在回谿板(今河南澠池縣南)再次被赤眉大軍一頓胖揍,鄧禹獨自與二十四騎逃回宜陽(今河南宜陽縣西),馮異就地化整為零,重新聚集部隊,與赤眉約戰於黽池之崤山(今河南洛寧縣西北),利用伏兵打敗赤眉,受降赤眉八萬餘人,赤眉只得投降,至此崤山以東徹底平定。劉秀聽到捷報大喜,立即發賀信給馮異。

赤眉破平,士卒勞苦,始雖垂翅於回谿,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方論功賞,以達大勳。

——《後漢書·馮岑賈列傳》

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

孟嘗字伯周,會稽上虞(揚州會稽郡上虞縣,今浙江紹興市)人,時任合浦(交州合浦郡,今廣西合浦縣東北)太守。

合浦郡盛產珠寶,與交阯(交州交阯郡,今越南河內市東北)接壤,經常通商,用珠寶換取糧食。先前的太守官吏大多貪贓枉法,私自僱人淘漉珍珠,充入自己的腰包,導致合浦的珍珠都流向交阯,商旅不來,當地百姓沒有錢財和食物,窮人大量餓死於路邊。孟嘗到任以後,革除前任弊端,懲治貪汙的管理,禁止私人開採珍珠,同時開放糧倉救濟百姓,不到一年,合浦珍珠重新流通,百姓重新過上好日子。當孟嘗因病回家休養時,當地官民都站在道路中,攀附馬車不讓他離開,他只能夜晚乘坐小船走水路離開合浦。他的老鄉尚書(宮廷秘書)楊喬向漢桓帝劉志推薦,說:

嘗前更守宰,移風改政,去珠還復,饑民蒙活。且南海多珍,財產易積,

掌握之內,價盈兼金,而嘗單車謝病,躬耕壟次,匿景臧採,不揚華藻。

——《後漢書·循吏篇》

劉志最終還是沒有重用孟嘗,最後在家去世,享年七十歲。

有懷投筆

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漢昭帝劉弗陵葬於此,今陝西鹹陽市)人。其父兄班彪、班固都是學貫墳典,兼通百家的大宗,歷經二代寫成《漢書》。永平五年(公元62年),班固被明帝徵為蘭臺校書郎(六百石,國家圖書館管理員),班超與母親一同去洛陽,當時家中貧苦,班超經常去權貴家寫書賺錢,非常辛苦,班超嘗投筆嘆息:

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

——《後漢書·班梁列傳》

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班超跟隨奉車都尉(皇家乘輿總管)竇固北徵匈奴,正式開啟其彪炳史冊的英雄事跡,班超從永平十六(公元74年)年到永元十四年(公元104年)長達三十一年,身處沙漠絕域,歷經千辛萬苦,在周圍敵人環伺,班超以深入虎穴之勇,懷壯志必死之心,以「鉛刀一割」之志,先後徵服鄯善、于闐、疏勒、龜茲、焉耆、姑墨、月氏等西域五十餘國,使得東漢王朝的北境「無勞遠之慮,無倉卒之憂」。永元七年,孝和皇帝劉肇下詔封班超為定遠侯,食邑一千戶。

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班超因 「狐死首丘、代馬依風」之思,以七十一歲高齡從西域返回朝思暮想的中原,回到曾經年少投筆從戎的地方——洛陽,同年因病去世。班超將有限的歲月,歸於祖國邊疆大業,最終功成名就,實現當初的夢想。他的豐功偉績,足以流傳萬世,他的光輝形象,足以承載後世。沒有夢想,和鹹魚有什麼區別;堅持夢想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

今茲捧袂,喜託龍門

李膺字元禮,潁川襄城(豫州潁川郡襄城,今河南省許昌市襄城縣)人,祖父李脩,安帝時擔任太尉(全國武裝軍馬司令),父親李益,做到趙國相(比二千石,古代有王國,其郡長官為相;沒有王國,其最高長官為太守。趙國,冀州趙國,今河北省邯鄲市),其世代為官宦之家。李膺為人正直,不避權貴好強,深受當世士大夫的推崇,號曰「八俊」(李膺、荀翌、杜密、王暢、劉祐、魏朗、趙典)。

《尚書·堯典》 「克明俊德」,意指才智過人者稱「俊」。

當時洛陽太學(國家最高教育機構)的學生中流傳一句話 「天下楷模李元禮,不畏強御陳仲舉」,其中李元禮就是李膺,陳仲舉為陳蕃。當世之人以能被李膺接待,進入其家門為榮,稱李膺的家門為龍門,入其家門又叫做「登龍門」。

後來張儉事發(歷史上有名的黨錮之禍),時任長樂少府(長樂宮警備司令)李膺被人誣告密結鉤黨,圖危社稷。事發後,同村人勸他趕緊逃跑,首惡之人張儉已經無恥地逃跑了,李膺卻淡然自若地說:

事不辭難,罪不逃刑,臣之節也。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將安之?

——《後漢書·黨錮列傳》

李膺大義凜然地主動至詔獄自首,最後竟然在獄中被拷打至死,時年六十歲。士人學者無不動容,當時汝南(豫州汝南郡,今河南駐馬店汝南縣)名士範滂也在黨錮名單中,不忍心與母親從此黃泉永別,其母寬慰他說:「汝今得與李、杜齊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可得兼乎?」可以看出李膺在當世的影響力有多深入人心。

《後漢書·黨錮列傳》予以李膺極高評價:

李膺振拔汙險之中,蘊義生風,以鼓動流俗,激素行以恥威權,立廉尚以振貴勢,

使天下之士奮迅感慨,波蕩而從之,幽深牢破室族而不顧,至於子伏其死而母歡其義。

壯矣哉!子曰:「道之將廢也與?命也!」

——《後漢書·黨錮列傳》(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滕王閣序》起名,帶點古風和詩意!
    《滕王閣序》是文學史上不可忽略的名篇,同時,其也是王勃最著名的作品,全篇採用對偶句,不但字面相對,而且音韻大體相對,可以說是駢儷藻飾,辭採華美。最重要的是,文章中還表露出了作者的抱負和懷才不遇的憤懣心,因此,從中為孩子起名,典雅而工巧。
  • 滕王閣序與滕王閣詩,有幾個大家未必清楚的知識點,您了解嗎?
    前言前幾天回答了一個關於駢文與格律詩的問題:《滕王閣序》是否屬於排律詩?你如何理解序文和律詩?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有一篇著名的文章:《滕王閣序》,此文又名《秋日燕滕王閣詩序》、《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這是一篇很講究對仗但是不要求押韻的駢文。不押韻當然不是詩了,更不是排律。
  • 一篇《滕王閣序》竟有四十個成語,不愧是「天下第一駢文」
    古詩文,仿佛浮在書頁上的一彎殘月,即使你合上書卷,也會在你內心灑下一道道似水光亮;古詩文,仿佛一方小軒窗,窗裡的人對鏡貼花黃,窗外的人早已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古詩文,仿佛一株雨後芭蕉,憂愁的雨滴滑落在黃昏,嘆息聲,隔窗點滴到天明。中國是詩文的國度,五千年的文明孕育,使得中國自古便流傳下來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詩文,《滕王閣序》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 《滕王閣序》描繪的景色美輪美奐,世人閱讀後感受是如何的?
    我們看《滕王閣序》,明顯能分成兩部分,前一部分就事論事寫滕王閣上的宴會,後一部分寫王勃自己的經歷、志向。我相信後一部分內容王勃平時沒少寫。因為唐代文人會經常給權貴們寫自薦書,對於王楊盧駱這個層次的文人來講,不應當存在。心存疑問者當靜心究學,全面了解南朝隋唐文風變化,以及唐王朝一改自晉以來中央一統王朝在周邊國家中的地位,彼時,自當知曉文風高華,武風剛烈即是唐王朝的文化背景。
  • 吳之章說《滕王閣序》是舊文,王勃怎樣證明文章是新文而非舊文?
    《滕王閣詩》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滕王閣詩》與《滕王閣序》同時而作,王勃,才華超眾,揮毫潑墨,語驚四座。直到一千多年後的今天,該篇文章還作為人教版高中語文課本上的必背篇目。首聯寫空間的博大,意氣開闊,從高處落筆,高閣臨江,回到眼前,歌舞不復。
  • 王勃寫《滕王閣序》被指抄襲,當場另寫一首詩,流傳至今成為經典
    劫後餘生之後,他最想做的事就是去交趾探望被自己坑慘了的父親大人。沒錯,他老爸正是被他連累遭此流放,那時候的越南是野獸縱橫,巨蟒出沒的荒蠻之處。在秋天路過了洪州,既然到了洪州,自然要登天下聞名的滕王閣,好巧不巧,都督閻公重修滕王閣,邀請才子作賦,其實只是想讓自己的女婿出風頭,因為他的女婿早準備好了一篇文章。在座的客人心知肚明,都裝傻充愣推辭不寫。
  • 江西籍作家50萬字歷史小說《滕王閣》將出版
    12月16日,大江網記者從南昌市東湖區委、區人民政府獲悉,由江西籍作家、著名上古歷史文化研究專家羅光平耗時一年,創作的一部50萬字長篇歷史傳奇小說《滕王閣》已於日前完稿,並將於近期出版發行。據了解,這也是全國第一部以滕王閣為題材的長篇歷史傳奇小說。  今天下午,由中共東湖區委、區人民政府主辦的《滕王閣》作品座談會在南昌舉行。
  • 羅光平《滕王閣遺夢》出版座談會在京召開
    2010年1月24日,由羅光平先生著作的長篇歷史傳奇小說《滕王閣遺夢》出版座談會在京召開,這是首部以江南名樓滕王閣為題材的歷史傳奇小說依城臨江,瑰偉絕特,因「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一篇雄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簡稱《滕王閣序》而得以名貫古今,譽滿天下。滕王閣是南昌的驕傲,是豫章古文明的象徵,乃中華民族文化遺產之瑰寶。由著名贛籍(旅美)作家羅光平先生創作的一部50萬字的長篇歷史傳奇小說《滕王閣遺夢》已於2010年1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自問世以來受到讀者和專家的廣泛好評。
  • 《尋夢滕王閣》追尋千古名樓風骨,打造中華文化會客廳
    》中有言「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而滕王閣作為南昌極具歷史文化價值的地標性建築,是詩歌的建築,建築的詩歌。     唐代大文學家韓愈在《新修滕王閣記》裡記載:「江南多有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偉絕特』之稱。」而滕王閣牌匾正有唐代書法家懷素親筆所提「瑰偉絕特」四字匾額,有「天下第一草書匾」之美譽。
  • 水滸傳真實歷史還原,108將到底哪些人物有原型哪些人物純屬虛構
    《紅樓夢》也是一樣,雖然不是每個人物都有歷史原型,但是整個框架確是曹雪芹通過自己親身體會,對於世族大家的宦海沉浮做了回憶錄似的描寫。《水滸傳》相較以上兩部名著虛構的成分更多一些,而又不像西遊記那般只根據玄奘一人西行的典故而虛構神話故事。《水滸傳》的特色就在於,裡面確實有相當一部分人物在歷史上是有據可查的,也有更多的人物是作者虛構的。
  • 首部滕王閣長篇傳奇小說面世
    在這一儀式結束之際,羅光平先生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講述了他創作《滕王閣遺夢》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談及創作《滕王閣遺夢》創作的原因,羅光平先生表示,早在10年前他就開始為創作《滕王閣遺夢》做準備。  「我認為餘秋雨先生強加在南昌頭上那頂最不好玩的城市帽子,一度讓南昌蒙冤。」羅光平坦言,作為南昌人,他有責任通過自己的筆,為南昌正名。
  • 古詩詞中常用十五個典故,幫你理解好詩詞
    唐詩宋詞,是我國古典文學的兩座高峰,它們以其文字優美、含義深刻著稱於世,在詩詞中,典故是經常出現的,我國唐宋時期更是湧現出了李商隱、辛棄疾等用典高手,而用典因為它文字簡練、深刻,含義婉約、深刻,為古詩詞增色不少。昨天,盤點了典故十五個,如果沒看到的可從本人主頁中找到。
  • 典故:「徐孺下陳蕃之榻」的來源出處揭秘
    這就是極負盛名的《滕王閣序》。因了序中的那句「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豐城隱溪村的徐孺子聲名鵲起,聞名天下,千百年來為人們所傳頌。這篇至今讀來依然讓人滿目餘霞、滿口留香的傳世美文,就這樣在不經意間成就了一座江南名樓,成就了一段文壇佳話,也成就了一代高士徐孺子。 和許多人一樣,我也是由此才知道了徐孺子。
  • 描繪歷史典故與古今變遷的《金牛故事》即將面世
    由成都市金牛區政協文史委員會主辦、成都市金牛區書畫院承辦、成都恆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協辦的《金牛故事》樣稿日前已通過嚴格審核,將於9月27日正式面世。 成都是一座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 金牛作為成都的重要區域,有著十分厚重的歷史積澱,在人文歷史、民間傳說、民風民俗等方面都有著許多生動的故事。
  • 帶「龍」的成語有多少你知道嗎?
    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
  • 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歷史典故是誰的故事 支付寶螞蟻莊園8月26日答案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支付寶最新資訊 > 正文 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歷史典故是誰的故事 支付寶螞蟻莊園8月26日答案
  • 王勃參加的滕王閣聚會是個什麼樣的活動?
    王勃在文藝界當時已經小有名氣,因為還沒有發表《滕王閣序》,所以名氣還不是特別大。但也算是著作等身之人了,在官場不得意,在文藝界還是有一定位置的。公元675年,25歲的王勃去越南看望患病的父親,正好路過洪都(南昌),趕上洪都最高長官都督閻公在重新修好的滕王閣舉辦文化交流會,並大宴賓客。閻都督得知王勃來到了洪都,就邀請王勃也參加交流會,王勃欣然應邀。
  • 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歷史典故是誰的故事 支付寶8月26日答案
    大禹治水的故事你聽過嗎?小雞寶寶考考你,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歷史典故是誰的故事?答對就可以領取180g飼料餵養支付寶小雞 。大家都知道今天支付寶小雞今日答題是什麼了嗎?那麼今天就為大家分享8月26日支付寶小雞螞蟻莊園今天答案吧!
  • 歷史上王姓最具影響力10大名人,鬼谷子王詡第二,第一非他莫屬
    王勃一生命運命運多舛,仕途不順,但是在文學成就上,一篇《滕王閣序》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萍水相逢」、「漁舟唱晚」這些今天耳熟能詳的成語都出自文《滕王閣序》,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更是千古名句。入榜理由:《滕王閣序》前無古人後無來者。